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疾病发展迅速、可恢复性等特点,会导致桡动脉出现缺损,所以对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具有重要作用[1]。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中药汤剂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提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效果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汤剂辅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5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化浊行血汤辅助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压积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最大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拟化浊行血汤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改善TIA患者血液流变及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脑系常见急症之一,是脑梗塞的先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时而有效地纠正TIA是预防脑梗塞的关键。现将针刺治疗TIA患者120例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一临床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20例患者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的诊断标准,(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短暂脑缺血发作诊断要点)所有观察病人发病时有口歪,或语言不利,一侧肢体活动不利,或一过性头晕,黑蒙,持续时间在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24小时之内均自行缓解,头CT或MRI证实无出血及梗塞,其中颈内动脉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40 mL+5%葡萄糖溶液,iv,qd,连续2周,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的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的1周和2周观察组的平均血流速度(Vmean)、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及平均血流量(Qmean)均高于对照组,阻力(R)均低于对照组,血清NSE,S-100B,MBP,GFA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影响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疗效及对其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及其他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2月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收治的TIA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于治疗结束后均至少随访3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指标及其他血生化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V_(mean)、V_(max)、V_(min)、Q_(mean)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2组血清S-100B、GFAP、NSE、MBP等神经功能指标水平,血清Cys-c、Hcy、CD62p、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复发率为11.63%、脑梗死发生率为6.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88%、25.58%(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TIA,复发率低,脑梗死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得到明显改善,脑血流速度加快,并能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进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针刺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静点疏血通,前列地尔。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针刺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3个月内复发率,治疗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对照组24 h内、48 h内、3 d内、7 d内TIA发作停止例数分别为12(16.90%)、18(25.35%)、42(59.15%)、50(70.42%)。而针刺组分别为18(26.47%)、25(36.76%)、50(73.52%)、65(95.58%),病情恢复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后1个月内、2个月内(包括1个月内)、3个月内(包括2个月内)定期复查或者回访,追踪治疗后脑梗死的发生情况,对照组进展为脑梗死分别为8.45%,14.08%,16.90%。而针刺组进展为脑梗死分别为4.41%,7.35%,11.76%,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数据统计分析,治疗前2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2组治疗1周后,针刺组较对照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增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缩短症状持续时间,降低进展为脑梗死风险,可能与针刺能够改善脑供血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磊  程淑红 《中医研究》2011,24(2):68-6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脑或视网膜局部缺血引起的,未伴发急性脑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所致,一般持续数分钟至1 h,最长不超过24 h,临床发病率高,可反复发作缓解。2009年6月—2010年9月,笔者对以针刺为主治疗的47例TIA患者进行针刺前后脑血流图的检查,以观察针刺对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的:观察益气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并对其并发症做对症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阿斯匹林0.1g/次,1次/d,口服;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d1次。治疗组给予益气活血方(黄芪、熟地黄、丹参、川芎、当归、三七、郁金、石菖蒲)口服治疗和针刺治疗(百会、头维、神庭、曲池、足三里、合谷、人中)。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0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联合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由血管原因所致的突发性、局灶性神经功能(脑、脊髓或视网膜)障碍。该文通过梳理近年来针刺治疗TIA的相关文献,探究针刺治疗TIA的疗效、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项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对血脂、血流变的影响.方法:将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项针加口服阿斯匹林)30例,对照组(口服阿斯匹林)3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变及TCD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治疗组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P<0.05).同时,项针可明显改善血脂、血流变及TCD(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项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愈率高,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TIA的疗效,以为临床提供一种较好的治疗TIA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66例TIA病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常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TIA的症状控制情况,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测定脑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33例中显效25例,7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6.9%。对照组33例中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5.8%。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TIA疗效显著,临床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颅内、外动脉病变分布情况。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血管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血管狭窄为主。结论颅内血管病变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血管病变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与针灸联合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4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加用通窍活血汤,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Vp、Vm显著高于对照组,P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配合针灸治疗TIA,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醒脑开窍针刺加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抗血小板基础下配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效果。方法将8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口服,奥扎格雷钠160 mg静滴,疗程20 d;治疗组40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刺,疗程20 d。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2组间卒中复发率(包括TIA、脑梗死)、心肌梗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配合醒脑开窍针刺可改善TIA治疗效果,但对远期疗效的影响尚不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手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有效性,并观察其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收集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例,随机分为针刺手法治疗组及普通针刺对照组。治疗组22例根据中医分型采用捻转补泻手法,对照组22例采用普通针刺,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测定脑血流速度。结果:针刺手法治疗组起效快、疗效高,优于普通针刺对照组,治疗组脑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葛根素注射液0.5 g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15 d,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TIA患者分为2组,2组均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结果 2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TIA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颈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而出现相应的症状体征。临床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缓解。一般不超过24h,常反复发作。未经治疗的TIA患者1/3以后可发展为脑梗死,其中以颈动脉系统发生脑梗死的机会较大。另外1/3患者反复发作。故应早期治疗TIA,以避免发生脑梗死。1999--2003年,本院采用具有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系统作用的降纤酶进行干预性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观察通窍活血汤联合早期针灸治疗TIA的疗效及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通窍活血汤联合早期针灸治疗。结果:实施治疗3周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6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颈动脉斑块数目和IMT减小较明显,治疗组PI、RI减小及MV增快较明显,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治疗组复发和脑梗死发生的病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联合早期针灸治疗TIA疗效显著,预后较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方法: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3例,采用头针与体针配合针法治疗,头穴留针,体穴速刺,治疗3周.结果:基本控制4例,显效4例,好转3例,无效2例.结论:初步证实针刺治疗有效,可作为抖动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