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基础,尤其在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中EST是运用最广泛最成功的内镜下技术.尽管如此,EST仍然有不少短期、长期并发症,如出血、穿孔、胰腺炎及乳头狭窄、胆管炎等[1].1983年,Staritz等[2]介绍了一项可以替代EST的新技术--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与EST相比,EPBD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 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来105例≥65岁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EST切开取石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取石获得成功102例,取石成功率97.1%.未成功3例,其中插管造影失败2例,因心肺功能异常终止手术1例.术后并发症:急性胰腺炎4例,活动性出血1例,急性胆管炎1例,心律失常1例. 结论 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疗效确切、安全系数高的治疗方法,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与规范的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内镜与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内镜和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01/2007-12胆总管结石500例,其中内镜治疗302例,外科手术198例.采用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EST后内镜下放置内外胆管引流管(ENBD)等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内镜治疗和常规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不同.结果: 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成功率86.09%.EST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7%,胆总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1%,后期为6.1%,两组各种并发症有显著差异(P<0.05).内镜取石平均住院时间仅为4 d:外科手术住院时间平均14d.结论: EST对胆总管结石在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明显优于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对80岁以上高龄总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对2005-2007年进行EST治疗的总胆管结石患者,选择其中≥80岁的148例作为高龄组; ≤60岁的7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手术成功率及手术后的并发症.结果 ①高龄组和对照组伴随疾病发生率为29.3%和8.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前期胆道手术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史者分别为45.18%和2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高龄组EST成功率为95.6%,对照组为96.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龄组术后并发症共16例(10.8%),其中EST本身并发症13例(占8.8%);3例并发症与EST有关(占2%),1例死于吸入性肺炎.对照组术后发生EST本身并发症共41例(5.5%),未发生EST相关并发症.两组间EST本身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EST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术后平均住院时间,高龄组为(7.2±2.2)d,对照组为(5.1±1.4)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80岁以上高龄总胆管结石患者,EST仍然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并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但该技术引起并发症的比例仍较高。单纯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后取石具有与单纯EST术后取石相近的成功率,并发症少,创伤小,且对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有保护功能,多数学者认为EPBD是EST的最有价值的替代方法,但因球囊压迫胰管开口,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如何在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中取得更好的疗效,如何减少内镜取石术近期、远期并发症?本研究采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从手术成功率、疗效、并发症等方面对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EPBD术和单纯EST术两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腹腔镜和内镜器械的发展以及操作技术的迅速提高、成熟,越来越多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微创手术.2004年至2009年我院采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手术对5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并和45例传统开腹手术取石术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发现EST+LC两镜联合治疗方法有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优点,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早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是较早开展的内镜治疗技术,随着EST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完善,其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但并发症的发生仍限制了其发展。我院近年来用EST技术治疗胆胰疾病1080例,发生早期并发症3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方法及价值.方法 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282例EST病例,其中38例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回顾性分析十二指肠憩室对这些病例的ERCP成功率、EST及其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该组38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  相似文献   

9.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急诊内镜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EST联合ENBD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82例急性胆源硅胰腺炎患者在抗炎、抑酶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内镜(1~3 d内)ERCP及EST或ENBD等治疗.结果 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包括15例重症胰腺炎)均治愈,其中3例发生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口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未发生 严重内镜治疗的并发症,有效地减轻了患者腹痛和降低了血淀粉酶,缩短了病程,疗效满意.结论 早期的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胆胰疾病的诊治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内镜技术,ERCP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相关并发症的问题日渐凸显。术后出血为EST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一线治疗包括各种内镜下操作,如肾上腺素或纤维蛋白胶注射止血、电凝或热探头止血、钛夹止血、覆膜支架置入等,如内镜治疗失败,可考虑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或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就上述EST术后出血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中最常见的类型,占AP年发病人数的50% ~ 70%,以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内科综合治疗和(或)外科手术治疗.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发展,EST和ENBD已逐渐成为治疗ABP的较为有效的方法.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间我科收治了45例胰腺炎住院患者,其中34例ABP患者急诊行EST、胆总管取石及ENBD,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了解药物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SOD)的疗效.以临床诊断的SOD患者先行药物治疗一周,无效者再行EST治疗,观察其疗效.在45例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效者仅11例,其有效率为24.4%;而在34例药物治疗无效后经EST治疗的患者中,有效者为31例,其有效率为91.2%,明显优于药物治疗(P<0.005).EST术中和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其发生率为11.8%.EST是药物治疗SOD无效时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联合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在肝外胆管结石内镜治疗中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164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接受内镜取石治疗,其中78例取石前进行EST联合EPBD治疗(EST+ EPBD组),其余86例取石前进行单一EST治疗(EST组),对比分析2组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取净率和碎石发生率.结果 EST+ EPBD组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例、轻症急性胰腺炎2例,EST组出现高淀粉酶血症5例、轻症急性胰腺炎3例、出血2例,2组均未出现重症急性胰腺炎、穿孔等严重并发症.EST+ EPB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 5/78),略低于EST组的11.6% (10/86)(x2=1.340,P=0.288);结石取净率为100.0% (78/78),明显高于EST组的93.0%( 80/86)(x2=5.649,P=0.030);碎石发生率为33.3%( 26/78),明显低于EST组的60.5%(52/86)(x2=12.073,P=0.001).结论 EST联合EPBD应用肝外胆管结石内镜治疗中安全、有效,对于结石大、乳头条件差的患者效果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4.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eroto-my,EST)是近几年来由ERCP诊断技术发展而来的,治疗胆道结石和胆管下段狭窄的非手术方法。它对绝大部分胆道残余结石患者,尤其是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手术后腹腔广泛粘连的患者更为适用。它具有有效、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我们应用EST治疗47例胆总管结石,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胆道塑料支架置入(ERBD)治疗90岁及以上患者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7例行EST及ER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90岁及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ST 1次取石成功30例;1次取出部分结石4例,经行内镜下鼻胆引流,5 d后再次取石成功;成功率为91.9%.2例因结石大,碎石失败后行ERBD,6个月后结石变小,取出胆管结石;1例因乳头旁巨大憩室插胆管未成功而致取石失败.37例患者中并发出血1例(2.7%),无肠穿孔、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行EST及ERBD治疗90岁及以上老年人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灵活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扩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17例经内镜下EST或EPBD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纳入该研究,并对其取石效果、术中X线暴露时间及近远期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ST组与EPBD组的结石完全清除率为93.8%和94.3%(P0.05),EST组与EPBD组的术中X线暴露时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EPBD组具有更短的X线暴露时间.EST组与E P B D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3%和15.9%(P0.05);内镜后胰腺炎发生率EPBD组明显高于EST组(12.5%vs 4.7%,P0.05),所有17内镜后胰腺炎均为轻型胰腺炎;出血发生率EST组明显高于EPBD组(11.6%vs3.4%,P0.05),所有18例出血均为可控制出血;远期复发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EST组明显高于EPBD组(44.1%vs18.2%,P0.05).结论:内镜下EST与EPBD是两种相对成熟、安全的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方法,但EPBD能最大程度地保护Oddi括约肌的功能,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胆总管结石内镜和手术治疗效果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照分析内镜和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胆总管结石471例,其中内镜治疗365例,常规外科手术106例。采用EST、Pre—cut、EST后ENBD等方法,比较内镜治疗和常规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在适应症、并发症发生率和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不同。结果365例胆总管结石内镜取石成功359例,成功率98.36%。EST后总的早期并发症为10.86%(39/359),原因主要为胆管炎,占61.54%(24/39),而EST后行ENBD者早期并发症仅为2.96%(8/270),EST无后期并发症。内镜取石平均住院时间仅为3d。开腹手术创伤大,可产生胆管狭窄、胆管炎、肝功损害等并发症,住院时间7~18d,平均12d,EST的医疗费用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结论EST对胆总管结石在住院时间、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明显优于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EST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2月至2003年11月间46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作早期(72 h内)EST治疗的结果.结果早期EST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能有效降低血清淀粉酶及缓解疼痛.只要操作得当并无内镜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改良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改良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对226例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应用肠道型柱状气囊行乳头扩张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治疗,并比较2299例内镜乳头切开术(EST)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2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取石或碎石取石术,术后无胆道感染、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轻型急性胰腺炎4.7%(10例),与EST(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消化道出血0.47%(1例),与EST(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EST困难或易发生并发症者用肠道型柱状气囊行EPBD术,能有效地钝性切割乳头,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较大结石的取石或碎石取石术,同时并发症明显减少。EPBD是内镜下处理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取石对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再行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EST成功率95.9%,并发症发生率6.1%。结论内镜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有效、经济、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等特点,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