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白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大鼠肝组织中P53基因突变及其相关ASPP蛋白家族的表达。方法:运用A、B(分为低剂量D和高剂量G)2种白酒和黄曲霉素B,(AFB,)对大鼠进行处理,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大鼠模型,用PCR及DNA测序技术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中P53、P53凋亡刺激蛋白1(ASPPl)、ASPP2、ASPP家族抑制因子(iASPP)的表达。结果:成功制备了酒精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大鼠模型,不同白酒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合并肝癌的程度不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P53及iASPP表达的阳性率在白酒B组(BD组和BG组)明显高于白酒A组(AD组和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PPl、ASPP2的阳性率在白酒B组(BD组和BG组)明显低于白酒A组(AD组和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SPP表达量高的酒精性肝病和肝癌中,ASPPl、ASPP2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基因的突变检测显示P53的突变方式以碱基插入为主,其次为碱基突变及缺失;AD组和AG组突变率为42.3%,BD组和BG组突变率为7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白酒对大鼠肝脏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硬化并肝癌的诱发程度不一样,可能与其对P53基因突变及P53相关蛋白(ASPPl、ASPP2、iASPP)表达影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TGF-1/Smads信号分子在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变化,探讨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对照组各25只。模型组用56度白酒灌胃(15m1.kg-1·d-1)致肝纤维化,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灌胃。6个月后全部处死取肝待检。采用HE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中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法观察肝组织中TGF—β1和Smad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6个月酒精灌胃能成功制作大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模型。和对照组相比较,模型组肝组织中TGF—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TGF-β1,smad3,samd4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而smad7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TGF-βl/Smads信号通路参与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其中Smad7起着对肝纤维化负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饮用不同白酒对大鼠肝脏及中血清透明质酸和Ⅳ型胶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31只分为对照组、A酒组(高加低剂量组)、B酒组(高加低剂量组),于2、4、6月末各组随机抽取2只大鼠处死,取肝脏观察组织学改变;6月末,用黄曲霉素B1(AFBl)腹腔注射建立体内肝癌短期模型,6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取血清进行透明质酸(HA)及Ⅳ型胶原(cIV)含量检测。结果:(1)在单纯灌酒后,A酒组发生肝纤维化的比例比B酒组低,AFBl造模后肝纤维化、肝硬化并肝癌的发生率A酒组低于B酒组;(2)与对照组相比,A酒组和B酒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P〈0.05);(3)HA、CIV在B酒组中的含量比A酒组中的含量高。结论:2种白酒对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大鼠的血清及肝组织HA和cⅣ的影响不同,引起的肝损伤程度也不同,B酒可增加HA和cⅣ的水平,相对而言,A酒的作用要轻得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工冬虫夏草菌液预防治疗对肝纤维化大鼠几种主要致纤维化因子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P38MAPK)、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TGF)和Ⅳ型胶原( CollagenⅣ)的影响,探讨人工冬虫夏草菌液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n=8),模型组用4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背部皮下注射造模,给药预防组在造模的同时给予人工冬虫夏草菌液进行预防治疗,正常对照组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8周后处死实验大鼠,肝脏取材,RT-PCR法检测3组大鼠肝脏组织P38MAPK、TGF-β、α-SMA、CTGF和Collagen Ⅳ mRNA表达变化,用HE及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组织学染色发现,给药预防组肝组织结构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纤维组织沉积也明显轻于模型组;给药预防组大鼠肝组织中P38MAPK、TGF-β、α-SMA、CTGF和CollagenⅣ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人工冬虫夏草菌液能预防肝纤维化形成,能够降低几种主要致纤维化因子mRNA表达水平;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冬虫夏草抗肝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八味护肝胶囊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八味护肝胶囊对酒精性肝纤维化(ALF)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八味护肝胶囊组、益肝灵胶囊组。用烈性酒灌胃方法制备ALF大鼠模型。于16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纤维化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八味护肝胶囊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CW)及TGF—β1、TIMP1明显降低(P〈0.01)。结论八味护肝胶囊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TGF—β1、TIMP1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软肝宁煎剂对肝纤维化大鼠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软肝宁煎剂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复合因素诱导Wistar大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设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软肝宁煎剂预防组和软肝宁煎剂治疗组。实验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的肝脏指数和肝功能:ALT、AST,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并作肝组织病理学检测及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软肝宁煎剂预防组、治疗组与模型组肝纤维化大鼠组织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2.在肝脏指数方面: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无明显差异;3.软肝宁煎剂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和大鼠肝脏组织中HA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4.软肝宁煎剂预防组和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抑制了TGF—β1的表达。结论软肝宁煎剂可通过保护肝细胞,减轻肝细胞损伤,促进ECM的降解,减少细胞因子TGF—β1的产生及释放来防治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藏药帕珠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IL-1、IL-6、TNF一α、TGF—β1含量及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50、100、200mg·kg^-1帕珠丸混悬液,观察其对肝组织IL-1、IL-6、TNF—α、TGF—β1含量及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藏药帕珠丸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IL-1、IL-6、TNF-α、TGF—β1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TGF—B,mRNA表达下降(P〈0.05)。结论藏药帕珠丸可能是通过降低肝组织中IL-1、IL-6、TNF-α、TGF—β1含量及TGF—β1 mRNA表达,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发挥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8.
软肝冲剂对免疫性肝纤维化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研究软肝冲剂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TGFβlmRNA表达的影响 ,从分子水平探讨软肝冲剂促进肝细胞再生、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Northernblot方法检测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TGFβlmRNA表达。结果 :Northernblot杂交显示 ,实验第 4 5、90天 ,模型组、中药各组和西药秋水仙碱组大鼠肝脏TGFβl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增强 (P <0 0 1)。但中药各组和西药秋水仙碱组TGFβl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 <0 0 1)。其中中药高剂量组TGFβl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中药低剂量组和西药秋水仙碱组 (P <0 0 1)。结论 :软肝冲剂能调节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TGFβlmRNA表达 ,促进肝细胞再生 ,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柴胡皂苷d抗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和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本实验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 d,SSd)预防组。模型组和SSd预防组大鼠均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的同时予以SSd腹腔注射预防,1次/d,共4周。正常组大鼠只相应注射生理盐水。检测肝功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IV—C)水平。病理学观察HE和天狼星红染色切片。免疫组化法测定α—SMA和TGF—β,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和模型组相比SSd预防组大鼠血清ALT和肝纤维化标志物IV—C的水平显著下降(P〈0.01),表明SSd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HE和天狼星红染色观察到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胶原沉积面积明显减少(P〈0.0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Sd显著抑制α—SMA和TGF—β在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P〈0、01)。结论:SSd具有预防DMN诱导的肝纤维化作用,能够预防肝纤维化的发展,可能和它调节胶原沉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肝纤维化逆转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CCI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完成后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干预肝纤维化的逆转,应用H&E、Masson和Gordon-Sweet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纤维化分级,生化法检测肝功能指标。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表达。结果 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可以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P〈0.05),改善肝功能(P〈0.05).增加恢复过程中肝组织MMP-13的表达(P〈0.05),使αSMA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促进CCh肝纤维化的逆转,可能与银杏叶提取物增加肝组织中MMP-13表达、抑制肝脏星状细胞活化、促进活化星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癖丸干预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采用0.5%的DMN溶液2mL/kg体质量腹腔注射,每周连续注射3d,每日1次,共4周,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第3周开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消癖丸组,消癖丸组给予消癖丸煎剂灌胃,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2周后,观察大鼠肝功能、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肝纤维化相关指标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和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大鼠比较,造模2和4周时模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逐渐升高(P〈0.01或P〈0.05),4周时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4周模型组比较,消癖丸组血清AIT、AST、ALP、TBi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2)模型大鼠肝组织炎症反应及胶原沉积逐渐加重,4周时部分大鼠肝组织已形成完整包绕的假小叶结构,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4周模型组比较,消癖丸组肝组织炎症、胶原沉积明显减轻,肝组织Hyp含量显著降低(P〈0.05)。(3)模型大鼠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逐渐增加,4周时显著高于2周模型组(P〈0.01);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显示,肝组织α—SMA、TGF—β1、TIMP-1和HO-1mRNA的表达随着模型的进展逐渐升高(P〈0.01);与4周模型组比较,消癖丸组肝组织α-SMA蛋白的表达及α—SMA、TGF-β1、TIMP-1、HO-1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消癣丸能够显著抑制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进展,且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灵芝孢子粉对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硬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灵芝孢子粉对肝硬化大鼠脏器指数及肝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80只健康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灵芝孢子粉低剂量组、灵芝孢子粉高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外,其他各组采用四氯化碳菜籽油溶液复制模型,模型复制同时灌胃给予灵芝孢子粉混悬液,连续8周后测量肝脾湿质量,取肝左叶制备切片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5),肝湿质量、肝指数、脾指数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灵芝孢子粉低、高剂量组肝指数显著降低(P〈0.05)。②与模型组比较,灵芝孢子粉低、高剂量组肝脏汇管区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未见假小叶结构。结论:灵芝孢子粉可以抑制四氯化碳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茅台酒对大鼠肝组织中CYP2E1基因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茅台酒对大鼠肝组织中细胞色素P4502El(CYP2E1)基因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茅台酒组、乙醇组,各组大鼠分别予蒸馏水、茅台酒和乙醇灌胃,每天1次,每周6次,连续12周。末次灌胃12h后处死大鼠,肝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测病理改变,并检测肝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丙二醛(MDA)含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CYP2E1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茅台酒组及乙醇组大鼠肝组织切片HE染色均可见不同程度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但茅台酒组的病理改变程度明显低于乙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茅台酒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SOD、GSH—P。比空白对照组和乙醇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乙醇组比,茅台酒组大鼠肝组织匀浆中MDA显著较低(P〈0.01);茅台酒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肝组织中CYP2E1mRNA及蛋白质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茅台酒组与乙醇组比较+大鼠肝组织CYP2E1mRNA及蛋白质表达显著较低(P〈0.01)。结论:饮用一定量的茅台酒12周后可致大鼠酒精性脂肪肝,但比饮用相同剂量单纯乙醇程度较轻,可能与茅台酒所含的非酒精性物质抑制了CYP2E1表达,对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甜菜碱对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分别以甜菜碱不同剂量(200~800mg/kg)干预4周,然后测定大鼠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ALT、AST及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同时观察肝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经甜菜碱干预的大鼠血清中tHcy、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0.01),同时肝组织中的GSH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或O.01)。肝组织形态学评估表明,甜菜碱显著减少了肝脂质沉积和炎症细胞的浸润。结论:甜菜碱对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纠正甲硫氨酸循环的异常和转硫基作用的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肝硬化静脉曲张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患者中心静脉压(CVP)与门静脉血流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控制性低CVP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9例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CVP,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门静脉内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监测肝肾功能及血乳酸情况,比较不同中心静脉状态下门静脉内径、血流速度的变化,肝肾功能、血乳酸变化以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CVP与门静脉内径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呈正相关,控制性低CVP组(CVP 4~6cmH2O)、非控制性CVPⅠ组(CVP>6~12cmH2O)、非控制CVPⅡ组(CVP>12cmH2O)24h内再出血率分别为25.0%、64.7%、63.6%,控制性低CVP组与非控制性Ⅰ、Ⅱ组再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控制组内两组之间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肝、肾功能及乳酸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时CVP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可间接反应门静脉血流变化,采用控制性低4~6cmH2O可减少再出血发生率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蚕茧提取物-丝胶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BG)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丝胶预防组,每组12只。糖尿病模型组、丝胶治疗组和丝胶预防组大鼠均建立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致糖尿病动物模型,以BG≥22.2mmol/L作为成模标准;待模型成功建立后,模型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丝胶治疗组大鼠给予丝胶灌胃(2.4g/kg/d),丝胶预防组大鼠于造模前给予同等剂量丝胶灌胃。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空腹BG。结果:模型组大鼠的B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丝胶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BG明显降低(丝胶治疗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P〈0.01)并接近正常大鼠水平(丝胶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丝胶预防组大鼠的BG与正常大鼠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大鼠(P〈0.01)。结论:丝胶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BG并对糖尿病BG升高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肝再生增强因子(ALR)融合基因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0只SD大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HGF组、单纯ALR组和HGF/ALR融合基因组,并取10只同批次大鼠作正常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IV)水平,同时留取肝组织标本用于病理学观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原癌基因(c-jun)测定。结果各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和肝细胞再生程度均较模型组改善,但以HGF/ALR组尤为明显。HGF/ALR组血清HA、LN、PCⅢ和CⅣ水平均较单纯HGF组和ALR组显著下降(均P〈001),PCNA表达水平较单纯HGF组和ALR组显著增强(P〈0.01),而c-jun表达水平则较单纯HGF组和ALR组减弱(P〈001)。结论HGF与ALR的融合基因具有较好改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并可能通过促进肝细胞增殖和抑制c-jun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在胆管阻塞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己酮可可碱组。比较各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组织学评分。结果己酮可可碱组组织评分为2.38分,较模型组(3.5分)显著下降(P﹤0.05)。羟脯氨酸含量模型组[(108.33±14.54)μg/ml]较假手术组[(15.58±4.25)μg/ml]显著升高(P﹤0.05),己酮可可碱组为[(67.50±12.48)μg/ml],与模型组比较下降38%。结论己酮可可碱在大鼠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中具有一定的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