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之范畴,临床多认为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因素有关。痰浊亦为眩晕论治之重要方面,故从痰浊角度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通过验案介绍临证方药运用经验。  相似文献   

2.
痰、瘀分别是人体津液、血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两者既可单独又常常同时致病。李七一教授认为,痰瘀与高血压病关系密切,痰瘀互结是高血压病的常见病机,活血化痰法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常用治法。笔者有幸随师临证,受益匪浅,现将李教授从痰瘀辨治高血压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潘善余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745-745
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无临床症状,病人就诊时常在中晚期,一般以腻苔多见,而舌质紫黯,舌下静脉显露的瘀证亦非少见。痰瘀致病在高血压病中征象明显。痰和瘀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临床上应用祛痰逐瘀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病,在改善症状和防止并发症上有一定的优势。本文试从中医药祛痰逐瘀角度出发,对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文:吴焕林教授是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继承发扬了邓教授的五脏相关学说,并牵头建立中医痰证诊断标准,进一步规范痰证的中医诊断。吴焕林教授在运用中医药诊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具有独到见解,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痰关系密切。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吾师从痰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6.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高荣林教授结合高血压病血压升高、头晕、头痛、疲乏等症状,从肝脾论治,认为本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即脾虚,标实即肝风(阳)上扰.据此提出治脾三法,即补中有运、健脾化痰、补益气阴;治肝九法,即平肝、柔肝、潜肝、滋肝、疏肝、理肝、清肝、凉肝、养肝.其组方用药精巧,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7.
试析甲状腺病从痰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是人体内津液不归正化所变生的病理产物,是对人体有害的致病因素。痰之为病相当广泛,可以表现于许多疾病之中,诚如古人所云:“百病乃有痰作祟”。《丹溪心法》日:“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甲状腺病是以甲状腺肿大、结节、肿块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陈如泉教授对甲状腺病的主要辨治思路是从痰论治,现就其理论依据、辨证治疗、选方用药等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介绍邱联群教授基于病因病机辨治岭南地区痛风的经验。邱教授认为痛风的基本病机为外感寒湿及湿热,湿困脾胃、湿邪凝滞,且易化热,又易阻滞脉络,致血行不畅,瘀血内停,聚而成毒。再者,因现代生活节奏及工作需求,熬夜加班、久坐不动等导致肾气亏虚,此乃该病之本。其临床上以扶正祛邪为指导原则,以健脾祛湿、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治则治法,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岭南道地中药的特性,辨证选用土茯苓、白术,千斤拔、牛大力,路路通、两面针,忍冬藤、大血藤等药对,以达祛邪扶正、攻补兼施之功。  相似文献   

9.
魏慧渊 《中国中医急症》2011,(10):1600+1602-1600,1602
吴新欲主任医师,从医四十余载,一直致力于中医临床,临床善于诊治心血管疾病,为全国第3、4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本人随师侍诊,获益匪浅,现将其辨证论治高血压病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富 《陕西中医》2005,26(10):1126-1127
笔者分别应用平肝潜阳,滋阴潜阳,清火化痰,澡湿化痰,阴阳双补,健脾益气等法对高血压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从肝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血压病的相关症状、病程的转归及并发症,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中风"、"肝火"等范畴,其发病多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内伤虚损,先天禀赋有关.患者多因忧思恼怒,情志过极而致:一则气滞化火,肝火上扰;二则气滞化火日久伤阴,阴虚火旺,上扰清空;三则气滞血瘀,初在经、久在络,发为头晕头痛.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疏土助运,调节情志活动的功能.笔者在临床中以调肝为主诊治高血压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李英杰系衡水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原衡水市中医院副院长,衡水市中医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第3、第4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十一五"课题"李英杰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课题指导者。现将李老辨治高血压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岭南地区高血压病的中医用药规律,为辨证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采用频数统计方法,对1994~2009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102篇临床研究文献的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用药类别由高到低频数依次为补虚药、平肝息风药、活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养心安神药、解表药、理气药;所用中药由高到低的频数依次为牛膝、茯苓、白芍、钩藤、杜仲、石决明、天麻、菊花、桑寄生等。(2)辨证用药规律(从高到低排序):①主证用方:肝火亢盛证: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等;阴虚阳亢证:杞菊地黄丸、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痰湿壅盛证: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二陈汤等;阴阳两虚证:二仙汤、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肝阳上亢证:天麻钩藤饮、羚角钩藤汤、石决牡蛎汤等。②主证用药:肝火亢盛证:黄芩、栀子、钩藤、夏枯草、龙胆草、菊花等。阴虚阳亢证:牛膝、白芍、钩藤、山茱萸、熟地黄等。痰湿壅盛证:半夏、茯苓、陈皮、白术、天麻等。阴阳两虚证:山茱萸、熟地黄、杜仲、牛膝、淫羊藿等。肝阳上亢证:钩藤、牛膝、石决明、白芍、天麻等。结论 近15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主要从虚、痰、瘀、火辨证治疗,是在辨证基础上运用古方加减为主。治疗上,着重以滋养肝肾、调整阴阳为主,健脾化痰祛湿也是重要的治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升高,相关并发症较多,中医药在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方面具有一定特色及优势.就如何提高中医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问题,结合临床体会从治病求本、调和脏腑、病证结合、三因制宜、细致诊察、多法齐用几个方面来论述,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病历摘要 蔡某某,男,37岁。2004年8月27日初诊。 有高血压病史2a余.常服洛汀新、珍菊降压片等。血压虽可控制在正常范围.但仍常感心胸闷塞、心慌心悸、头晕耳鸣,口干苦粘,面部有时发热,易汗,寐差,烦躁易怒,时有肌肉悯动。大便成形.日行2次,有时遗精,舌质红隐紫、苔中部黄腻.左脉小弦滑.右脉细滑。曾做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硬化(左前降支收缩期狭40%.第一对角支开口可见30%管腔狭窄)”。证属痰火内盛.风阳上亢。治宜清火化痰.熄风潜阳。处方:  相似文献   

16.
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宜瑞教授是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本文从基本病机方面阐述李教授诊治岭南地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经验,及其重视脾阴、用药平和的学术思想,并介绍李教授分型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治要点。  相似文献   

17.
治痰十一法     
刘永 《河南中医》2012,32(5):539-540
痰既是津液不能正常运化产生的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呼吸系统疾病中无一不涉及到痰.临床治痰之法多种多样,总体可概括为燥湿化痰法、清热化痰法、润燥化痰法、温中化痰法、熄风化痰法、软坚化痰法、通腑化痰法、收敛化痰法、开郁化痰法、健脾化痰法、补肾化痰法.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老年高血压病为本虚标实,气血失和。病变在肝,病源在肾,一般早期偏于阳亢,中期多见阴虚阳亢,后期又多为阴阳两虚,并兼夹风、火、痰、瘀等症。本病若失于调治,可发为气血逆乱之中风,也可因肝脾肾虚,心脉痹阻,气血瘀滞,夹痰浊阻塞胸阳发为胸痹心悸等。治疗宜从肝脾...  相似文献   

19.
例1、王××男24岁农民1983年11月4日初诊。患癫痫已十余年,久治不愈。近两月来每月发作3~4次,伴剧烈头痛,失眠多梦,面色晦暗,目眶黯黑,爪甲紫暗,纳呆便溏,舌体胖,质青紫有瘀斑,苔白厚腻,脉细滑。证属湿痰与瘀血互结,阻塞脑窍脉络。治拟燥湿化痰,活血祛瘀:姜半夏、石菖蒲、制南星、陈皮、红花、郁金、川穹、枳壳各10g,茯苓、白术、党参、黄芪、丹参各15g,全蝎3g,蜈蚣2条,橘红、制乳没各5g。10剂后,癫痫未发,诸症稍缓。上方去乳没,制南星改为5g,加归尾10g。又服40剂,曾有1次癫痫发作,但症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非特异性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类临床征象,目前的中医治疗多是通过对“眩晕”“头痛”“风眩”“头风”的理论认识,按肝火亢盛、阳虚阳亢、肾精不足、痰湿内阻等辨证分型论治。文中从高血压病患者常有的鼻衄、牙痛、癃闭、劳淋、胸痹、心悸等兼症、并发症入手辨证治疗,或清泻阳明、或温阳潜阳、或化痰,治则方法多样,突破了中医辨证高血压病的现有模式,既治疗了兼并病症,又提高了降压效果,取得了标本兼治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