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肠镜并发肠穿孔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结直肠肿瘤和炎症性肠病的逐渐增多,结肠镜已成为诊治结直肠疾病最常用的方法,是一种相对较安全的检查.但仍有肠穿孔危险,尤其是治疗性结肠镜.我们对2000年1月-2003年12月结肠镜检查和治疗中出现的9例肠穿孔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结肠镜检查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套圈结扎和电灼术等病例的日益增多,医源性结肠穿孔的患者也随之增多,有过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则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镜诊治过程中出现急性消化道穿孔的原因、诊断及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1年8例结肠镜检查致消化道穿孔病例资料。结果结肠镜并发结肠穿孔8例,诊断性肠穿孔4例,其中1例为无痛肠镜检查后穿孔,治疗性穿孔4例。当前,并发结肠穿孔主要为治疗性肠穿孔,穿孔主要位于乙状结肠及其移行区。结论结肠镜诊疗中并发肠穿孔的比例并不高,治疗取决于患者的临床状况及有无基础的肠道疾病,肠穿孔并发感染或有肠道基础疾病时,行手术治疗(开腹或腹腔镜);穿孔较小或患者一般状况好时可行内镜下治疗(金属夹)及保守治疗(禁食水加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结肠镜检查术目前仍是大肠检查最佳选择,而结肠穿孔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文献报道发生率为0.11%。本院1988年11月至2007年2月完成结肠镜检查21 200例,发生结肠穿孔3例,发生率为0.014%,虽然并发肠穿孔发生率低于文献报道,但是一旦发生对医、患双方都是一种损失,患者增加了痛苦甚至有生命的危险,医方增加了心理压力,有时心理阴影还持续一段时间。把肠镜下肠穿孔发生率降到最低水平是广大内镜医师追求的目标。此3例结肠镜并发肠穿孔给我们教训很多,因此将此3例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院内镜中心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断性结肠镜共10 737例,其中无痛诊断性结肠镜2202例,普通诊断性结肠镜8535例,共发生3例肠穿孔,总发生率为0.028%.无痛诊断性结肠镜并发肠穿孔发生1例,普通诊断性结肠镜并发肠穿孔发生2例,发生肠穿孔的部位均位于直肠壶腹或乙状结肠.现对3例诊断性结肠镜并发肠穿孔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肠镜检查及治疗时发生肠穿孔的原因及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宁夏人民医院总院和分院行结肠镜检查或治疗的25 4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发生肠穿孔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穿孔部位、穿孔原因及穿孔后的治疗方法。 结果共有6例发生肠穿孔,其中,5例为即刻穿孔、1例为迟发性穿孔。6例患者中,3例为结肠息肉钳除术患者,内镜下用钛夹封闭穿孔,经保守治疗后出院;另外2例结肠肿瘤溃疡、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外科治疗后好转出院。 结论结肠穿孔是结肠镜诊疗时并不常见的并发症;术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资料,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操作时动作轻柔,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或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内镜下环周切开术治疗结直肠吻合口良性顽固性狭窄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行内镜下环周切开术治疗因结直肠癌术后出现吻合口良性难治性狭窄患者35例,观察手术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结果]35例均顺利行内镜下环周切开治疗,吻合口直径从2~6 mm扩张至13~18 mm(平均15 mm)。手术时间15~25 min。所有患者腹胀、排便困难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有效率为100%,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3、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无一例出现腹痛、便血、发热及肠穿孔等并发症。术后第6个月复查结肠镜,33例常规结肠镜可顺利通过,2例于术后第6个月复查提示再发狭窄,遂进行再次环周切开治疗。[结论]内镜下环周切开术对治疗难治性结直肠吻合口良性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肠镜病变定位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腔镜下结肠或直肠切除手术已成为结、直肠肿瘤外科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对于腹腔镜下难于判断其病变部位者,应用结肠镜辅助术中病变定位,可保证腹腔镜手术顺利进行,避免中转开腹手术,我院2003年8月至2005年5月实施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手术48例,其中应用结肠镜手术中病变定位1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内镜下自体血标记定位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术前应用的临床价值,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行结肠镜下自体血定位并随后行腹腔镜手术的结直肠肿瘤患者资料30例。腹腔镜手术中根据结肠浆膜面局部红色标记判断病灶所在位置。术中探查评估染色清晰度,观察有无注射自体血泄漏情况。所有患者在结肠镜下顺利完成自体血定位,无出血、穿孔和发热等并发症。腹腔镜探查可见清晰的自体血染色部位,未见染色弥散、泄漏污染术野情况。术后病理证实标本切缘阴性。说明经结肠镜下注射自体血是一种理想的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前病灶定位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纤维结肠镜在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自1999年11月以来共行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手术78例,15例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应用纤维结肠镜辅助定位完成。结果 4例乙状结肠息肉行单纯息肉切除术;5例乙状结肠息肉恶性变行乙状结肠切除术;2例乙状结肠癌合并息肉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切除范围包括息肉在内的肠管);4例直肠上段息肉恶变行直肠癌根治术(TME)。术中出血量10~50ml,手术时间2~3.5h,术后24~48h开始进食。术后2~3天拔除尿管下床活动,术后3~5天正常排便术后住院天数(不包括术后化疗时间)7~10天。15例病人术后随访5~46个月。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术中采用纤维结肠镜定位操作安全、准确,在掌握好适应症的情况下,对于结直肠小病灶的手术能降低因定位不准确而导致的手术失败,提高此类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结肠镜检查发生肠穿孔的病例,总结如何规避穿孔的发生以及探讨恰当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记录每例肠穿孔的过程、治疗方法、恢复情况及结局。结果 2007年7月至2018年10月共有112 044例患者接受了结肠镜检查,其中19例发生了穿孔,穿孔率为0. 017%。最常见穿孔位置是乙状结肠,其次是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和近端直肠。5例患者手术治疗,13例患者采取内镜缝合,1例患者予以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均平稳出院,无患者死亡。结论结肠镜检查出现肠穿孔时,早期闭合穿孔、减少感染是补救治疗成功的关键,应根据患者年龄、自身疾病、穿孔位置和大小,相应地选择妥善的治疗方法,既保证能早期治愈又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花费。  相似文献   

12.
结肠镜普查及随访对老年人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通过对老年人进行结肠镜临床普及及随访,提高老年人结直肠癌的防治水平。方法 结合每年查体对2196例60-89岁老年人进行结肠镜临床普查及随访,结肠镜随访1740例,随访率为79.2%。结果 共检出结直肠癌52例,检出率为2.4%,早期结直肠癌19例,占36.5%,结肠镜随访中检出早期结肠癌9例,占随访检出直肠癌20例的45.0%。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率及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7.7%和80.9%。结肠镜插镜成功率为98.9%,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5%。结论 开展老年人结肠镜临床普查及随访,使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患者得到了早期诊断,提高了早期结直肠癌的检出率及结直肠癌的Ⅱ级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13.
注水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疾病的一种新型的检查方法,与传统的注气结肠镜相比较能够明显降低检查时的腹痛程度,提高检查成功率和结直肠腺瘤检出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注水结肠镜在下消化道止血、乙状结肠扭转的治疗、肠道病变的内镜下黏膜切除等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仿真结肠镜在老年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75例高度怀疑存在结直肠病变却不能耐受或不愿接受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进行CT仿真结肠镜检查。结果 CT仿真结肠镜显示存在阳性病变61例,包括肿瘤53例,其中16例患者最后得到了手术治疗,经手术及术后病理得到进一步证实;另有良性狭窄病变8例。8例良性病变及14例阴性结果病例中有11例在6个月后得到复查,病情均无明显进展。结论 CT仿真结肠镜对老年患者的结直肠病变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是结肠镜检查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呈发病率上升和年轻化趋势, 给全球带来了沉重负担。结肠镜检查可识别并清除癌前病变与癌前状态, 是预防结直肠癌的核心手段。学界对结肠镜检查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推动了近年以结肠镜为主导的密集研究。临床医师也逐渐意识到结肠镜检查的重点不仅在于检查时的质量控制, 检查前的教育及肠道准备、检查后的随访等亦与结直肠癌预后息息相关, 长期的结直肠癌管理离不开结肠镜检查的任一环节。本文总结了整个结肠镜检查过程对早期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同时提出用"围结肠镜期"一体化"结肠镜检查前、中、后"这一连续时间段, 强调早期结直肠癌在"围结肠镜期"的整体管理, 旨在规范结肠镜检查, 从而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急性结直肠梗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诊,15%~20%的结直肠癌以急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传统的治疗观念是急诊手术,剖腹探查解除梗阻和结肠造瘘。随着结肠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金属支架引流术已成为了治疗急性结直肠梗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镜联合钛夹用于结直肠癌微创手术术前肿瘤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3日—2019年12月27日,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前肿瘤行单纯结肠镜定位及结肠镜联合钛夹定位者124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对单纯结肠镜定位、结肠镜联合钛夹定位与肿瘤实际位置的一致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3例腹腔镜手术中,单纯结肠镜定位与实际肿瘤位置的一致率明显低于结肠镜联合钛夹定位[63.6%(21/33)比100.0%(33/33),P<0.05]。89例微创小切口手术中,单纯结肠镜定位与实际肿瘤位置的一致率亦明显低于结肠镜联合钛夹定位[71.9%(64/89)比100.0%(89/89),P<0.05]。右半结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肿瘤单纯结肠镜定位与实际肿瘤位置的一致率分别为70.6%(24/34)、72.7%(24/33)、74.4%(32/43),结肠镜联合钛夹定位均为100.0%(34/34,33/33,43/43),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肠镜联合钛夹可准确定位结直肠癌的肿瘤部位,可有效用于指导腹腔镜和微创小切口手术的切口选择和穿刺孔位置选择,尤其对于单纯结肠镜难以定位的肿瘤建议采取结肠镜联合钛夹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设计基于磁示踪技术、用于结直肠肿瘤标记定位的磁体,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用于结直肠肿瘤标记定位的磁体包括示踪磁体和寻踪磁体两部分,均为圆环状钕铁硼磁体。以8只健康Beagle犬为动物模型,结肠镜下在结直肠不同部位假定肿瘤位置,利用内镜下软组织夹将示踪磁体送至假定的肿瘤附近,并钳夹固定于肿瘤附近的肠壁。24 h后行腹腔镜手术,经主操作孔置入寻踪磁体于待切除的结直肠附近,寻踪磁体与示踪磁体相吸,从而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时对肿瘤位置的定位和识别。结果 成功设计并加工了示踪磁体与寻踪磁体,均采用N45烧结钕铁硼加工而成,表面镍镀层,示踪磁体与寻踪磁体在零距离时的吸力为16 N。8只Beagle犬均顺利接受结肠镜下示踪磁体的留置,24 h后均未出现示踪磁体脱落、移位等。腹腔镜下置入寻踪磁体后,两个磁体迅速精准相吸,顺利完成对肿瘤所在部位的定位,术中未出现任何副损伤。结论 基于磁示踪技术的结肠镜联合腹腔镜结直肠肿瘤定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结肠镜在结直肠疾病的诊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操作过程中腹痛的发生使其普遍推广受限,因此缓解腹痛成为众多研究者不断探索的问题。改变注入媒介和内窥镜本身的特性成为众多研究的焦点,该文就注水式结肠镜、二氧化碳辅助式结肠镜、透明帽辅助式结肠镜、细口径内窥镜等在减轻腹痛中的应用效果作一综述,以期找到在结直肠检查中减轻腹痛的最佳方式和新的结肠镜检查方法,实现非麻醉、非镇静下的无痛检查。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处于高水平。结直肠腺瘤是CRC重要的癌前病变,因此结肠镜筛查及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防治CRC的有效手段。腺瘤检出率(adenoma detection rate,ADR)是评价结肠镜质控的金标准。为了提高腺瘤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多种内镜新技术应用于临床,本文将国内外学者关于可反转结肠镜、电子染色内镜、透明帽辅助结肠镜、广角结肠镜、第三只眼逆行内镜、注水结肠镜等新技术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希望能对临床工作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