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疾病,对于大肠息肉应及时处理,从而阻断息肉逐渐发展最终癌变这一过程.随着内镜下治疗水平的日益提高,内镜下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已普遍用于绝大多数大肠息肉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发现单纯行大肠息肉高频电凝电切术后易发生出血或穿孔,相对来说体积较大且血供丰富的息肉更容易并发出血或穿孔.钛夹配合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出血或穿孔的发生.我们对258例大肠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钛夹配合高频电凝电切除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大肠息肉,特别是巨大(直径〉2.0cm)、多发息肉,并发症多、癌变率高,作为癌前病变已广泛受到重视。我院内镜室于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对95例老年患者,共168枚大肠巨大息肉进行内镜下治疗,并将同期中青年组做为对照组探讨内镜下治疗的技术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钛夹联合尼龙绳辅助氩气刀治疗大肠带蒂巨大息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2例大肠带蒂巨大息肉应用钛夹联合尼龙绳辅助氩气刀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术后有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肠镜随访观察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病变残留、复发情况。[结果]52例均经内镜下钛夹联合尼龙绳辅助氩气刀治疗一次性切除息肉,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应用钛夹联合尼龙绳辅助氩气刀治疗大肠带蒂巨大息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消化内镜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内镜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5月运用消化内镜检测出的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检查的868例内镜中,有90例检测出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共106个息肉,检出率为10.4%,其中47例为腺瘤性息肉,占52.2%。体积大小关系到腺瘤性息肉(大小不等)的恶变率,体积越小恶变率就越小,反之就越大,并且多广基无蒂,腺瘤主要为绒毛状。1.0cm以下的炎性息肉(包含1.0cm)为最多,此类息肉不会发生癌变。结论腺瘤型是大肠息肉的主要类型。腺瘤和上皮瘤变有着一定的关系。通过消化内镜检查有症状患者时,要把大肠检查全,行常规活检息肉,并实施内镜下切除术,这样才能使大肠息肉与上皮瘤变的发生率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大肠肿瘤性息肉及非肿瘤性息肉的发现诊断,是结肠镜检查的主要目的。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突出优势在于既能对消化道黏膜表面的细微形态清晰显示,又可使一些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病灶突显出来,有助于提高消化道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内镜下钛夹、尼龙圈套辅助高频电切术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50例患者共85处消化道巨大有蒂息肉样病变分别采用钛夹、尼龙圈套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枚巨大息肉中,上消化道15枚,结肠66枚,直肠4枚.其中62枚息肉采用尼龙圈套+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23枚息肉采用高频电凝切除术+肽夹钳夹术治疗,术中无一例发生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2.4%),急诊内镜下钛夹止血成功,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术后最常见且最棘手的并发症是出血,巨大息肉发生在术中或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机率更大,采用尼龙圈套及金属肽夹辅助高频电凝切除术,能有效预防粗蒂大息肉样病变切除术中和术后出血,是消化道巨大息肉内镜下治疗安全有效的联合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人大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特点,探讨肠镜检查中减少并发症的最佳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行结肠镜检查的81例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1例大肠息肉患者男69例,女12例。腺瘤性息肉占76%,直径<1.0 cm内息肉占80%,息肉分布乙状结肠最多占35%。所有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老年人所有大肠息肉应尽量内镜下切除。内镜检查前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切除术在切除大肠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73例经结肠镜诊断的大肠息肉,用内镜黏膜切除术法予以摘除,观察创面情况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73例患者均顺利摘除,无出血和穿孔发生,且创面较常规电凝摘除浅。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用于切除大肠息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大于2 cm的消化道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常发生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穿孔等.1995年Rossini首先报道用尼龙绳套扎息肉;1998年国内项平等报道内镜下单纯尼龙绳套扎治疗10例无蒂息肉取得成功.尼龙绳套扎治疗消化道息肉样病变已逐步在临床中应用.我们应用内镜下尼龙绳套扎治疗消化道巨大息肉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10年来,我国消化道内镜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并逐渐普及至基层医院。随着仪器的不断改进、更新,治疗技术也随之提高和完善,使胃肠道出血、息肉、腔内狭窄、胆道结石等疾病的许多患者免除了手术治疗,大大丰富和扩大了内镜外科的范围。1巨大消化道息肉的内镜治疗既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使用康复新液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患者455例,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5例大肠息肉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术中及术后配合康复新液治疗,共有2例患者因特殊原因发生出血,其余患者无出血表现,术后随访恢复好。[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门诊内镜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纳入我院近2年接受门诊内镜手术大肠息肉患者242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接受住院内镜手术大肠息肉患者208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最大息肉直径不超过1.0 cm。对比两组治疗留院时间、诊疗费用、患者满意度及出血、穿孔、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留院时间、诊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出血、穿孔、死亡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直径1.0 cm以下的大肠息肉患者,门诊内镜手术安全可行,可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显著降低就医时间及诊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黑斑息肉综合征(PJS)因消化道多发息肉及巨大息肉,导致肠梗阻、肠套叠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既往外科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展,双气囊小肠镜对PJS患者小肠息肉的内镜下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有效降低开腹手术的需要。而在治疗小肠息肉尤其是巨大息肉的过程中,需警惕穿孔的风险。既往的穿孔多表现为迟发性穿孔,而术中即时穿孔罕有报道。本文报道双气囊小肠镜内镜黏膜切除术中封闭小肠穿孔1例。通过对本例患者引起穿孔的原因的分析,以及正确的术中处理的经验小结,旨在为今后推广小肠疾病的内镜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12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行2次以上大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探讨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复发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2012-01/2015-12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行2次以上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的患者总共54例.在单因素分析中,男性大肠息肉患者术后复发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肠息肉的复发率也逐渐增高;肠道清洁度越高,越不易复发;腺瘤性较非腺瘤性息肉更易复发;1 cm的息肉最易复发,1-2cm的息肉最不易复发;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bor,APC)电灼术后的大肠息肉最不易复发,APC电灼+高频电凝切除术后的大肠息肉最易复发;多发息肉较单发息肉更易复发.在多因素分析中仅有年龄是大肠息肉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性别、息肉个数、息肉病理类型、肠道清洁度均是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而肠道准备不充分、息肉较小则会增加漏诊率,大肠息肉手术方式由于样本量较小则不能完全阐明其是否为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434例老年人消化道内镜检查中,检出上消化道息肉30例、大肠息肉26例,并作了电凝切除,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法治疗亚蒂或粗蒂大肠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镜科收治的巨大大肠息肉患者33例采用结肠镜下尼龙圈结扎装置将尼龙圈套扎于大息肉根部,协同高频电切除治疗。结果本组33例亚蒂或粗蒂大肠息肉均套扎成功。术后2周复查结肠镜示:息肉完全脱落消失或残留少许蒂部22例,治愈率66.7%;其余11例(33.3%)息肉瘤体明显缩小均超过1/3以上,其中7例部分脱落,创面形成溃疡,再次行高频电切除,其余4例再次套扎,1周后协同高频电切除。所有病例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结肠宽基底或亚蒂息肉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高频电切除等治疗手段优势互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是目前治疗消化道息肉最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且病人痛苦小。是当今应用最普及和技术最成熟的一项技术,这一方法已基本取代了外科开腹手术。本文总结124例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大肠息肉160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结肠镜及活检诊断大肠息肉和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大肠息肉是目前诊治大肠息肉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我院内镜中心胃肠镜室2000年3月至2004年3月间,应用电子结肠镜检查诊治大肠息肉患者160例,共270颗息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消化道内镜的普及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行内镜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消化道息肉的发现率也大大提高.目前,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被广泛使用.在息肉治疗过程中,不少临床医师习惯经验性地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我们对消化道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背景大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s, CRP)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主要依靠内镜下切除为主,但术后易复发,保守治疗CRP的药物临床应用及相关报道较少,且疗效不理想.本文通过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的大肠息肉与内镜下息肉形态学特点、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再结合中医四诊,从而精准辩证得出某一特定阶段CRP的中医证候类型并拟定出个体化的方药,进而调整患者体质类型从而有效预防CRP术后复发,以期减少腺瘤恶变,临床优势明显.目的探讨大肠息肉内镜下形态学特点、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0例大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研究,记录中医四诊及内镜下大肠息肉大小、形态、数目、病变部位等信息,确定中医证型,分析并总结内镜下息肉形态学特点、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互关系及分布规律.结果 300例大肠息肉病理分型以腺瘤性息肉为主,且腺瘤性息肉发生率与性别、职业、各年龄层、息肉大小、山田分型、息肉数量、发病部位等因素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RP发生相关的中医证型中脾虚湿蕴证、大肠湿热证、寒湿阻滞证中息肉直径多1 cm,呈光滑形多发息肉为主,多无蒂或亚蒂.气滞血瘀证、血虚肠澡证、肝郁气滞证以1-2cm息肉多见,多呈颗粒形单发息肉,多带蒂.各中医证型与息肉数目多少、形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脾虚湿蕴证、大肠湿热证、寒湿阻滞证及肝郁气滞证中病理分型以管状腺瘤和增生性息肉多见,其它证型以增生性息肉为主.并发现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与大肠息肉数目多少、形态变化有关,但不会影响息肉的大小及发病部位,同时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中可通过中医体质调摄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率及复发率,为防治大肠息肉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