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45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及术后脊髓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椎管内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功能障碍。MPd检查为椎管内占位、脊髓受压征象。45例均已行手术治疗,35例肿瘤切除完整,1O例大部分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椎管内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25例、神经纤维肿瘤10例、纤维脂肪肿瘤3例、脊膜瘤7例。有4例术前出现不完全截瘫,术后3例完全恢复,有1例遗留部分功能障碍,其它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原发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椎管内原发肿瘤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41例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加深对该病的进一步认识、认为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呈多变性和多样性,易于误诊和误治。MRI是其最佳影像学诊断手段,椎管造形术亦应给予重视.强调早期诊断与及早手治疗的重要性.手术包括椎管减压和肿瘤切除,强调肿瘤切除而又不勉强肿瘤除,以免扰乱、损伤脊髓和马尾神经而影响其功能恢复.防治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治疗对促进病人康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黄凯  谢大志  龙耀武  陈光福  陈嘉华 《吉林医学》2009,30(13):1315-1316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分析28例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原发性椎管内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根性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28例肿瘤中,位于颈段1例,胸段15例,腰段11例,骶段1例,肿瘤为髓外硬膜下21例,硬膜外7例。2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MRI是诊断原发性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早期诊断、早期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肿瘤多属于良性肿瘤,如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大多预后良好[1].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术中是否全切肿瘤、是否损伤脊髓及椎板切除范围等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息息相关.本院2003-2006年有选择性地尝试了小骨窗切除椎管内肿瘤,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显微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肿瘤62例的临床资料。均行半椎板入路肿瘤切除。结果半椎板切除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起床反应轻微,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小。结论MRI是椎管内肿瘤最佳的诊断方法;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有利于脊柱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良性肿瘤占中枢性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以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脊膜瘤、脂肪瘤为主。肿瘤可发生在椎管的任何位置,许多病人在就诊时,肿瘤已比较大,椎管内占位较严重,脊髓、神经根被严重挤压、受损,大部分病人已不完全或完全瘫痪。椎管内肿瘤多为良性病变,手术是椎管内良性肿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一旦诊断明确,应尽早手术切除。原则是在不加重脊髓、神经损伤的前提下尽可能一次完全切除肿瘤,以免术后复发及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肿瘤完整切除预后良好。自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德宏州人民医院共治疗椎管内良性肿瘤患者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41例椎客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综合分析,以加深对该的进一步认识。认为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呈多变性和多样性,易于误诊和误治,MRI是其最佳影像学诊断手段,椎管造影术亦应给予重视。强调早期诊断与及早手治疗的重要性。手术包括括椎管减压和肿瘤切除,强调肿瘤切除而又不勉强肿瘤除,以免扰乱、损伤脊髓和马尾神经而影响其功能恢复。防治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治疗对促进病人康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椎管内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及疗效。方法对12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通过MRI检查后确诊。均施行手术切除肿瘤,其中全部切除11例,部分切除1例。结果12例中早期误诊8例。术后随访1个月~2年,11例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1例复发。结论以临床特征为基础,配合X线片、MRI检查可降低椎管内肿瘤的误诊率。椎管内肿瘤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30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18例椎管内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以及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椎管内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痛、四肢感觉异常、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MRI或CT均显示椎管内占位,脊髓有受压征象,均手术治疗,12例患者肿瘤完整切除,6例大部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神经鞘瘤5例,神经纤维瘤4例,脊膜瘤6例,脂肪瘤2例,转移瘤1例。除1例术后出现不完全瘫痪外,其他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椎管内肿瘤的惟一的方法,影像学检查对椎管内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如能早期发现、诊断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椎管肿瘤有效治疗措施。方法总结从1996至今,我科收治的8例椎管肿瘤的手术效果。结果.6例治愈,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1例无效,1例因肿瘤恶变转移而死亡。结论椎管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要注意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操作仔细,防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1.
李跃荣 《中级医刊》1998,33(6):40-41
小儿椎管内肿瘤常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得不到早期诊断而延误治疗,导致严重的合并症。从1984 ̄1994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小儿椎管内肿瘤76例,对误诊原因,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手术时机、手术原则及合并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提出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根治是治疗椎管内肿瘤,防治合并症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4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均行后颈正中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14例患,11例肿瘤全部切除,3例大部切除。10例得到随访,术后症状改善率100%。1例星型细胞瘤术后1年复发,后行放射治疗。本组病例术后无1例死亡。结论MRI是确诊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最有效检查方法。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具有全切率高、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椎管内神经鞘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8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肿瘤全切除,2例呈哑铃状生长肿瘤未能全部切除,余椎间孔外部分肿瘤行二次手术切除;术后2例出现双侧肢体肌力下降,治疗后肌力基本恢复,3例术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13例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结论椎管内神经鞘瘤为良性肿瘤,术前常能确诊,手术是治疗本病唯一有效的办法,且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早期发现,早期手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小儿椎管内肿瘤常因临床症状不典型得不到早期诊断而延误治疗,导致严重的合并症。从1984~1994年收治并经手术证实小儿椎管内肿瘤76例,对误诊原因、临床表现、早期诊断、手术时机、手术原则及合并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提出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根治是治疗椎管内肿瘤、防治合并症的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杜瑞 《医学综述》2011,17(20):3103-3105
由于椎管内肿瘤可对脊髓造成压迫,若诊治不当而影响预后,甚至造成终身残疾。手术切除是唯一比较积极的治疗方法,所以一经确诊应尽可能地切除肿瘤,解除脊髓压迫。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如何保持脊柱生物力学的稳定性成为关注的焦点,完整切除肿瘤、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已经成为椎管内肿瘤治疗的两项基本原则。现就椎管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管内肿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榷管内原发肿瘤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结论:MRI检查对椎管内原发肿瘤有较高的检出率,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最终确诊依赖于病理诊断,早期彻底切除肿瘤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20例椎管内转移癌,占同期内椎管内肿瘤的25%。本病多发生于胸椎节段硬脊膜外腔,早期症状多为腰背部疼痛、放射性疼痛或胸腰部束带感,且病程进展快,在较短时期内可导致截瘫和排尿功能障碍。治疗是以减轻腰背部疼痛和推迟截瘫与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为目的,主要采用椎板切除及病灶清除减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接收手术治疗的8例连续型多节段(〉3个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行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8个月,症状完全消失2例,好转4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结论连续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确诊率低;一经发现尽可能早期切除肿瘤,但应避免神经损伤;术中注意重建脊柱稳定性,预防术后出现脊柱后凸或侧凸畸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于椎管内的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椎管内pPNET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2例完全位于椎管内硬膜外,1例自椎管内硬膜外经椎间孔累及相应椎体及同侧腰大肌。全部经手术治疗,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均经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术后给与不同程度的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1例14个月失访,1例16个月后死亡,1例生存至今。结论pPNET发病急促,MR有助于椎管内定位,免疫组化有助于定性诊断。首选及早手术,术中尽可能全切病灶,术后综合放化疗对提高生存有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选择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7例椎管内肿瘤患者采用4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A组(18例)后路椎板切除单纯肿瘤切除术,B组(5例)后路椎板切除肿瘤切除内固定术,C组(2例)颈前肌间隙椎间孔入路肿瘤切除术,D组(2例)颈后外侧肌间隙半椎板入路肿瘤切除术,术后常规抗炎、脱水、对症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结果:术中肿瘤完全切除24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短期复发1例。26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恢复,1例术后神经功能短暂恢复后加重。结论:MRI检查对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有重要意义,良性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继发恶性肿瘤和高位颈椎哑呤状肿瘤手术根治性切除有一定难度,肿瘤切除术后要按脊柱的损害程度来决定脊柱的稳定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