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0年至2013年间采用双镜联合、单纯胃镜、单纯腹腔镜、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胃间质瘤患者共107例,比较4种治疗方式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术后无死亡及治疗相关并发症,随访至今无复发。双镜联合组、单纯胃镜组,单纯腹腔镜组、传统开腹组肿瘤直径分别为(3.7±2.8)em、(2.1±1.2)em、(3.8±2.4)em和(4.2±2.6)em,操作时间分别为(1.8±1.0)h、(0.8±0.5)h、(2.4±1.0)h和(2.5±1.0)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9.4±42.7)ml、(35.0±37.2)ml、(59.3±54.6)ml和(236,7±332.2)ml,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2.6±1.3)d、(0.5±0.1)d、(3.7±1.4)d和(5.3±2.4)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0.5±0.1)d、(0.4±0.1)d、(0.6±0.2)d和(3.7±0.7)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1±5.1)d、(2.0±1.8)d、(9.2±3.1)d和(11.5±4.0)d。双镜联合组操作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单纯腹腔镜组(P〈0.05),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或少于传统开腹组(P〈0.05),肿瘤直径、操作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大于或长于单纯胃镜组(P〈0.05)。结论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安全可行,适用范围广,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令人满意,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病例:患者男,30岁,因反复呕血6h伴黑便于2003年1月20日拟上消化道出血急诊留观。患者入院前因劳累后于6h内反复呕咖啡色液体,量约1000ml,解柏油样便1次,约60g,伴冷汗、头晕不适。否认既往有类似发作史。查体:心率100次/min,血压110/60mm Hg(1mm Hg=0.133 kPa)。  相似文献   

3.
Dieulafoy病内镜诊断和治疗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Dieulafoy病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突发性大出血的少见原因 ,可直接威胁病人生命。文献报道较少 ,若能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其治疗效果一般还是满意的。我们 5年来收治 10例 ,现就其诊断和治疗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 10例 ,男 7例 ,女 3例。男∶女为 2 .3∶1。年龄为 2 8~ 6 7岁。平均 43岁。 10例临床均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突发性和间歇性大量呕血和黑便。其中 6例收缩压降至 90mmHg以下。出血量 10 0 0~ 3 5 0 0ml,平均 2 5 0 0ml。既往均无明显溃疡病史。二、诊断与治疗全组均作急诊胃镜检查。镜下见出…  相似文献   

4.
高岩  齐洪阁 《山东医药》2011,51(14):39-39
胃Dieulafoy病是一种罕见的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是由于消化道黏膜浅表性损伤致黏膜下先天性恒径小动脉破裂所致。因出血部位隐匿、出血量大、易反复,常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2004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该病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镜腹腔镜双镜联合在贲门、胃底2 cm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贲门、胃底2 cm SMT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双镜联合组:19例,采用双镜联合下贲门、胃底2 cm SMT切除术;胃镜组:18例,采用胃镜下贲门、胃底2 cm SMT切除术;腹腔镜组:21例,采用腹腔镜下贲门、胃底2 cm SMT切除术。根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术后胃潴留、反流等情况比较3组治疗效果。[结果]双镜联合组、胃镜组、腹腔镜组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联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胃镜组(P0.05),但与腹腔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联合组在术后胃潴留、反流症状优于腹腔镜组(P0.05),但与胃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联合对贲门、胃底2 cm SMT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系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其中60%-70%来源于胃.所有的GIST都具有恶性生物学行为潜能,可表现为微小病灶到进展性肉瘤.GIST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术中无需常规行淋巴结清扫.正因为这些生物学特性,使得腹腔镜、内镜等微创手术的优势在GIST的手术治疗上得以充分体现.腹腔镜内镜联合技术的出现拓宽了微创手术治疗GIST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本文将介绍目前腹腔镜、内镜以及双镜联合技术在GIST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胃Dieulafoy病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甲君  杨茂梧 《胃肠病学》2004,9(4):236-237
Dieulafoy病临床上较少见,其起病急,出血量大,为一临床急症,在实际工作中常被误诊、漏诊,因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本文通过分析12例胃Dieulafoy病患者的误诊原因,以探讨其诊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治疗老年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行腹腔镜联合胃镜胃间质瘤切除术(LGCS)41例,与同期行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41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LGC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便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均P0.05)。LGCS组术后并发症(2例)与开腹组(3例)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复发、转移及死亡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联合治疗老年胃间质瘤可行、安全,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金属夹法治疗胃Dieulafoy病致上消化道大出血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消化道大出血少部分由胃Dieulafoy病即胃恒径动脉损伤引起。1999年以来我院采用金属夹法对18例胃Dieulafoy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正> 病例:患者男,53岁,因"解柏油样便2 d"拟诊为"上消化道出血"于2010年1月8日入院。患者于1月7日中午无明显诱因下解柏油样便,量约250 g,至晚上患者出现头晕、乏力。次日下午患者再次解柏油样便,量约300 g,伴头晕、乏力加重,遂收入我科。病程中患者无腹痛、呕血、发热、晕厥,小便正常,近期无明显消瘦。患者既往无消化性溃疡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输血史。入院查体:体温36.0℃,脉搏100次/min,呼吸18  相似文献   

11.
胃Dculafoy 病大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临床上常以无先兆的突发致死性大呕血为特征,如处置不当可致死亡.我院自1982年来共收治4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42岁.因剑突下痛、呕血后3小时于  相似文献   

12.
Dieulafoy病(Dieulafoy lesion)是Gallard在1884首先描述的,称之为"胃黏膜粟粒样动脉瘤".在1898年,Dieulafoy特征性的将其命名为"浅表性溃疡"[1,2],这种异常也被称为Dieulafoy溃疡、曲张动脉瘤、胃动脉瘤、胃动脉硬化、横径动脉和黏膜下动脉畸形.有报道本病的发病率为0.3%~6.7%[3].所有年龄都可发病,但60岁以上男性多见.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HSE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Dieulafoy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eulafoy病变又称胃黏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临床并非罕见,常表现为反复上消化道大出血,休克,病灶小且部位特殊,临床诊断困难,近年来随着内镜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内镜下注射止血是治疗Dieulafoy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我们以HSE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石祥东  厉洪光  杨芳 《山东医药》2004,44(10):59-59
患者男,62岁。因呕血2小时,于2002年3月1日人院。患者于2小时前饮酒后突然呕血约800ml,色鲜红。无发热、腹痛及便血。高血压病史11年,一直服用卡托普利25mg,每日3次。无溃疡病、肝病、肾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体检:T36℃,P93次/min,R20次/min,BP70./50mmHg。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紫斑,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五官无异常,巩膜无黄  相似文献   

15.
Dieulafoy病可导致严重的消化道出血。一些处于非活动性出血期的Dieulafoy病可在行内镜检查时被偶然发现。从本病例可以看出,ESD对于静止期胃Dieulafoy病可能是一种有效、安全且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例胃Dieulafoy病的诊治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eulafoy病临床罕见,但由于此病常突发大出血,危及生命,因而颇受关注.我院1998年至2002年200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共检出Dieulafoy病20例(1%),现将其诊治及随访情况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Dieulafoy氏病临床表现都很一致,患者通常表现大出血与黑便,却无相关病史。严重胃肠出血患者的首选诊断步骤为急诊内镜检查。随着内镜技术的改进,镜下注射硬化剂或双极电凝优于胃切开切除出血病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国内近10年来公开报道的389例Dieulafoy病加以综合分析。结果389例患者男女之比为4.2:1,中位年龄45.7岁,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反复大量呕血、黑便及休克。内镜检查确诊率为87.4%,病灶位于食管10例,胃322例,十二指肠43例,空肠11例,结肠3例。内镜治疗止血率为73.9%,各种治疗的总止血率为95.9%,死亡率4.1%。结论内镜是确诊和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及时、仔细检查是内镜诊断的关健。  相似文献   

19.
Dieulafoy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Dieulafoy病是由于胃壁血管畸形,胃供血动脉进入胃黏膜下后,不是逐渐变细形成毛细血管,而是一直保持管径不变,凸出于胃腔,在食物和胃液的作用下破裂出血。Dieulafoy病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左右,40~60岁多见。自1898年法国医生Dieulafoy报道以来,命名中以黏膜下恒径动脉畸形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Dieulafoy病最早由Gallard于1884年首次报道2例,1898年Dieulafoy报道3例,此后相继又有零星病例报道,直到1988年才被公认为Dieulafoy病。其表现为胃粘膜下动脉畸形引起的出血,又称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它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但病情凶险。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特别是急诊内镜检查的广泛开展,临床病例渐多。查阅1990年以来的国内外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