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中药药性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开展中医药性理论研究的正确思维和合理方法,从中开拓有价值的研究思路。方法:在分析中药药性理论形成思路及中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中医药理论及思维、融合现代技术和方法的见解和思路。结果:提出"性效同源"、药性的物质属性等观点;认为药性是物质的,是可以采用现代化学方法来认识的。提出"病证—效应—血清药物化学分析"的系统研究思路以及开展中药药性研究的切入点;认为在符合中医证候的动物模型上,采取药效与血清药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同源异用"中药为切入点开展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是科学的。结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应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具体中药为研究对象,采用"病证—效应—血清药物化学分析"系统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属于"癥瘕""积聚"范畴,与血脉瘀滞、瘀血内结有密切关系。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提出临床运用活血化瘀中药在治疗恶性肿瘤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要重视活血化瘀中药与益气、化痰、理气、清热等药物的临床配伍;要重视传统中药应用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运用现代药理学知识更科学合理地运用活血化瘀药;要重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要重视活血化瘀中药的临床用药禁忌。  相似文献   

3.
中药四性理论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诠释中药药性理论已成为中医学术发展及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中医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选择.对于中药学而言,现有中药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中药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用药禁忌等,内容十分丰富.中药药性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四性理论.中药四性包括寒热温凉四种药性,中医学理论认为,寒为凉之甚,热为温之极,认为寒与凉或温与热之间只有程度的差异而无本质上的区别,故从四性本质属性而言,只有寒热两性之分.我们认为,以中药四性理论现代研究为突破口,建立科学的现代中药药性理论体系是中药现代研究的前提和关键,只有在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采用当今先进的科技手段与方法展开研究,创新中药药性理论,实现对传统理论的超越,才能使中药药性理论更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不断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药传统性能与现代药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药的传统药性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禁忌等.用现代药效学来阐释中药的这些传统理论,并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借以沟通中西医间的学术思想,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特殊性和科学性,一方面以中药传统性能为基础,用现代药效学对中药活性成份进行筛选和分离,以此开发出更多的新药;另一方面中药传统的药性理论和现代药效学不能完全等同,中药的药性理论必须以中医的病、证、症为基础,中药的药效研究只能初步揭示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原理,以此作为临床人体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药炮制是中医用药特点的重要内容,现代对中药炮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传统理论的验证和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探索研究。在查阅近代文献的基础上,对中药炮制研究的深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论中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成果,从中医的整体观念与中药作用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发挥作用,中医的辩证论治与个体化用药原则,中医的平衡观与生物体调整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微观分析,说明中药的特色。旨在提高人们对中药的认识,促进中药的研究、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现代中药是以西药理化理论将中药传统性能和功效予以表达,现代中药的特点是现代生物医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融合。现代中药药名是现代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第一部)》、《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和《实用英文中医词典》3部文献,分析了现代中药药名中现代医学术语以及传统中医学术语的英译策略,认为在其译名满足准确性、可读性、透明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中药的内涵,建议采用"衷中参西"策略平衡中西药术语以保持现代中药药名的中医药特征,以实现中医药文化的传播。研究对促进中医药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理性发展,中医药术语的规范化等方面都具有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到中医中药的研究上来,从基因和分子水平研究中医的基础理论、疾病的本质和中药的作用,既不脱离中医的整体观,又能使中医从客观化、定量化上与综合、演绎的方法联系在一起,填补中医缺乏微观还原分析的空白,不但有利于中医从朴素的方法论尽快地转到现代辨证的方法上来,也有利于利用基因组学这一纽带将传统的中医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中成药传统剂型的改进和新剂型的开发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这一工作的开展程度还不完善,目前仍处于"从经验开发向现代科学技术开发"逐步过渡的阶段.从中医临床要求出发,并将中药剂型的发展与现代药学的进展相比较,中成药新品种、新剂型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正确认识我国中药新药开发的现状,对进一步明确一切研究的任务及前景大有裨益,本文就这一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中药的发展史讨论中药的概念,指出中药的研究要避免完全纳入西医的轨道,赞成提出西药中药化的研究作为中药研究的一个方面,并对中药的研究提出建议:第一,应从单味药的有效成分为主逐步转到研究中药复方的功效和配伍规律的现代机理为主上来。第二,充分重视传统炮制工艺方法的继承、研究,与现代剂型改革有机结合。要让中医药扩大国际交流,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必须加强国际市场对药品质量标准要求的研究。第三,中药研究不能脱离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11.
中药现代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中药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的问题,但其确定一直没有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基本上处于探索阶段.结合中药的用药特色和现代药学研究成果,从中药原形化学成分的肠内细菌生物转化,到原形化学成分及其肠内细菌生物转化产物的肠吸收和转化、肝脏代谢、肾脏排泄等串联的研究模式来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可能是一条适合中药特点的途径,亦是中药实验医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探索21世纪科学发展与进步的时候,总是把生命科学放在首要的地位,医学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医学的进步理所当然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中医文献学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先导,本草文献研究是中医文献研究中的一个最薄弱环节,这与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各地药物使用情况不同有关。中药品种混乱、同名异物、真伪互用等现象的存在,不但影响了用药规范和药物的临床疗效,更严重地阻碍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本草文献研究实乃当务之争。综合性本草的研究当以《证类本草》为起点,专题性本草可分食疗、炮制、民间药物、中药药性、中药药理、临床应用等类加以研究。在本草  相似文献   

14.
中药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中药现代化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中药现代化,使祖国医药学这一古老的医疗保健技术,焕发出现社会应有的活力,为人类造福;呼吁进一步加强中药研究的投入,加快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共同推进中药现代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从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复方制剂两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中医药防治辐射性不育症的实验研究进行概述,发现目前的研究存在实验设计差异较大、辐射暴露区域过大、未对温度这一参数进行控制等问题,并为今后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从而为辐射性不育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更多思路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药现代化在系统生物学时代所面临的若干潜在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系统生物学包括系统生物医学的发展很快。系统生物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将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改进人们在生物技术上的研究手段和研制理念;系统生物医学正在逐渐把西药与中药联系起来,但是在这个联系的过程中蕴涵着中药现代化的重大危机。从其中的一个角度来看,中药是一种多位点定向或定点改变基因表达的技术;但是中药成分复杂,系统庞大,很难在几十年的时间内实现在基因水平上对中药的全面理解;而西药已经把基于基因网络和细胞信号传导系统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变成了常规技术。当基因网络相关的基础研究达到一定深度时,就可以发展一套成熟的多位点定向或定点改变基因表达的技术,很可能研制出中药化的配伍西药。从技术层面和研究资金强度上看,国际上大的生物制药公司实现西药中药化的目标已经准备了很好的条件,正在时间上与中药现代化进行赛跑并可能逐步与个体化医学接轨。  相似文献   

17.
Heaven-human-earth Pattern (HHE) regarded as a crucial concep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been applied extensively in TCM diagnostics, etiology, acupuncture therapeutics, materia medica and herbal formula, etc. It associates closely with Chinese classic cosmology. Since ancient time of China, many cosmic phenomena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prove or illustrate TCM theories. Moreover, the five-element theory has been proven to be in keeping with some modern approaches of life provenance and life evolution. As a result, Chinese materia medica develops in a way of a pure natural medicin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at by realizing the natural features, the public nowadays can understand TCM better in its scientific connotations.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用AAS法及ISE法分析了十种动物药中的无机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十种动物药中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无机元素,其中僵蚕的Mg、Zn、Mn含量最高,这一实验结果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对僵蚕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根据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要求,对山东曹县的中药资源进行了调查,为合理规划和综合开发利用当地中药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传统野外调查方法为基础,辅以全球定位系统、遥感、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展开调查。此次调查共记录曹县野生药用植物44科88属110种,野生药用真菌9科13属16种,栽培药用植物43种,水生耐盐植物48种,包括药用植物山东新记录种2个。调查结果显示曹县地区野生药用植物相对匮乏,但水生、耐盐植物相对丰富,应合理利用当地中药资源,加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和多样性建设。  相似文献   

20.
摘 要:中药是中国人千百年使用的药品,中药基原鉴定是对中药临床应用的传承性鉴定。药品基原和药材基原具有本质区别,不同版本《中药鉴定学》教材中的中药来源鉴定应该修正为基原鉴定,对其概念、方法和内容应定位在药品上。探讨了中药基原鉴定的定义与范围,分别论述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中药复方基原鉴定的内容、方法与基本原理。认为中药的基原具有传承性、临床使用的连续性、药品的专用性和不可更改等属性,为中药的发展和中药鉴定方法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新的理念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