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川芎嗪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用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川芎嗪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结果,采用不同方法的川芎嗪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第1组用川芎嗪160mglk ty 0.28-0.56mmol/L(5%-10%)葡萄糖500ml中静滴,2次/d;第2组用等量葡萄糖加川芎嗪320mg静滴,1次/d.结果表明:第1组总有效率为95.0%;第2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每天2次的用药,  相似文献   

2.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们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0例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一般的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对脑血栓症状的缓解效果非常明显,总有效率达到了90.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78.6%。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够有效地改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具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纳络酮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立新 《临床荟萃》1995,10(6):271-271
我院应用纳络酮治疗脑血栓形成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我科62例住院病例,均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专题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CT检查确诊。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岁。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重型5例,中型19例,轻型8例。CT诊断:多发性脑梗塞8例,脑梗塞14例,腔隙性梗塞10例。对照组共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岁。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重型4例,中型16例,轻型10例。CT诊断:多发性脑梗塞7例,脑梗塞13例,腔隙性脑梗塞10例。二组临床症状、头颅CT改变差别无显著意义(经卡方检验,P>0.05)。  相似文献   

4.
杨逢升  黄登富 《临床荟萃》1993,8(13):610-611
脑血栓形成已成为当今老年人多发病之一,且致残率高,为寻求治疗脑血栓的最佳方案,我院自1987年10月到1990年12月将住院的47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抽样分为联合药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一药物治疗组(简称对照组),现将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将47例患者以随机抽样方式分为联合用药组24例,其中男22例,女2例。对照组23例,其中男20例,女3例。两组发病年龄48~74岁,以60岁以上居多。大多数患者均为安静状态下缓慢起病。发病在一周内用药,全部病例均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诊断依据参考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  相似文献   

5.
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安全可靠,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相海  陈巨兰 《临床荟萃》1990,5(7):298-302
脑血栓形成,在脑血管病的各种亚型中,发病率最高。约占脑卒中的1/2~2/3,其致残率最高。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和老龄化的出现,作为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栓形成,其危害日趋严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近年来,治疗方面虽无重大突破,但也有很多进展。兹将近5年来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林少虹 《中国康复》2003,18(6):386-386
我科 1998年至 2 0 0 0年收治脑血栓形成患者 5 0 0例。男30 0例 ,女 2 0 0例 ;年龄 2 5~ 83岁 ;病程 12d~ 2年 ;均有不同程度肢体瘫痪和生活自理能力丧失。 5 0 0例患者均进行高压氧 (HBO)治疗 ,单人加压舱内给纯氧 ,压力 2MPa ,稳压 6 0~90min ,每日 1次 ,12次 1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 2~ 3d。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 ,宣传高压氧治疗的有关注意事项 ,减轻患者的“封闭恐惧症”。①要求患者做好入舱前的准备 ,并主动反映病情变化 ;减压前开放各种引流管 ,如胃管、脑室引流管等 ;排空小便 ,穿棉布衣服 ;严禁携带打火机…  相似文献   

8.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免疫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清勇  李良文 《临床荟萃》1992,7(3):121-121
原发性高血压与免疫的关系近年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原发性高血压主要结局之一的脑血栓形成,与免疫的关系尚少见临床报告。本文观察了14例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清的循环免疫复合物(CIC)、lgG、IgA、IgM、和补体C_3水平.以探讨脑血栓形成与免疫损伤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怀云 《临床荟萃》1993,8(13):613-614
脑血栓形成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常见类型,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病因,由于血栓形成使颅内或颅外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其供血区脑局部缺血缺氧,梗死,引起局限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较多,现将治疗方面的一点经验教训慨述如下。 1 忽视吸氧 有些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忽视患者缺氧而不予以纠正,造成病情加重,值得临床工作者重视。低氧血症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大特点,原因主要为中枢损害,呼吸道感染,还可能与碱血症有关,因碱中毒时氧离曲线左移,加重了低氧血症。须采取低流量吸氧,因为氧流量过高脑血管痉摩。  相似文献   

10.
应用颈内动脉推注脉络宁药液治疗脑血栓形成750例(治疗组),与静脉滴注法治疗472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愈率两组分别为43.5%和29.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观察就诊时间与疗效关系密切,发病后3个月以内治愈率高。提示:经颈内动脉推注脉络宁治疗脑血栓形成较静脉滴注法疗效显著;病后庆及早采用颈内动脉推注法治疗。  相似文献   

11.
脑血栓形成随老年人口增加,其发病率亦相对增多。笔者从1983年1月~1992年12月10年间共收治脑血管意外276例,其中脑血栓形成149例(53.98%)。本文仅就资料较完整、首发的急性脑血栓形成96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发病诱因、危险因素及先兆预报,以便早期诊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8例,女38例。男女比例为1.52∶1,年龄41~80岁,以51~70岁为多,占66例。多在安静时发病占53例(55.20%),在活动、劳累及情绪改变时发病者29例(30.21%),偏瘫逐渐进展达高峰时间分别为4小时内12例,4~24小时37例,2~3天26例,4~7天14例,…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5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蕊  王爱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3):1976-1976
  相似文献   

13.
维脑路通常规剂量与超大剂量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文生 《临床荟萃》1991,6(1):31-31
我院自1987年2月到1990年2月,将住院的19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柚样分为维脑路通注射液常规剂量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维脑路通注射液超大剂量治疗组(以下简称对照组).现将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结果总结如下:一般资料将190例患者随机柚样分为治疗组97例,其中男49例,女48例.对照组93例其中男55例,女38例.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在36到78岁之间,50岁以上者共171例.两组患者均为缓慢起病.都在安静状态下发病.190例中有173例血压在23/14Kpa以下.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02-2904
目的探究分析川芎嗪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O14年12月在本科住院部治疗的220例脑血栓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川芎嗪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两组患者的一个疗程均为10d,共进行两个疗程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血小板功能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小板粘附试验(PAd T)和血小板聚集试验(PAg T)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对血小板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脑血栓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应用颈内动脉推注脉络宁药液治疗脑血栓形成750例(治疗组),与静脉滴注法治疗472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愈率两组分别为43.5%和29.2%,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观察就诊时间与疗效关系密切,发病后3个月以内治愈率高。提示:经颈内动脉推注脉络宁治疗脑血栓形成较静脉滴注法疗效显著;病后应及早采用颈内动脉推注法治疗。  相似文献   

16.
脑血栓形成的综合治疗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528000)李璧凌脑血栓形成是指在动脉内膜病变的基础上局部血栓形成,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对其形成过程还不十分清楚。由于脑血栓形成,致使血管腔变狭及闭塞,血流受阻,引起脑组织急性缺...  相似文献   

17.
脑血栓形成的定位与治疗陈玲玲①本院神经科1981年4月到1982年4月共收治脑血栓形成患者41例,其中男性29人,女性12人。年龄范围在48~82岁。血脂多偏高,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脑压正常。下面根据脑血检形成后,脑组织由于缺血受到损害造成体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内溶栓治疗16例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沈敏海  林锦祥 《新医学》1997,28(12):636-637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分析16例急性脑血栓形成进行颈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结果:7例基本痊愈,3例显著进步,2例进步,2例无变化,2例恶化。结论:本疗法早期进行对急性脑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当归注射液加丹参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治疗组)52例疗效分析,并与对照组(5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92.3%,总有效率为98.1%,对照组显效率为62%,总有效率为84%,两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血栓形成60例(治疗组),并与对照A组(中医治疗组,30例)、对照B组(西医治疗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98.3%)均明显高于对照A、B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其血液流变学及头部CT显示3组变化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作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栓形成能够充分发挥中西药物的长处,取长补短,缩短疗程,治愈率高,后遗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