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以一贯煎加减调补肝肾为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肝炎后肝硬化、血管性头痛、更年期综合征等病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
附子味辛、大热、大毒,《本草经》列为下品,丹溪谓其“雄悍无补,而且杀人”,初学医者每多惧用。笔者使用附子多年,或重至数十克,或轻用二、三克,随证配合它药。治疗多种病证常获良好效果。兹结合病例略述体会。一、湿经通脉疗心悸(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案) 孙某,女,54岁,家庭妇女。1988年11月4日初诊;心慌三月余,近渐加重,曾发生数次晕厥,省某院心脏专科诊为心肌炎、Ⅲ°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6次/分。)来中医院就诊。刻下心悸不宁,动则为著,甚则晕蹶,面色暗红,唇甲淡紫,畏寒肢冷,神疲乏力,下肢浮肿,舌淡红有紫气,苔薄白,脉迟而涩,辨证属阳  相似文献   

3.
温胆汤乃唐·孙思邈所创,载于《备急千金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后人加入茯苓)所组成。该方之配伍正如《名医方论》所云:“方中以竹茹清胃脘之阳,而臣以甘草、生姜,调胃以安其正,佐以二陈,下以枳实,除三焦之痰壅,以茯苓平渗,致中焦之清气,且以驱邪,且以养正,三焦平而少阳平……”。孙思邈言其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日新其用。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凡痰热内阻之疾患只要略加变通皆可运用。今将其治验略举一二,以求正于同道。一、眩晕(颈椎综合征) 朱丹溪倡“无痰不作眩”之论。《灵枢·  相似文献   

4.
桂枝汤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汤载于《伤寒论》,乃仲景为太阳中风表虚证所设,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余在临床中,循仲景之法,谨守病机,推而广之,用治其它多种疾病,每获良效,兹录验案介绍如下。1无名热患者,女,24岁,于1996年2月初诊,患者低烧(37.6℃~38.2℃)...  相似文献   

5.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方由熟地、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炭、麻黄、肉桂、甘草等七味药组成,为治疗外科一切阴疽的代表方剂。笔者本其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辨证运用于治疗阳虚寒凝所致之多种病证,收效较好,现举数例于下。月经过多张某,女,47岁,农民,19...  相似文献   

6.
1.喘咳 1.1.外感喘咳 证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口不渴,咳嗽痰白而稀,或多泡沫,或喘甚,或浮肿,舌淡红苔白润,脉浮紧。方用小青龙汤:麻黄、白芍、细辛、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炙甘草各9克。水煎取汗约200ml,分2—3次温服。 按 小青龙汤为仲景治疗外寒内饮的大方,偏走太阴少阴,通内达外,外散内化,方中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并善温通,辛、姜、五味温化寒饮,共为君药;桂枝辛散温通又能化饮,半夏苦降,化痰饮力胜,协助主药而为臣;白芍酸敛以防麻、桂、辛发散太过,兼能缓急,甘草温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九味合用则散寒平喘温化痰饮,走而不守,散而不过。  相似文献   

7.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由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等作用,为胸中血瘀之证而设。笔者用该方加减治疗瘀血失眠、内伤发热、肠痈等症,每获良效。兹以验案为例,阐述如下。1瘀血失眠患者,男,61岁。1995年7月30日初诊。诉1个月前在高空作业从2米左右高处跌下,胸部损伤,右侧5~7肋骨骨折,曾住院治疗好转,但胸痛胀闷,心烦不寐,有时彻夜难眠或合目成梦,难寐易醒,伴心悸眩晕,神情紧张,右胸胁痛,深呼吸、说话、咳嗽时疼痛加剧,转侧或坐起屈伸不利。体温37.8°C,…  相似文献   

8.
香苏散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烈钊 《广东医学》1996,17(6):404-405
  相似文献   

9.
柴胡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生化汤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四逆散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逆散是仲景为伤寒阳邪从少阳传厥阴合病而设的代表方剂.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4味药组成,具有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功.笔者临床上除用本方和解少阳外,还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疗效颇佳,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为中医外科著名方剂,主治一切阴疽。本方具有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功。其临床运用的基本病机为阳虚寒凝,只要紧紧抓住这一病机,就可以广泛运用它来治疗各种疑难病症,且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三仁汤系吴鞠通代表方之一 ,为治疗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之症 ,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因湿热中阻所致诸疾 ,疗效尚佳 ,现举例于后 :1便秘汪某 ,女 ,26岁 ,便秘反复发作6年 ,曾服泻下、润肠剂 ,停药则发 ,遂来就诊 ,症见 :大便4~6日一行 ,艰涩难下 ,口中粘腻 ,食之无味 ,身困乏力 ,胸脘满闷 ,舌质淡红 ,苔腻微黄 ,脉濡细 ,证属湿热中阻 ,以三仁汤化裁治疗。处方 :杏仁、白蔻仁各10g,苡仁20g,砂仁3g,半夏、厚朴、木通、苍术、滑石各10g,枳壳15g ,甘草3g,随证加减 ,服药18剂 ,诸症皆消 ,随访年余 ,未发。按 :本例患…  相似文献   

14.
15.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仲景先生用治“伤寒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诸证的方剂。笔者根据其主证和病机,衍化推广凡属于脾胃阳虚,水湿内停者,无论症状各异,用之均收到满意效果。兹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麦门冬汤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上气者,麦门冬汤主之”。后世医家皆谓之治肺痿主方,本方证是由胃虚有热,津液不足,虚火上逆所致。病虽在肺,其源在胃,服本方滋润养阴,则胃得其润,肺得其滋,如此则虚火降,咽喉利,咳嗽气逆亦能随之而愈。笔者在临床中,根据相同病机之鼻衄、久咳不止、便秘,运用本方治疗收效甚佳,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真武汤由附子、茯苓、自术、自芍、生姜组成,本方出自仲景《伤寒论》,该书太阳病篇和少阴病篇皆用真武汤。笔者体会本方为祛寒利水剂,其用途有二:(1)治阴寒内盛,或误汗亡阳,致心肾阳虚,水饮泛所出现的心悸,眩晕等证;(2)治脾肾阳虚,水湿内停,健运无权,所致的腹痛下利等证。  相似文献   

18.
19.
20.
艾条灸具有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临床运用非常广泛,可单独使用,方法简便易行,对恐针畏药者尤为实用。《灵枢·官能》指出:“针之不为,炙之所宜”。《针灸易学》说:“气盛泻之,气虚补之,针之所不能为者,则以文灸之。”说明灸法有其特殊功效,可补针药之不足。试举验案数则以证:防骨外上踝炎刘某男38岁本院外科医生主诉:右肘关节外上滚部疼痛一周,前臂无力,不能提重,通寒加重。查:后肽骨外上滚压痛明显,前臂旋转、腕关节背伸活动受限。X片无异常发现,此系劳损筋膜,血不养筋所致。用文条炎痛点,一次疼痛大减,5次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