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以病灶多发、病程缓解与复发交替为特征。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上分为5型,即复发缓解型(RR)、继发进展型(SP)、原发进展型(PP)、进展复发型(PR)和良性型。MRI是检查MS的主要影像手段,已成为检测MS病灶最敏感的方法。2000年7月,国际多发性硬化诊断小组对既往用了近20年的Poser标准进行了修订,随后又作了补充,进一步确定了MRI在MS诊断中的地位,目前MRI在MS的诊断、疾病的进展、治疗后的监测和该病的病理变化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MRI在多发性硬化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新湘 《放射学实践》2004,19(3):228-231
目前对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 ,M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M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已达成共识。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是MS的病理基础。其临床表现分为2类:最常见为好转 复发型(relapsing remitting ,RRMS) ;另一类为进展型,又可分为原发进展型( primary p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免疫介导、不断进展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提高MS早期诊断、促进临床早期治疗、监测病灶动态演变对延缓MS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尤为关键。MRI作为重要检查技术, 广泛应用于MS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本文对MRI在MS疾病中诊疗和科研热点的重要进展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而MRI是脑及脊髓白质内脱髓鞘病变最重要的旁临床检查方法。近年来,MRI新技术的一些量化研究方法(如磁化传递直方图分析、弥散成像、磁共振波谱等)不断应用于MS,在确定MS斑块的病理特异性、检测常规MRI无法显示的正常表现脑白质内的微观病变等方面有很大进展,从而为MS的早期诊断、疗效随访及预后推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多发性硬化(multiplesclerosis,MS)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5例临床明确MS患者的临床与MRI资料,总结该病的临床与MRI特点。结果:MS好发于中年(平均发病年龄33.0±10.81岁)女性(61.2%);受凉和/或上呼吸道感染为最常见诱因(53.3%);常见临床症状依次为肢体无力(68.2%)、视力障碍(42.4%)和感觉障碍(42.4%);寡克隆区带和诱发电位检查是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MS好发部位依次为侧脑室体旁(67.1%)、半卵圆中心(44.7%)、颈髓(41.2%)、胸髓(34.1%)和胼胝体(31.8%);病灶多呈斑片状(91.8%);在T1WI为低、稍低或等信号,在T2WI上多为高信号;病灶多呈斑片状、斑点状或环形强化。结论:结合临床与MRI表现,可提高对MS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MRI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脱髓鞘疾病,而MRI是脑及脊髓白质内脱髓鞘病变最重要的旁临床检查方法。近年来,MRI新技术的一些量化研究方法(如磁化传递直方图分析、弥散成像、磁共振波谱等)不断应用于MS,在确定MS斑块的病理特异性、检测常规MRI无法显示的正常表现脑白质内的微观病变等方面有很大进展,从而为MS的早期诊断、疗效随访及预后推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Chiari畸形(CM)是一种以小脑扁桃体下疝为主要特征的先天性后脑疾病。临床上根据其病变程度分为Ⅰ~Ⅳ型,其中Ⅰ型临床最常见。该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同时结合临床相关资料。X线和CT检查对该病诊断价值有限。MRI在CM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可提供CM的各种形态学改变(如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程度、是否伴脊髓空洞等),尤其是MRI新技术(如MRI脑脊液成像技术、电影成像和DTI)的发展和应用,可评估脑脊液流动、小脑扁桃体的节律性运动、脊髓纤维束等功能方面的信息,为该病的术前诊断和术后评估、随访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最新文献进行复习,对CM的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作一综述,总结分析CM影像学研究特别是MRI研究的相关进展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作者旨在用常规T_2WI、T_1WI和磁化传递(MT)技术来区别多发性硬化(MS)主要临床类型的不同病理学特征。入选病例为临床确诊为MS至少2年的病人。根据Lublin和Reingold标准,MS临床分型为复发缓解型(RRMS);继发进展型(SPMS);原发进展型(PPMS)以及良性MS(BMS)。另有提示MS的临床分离综合征(CIS)。所有病人12个月内都未用过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治疗。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无神经科病史,神经科检查正常。用1.5T扫描仪行头颅MRI检查。扫描参数:双回波常规自旋回波(CSE)TR=2400,1st TE=30,2nd TE=80,1次采集;T_1W CSE,TR=768,TE=  相似文献   

9.
王培军  段承祥 《人民军医》1998,41(6):355-356
神经多发性硬化(MS)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好发于青壮年(20~40岁),女性多见,可分为急性期(活动期)和慢性期(稳定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视神经炎、瘫痪、麻木、共济失调和震颤。随着CT和磁共振(MRI)的广泛应用,明显提高了对本病的诊断水平。现将CT对MS诊断价值等综述如下。1 CT检查方法  一般先平扫,后增强。常规层厚8mm,层距8mm,横断扫描。有人提出冠状扫描更易显示低密度灶〔1〕。增强扫描,用60%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匹克、优维显或碘必乐等)50ml,静脉内注射后即扫描。使用大剂量造影剂300ml,延迟1h扫描可明…  相似文献   

10.
布桂林 《放射学实践》2005,20(6):520-521
目的:探讨颅颈区畸形的MRI分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将23例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检查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①脑干、高颈段脊髓受压;②小脑损害;③后组颅神经及上颈段脊神经损害;④脊髓中央管周围损害;⑤头颈部外观畸形。MRI表现分为腹侧型(7例)、背侧型(12例)和混合型(4例)3型。结论:MRI不同类型的颅颈区畸形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对颅颈交界畸形进行分类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随着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经典型BPD发生率降低,新型BPD发生率增高,影像学检查对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提示作用。本文对BPD的常规X线、CT、MRI的特点、诊断价值及影像评分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自1983年以来临床上诊断MS以Poser等人推荐使用的诊断标准为主,临床确诊的多发性硬化(CDMS)标准为:两次脑白质功能损害发作,每次发作持续24 h以上,两次发作间隔1 月以上,并有两个部位或多个部位临床损害证据。临床可疑 CDMS达不到CDMS诊断标准,但可以有脑脊液的化验结果支持。随着MRI广泛应用以来,认为MBI结果是诊断MS最好的辅助手段,导致很多临床医师只根据MRI结果来诊断MS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结果:CO中毒迟发性脑病MRI表现可分为三型:①神经核团受累型;②脑白质受累型;③皮层受累型.MRI特征:苍白球为对称性的卵圆形长T1、长T2信号,皮层下白质为对称性的弥漫、模糊云雾状长T1、长T2信号,侧脑室周围、半卵圆中心白质亦为对称云絮状长T1、长T2信号,胼胝体常受累.MRI显示苍白球合并脑白质受累者及皮层受累者,临床表现较重.结论:CO中毒迟发性脑病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且能反应其病理过程,并对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诊断和评价临床表现、预后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匙孔动态增强MRI对45例催乳激素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匙孔(keyhole)动态MRI对催乳激素(prolactin,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的动态增强MRI影像表现,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不告知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情况下作诊断,垂体内见有粟粒、结节或片块状异常信号者作肯定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不均匀者作可疑微腺瘤诊断;垂体内信号未见异常者不作微腺瘤诊断.结果: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参考时,可肯定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8例;可疑垂体微腺瘤诊断者26例;不作垂体微腺瘤诊断者1例.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正确率达97.8%.结论:keyhole动态MR对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怀疑PRL分泌型垂体微腺瘤而MR平扫阴性的患者应常规作动态增强MR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多发性硬化(MS)和视神经脊髓炎(NMO)视神经病变的MRI表现差异,探讨其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3.0 T磁共振仪对伴有视神经损害的20例MS患者及11例NMO患者行视神经MRI检查,比较MS和NMO视神经病灶断面分布位置,受累视神经的病变节段分布和视神经病变长度的差异。结果MS组视神经病灶周边型的发生率高于N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受累视神经管内段和颅内段病变发生率高于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MO组的视神经病变长度大于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与NMO视神经病变影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视神经MRI在NMO与MS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多发硬化(multiple sclerosis简称MS)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的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多发脱髓鞘病变,临床一般分为三型,脑型、脊髓型和视神经型,其中脑型和脊髓型的MR表现已见许多报道,而视神经型则报道不多。根据临床诊断标准,视神经病变存在与否对诊断MS很重要,特别是当其他条件不足以确诊MS时,确定视神经病灶的存在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脑囊虫病的MR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囊虫病(cerebral cysticercosis)是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人脑内所致的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临床以癫痫及高颅压为主要症状.既往主要靠病史、临床神经科症状与体征、化验及颅脑CT来诊断.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997~2001年经临床和实验室、MRI确诊的脑囊虫97例资料,旨在探讨MRI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膀胱癌的MRI征象,探讨MRI对膀胱癌分期的作用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探讨经手术与病理证实23例膀胱癌的MRI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男性,19例,女性,4例,年龄50~90岁,平均年龄70岁。18例行MRI增强检查。结果:膀胱三角区及膀胱后侧壁是最常见好发部位,表现为膀胱壁突向腔内肿块和(或)膀胱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肿瘤平扫T1WI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Gd-DTPA动态增强早期肿块显著强化。根椐肿瘤生长方式可分为:①小结节型,②广基肿块型,③浸润型。MRI对膀胱癌定位、定性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7%(22/23)、91.3%(21/23);术前MRI诊断与TNM分期符合率为82.3%(19/23),MRI较病理分期偏高。结论:膀胱癌的MRI表现具有独特性。T1加权主要用于肿瘤的定性诊断,T2加权主要用于肿瘤的术前分期;MRI检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是显示膀胱癌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欣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8):1178-1182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准确率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90例关节镜及手术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根据MRI诊断分为1~3级损伤,将MRI诊断结果与关节镜下及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结果:根据MRI表现,经关节镜及手术对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CL 93.8%(76/81)、PCL 100%(32/32)、MCL 93.8(61/65)、LCL89.5(17/19),总诊断准确率为94.4%。结论:MRI是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方法,提高MRI诊断准确率对筛查韧带损伤及手术治疗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原因不明的脱髓鞘病变,是脑和脊髓白质脱髓鞘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本文报告经CT、MRI检查并经临床证实的25例,并与临床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