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保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管减压、植骨手术治疗的17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枢椎骨折4例,其中1例为陈旧性骨折,其他13例为下颈椎骨折脱位,6例伴有小关节突交锁及后柱骨折,17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结果:经1~20个月随访,术后颈椎骨折复位及骨愈合良好,未发生内固定钉棒松动、断离等不良并发症,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1例患者在手术操作显露时发生静脉丛出血,经处置后血止,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可实现三柱固定,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同时可进行椎管减压及植骨,在治疗颈椎骨折及脱位损伤有良好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置入技术在下颈椎骨折脱位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6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复位,伤后7~10 d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结果:患者均复位良好、固定,65枚椎弓根螺钉成功置入,术中未出现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术后X线及CT显示65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15例患者单节段固定,其中1例因单侧置钉困难增加一椎体固定。结论:对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常规术前颅骨牵引复位,应用后路关节突解锁,椎弓根钉置入技术进行脱位椎体复位及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能早期实现三柱固定,恢复脊柱稳定性,最终达到颈椎生理曲度恢复,骨性融合稳定,神经功能部分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半椎板减压植骨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方法:对2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脊髓或马尾损伤患者,采用后路单侧椎板减压,单侧椎弓根自体骨植骨及钉棒系统固定术。入院后卧硬板床,术前过伸手法复位,C型臂观察经椎弓螺钉位置。结果:术后随访12—17个月,全部病例椎弓根植骨均牢固融合。钉棒无断裂螺钉无松动,压缩椎体明显反弹。结论:半椎板减压植骨复位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后路Ⅰ期椎间颗粒骨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脱位临床疗效.方法:对采用后路减压国产通用型脊柱固定系统(GSS)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的1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了随访,比较术前、术后相邻椎体上下终板成角(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等指标,了解术后骨折复位情况及随访期间内固定有无失败和复位丢失情况.结果:通过手术减压复位,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椎管骨性占位率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测量与术后相比无明显变化,无1例内固定失败.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联合椎间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脱位可以有效防止内固定失败、复位丢失和后凸畸形,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脱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治疗脊柱失稳相关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66例脊柱失稳相关疾病患者分别应用以下方法治疗:(1)椎间盘切除文登型椎间融合器(WDFC)植入治疗颈椎失稳性伤病。(2)侧前方减压植骨双凤尾钢板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弧轨自锁椎弓根矫形固定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4)单钉-沟槽柱翼钢板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5)经棘突截骨节段减压后稳定结构重建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充气式弹性脊柱固定牵引系统治疗屈曲型胸腰椎骨折。并随访。结果:随访10个月-9年。损伤椎骨的愈合、椎间高度恢复、脊柱序列恢复、神经功能的恢复均达到良好效果。结论:我们创新设计的中医内外固定器械和手术等治疗脊柱失稳性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USS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固定,后路椎体间及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疗效。方法:对26例腰椎不稳症患者行椎管减压,并用USS椎弓根螺钉系统对不稳滑移椎体进行复位固定,同时Cage椎体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植骨仅用减压时切下的松质骨。结果:术后随访5月—2年3月,平均1年2月;腰腿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腰椎滑脱完全复位。复查X线片显示,椎间隙高度均获得良好的恢复,术后4~5月均达骨性愈合。无钉棒松动、折断、复位丢失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USS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Cage椎体间和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能够提供腰椎牢固固定,Cage能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椎体间及后外侧融合率高,从而也改善了其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梅州市中医医院接诊的68例腰椎不稳患者,采用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选择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选择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腰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复位联合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伴SCI的胸腰段骨折行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了解术后及随访期间骨折复位丢失情况,有无内固定折断,椎弓根钉松动、拔出,椎弓根钉或内固定圆棒折断等。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比较术后上下终板成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植骨融合良好,无植骨不融合、骨吸收、椎体塌陷等情况,大多数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手术在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治疗疗效。方法对4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使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同时进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并进行6个月-2年的随访。结果椎体形态恢复满意,椎管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好,无严重合并症。结论使用椎弓根螺钉能安全有效的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配合椎管彻底减压,使脊髓神经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椎间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1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腰椎侧凸Cobbs角平均23.4°,术前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减压节段及选择融合节段,对引起临床症状的节段进行后路减压,针对术前即有不稳或减压术后可能出现不稳的节段行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固定,椎间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s角,采用JOA29评分法对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2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提高。术前JOA评分平均15.2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6.3分(P<0.05),改善率为81.4%,侧凸术后平均矫正角度为13.6°,改善率平均41.9%。结论:选择性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椎间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技术在治疗寰枢椎脱位中的优势及疗效。方法:自2009年4月-2012年4月,通过后路寰枢椎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患者25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5~58岁,平均39.6岁。齿状突骨折不愈合13例、齿状突发育畸形6例、先天性颅底凹陷4例、横韧带断裂2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及活动受限,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损害,术前JOA评分5~14分,平均8.7分。对随访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共植入100枚椎弓根螺钉,未出现脊髓、神经根及椎动脉损伤,手术时间1.5~4h,平均2.8h;术中出血150~450mL,平均250mL。3例患者在剥离寰椎后弓过程中致侧方静脉丛损伤,后经明胶海绵及棉片压迫后止血。术后行X线片及CT检查,3枚椎弓根钉角度偏外进入椎动脉孔,但术中未出现椎动脉破裂出血,术后患者亦无明显症状。1枚椎弓根钉角度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椎弓根钉部分进入椎管,但未出现神经损伤。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20个月,临床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术后JOA评分9~16分,平均14.2分;1例患者术后1年影像学显示植骨部分吸收,但寰枢椎侧方小关节已出现骨性愈合,故未予以处理,其余患者植骨均获得良好的融合,随访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辅助横突间植骨融合和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辅助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伴腰椎滑脱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采用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辅助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的18例(Ⅰ组)及采用椎弓根螺钉辅助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的14例(Ⅱ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伴腰椎滑脱患者的病历资料,从患者的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术中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①2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及术后1年与术前JO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1,P=0.280;t=0.462,P=0.563;t=0.585,P=0.883)。②Ⅰ组16例患者植骨融合2,例未融合;Ⅱ组患者植骨全部融合。2组间植骨融合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2)。③Ⅰ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69,P=0.000;t=35.957,P=0.000);Ⅰ组2例出现下肢麻木,3例发生硬膜撕裂,Ⅱ组5例出现下肢麻木,6例发生硬膜撕裂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5,P=0.132)。结论:对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伴腰椎滑脱患者,行椎管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后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与Cage椎间融合2种植骨方式疗效相当,但采用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创伤较大,手术时间长,失血量大。对伴有Ⅰ、Ⅱ度滑脱者,只要术中正确处理植骨床、充分植骨,横突间融合不失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诱发肌电图刺激值与椎弓根螺钉至椎体后壁内侧之间距离的关系.方法:对33例闭合性腰椎骨折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并采用Endeavor术中神经监护仪对椎弓根螺钉进行电流刺激并记录刺激值,术后通过CT平扫及重建,确定每个椎弓根螺钉植入的位置并测量螺钉与椎体后壁内侧之间的距离.对诱发肌电图刺激值与相应椎弓根螺钉至椎体后壁内侧之间的距离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33例患者共置入13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5枚椎弓根螺钉置入失败,建立的回归预测方程为Y=5.22 +2.22X(t =5.479,P=0.003).结论: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对于最大限度地保证椎弓根螺钉准确置入、避免神经根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建立的回归方程,术者可以在术中实时了解和评估椎弓根螺钉的位置,从而有效提高椎弓根置钉的成功率,减少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适合于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入院治疗并获得随访的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6例。平均年龄52.9岁,平均病程4年5个月。分别采用椎板减压术治疗(减压组)12例,椎板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融合组)1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固定组)29例,术后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1年三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75.00%、80.00%、96.55%;术后4年三种手术方法优良率分别为50.00%、53.33%、93.10%.结论:椎板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比较适合于治疗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其术后中期疗效优于单纯椎板减压术或椎板减压后外侧融合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采用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54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访6个月至两年,平均12.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见跛行得到改善,其中,下肢肌力障碍恢复患者49例(90.7%),肌萎缩患者均有所恢复;48例感觉障碍患者,见完全恢复20例(41.7%),见部分恢复24例(50%),见无明显恢复4例(8.3%)。所有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术前腰椎滑脱症状均得到矫正,椎弓根内固定位置较好,未见松动。结论:腰椎后外侧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满意,椎弓根内固定可使滑脱椎体复位,并有利于相邻椎体间的稳定及椎间融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椎弓根椎体成形内服续骨活血汤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0年3月期间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加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内服续骨活血汤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共22例,随访时间为3~20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矢状径变化情况。结果:22例患者术后随访未见内固定物失败,椎体矫正度丢失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配合续骨活血汤内服能在椎管减压和恢复椎体高度的同时重建了椎体的前中柱,使椎体重获生物学稳定,有效减少内固定应力,降低内固定的松动、断裂和远期椎体高度的丢失,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后路复位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骨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9例。观察组采用后路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前路复位固定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观察组患者前侧方脱位得到基本复位,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均明显改善。植骨面均见骨性融合,无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发生脊柱神经损伤1例,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前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在恢复正常脊柱序列后还可获得很好的脊柱融合效果,并且术后并发症少,对Cobb角和相邻正常椎体的比率也有改善作用,可促进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WDFC加椎体钢板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前路颈椎钢板与WDFC联合应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及失稳的疗效。方法:对8例颈椎失稳伴有神经根症状,6例颈椎外伤性脱位,2例颈椎WDFC术后松动的患者进行了颈椎前路减压,钢板与WDFC联合固定融合术。结果:进行了6-8个月的观察随访,术前有神经症状的10例病人中,症状完全消失的8例,大部分消失的2例,术后4个月全部达到了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无钢板,螺钉,WDFC松动及断裂。结论:颈前路减压,钢板与WDFC联合固定融合治疗颈椎脱位及失稳。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固定可靠,骨性融合率高,有明显的神经根管间节扩大作用。解除了神经根受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