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与对照组(肠外营养治疗)比较治疗之后的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以及转铁蛋白(TF)值。结果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但治疗组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较对照组升高。结论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具有简便、经济、安全、符合生理等特点,可作为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肠外组单纯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护理,肠内外组则进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ICU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效果,肺部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营养指标。结果:肠内外组总有效率高于肠外组,P<0.05;肠内外组肺部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组,P<0.05;治疗前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营养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肠内外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营养指标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全身多发性骨折患者在创伤后出现营养不良情况下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5例骨科全身多发性骨折住院患者,在获得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完全复苏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入院时、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3、7 d和14 d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糖、血脂、电解质、肝功能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前与入院时比较,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有所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肠外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上升,与营养支持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全身多发性骨折患者给予合理的肠外营养支持,是该类患者综合治疗的必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早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与肠外途径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探讨两种支持途径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重症颅脑损伤的病例,入院时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41人,肠外营养支持组39人,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及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结果:两组在伤后两周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营养组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较少,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颅脑外伤患者的瑞素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瑞素肠内营养支持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瑞素肠内营养(50例)和肠外营养(40例)两组,观察营养支持效果和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瑞素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和淋巴细胞计数及累计氮平衡均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糖、电解质紊乱和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给予瑞素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优于肠外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加强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加强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早期肠内外复合营养加强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浓度、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治疗组病例营养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加强营养支持有利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恢复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为该类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2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均在5分以上],入院后根据患者生命体征和肠鸣音恢复情况经鼻管或胃管施行肠内营养(EN),观察EN支持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及转铁蛋白值。结果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及转铁蛋白值较EN前升高,(P<0.01,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胃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方法。方法:46例重型颅脑损伤分成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伤后3d内采用全肠外营养,3~10d采用肠内+肠外营养,逐渐过渡为全肠内营养,并适当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照组单纯采用肠内营养。伤后第7、14天晨抽血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期(7d内)单纯肠内营养难以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应采用肠外、肠内联合营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制开胃汤配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营养供给和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4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制开胃汤。比较伤后7d肠内营养的热量,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糖和电解质水平,记录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摄入的热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无便秘发生,腹泻和腹胀减少;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开胃汤可以促进患者营养状况的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酸菌合生元A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乳酸菌合生元A肠内营养(periopreatively using enteral nutrition with fiber-containing,LEN)组、合生元B肠内营养(enteral nuteriion with fiber-containing,FEN)组,每组各25例,分别进行肠外营养、应用乳酸菌合生元A进行肠内营养、应用合生元B进行肠内营养。比较3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各项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应用LEN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前后,患者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PN进行肠外营养、FEN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后,患者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低于营养支持前(均P0.05)。LEN与FEN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EN、FEN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N组(均P0.05)。结论应用乳酸菌合生元A进行肠内营养,可以促进患者蛋白质合成、免疫功能恢复、纠正负氮平衡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外组和肠内组各25例。肠外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免疫功能、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白介素(IL)-2、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肠内组比肠外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IgG、IgM、IgA、TLC及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肠内组比肠外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室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能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值得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肠内外营养结合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合理性。方法危重颅脑损伤病人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14 d;对照组27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7、14 d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时观察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068~87.65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结论重度颅脑损伤EN和PN结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愈率、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2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n=13)和肠外营养组(n=13),肠内营养组术后早期(6~12h)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或空肠造瘘管进行早期营养支持,TPN组在肛门排气前行静脉营养。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1d、术后8d进行营养指标监测(WT,TSF,MAC,AMC,ALB,PA,TFN及TLC),并记录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营养费用及住院费用。结果:术后8d两组血清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没有明显升高,无明显差异,肠内营养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肠内营养组明显增高,有显著性意义,患者体重稍减轻,TSF,MAC,AMC稍有下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肠内营养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费用明显减少。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及贲门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效果较静脉营养好,安全可行,明显降低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但短期内肠内营养不足以增加脂肪及躯体蛋白的大量贮存,亦不能显著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其全面的营养改善需要术后较长时间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两种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40例胰腺癌患者随机分 为两组: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研究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分别于术 前1d及术后第9天(营养治疗后)测体重、检测血浆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结果:研究组的血浆白蛋白、淋巴细 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更好地改善胰腺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可替代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5.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营养支持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进行营养支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 术后早期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一旦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血、尿淀粉酶正常,病情得以控制,就可由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过渡,尽早实施全肠内营养.观察营养指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结果 10例患者实施营养支持后血总蛋白、白蛋白均高于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期间,发生高血糖1例、胃返流1例、腹胀1例、腹泻2例、空肠造瘘管堵塞1例.以上均被及时发现和处理,无不良后果.未发生误吸.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术后进行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护理工作中严密观察、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营养支持顺利实施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Understressessuchastraumaandoperativeinfection,nutri-tionalsupportcanreducenegativenitrogenbalance,enhanceimmunefunction,decreasecomplicationsandincreasehealingrate.Nowwereporteffectofnutritionalsupportsin13caseswithseverecranio-cerebralinjuriesduring1998to2000asfollows.1Subjectsandmethods1.1Subjects17caseswithseverecraniocerebraltraumasduring1998to2000,15malesand2femaleswithagesof17to67yearsold.Thenutritionaltimewas21daysto35days.Inthem,11cas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序贯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序贯肠内外营养支持.比较2组营养状况、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营养支持1周后,观察组血清白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照研究规范化序贯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EEN+PN)与肠外营养支持(TPN)对胃肠道手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拟行开腹胃肠道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EEN+PN组(n=72)和TPN组(n=64),分别于术前、术后第3、7天监测并比较代表性营养相关指标、生化相关指标以及免疫及炎症指标,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营养支持疗法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EEN+PN组在术后第7天的白蛋白明显高于TPN组,EEN+PN组在术后第3、7天的前白蛋白明显高于TPN组,EEN+PN组术后第7天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TPN组,EEN+PN组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TPN组,营养支持相关费用明显低于TPN组。结论胃肠道手术后规范化序贯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效保护胃肠道功能,降低营养支持疗法相关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ICU颅脑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医院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实验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对比2组干预前后营养状态和免疫状态,记录2组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总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7 d后CD_3~+、CD_4~+、CD_4~+/CD_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能够改善ICU颅脑损伤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屏障功能、炎性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 h内),对照组行延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72 h),均鼻饲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胃肠屏障功能、炎性应激状态及营养状态。结果干预后,两组的IFABP、D-乳酸、DAO、IL-6、PCT、GLU水平及NEU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Hb、ALB及PA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其营养状态,有效修复肠黏膜损伤,改善胃肠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