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辅助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36例垂体瘤患者术前用marker标记后行核磁共振2mm无间隙扫描,将影像学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做好术前计划.术中在导航棒的引导下精确定位手术入路直达肿瘤部位.结果 36例患者中肿瘤全部切除29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在经鼻蝶入路过程中均无明显偏差,顺利到达肿瘤部位,平均系统误差1.7mm.结论 神经导航系统辅助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提高了手术定位的准确性、安全性,最大程度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在神经导航系统引导下对49例垂体瘤患者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术中实时导航定位相关解剖结构,内镜下切除肿瘤。术中均使用磨钻磨除骨质结构。术后随访1~6个月。结果 本组49例患者在导航辅助下均准确定位,术中未出现大血管及静脉窦损伤出血。肿瘤全切除35例(71.4%),次全切除10例(20.4%),大部分切除4例(2.2%)。术后绝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少数患者出现短期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技术,有助于术中精确定位,快速而准确的找到病灶,减少局部重要结构的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技术和手术显微镜结合经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对14例经CT扫描和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入路,磨除蝶窦前壁,暴露鞍底,显微镜下切除垂体瘤主体后内镜下切除残余肿瘤。结果全切11例,近全切3例。术后3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漏,尿崩5例。7例内分泌检查正常,8例视力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辅助单鼻孔经蝶入路能良好地显示蝶窦、鞍区等结构,弥补显微镜的盲区,而手术显微镜能提供三维视野,在经鼻入路过程及切除鞍区肿瘤主体具有优势,二者结合有利于肿瘤的全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垂体瘤患者97例并随访1a,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神经内镜组(n=51,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和显微镜组(n=46,行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切除和复发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临床疗效优于显微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肿瘤全切率高,复发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临床疗效满意,是外科治疗垂体瘤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神经导航与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与内镜相结合在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在神经导航系统与内镜辅助下对32例垂体腺瘤患者实施经鼻蝶手术。术前将患者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三维重建,术中对手术入路.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及肿瘤准确定位。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肿瘤全切26例,次全切除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12例头痛消失,18例视力、视野缺损改善,5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2例发生脑脊液鼻漏。结论神经导航系统与内镜的联合应用,在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中能准确定位肿瘤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可安全、准确地切除肿瘤,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蝶鞍三维CT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鼻入路垂体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照组(n=28)经神经内镜鼻蝶入路手术,实验组(n=36)采用神经导航联合蝶鞍三维CT辅助神经内镜下垂体瘤手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激素水平、肿瘤全切率。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到达鞍底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肿瘤全切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联合蝶鞍三维CT辅助神经内镜应用于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我院2013-01-2016-10收治的鼻蝶入路行垂体瘤切除28例患者,以是否内镜辅助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单纯显微镜下切除18例为对照组,在内镜辅助下显微手术10例为治疗组,观察2组出现尿崩、电解质紊乱、垂体功能低下和肿瘤残留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出现尿崩1例(10%),电解质紊乱2例(20%),肿瘤残余1例(10%),无垂体功能低下和脑脊液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和残余,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160例垂体瘤患者,用硬币投掷法随机将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和神经导航组(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每组8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观察2组患者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短于神经导航组患者,神经内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神经导航组,神经内镜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神经导航组。治疗后比较,神经导航组患者PRL、GH、ACTH含量显著高于神经内镜组。神经内镜组患者有效率(92.50%)高于神经导航组(81.25%)。神经内镜组的尿崩症、视力障碍、鼻腔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神经导航组(P<0.05)。 结论神经内镜相较于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临床疗效更佳,并发症少,患者垂体功能恢复情况更好。  相似文献   

9.
神经导航系统在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经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Brain LABVec torVision2 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 ,2 1例患者术前行MRI或CT连续薄层扫描 ,将影像学资料输入导航系统计算机工作站 ,标记出肿瘤及重要结构后进行三维重建 ,设计出最佳手术入路 ,术中实时显示来指导定位中线结构、蝶窦前壁、鞍底、海绵窦、颈内动脉和斜坡等结构 ,并用以判断肿瘤的切除程度。结果  2 1例注册误差 0 .3~ 1.8mm(平均 1.13± 0 .38mm) ;所有病例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顺利到达肿瘤部位 ;肿瘤全切除 17例 ,次全切除 2例 ,大部切除 2例 ;术后 16例患者症状减轻 ,5例无变化 ,5例出现一过性尿量增多 ,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在经鼻蝶显微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指导操作 ,手术顺利准确 ,肿瘤切除彻底 ,手术创伤小 ,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辅助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巨型垂体腺瘤的经验及体会。方法对我院2001年2月-2006年10月收治的10例大、巨型垂体腺瘤患者行神经内镜辅助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无死亡,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5年,原有症状均有所改善。9例视力受损病人中改善8例。6例激素水平异常增高病人中降至正常4例。2例次全切除的患者术后接受γ刀治疗,大部切除3例中1例再次经鼻蝶窦内镜手术全切除了肿瘤,另一例行普通放疗控制症状。所有病例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有明显复发迹象。结论神经内镜辅助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巨型垂体腺瘤损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经蝶窦入路切除复杂垂体腺瘤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3月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的23例复杂垂体腺瘤患者,术后进行激素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随访。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垂体腺瘤,16例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次全切除的患者术后均给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患者分别在随访12个月和14个月时出现肿瘤复发,再次给予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术后继续随访,未见复发。全部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随访时间5~20个月。结论对于复杂垂体腺瘤的患者,将神经导航与内镜相结合,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可提高经蝶窦入路的手术安全性及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肿瘤的解剖基础、手术方法、技术要点、优势及并发症等,并对传统开颅手术、经蝶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与神经内镜手术进行比较,认为神经内镜下的视野明显广于显微镜,且内镜手术失血少,损伤少,能够减少疼痛,减少手术及住院时间,更符合微侵袭手术的要求。内镜经鼻蝶垂体瘤手术是一种简捷、迅速、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垂体瘤切除手术入路(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疗效。方法 182例垂体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鼻蝶组,115例)、经锁孔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额下锁孔组,43例);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组(经翼点组,24例)。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有效率分别为:经鼻蝶组88.70%(102例),经额下锁孔组86.05%(37例),经翼点组87.50%(21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并发症分别为:经鼻蝶组尿崩症5例(4.35%)、视力下降3例(2.61%),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经额下锁孔组脑脊液鼻漏6例(13.95%),显著高于经鼻蝶组[6例(5.22%)]和经翼点组[1例(4.17%)],P0.05。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经鼻蝶组12.17%(14例),显著低于经额下锁孔组[44.19%(19例)]和经翼点组[50.00%(12例)],P0.05。3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经鼻蝶组(78.0±1.9)分显著高于经额下锁孔组(71.6±5.1)分、经翼点组(74.2±4.8)分。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较经锁孔入路、经翼点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且生活质量高,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垂体瘤的单鼻孔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手术技术.方法 回顾总结47例近期临床资料,分析术式的优缺点和克服其弊端的方法.结果 47例神经内镜下经鼻碟窦手术组肿瘤全切除39例,次全切除8例,平均手术时间85 min.后27例平均手术时间及肿瘤全切率与前20例有显著差别.结论 经单鼻孔蝶窦垂体瘤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简便、安全和有效.神经内镜手术更加微创,在经鼻碟窦入路过程及鞍区肿瘤切除方面具有优势,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对该术式的技术技巧的掌握将进一步发挥神经内镜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附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行垂体腺瘤切除的手术技巧。方法 2008年4月~2011年3月间共60例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近全切除17例,大部切除9例,活检2例;术中脑脊液漏9例,予修补;海绵窦出血3例,无颈内动脉损伤;术后一过性尿崩症11例,脑脊液漏2例,脑膜炎1例,均治愈。术后病理示:非功能性腺瘤26例,生长激素腺瘤16例,泌乳素腺瘤12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6例。随访1个月~3年,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肿瘤复发8例,予放射治疗5例,再次手术3例。结论神经内镜为经鼻-蝶手术提供了独特的解剖细节,内镜下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安全可靠;术者对内镜下解剖的熟悉,手术器械的熟练使用及操作技巧,与肿瘤切除程度及降低手术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神经导航系统在垂体瘤经蝶入路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应用神经导航辅助经蝶手术治疗垂体瘤42例。在传统经蝶入路基础上,术前行CT扫描定位及数据三维重建,术中在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对鞍区及邻近结构的实时动态解剖定位。结果本组平均定位误差(2.3±1.1)mm。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18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无死亡。结论神经导航辅助垂体腺瘤经蝶手术,有助于术中精确、动态地鉴别蝶窦和鞍区结构,保护正常神经血管,有助于手术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与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将54例垂体腺瘤病人随机分两组,其中30例病人行神经内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神经内镜组),24例病人行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导航显微镜组)。分析两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肿瘤全切率。结果神经内镜组与导航显微镜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全切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显微镜组手术时间短于神经内镜组,而神经内镜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导航显微镜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与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相当,需结合病人情况实施治疗。  相似文献   

18.
神经导航辅助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经单鼻腔蝶窦人路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4例病人术前行MRI或CT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学资料输入Brain LAB 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标记出肿瘤及重要结构后,设计最佳手术入路,术中在导航的引导下定位蝶窦前壁、鞍底、海绵窦、颈内动脉和斜坡等结构,切除肿瘤。结果24例患者均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经鼻蝶入路顺利到达肿瘤部位;注册误差0.3~2.0mm,平均(1.21±0.39)mm;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19例病人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5例无变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等优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影像(iMRI)神经导航技术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PoleStar N20 iMRI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施行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42例。对临床资料、iMRI成像情况及其对手术进程和手术结果的影响等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扫描2~5次,平均(2.5±0.87)次。术中扫描发现肿瘤残留13例,其中2例因肿瘤包绕颈内动脉未进一步切除,另11例进一步切除后,达到影像学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5例。最终肿瘤的全切除率从69.0%提高到83.3%。无与iMRI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应用iMRI神经导航技术,为手术进程的指导及手术结果的实时判断提供了客观依据,从而提高了肿瘤的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结合内镜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大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导航下行内镜经鼻蝶入路肿瘤显微切除术。术前行薄层头颅CT扫描,采集导航数据;术中运用导航定位引导,单侧鼻孔进入,在内镜及导航引导下进行瘤体切除;术中改在显微镜下操作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术中无定位偏差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永久性尿崩和脑脊液漏发生,术前视力和视野障碍病人术后均无恶化。结论神经导航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定位准确,能明确肿瘤与周边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