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179-2182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 Med英文数据库中近10年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分析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选穴规律。结果:在纳入111篇文献中被采用的腧穴有43个,涉及特定穴种类10种,分布于十条经脉,其中足阳明胃经腧穴使用频次235次,足太阴脾经148次。结论: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选穴以循经取穴为主,以特定穴为主要腧穴类型。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的用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数据库(vip)、美国医学在线(pubmed)、荷兰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及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近10年针灸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excel及spss 20.0软件建立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用穴处方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分析。结果:寒湿型膝骨关节炎在针灸治疗中使用次数最多的腧穴为犊鼻,应用频率最高的经脉为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主要分布在下肢部,重视局部取穴和循经辩证取穴,而特定穴中五输穴使用比例最高;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得出3个有效聚类群和2对核心穴对。结论:总结出针灸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穴位的常用组合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选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复杂网络技术,分析近20年临床观察类文献中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腧穴配伍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KOA提供选穴依据和治疗思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ScienceDirect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针灸治疗KOA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Mode-ler18.0进行关联性分析,分析核心腧穴节点和配伍关系,利用Gephi0.9.2软件展示复杂网络示意图。结果:最终提取针灸处方444条,单穴处方为6条(1.35%),多穴处方为438条(98.65%),共涉及112个腧穴,总使用频次3 389次。其中内膝眼使用频次最高(354次,10.45%),其次为犊鼻、血海、阳陵泉、梁丘、足三里等穴。腧穴归经主要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特定穴以五输穴使用最多,其次为交会穴和下合穴。结论:针灸治疗KOA的腧穴配伍规律是以下肢局部取穴为主,特定穴以五输穴为主,配穴方式以表里经配穴为主,尤其注重脾经与胃经腧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归纳和分析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对照文献中的十四经腧穴的取穴规律。方法:主要搜集近5年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对照文献,筛选合格文献,提取文献中使用的十四经腧穴。结果:纳入合格文献54篇,纳入腧穴41个,其中使用频率高的腧穴是足三里、中脘;纳入腧穴中特定穴33个,涉及特定穴10种;纳入经脉8条,其中使用频率高的经脉前四条分别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膀胱经、脾经。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主要以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腧穴为主,腧穴类型主要以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近20年临床文献中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1990年1月~2014年9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文献,设计资料提取表,运用频数、百分数对文献中相关腧穴的归经、分布部位等特点进行统计描述。结果:纳入文献131篇,用穴58个。使用频数较高的腧穴依次为犊鼻(122)、内膝眼(110)、阳陵泉(108)、血海(100)、足三里(96)、阴陵泉(83)、梁丘(83)、鹤顶(59)、膝阳关(34)、三阴交(25)、委中(22)、曲泉(17)、悬钟(16)、关元(15)、太溪(14)、肾俞(13)。使用腧穴频数最高的经脉为足阳明胃经。腧穴分布最多的部位为下肢。结论: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选穴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为主,部分结合辨证选穴,选穴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索古医籍中针灸治疗瘿病的相关文献,总结古代针灸治疗瘿病的取穴规律。方法:确立瘿病的相关检索词,依据中医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中的文献条目构建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考察古代针灸治疗瘿病的腧穴和经脉使用频次、腧穴间配伍规律、特定穴使用情况及腧穴分布情况。结果:古代治疗瘿病以近部选穴为主,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腧穴为天突、肩髃、气舍、天府、臑会,使用频次靠前的经脉为手阳明大肠经、任脉、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腧穴间配伍形式包括局部配穴、本经配穴及同名经配穴,以局部配穴为主,选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为交会穴,选用腧穴多位于颈项部和上肢部。结论:古代治疗瘿病注重近部选穴,多取循经颈部经脉上腧穴,腧穴间配伍以局部配穴为主,多使用交会穴,所选腧穴多分布于颈项部和上肢部,可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其选穴规律,为临床选穴与合理组穴提供依据。方法以痛风性关节炎、针刺、温针灸、电针、火针为关键词,对1990年1月至2014年5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整理搜索到的国内有关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将纳入文献中腧穴分类整理,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使用频次及分布部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35篇,共计120个穴位。从选穴角度分析,最常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穴位依次为太冲(91)、三阴交(87)、足三里(80)、阴陵泉(58)、曲池(52)、太溪(51)、阳陵泉(45)、血海(44)、太白(44)、合谷(44);从归经角度分析,使用腧穴频数较高的经脉依次为足太阴脾经(323)、足阳明胃经(209)、手阳明大肠经(143)、足厥阴肝经(140)、足少阳胆经(134)、足少阴肾经(84)、足太阳膀胱经(80);从分部取穴角度分析,腧穴分布最多的部位为下肢。结论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穴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主,取穴相对分散,取穴部位多集中在下肢,部分结合辨证取穴,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分析目前国内针灸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治疗研究现况及取穴规律。方法:通过电子检索获得针灸治疗骨性膝关节炎的文献,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文献及取穴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6篇纳入的文献中有对照占33.62%,正确使用随机方法的占3.3%,明确诊断标准占9.48%,明确疗效标准占13.79%,有纳入标准占4.31%,有排除标准占7.76%,有组间均衡性报告占48.7%,报告不良反应占2.58%,经统计学处理占33.62%。针灸方法以针刺、温针及电针疗法为主。取穴原则以局部及辨证取穴为主。经脉主要涉及9条,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为主。结论:目前我国缺少高质量关于骨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研究设计及论文撰写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现代文献,总结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数据库1977~2017年收录的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期刊文献,建立梨状肌综合征的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归纳梨状肌综合征的针灸临床选穴规律。结果通过分析发现,现代医家治疗梨状肌综合征选取的腧穴主要为环跳、阳陵泉、委中、秩边、承扶;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为下肢部;选取特定穴主要为五输穴、下合穴和八会穴。结论针灸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明显,选穴常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主,重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和总结温针灸治疗疾病的优势病种(证型)、选穴规律,为其在临床的使用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搜集近5年来温针灸治疗疾病的临床相关文献,对其治疗疾病的病种(证型)、经脉及腧穴的使用频次进行归纳整理。结果:八大系统疾病中,运动系统疾病种类最多(16次),其次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15次),疾病以膝骨关节炎出现频次最高(48次),其次为痛经(17次);证型中,虚寒证出现频次最高(32次),其次为寒湿证(27次);经脉主要选取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阳膀胱经;选穴主要选取局部腧穴以及腰腹四肢等肌肉丰厚处的腧穴。结论:温针灸在临床应用广泛,其治疗以运动系统疾病为主,膝骨关节炎最多见;实证、虚证均可应用,证型以虚寒证为主;经脉多取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穴;取穴遵循局部选穴以及取腰腹四肢等肌肉丰厚处腧穴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现代针灸治疗卵巢早衰选穴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现代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临床文献的腧穴选用规律。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5月间符合针灸治疗为主或其他疗法配合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相关文献,梳理后纳入文献47篇,总结其选穴规律。结果:发现关元、肾俞、三阴交、中极和足三里为最常用腧穴;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阴肾经是选用较集中的经脉;胸腹部、下肢部和腰背部是选取腧穴较集中的部位;交会穴、募穴、背俞穴和五输穴是选用较多的特定穴类别。结论:现代针灸治疗卵巢早衰的选穴规律为循经、分部、辨证取穴,并以特定穴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针灸(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acupuncture,ESW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冲击波针灸(经络穴位+痛点)治疗组40例,冲击波(痛点)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冲击波针灸治疗方法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肾俞、委中、环跳、关元、血海、梁丘、膝阳关、膝眼、阳陵泉及阿是穴;对照组采用冲击波刺激痛点阿是穴;均隔2日治疗1次,共治疗5次。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膝关节的疼痛症状改善情况,通过Lysholm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膝的疼痛和活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周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12周随访,治疗组的VAS评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的减轻KOA患者的疼痛,明显改善关节功能,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临床应用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陆颖  李青  李洁 《中医杂志》2012,53(21):1856-1859
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探讨国内临床针刺减肥的经络腧穴运用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手工检索部分杂志中的针刺减肥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设计数据提取表,提取文献中主穴的经络、腧穴、部位、特定穴应用情况,配穴的腧穴应用情况和辨证取穴情况.结果 共纳入文献80篇.主穴经络中应用频次前3位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主穴体穴应用频次前3位为天枢、足三里、中脘,耳穴应用频次前3位为内分泌、脾、胃;主穴主要分布在腹部和下肢;主穴重视特定穴的应用,交会穴运用最多;配穴的高频体穴为足三里、脾俞、三阴交,目前临床常见证型为胃热湿阻型和脾虚湿阻型,高频配穴分别为曲池、内庭和阴陵泉、脾俞.结论 针刺减肥的取穴规律遵循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的原则,重用特定穴.选穴特点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1例,脱落1例)和假针刺组(21例,脱落1例)。针刺组从本课题组制定的半标准化针刺方案穴位库中选取5~6个局部穴位(犊鼻、内膝眼、鹤顶、阴陵泉、血海、足三里等)、3~4个远端穴位(风市、外丘、悬钟、足临泣等)进行常规针刺;假针刺组选取非经非穴浅刺,两组均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8周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膝关节损伤与骨关节炎评分(KOO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KOOS 5个维度[疼痛、症状(除疼痛)、日常活动、体育与娱乐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P<0.05),且针刺组治疗后及随访时疼痛及日常活动评分均高于假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可减轻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李宁  吴滨 《中国针灸》2007,27(11):862-864
目的:反映国内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对针灸治疗本病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检出98篇有效文献,分别发表在48种期刊上;以临床研究类文献为主;综合疗法是常用治法;阳陵泉、血海、内膝眼、犊鼻为常用穴位。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临床研究水平偏低;针灸作用机理研究不足;需进一步加强探讨综合治疗手段的最佳结合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对照试验中的十四经腧穴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近30年来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临床对照/临床对照研究,对其取穴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80篇,使用腧穴分布于所有十四条经脉,其中足厥阴肝经的使用频数最大(52次),其次是足阳明胃经(50次)。80篇文献中十四经腧穴使用频数前12腧穴依次为:太冲(46次)、曲池(33次)、风池(30次)、足三里(28次)、太溪(24次)、三阴交(18次)、丰隆(18次)、肾俞(17次)、肝俞(1 4次)、内关(13次)、涌泉(13次)、百会(11次)。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经脉多选用足厥阴肝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位多选用太冲、曲池、风池等,取穴遵循循经取穴、辨证取穴,局部取穴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经验统计探索分析针灸治疗痛经的取穴、组方规律.方法:所有针灸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均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时间跨度为1911年~2011年10月.对这些文献相关穴位的使用频次、归经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的317篇文献中,针灸治疗痛经涉及13条经脉的101个穴位、194个组方,其中只有三阴交、关元、中极等11个穴位的使用频次超过10%,以1~4个穴位为组方 的文献占71.29%.结论:针灸治疗痛经的取穴组方仍然困守于经验囹圄,但繁乱的经验中也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选穴规律和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PUBMED中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文献,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其选穴规律。结果:纳入65篇文献,涉及腧穴共128个,使用总频次780次。其选用腧穴中,以足三里为多,其次排名依次为阳白、攒竹、三阴交、合谷;选用的腧穴归经以足太阳膀胱经为最,足阳明胃经及足少阳胆经较为常用;特定穴以合穴、下合穴及背俞穴选用频次高;关联规则分析中,阳白与足三里、丝竹空、足三里与阳白在穴位配伍上最为常见;聚类分析中,足三里,阳白与攒竹,三阴交与合谷最为常见。结论:针灸治疗重症肌无力选穴具有一定规律和相似性,其规律可为临床选穴提供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穴位体表温度分布规律。方法 以25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和256例健康受试者为观察对象。使用Fotric 226红外热像仪检测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腧穴的温度值,每名患者每周固定时间检测1次,共检测4次,健康人检测1次,比较患者组与健康受试者组穴位温度值的差异,比较不同时间点不同部位、经脉温度值的差异。结果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血海穴、鹤顶穴、梁丘穴、曲泉穴、内膝眼穴、犊鼻穴、委阳穴、阴陵泉穴、膝关穴、阳陵泉穴、大杼穴、悬钟穴、足三里穴、命门穴、腰阳关穴温度值高于健康受试者(P < 0.05);患者组胃经的4次皮温均较高(P < 0.05),腰背部的4次皮温均较高(P < 0.05);KOA相关腧穴4次温度值变化趋势不显著(P > 0.05)。结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部分腧穴皮温升高;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穴位升温现象具有规律性,与经络、部位相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关穴位升温效应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