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脑利钠肽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脑利钠肽(BNP,B型,即脑钠素)与心房利钠肽(ANP,A型,即心钠素)、C型利钠肽(CNP,C型)等同属于利钠肽家族,具有较强的利钠、利尿、舒张血管、抑制细胞增殖和心肌纤维化、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等作用。近年来随着BNP测定由实验研究走向临床应用,BNP已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就BNP在临床心血管疾病的应用作一综述。1BNP的生物学特性BNP主要在心室肌细胞合成,心室容量改变以及室壁张力的增加是影响BNP分泌的关键,其基因位于人的第1号染色体短臂末端,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人类BNP来源于含有134个氨…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复律对血浆脑利钠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浆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一直是左心室功能障碍的一个指标[1],其在左心室功能正常的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中的作用报道不多,且有争论[2~5]。本文前瞻性地研究了左心室功能正常的Af患者复律前后血浆BNP的变化。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本研究包括了62例左心室功能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Af患者。病因为药物控制良好的轻度高血压、稳定的冠心病或孤立性Af,且在整个研究期间药物不变。除外下述情况:因有症状性低血压、缺血性或充血性心力衰竭需行紧急电复… 相似文献
4.
脑利钠肽和心律失常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脑利钠肽 (brainnatriureticpeptide ,BNP)是一种由心脏分泌的循环激素 ,是利钠肽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日益重视BNP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预后价值。本文重点就BNP与心律失常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脑利钠肽的特性和释放机制BNP在 1 988年首先由Sudoh等[1 ] 从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来 ,随后被证实在人类心肌组织中也大量存在。BNP由 32个氨基酸组成 ,其多肽结构和药理学活性与心房利钠肽(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极为相似 ,也具有利钠、利尿、扩张血管、抑制肾素、醛固酮分泌的作用。在体和离体实验表明 60 %~ … 相似文献
5.
脑利钠肽的生理特性及其重组脑利钠肽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脏分泌两个重要的利钠肽:心房肌细胞分泌的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和心室肌细胞分泌的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当心房和心室壁张力改变时,心肌细胞释放ANP和BNP,从而发挥平稳的扩血管、排钠作用,同时能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据报道BNP是评估心血管疾病危险性的重要生化标志物,BNP浓度的增高能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心力衰竭病人短期及长期心脏性死亡的危险性。近年来,合成的重组人BNP能模拟内源性BNP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6.
7.
脑利钠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利钠肽(BNP)是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17环状多肽,1988年由日本学者最先从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来,主要由心室细胞在容量或压力负荷过重时分泌[1-2].BNP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使第2信使环鸟苷酸(cGMP)升高,从而介导一系列生理学效应,包括利尿、利钠、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减少心肌细胞纤维化;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预防充血状态下的血栓形成;扩张心外膜冠状动脉,抑制因过度换气而造成的冠状动脉痉挛等[3-4]. 相似文献
8.
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的治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的症状与组织灌流不足、液体潴留和神经激素反应有关。近年来,采用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对于高危的CHF失代偿期和肾功能异常的患者,BNP能明显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死亡倾向和减少肾功能恶化。现就BNP治疗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机制综述如下。内生型人脑利钠肽(ehBNP)也叫B型利钠肽(B-type NP),是当心室内压力增大和容量超载时由心脏纤维母细胞 相似文献
9.
脑利钠肽是一种主要从心室分泌的多肽类心脏激素,近年来,脑利钠肽在心力衰竭的诊治中已得到专家共识,成为国际公认的诊断心力衰竭的血浆标志物。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脑利钠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危险分层以及预后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指标。现就脑利钠肽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利钠肽临床应用及相关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B 型利钠肽(BNP)和N 末端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临床使用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临床医师对利钠肽的了解情况及使用目的.结果 2011 年度浙医二院检验科共收到BNP 标本3 170例,NT-proBNP标本7 299例.BNP 标本主要由心血管内科、干部科和呼吸科送检,而NT-proBNP标本主要由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和急诊科送检.BNP 检测值平均为[128.59(45.31~352.14)ng / L],较2010年的[170.34(56.00~451.79)ng / L]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NP<100ng / L 的患者明显增加.NT-proBNP检测值平均为[ 1 420(383~4 950)ng / L],较2010 年的[945(287.5~2 738)]ng / L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T-proBNP≥1 500ng / L的患者增加明显.问卷调查显示临床住院医师在开具检查同时缺乏对相关知识的充分了解.结论 BNP和NT-proBNP 检测在浙医二院应用2011年较2010年度明显增加,同时更趋合理,但是也有过度使用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脑利钠肽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心肌缺血、坏死、损伤、心室壁张力和压力过重时可刺激其分泌增加.许多研究中表明,脑利钠肽作为血浆中重要的标记物,对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脑利钠肽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脑利钠肽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 ,在体液平衡的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大量研究证实 ,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升高 ,而且心力衰竭越严重 ,脑利钠肽水平越高。因此 ,脑利钠肽可以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预后的评估。最近发现脑利钠肽水平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均异常升高 ,表明其参与了这些疾病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本文对脑利钠肽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相关性研究的新进展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脑利钠肽在小儿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利钠肽(BNP)是一种由心室合成和分泌的对血管收缩与舒张及水、电解质代谢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内分泌素.由于BNP首先是从猪脑细胞内发现的,因而称为脑利钠肽.近年来,随着对BNP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除心衰外,BNP对其它疾病也有重要诊断价值,而且BNP还可用于心衰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151例诊断为 STEMI的患者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3组:A组(52例,行急诊 PCI治疗),B组(49例,择期行PCI治疗),C组(50例,予以标准药物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 BNP水平及左心室重构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01,P>0.05),治疗后各组 BNP水平均显著下降,其中 A组下降较B组、C组显著[(242.7±101.3)ng/L比(466.2±113.5)ng/L比(601.4±126.7)ng/L],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各组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三组心室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 A、B组LVFS升高均较C组更明显[(28.9±7.6)%比(27.5±7.3)%比(22.6±6.9)%],而 A 组 LVEF 较 B 组、C 组升高[(57.9±6.2)%比(53.1±6.5)%比(50.9±5.7)%],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心室重构,同时降低脑利钠肽水平,且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比择期介入治疗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指标对伴呼吸困难的住院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住院患者327例,收集病史以及呼吸困难时白细胞、血红蛋白、肾功能、总胆红素、白蛋白、血氧分压、左心室射血分数、下腔静脉内径和肺动脉收缩压等临床资料,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上述指标对BNP水平的影响。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肾功能、肺动脉收缩压、白蛋白、总胆红素、下腔静脉宽度及血红蛋白对BNP水平均有独立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肾功能,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时,BNP水平不同,肺动脉收缩压对BNP有轻度影响,其余指标虽有统计学意义,但临床意义不大。年龄、性别、白细胞及血氧分压水平对BNP无明确影响。结论在解读BNP数值时,需计算患者的GFR值,并结合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存活的大鼠被随机分为AMI对照组(20只)和rhBNP治疗组(20只),另设假手术组(15只)。rhBNP治疗组给予1周BNP治疗,AMI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仅以等体积生理盐水静脉注射,2周后观察rhBNP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MI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增加[(4.4±0.3)mm比(7.7±0.3)mm],左室射血分数[LVEF,(82±5)%比(42±10)%]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50±5)%比(18±6)%]明显减少(P〈0.05);经BNP治疗后,BNP组LVEDd[(6.4±0.4)mm]、LVEF[(51±7)%]、FS[(29±7)%]均较AMI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有效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正> 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1988年由Sudoh等首次发现,属于利钠肽家族,具有利钠、利尿、舒张血管的作用,在心力衰竭(心衰)中可拮抗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交感神经等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性,有利于心功能的维护。20多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断、治疗、疗效评价、预后判断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 BNP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1.1 诊断与鉴别诊断心衰时由于心脏容量负荷过重,导致心室压力及室壁张力增加,从而刺激心室合成含108个氨基酸的BNP前体蛋 相似文献
18.
B型利钠肽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属于NP家族中的一员。NP家族主要包括A型NP(ANP)或称心房肽、:BNP、C型NP(CNP)、肾NP(RNP)及树眼镜蛇属NP(DNP),结构上都有一个17-氨基酸二硫化物环。ANP发现最早,主要由心房肌细胞分泌;BNP最初是从猪脑组织中分离出来的,故又称为脑钠肽,但实际上BNP的合成及分泌 相似文献
19.
脑利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利钠肽(BNP)是左心室分泌的氨基酸多肽,其释放受心室壁张力的调控,本文主要介绍BNP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脑利钠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利钠肽(BNP)是左心室分泌的氨基酸多肽,其释放受心室壁张力的调控,本文主要介绍BNP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