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影像特点及其相关病理,提高PSH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其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CT平扫23例PSH表现为圆形、卵圆形孤立性软组织结节或包块,1例为磨玻璃样结节;4例见浅分叶;22例呈均匀等密度,2例密度不均匀,见高、等、低密度区,分别对应于病理上的血管瘤样区、乳头区及实性硬化区。CT增强扫描17例均匀强化,7例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略高于或明显高于肌肉密度。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肌肉密度的16例,含有较多的血管瘤成分;强化程度略高于肌肉密度的8例,含有乳头成分较多。3例见粗斑点状钙化。3例瘤周见磨玻璃影,其中1例见空气滞留征及瘤周肺气肿。结论 PSH无特征性的CT表现,但是中年女性病人有以下CT表现,应考虑到PSH诊断:CT平扫呈圆形或卵圆形结节,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可见粗点状钙化;CT增强呈中度至明显均匀强化,部分病灶早期强化不均匀,延迟后强化较均匀;瘤周磨玻璃影、空气滞留征及肺气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MSCT表现.结果:所有PSH病例均行MSCT平扫,6例PSH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4例病灶边缘部分可见沙粒状钙化,1例病灶周边可见“空气新月征”,1例可见“晕征”;7例PSH行增强扫描,6例呈均匀明显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其中3例病灶边缘可见“贴边血管征”.结论:PSH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MSCT增强检查能够为其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分析其CT表现。结果 PSH好发于中年女性,CT表现为肺内孤立圆形、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密度尚均匀,边界光整。CT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且持续强化。结论 PSH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CT表现,动态增强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病灶周围出现"空气新月征"及"贴边血管征"更有助于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特征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 PSH)的影像及病理学形态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本院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肺硬化性血管瘤病例,回顾其CT及X线影像特征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合近十年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详细分析。结果PSH多发于中年女性,影像学表现为肺周围型孤立性圆形、类圆形肿块或结节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无深分叶征、血管切迹征,C T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强化,灌注曲线为持续平台型。病理上由多角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组成肿瘤的实质成分,可分为乳头区、实变区、血管瘤区及硬化区.结论PSH在X线胸片及CT平扫中具有一般良性肿瘤的特点,靶扫描及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增强CT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病灶周围出现空气新月征,有助于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张晓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1):4274-4276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CT平扫示肺硬化性血管瘤呈类圆形,边缘清晰的结节或肿块;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且有延迟强化。结论:CT增强检查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PSH的CT影像和其病理组织结构特点。结果 PSH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肿瘤直径2-5.5cm,呈圆形卵圆形(6例)或浅分叶(3例),边缘清楚,平扫呈较均匀软组织密度,边缘散在点状钙化(4例),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贴边血管征(5例)、晕征(2例)、局限性肺气肿带包绕征或空气半月征(3例)具有一定特征。肿瘤内结构具有血管瘤样区、乳头样区、实性区、硬化区四种成份。结论掌握PSH的CT影像特点,在肺孤立结节病灶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及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PSH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证实的PSH,参考相关资料,将CT表现与临床症状、病理结果对照。结果PSH40岁以上占73%,女性占80%:病灶多为单发圆形病灶;平扫密度均匀22例,不均匀8例,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18例、不均匀强化12例:增强幅度8~67HU,增强幅度与病变内血管瘤区和乳头区成分有关;钙化6例:瘤周磨玻璃密度8例,空气新月征6例,贴边血管征2例。结论PSH好发于中年女性,CT表现为肺内孤立性病变,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空气新月征及瘤周磨玻璃密度有相对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8.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纯龙  万霞  张蔚 《黑龙江医学》2008,32(5):346-347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SH的CT资料。结果PSH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表现为直径1.0-5.0 cm,境界清晰的圆形、类圆形肺内结节或肿块;CT平扫密度均匀,有时见粗大点片状钙化,1例较大病灶内可见囊性变;CT增强见均匀或不均匀强化,且有延迟强化。结论CT扫描,尤其增强CT及病灶薄层扫描有助于SH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肺硬化性血管瘤增强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肺硬化性血管瘤(PSH)增强CT表现及其与手术病理的关系,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患者,其中男3例,女12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6.7岁,均行胸部X线平片及MSCT平扫加增强扫描,研究其平扫及强化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单发14例,多发1例,共16个病灶,结节(﹤3cm)9个,肿块(﹥3cm)7个。影像表现是孤立病灶,边缘光滑整齐,病变直径平均(3.2±1.4)cm,平扫CT值(41.6±16.3)Hu,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强化净值(38.2±12.1)Hu,静脉期强化静值(55.5±10.8)Hu。结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或椭圆结节,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早期强化,且强化延续时间长为PSH强化特征,增强扫描尤其是薄层多期增强扫描对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7,(6):601-603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特点,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分析18例病理确诊的PSH的临床及CT资料,总结CT表现特征。结果:18例PSH均为单发病灶,其中11例为类圆形,5例为卵圆形,1例为不规则形,1例为紧贴胸膜的弧形病灶。13例病灶为较均匀实性密度,1例病灶为磨玻璃密度,4例病灶内见钙化。2例见"晕征",1例见"空气新月征",2例见"瘤周肺气肿"。9例PSH行增强检查,表现为均匀和不均匀强化者各4例,无强化者1例。7例见"贴边血管征"。结论:PSH好发于中老年女性,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仔细分析CT征象有助于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的原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HPC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HPC中,位于颅内6例,筛窦1例,肺2例。6例颅内HPC中,2例为复发病灶。6例均边界清晰,5例呈分叶状,1例呈类圆形。4例信号不均匀,其中3例可见明显坏死囊变区。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6例均呈明显强化。5例瘤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5例以窄基底与硬脑膜相连,1例以宽基底相连。6例均未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均未见明显破坏征象。1例筛窦病灶形态不规则,分叶不明显,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受累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肺部病灶,均表现为肺内单发病灶,边界清晰,未见分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未见明显浸润征象及远处转移。结论原发于颅内、鼻腔鼻窦及肺部少见部位的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表现有助于提高在少见部位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病例报告]对8例经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中女性为7例,男性为1例;年龄为14~63岁,平均为43岁;发生于左肺上叶为1例,左肺下叶为3例,右肺上叶为2例,右肺下叶为2例.CT平扫显示4例肿块边界光整,4例轻度分叶;7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欠均匀;1例可见钙化及囊变,2例可见空气半月征;增强扫描显示肿块大部分中度、高度强化.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病灶到手术确诊平均时间为8个月;术前诊断为良性肿瘤为4例,其余4例考虑为恶性肿瘤.[讨论]肺硬化性血管瘤是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临床无特异性表现,CT增强扫描有一定的特征性,而手术切除肿瘤是明确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腮腺结核的CT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结核的CT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病灶部位:23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1例弥漫性病灶,10例为单发病灶,15例为多发病灶;累及浅叶8例,同时累及浅叶和深叶18例。(2)病灶的数量和形态:共56个病灶,10个单发病灶中结节型6个、肿块型4个;45个多发病灶结节型32个、肿块型13个。(3)病灶的密度和强化方式:均未见钙化灶,18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病灶密度不均匀。均匀强化病灶6例,环形强化病灶19例,弥漫性强化1例。(4)周围皮肤改变及颈部淋巴结情况:18例出现腮腺周围皮肤增厚。23例患者只有同侧颈动脉鞘周围肿大,3例肺结核患者表现为双侧颈动脉鞘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腮腺结核的CT表现多样性,与其病理表现密切相关,正确认识在腮腺结核CT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但最终诊断仍依赖于病理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刘长卿 《中外医疗》2012,31(12):174-175
目的 探讨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肿瘤平扫呈等密度者3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者12例.增强扫描,病灶中度或明显强化者3例,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个小囊状坏死者7例;病灶中央坏死、液化周边强化者5例.15例GISTs中,良性4例,肿块直径多<5cm,边界清楚,多均匀强化;恶性12例,肿块直径>5cm,边界多不清楚,12例肿块内均有坏死,2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CT检查对于GISTs良恶性的判断很有价值,但CT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MSCT影像学表现及手术病理学形态特点,旨在提高对SFTP的认识及MSCT诊断符合率。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2例SFTP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病灶CT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期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病灶均与相邻胸膜关系紧密,边界清楚,9例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中、重度强化10例,门脉期均持续强化,3例显示瘤体内血管网或供血动脉。肿瘤多有完整假包膜,质地均匀,可伴有出血、粘液样变或囊变;免疫组化显示9例Vim、CD34及Bcl-2均为阳性,11例Ki-67表达小于或等于5%。结论:SFTP典型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边界清楚、密度相对均匀,病灶动脉期中、重度强化伴门脉期持续强化。因此分析肿瘤MSCT表现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符合率,但确诊仍需依赖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6.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肺部IMT患者的CT表现,其中5例行CT平扫检查,3例行平扫+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8例患者3例为中央型,CT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实变灶;5例为周围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肿块或结节;增强后肿块实性部分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病理示肿瘤由梭形细胞及炎症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 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CT检查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等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但最后确诊还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细胞瘤(IMT)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并与病理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IMT的CT、MRI表现。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将CT、MRI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CT、MRI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 8例IMT患者7例行CT检查,其中1例同时行CT、MRI检查。1例只行MRI检查。CT平扫病灶表现为实性软组织密度,平扫密度不均匀5例,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者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平扫密度均匀2例;伴有邻近骨质破坏3例。MRI扫描表现1例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1例增强后不均匀强化。病理上表现为病灶中间及边缘为纤维母细胞增生,间质胶原化、毛细血管增生与粘液变性,伴多量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IMT的CT、MRI征象与病理表现相符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IMT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对明确病灶范围以及与邻近组织器官关系有重要的价值,对术前诊断、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显著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