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线粒体保护蛋白解偶联蛋白4(uncoupling protein 4,UCP4)在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sparednerve injury,SNI)模型小鼠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C57BL/6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21)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组(n=21),实验组损伤后饲养3,7,14 d。行为学采用测定小鼠热痛阈和Von Frey机械性痛阈;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对比小鼠脊髓L3-6节段背角内UCP4免疫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SNI术后3 d,小鼠手术侧热痛阈和机械性痛阈明显低于假手术组,术后14 d达最低值。UCP4分布于正常小鼠脊髓背角,SNI后3 d损伤组小鼠脊髓背角中的UCP4表达降低,图像分析表明UCP4的光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背角中UCP4的表达在14 d时其降低程度最明显,图像分析表明光密度与对照组、3d和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I后脊髓背角线粒体保护蛋白UCP4表达降低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敏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保留性神经损伤(SNI)模型,探索在神经病理性痛状态下,腹外侧眶皮层(VLO)中α_1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变化情况,为其在皮层水平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调控提供证据。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N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2周后通过机械痛行为学检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成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鼠VLO内α_1肾上腺素受体的分布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LO中α_1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SNI术后2周,SD大鼠的机械性痛痛阈明显下降,稳定在4 g以下,提示模型制备成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SNI组大鼠在术后2周对侧VLO内α_1肾上腺素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显著增加(P 0. 001),而同侧无明显变化(P 0. 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NI组对侧VLO内α_1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水平相比假手术组亦显著增高(P 0. 01),而同侧无显著变化(P 0. 05)。结论:SNI大鼠对侧VLO中α_1肾上腺素受体表达出现显著上调,结合以往行为学结果提示其适应性升高可能参与内源性抗神经病理性痛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动物制作型模后不同时间点L4~6背根神经节(DRG)水平P2X3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外周P2X3mRNA在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不同阶段中的作用。方法 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假手术(sham surgery)组和手术(surgery)组。通过结扎腓总神经及切断胫神经,保留腓肠神经的方法建立SNI模型。动态观察造模前、造模后1d、3d、7d和14d双侧足跖机械痛阈;Real-time PCR法检测患侧造模后3d、7d和14d L4~6 DRG水平P2X3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制作后各时间点,surgery组大鼠患侧足跖痛阈明显降低(P0.05),sham surgery组大鼠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大鼠健侧足跖痛阈于模型制作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0.05)。模型制作后3d、7d,surgery组大鼠L4、L5、L6 DRG水平P2X3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而模型制作后14d,surgery组大鼠L5、L6DRG水平P2X3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L4 DRG水平P2X3mRNA表达仍显著多于sham surgery组(P0.05)。模型制作后各时间点、各DRG水平,sham surgery组和surgery组大鼠P2X3mRNA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P2X3mRNA参与SNI模型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且其在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BN50730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SNI)神经病理痛大鼠痛阈及脊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脊髓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其受体参与痛觉信号调节的可能机制。方法: 鞘内置管的Sprague-Dawley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4组:假手术组,SNI组,SNI+DMSO对照组和SNI+BN50730组,建立SNI疼痛模型,手术后1、3、5、7、10和14 d鞘内给药并测痛阈,第14 d取腰段脊髓免疫组化法和ELISA法检测脊髓TNF-α的表达。结果: SNI神经损伤大鼠机械缩爪阈值明显降低(P<0.05),同侧脊髓背角TNF-α表达增强,ELISA检测脊髓TNF-α含量升高(P<0.05);鞘内应用BN50730降低脊髓TNF-α的表达,同时伴有大鼠痛行为的改善。各组大鼠辐射热缩爪潜伏期无明显差异。结论: BN50730对SNI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治疗作用,TNF-α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其镇痛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γ-氨基丁酸A型α3亚基(GABAA_(α3))受体表达的差异。方法大鼠24只,雌(F组)雄(M组)各12只;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复制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记录大鼠在各时间点(术前1 d及术后1、3、7和14 d)的机械痛阈和冷痛阈。Western blot检测vLPAG处GABAA_(α3)受体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术前相比,F组与M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机械痛敏和冷痛敏反应,F组较M组机械痛阈更低(P0.05),F组冷缩足次数多于M组(P0.05);术后14 d vLPAG处GABAA_(α3)受体蛋白表达增加,F组明显高于M组(P0.05)。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雌性大鼠较雄性大鼠更敏感,vLPAG处GABAA_(α3)受体表达的上调可能与大鼠痛阈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坐骨神经损伤(SNI)后小鼠全脑环氧合酶(COX)-1和COX-2的表达变化,以及不同选择性的COX抑制剂对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痛的效应。对小鼠施行SNI后,我们采取放射免疫法,RT-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测定术前以及术后1h、12h、1d、3d、7d、14d、30d、60d等不同时间点的脑COX-1和COX-2的表达;采用热板法,分别测定小鼠在各时间点注射生理盐水、NS-398、SC-560或吲哚美辛后的疼痛阈值。结果观察到:(1)SNI后直到第14d脑COX-1表达水平才显著增高,而COX-2表达在SNI后早期即明显增高,到1d时出现峰值(P值均<0.05);(2)SNI后早期应用NS-398对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痛有镇痛效应(P<0.05),但该效应持续短于30d;(3)吲哚美辛和SC-560到SNI后第14d才表现出明显镇痛效应。结果提示,脑COX-1参与SNI所致神经病理性痛的后期过程,可能与疼痛持续有关;而脑COX-2参与早期过程,可能与疼痛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诱导的早期神经病理性疼痛(SNI)模型中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激动剂对痛行为及促炎因子IL-6、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Sham+Vehicle(生理盐水组),SNI+Vehicle组,SNI+DEX(GR激动剂地塞米松)组,SNI+RU(GR抑制剂米非司酮)组。Von Frey纤维丝检测各组大鼠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脊髓中GR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6和TNF-α表达变化。结果:与SNI+Vehicle组比较,SNI+DEX组大鼠PWT阈值和脊髓GR的表达增高(P<0.05),血清IL-6和TNF-α浓度降低(P<0.05);SNI+RU组大鼠PWT阈值和脊髓GR表达降低(P<0.05),血清IL-6和TNF-α浓度升高(P<0.05)。结论:GR在脊髓水平能够通过下调促炎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缓解SNI诱导的早期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谷氨酰胺合成酶(GS)在保留性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结扎模型(SNI)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与定位,并探讨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SNI组。两组大鼠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3、7和14 d测量机械痛域(PWT),并于术后相应时间点处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L_(4-6)节段脊髓组织中GS、p-p38、IL-10和TNF-α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观察脊髓背角GS的表达与定位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SNI组大鼠PWT于术后1 d开始降低(P 0.05),术后3、7和14 d出现明显差异(P 0.05),模型制备成功。术后3 d和7 d,SNI组大鼠脊髓背角GS、TNF-α和p-p38表达量较sham组明显增高(P 0.05); IL-10表达逐渐下降,在术后7 d和14 d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GS高表达并主要定位于脊髓背角的星形胶质细胞,GS可能通过p38 MAPK通路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炎症因子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 Glu R5)在颞下颌关节炎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右侧颞下颌关节内注射50μl生理盐水),完全弗氏佐剂组(CFA组,右侧颞下颌关节内50μl CFA注射),MPEP-1组(1mm 2-甲基-6苯基乙炔嘧啶+50μl CFA),MPEP-2组(2.5mm MPEP+CFA),MPEP-3组(5mm MPEP+CFA)。将CFA注入右侧颞下颌关节腔内,诱导大鼠颞下颌关节疼痛。24h后检测各组大鼠的机械疼痛阈值,用Western-blot法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三叉神经节内m Glu R5和ERK1/2的蛋白和m RNA表达变化。结果 CFA组大鼠摆头阈值较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0.01),MPEP-3组明显高于CFA组(0.05)。三叉神经节内m Gu Rl 5和ERK1/2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CFA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0.05),MPEP-3组明显低于CFA组(0.05)。结论 m Glu R5参与颞下颌关节炎性疼痛,可能与ERK1/2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方芳  邵晓梅  沈醉  孙晶  方剑乔 《解剖学报》2014,45(5):610-615
目的探讨痛相关情绪模型大鼠前扣带皮层(ACC)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分布特点。方法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进行右侧腰5脊神经结扎制做模型。采用右后足跖机械痛阈检测观察行为变化,旷场实验和高架O迷宫实验检测痛相关情绪变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同侧前扣带皮层前囟前3.2、2.7及2.2mm 3个水平p-ERK表达。结果大鼠经神经病理痛模型制做成功后机械痛阈显著下降,焦虑样行为产生。前扣带皮层前囟前3.2、2.7及2.2mm水平p-ERK阳性细胞表达量分别为11.89±2.57、32±4.67和17.56±2.04。对照组相应的p-ERK阳性细胞表达量分别为12.44±2.16、10±0.87和10.11±1.36。除前囟前3.2mm水平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之外,其他两个水平p-ERK阳性细胞表达量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能诱发大鼠焦虑情绪的产生及ACC脑区pERK的表达增高,这种变化可能主要与ACC脑区前囟前2.7及2.2mm水平p-ERK的变化相关,而与前囟前3.2mm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鞘内给予雷公藤内酯(triptolide,T10)对于慢性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内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的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足底注射完全弗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构建慢性炎性痛模型,L5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结扎(spared nerve injury,SNI)的方法制作慢性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利用von Frey丝刺激法连续观察造模后大鼠的痛行为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大鼠腰膨大节段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电离钙绑定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1,Iba-1)的表达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大鼠腰膨大节段p38 MAP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CFA、SNL、SNI模型大鼠机械性痛阈均明显降低,且术后一周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保持在较低水平(P0.01)。从术后第1 d起鞘内连续给予T10至第7 d,分别观察到T10能够明显提高上述模型大鼠手术侧后足的机械性痛阈(P0.05);但T10在SNL模型和SNI模型大鼠中的效果要弱于CFA引起的慢性炎性痛(P0.05)。(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FA、SNL和SNI模型大鼠腰膨大脊髓背角内GFAP、Iba-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p-p38 MAPK阳性产物主要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内。(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造模后7 d脊髓背角内p-p38 MAPK的表达明显上调,鞘内给予T10后可以显著下调脊髓背角内p38的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鞘内给予T10有效缓解由于CFA、SNL和SNI诱导的慢性痛模型大鼠的机械性痛阈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脊髓背角内p38 MA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进而达到抑制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其次,T10对不同类型的疼痛模型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对由CFA引起的慢性炎性痛的作用效果要强于由SNL和SNI诱导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鼠丘脑室旁核(PVT)向边缘系统部分区域的分支投射,并为其参与痒信息的传递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小鼠分为两组。将荧光金(FG)分别注入第1组动物的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岛叶(IC)或杏仁中央核(CeA);将FG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分别注射到第2组小鼠的两个不同核团(mPFC/IC、mPFC/CeA和IC/CeA);灌注固定前2 h再给予动物急性痒刺激。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小鼠PVT内向mPFC、IC或CeA投射、分支投射神经元的分布及其表达FOS蛋白的状况。结果:PVT内存在向mPFC、IC和CeA投射、分支投射并表达FOS的神经元,这些标记神经元在PVT内的分布和比例存在差异。结论:PVT内具有定位分布倾向的部分神经元借助分支投射同时向边缘系统的不同区域传递痒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拟探讨环巴明抑制SHH信号通路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的痛敏改变及脊髓水平BDNF、NR2B变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NI组)、溶剂对照组(SNI-vehicle组)和环巴明组(SNI-CP组),各组12只。分别于建模前1 d、建模后1和7 d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PMWT)。于建模后7 d行为学测量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组织,用Western blot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脊髓组织SHH、GLI1及BDNF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组织NR2B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NI组、SNI-vehicle组和SNI-CP组PMWT均降低,脊髓组织SHH、GLI1及BDNF蛋白及mRNA表达均上调,且脊髓组织NR2B表达亦上调(P0.05);但与SNI组相比,SNI-CP组经环巴明处理后PMWT升高,且脊髓组织SHH、GLI1及BDNF表达下调,脊髓组织NR2B表达亦下调(P0.05)。结论环巴明抑制SHH信号通路能改善SNI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脊髓水平BDNF和NR2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联合利用18F-FPEB micro-PET显像和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老年小鼠大脑代谢型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 Glu R5)的变化规律。方法:分别选取2月龄(青年组)和16月龄(老年组)的雄性C57BL/6小鼠,每组6只。将两组小鼠分别行18F-FPEB micro-PET显像,对比分析两组全脑各脑区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应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内m Glu R5的表达情况。应用旷场实验检测小鼠焦虑水平的变化。结果:Micro-PET结果显示:与青年鼠相比,m Glu R5在全脑多个脑区(纹状体、海马、皮层、丘脑、下丘脑、杏仁核)18F-FPEB摄取显著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老年小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内m Glu R5的表达量减少,与青年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行为学检测提示,与青年组相比,老年鼠具有焦虑样的行为。结论:老年小鼠具有焦虑样的症状,可能与全脑多脑区m Glu R5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m 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m Glu Rs)是与 G蛋白耦联的受体 ,目前已克隆出 8种不同编码的基因 [1 - 5 ] 。根据它们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信号转导的机制以及对激动剂的选择性 ,可将其分为 G- 、 G- 和 G- 三组。 G - 组包括 m Glu R1 和 m Glu R5 ;G - 组包括m Glu R2 和 m Glu R3;G- 组包括 m Glu R4、m Glu R6 、m Glu R7和 m Glu R8。目前研究表明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与神经突触传递的调控、突触发育的可塑性、长时程增强效应 (L TP)、长时程抑制效应 (L TD)、学习记忆、神经元退化和保护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腹内侧前额叶皮质(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锥体神经元对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小鼠疼痛和焦虑样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 构建SNI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动物模型,假手术组(sham)仅暴露神经。向SNI小鼠损伤对侧腹内侧前额叶皮质(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vmPFC)注射红藻氨酸/生理盐水,或化学遗传学抑制病毒/空载对照病毒。采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SNI术后损伤侧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l threshold,PWT);高架十字迷宫评估SNI术后焦虑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SNI损伤对侧vmPFC中c-fos表达及注射红藻氨酸后神经元毁损、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情况,RNA-scope原位杂交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双标明确Vgat基因和Vglut1基因分别与c-fos的共表达情况。结果 术后7 d及14 d,相比于sham小鼠,SNI小鼠损伤侧足底PWT、进入开臂次数和停留时间明显减少(P<0.0...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聚果糖(FOS)对小鼠肠道黏膜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5%DSS诱导建立小鼠结肠炎模型,将30例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FOS组。FOS组在模型建立后饮用配置好的5%FOS溶液。观察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实验结束后观察结肠长度变化、组织学损伤评分、菌群计数统计以及IL-6、IL-33、TNF-α、RegⅢγ的表达。结果 FOS组DAI(P0.000 1)及组织学损伤评分(P0.000 1)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小鼠结肠质地变硬且黏膜皱褶消失(P0.01),FOS组结肠致病菌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FOS组结肠IL-6(P0.05)、IL-33(P0.05)的表达量相比于模型组显著降低,TNF-α(P0.05)、RegⅢγ(P0.05)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聚果糖能够改善结肠炎小鼠有益菌群的比例,降低促炎细胞因子IL-33及IL-6的水平,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s)激动剂引起大鼠向对侧旋转时介导的受体亚型。方法:大鼠纹状体内微量注射mGluRs激动剂或拮抗剂,观察大鼠的意识、行为变化,并于给药后6h测定旋转活动。结果:mGluRs非亚型特异的激动剂tACPD(500、1000nmol)纹状体内注射引起大鼠向对侧旋转,mGluRs的非竞争性拮抗剂L-AP3、竞争性拮抗剂MCPG及抑制细胞内钙释放的胆罗啉均可减轻tACPD引起的旋转。I组mGluRs的特异性激动剂DHPG(500nmol)纹状体内注射也引起大鼠向对侧旋转,MCPG及mGluR1的拮抗剂LY367385及mGluR5的拮抗剂MPEP均可拮抗DHPG引起的旋转。预先腹腔注射利血平(5mg/kg)可阻断DHPG的作用。结论:I组mGluRs激动引起大鼠向对侧旋转,此作用可能与细胞内钙释放有关及依赖于多巴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人参皂甙-Rd(G-Rd)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spared nerve injure,SNI)大鼠痛敏异常及延髓内脏带孤束核内P物质(substance P,SP)和NK-1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G-Rd的镇痛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NI组、SNI+saline组(腹腔注射,i.p.)、SNI+G-Rd组(i.p.)。行为学检测应用von Frey纤维测定上述各组大鼠手术侧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s,PWMT);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对比检测上述各组间孤束核(NTS)内SP样免疫阳性产物和NK-1样免疫阳性产物的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t intensity,MFI)。结果:SNI模型组术后10 d,手术侧后肢的PWMT值(4.63 g)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18.20~20.30 g),术后20 d达到最低阈值(2.38 g);而SNI+G-Rd组的PWMT值(4.67 g)则明显高于SNI组和SNI+saline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术后20 d时,SNI组NTS内SP样和NK-1样免疫荧光的平均强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但SNI+G-Rd组的SP样和NK-1样免疫荧光的平均强度则明显低于SNI组和SNI+saline组(P<0.05)。结论:人参皂甙-Rd可以明显改善SNI引起的痛敏异常,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有效减少NTS内SP和NK-1受体的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d(G-Rd)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镇痛效果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五组: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组(spared nerve injury,SNI)、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NI+saline(腹腔注射,i.p.)组、SNI+G-Rd(i.p.)组。行为学用von Frey法测定上述各组手术侧后肢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WMT),以评定大鼠SNI术后痛敏变化以及人参皂甙-Rd的镇痛效果;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对比上述各组大鼠脊髓L4-6节段背角内谷氨酸样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B亚单位(NR2A/B)样免疫阳性物的平均荧光强度(MFI)。结果:SNI术后10 d,手术侧PWMT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术后20 d达到最低值,SNI+G-Rd组PWMT值明显高于SNI+Saline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NI术后20 d,脊髓L4-6节段手术侧背角内谷氨酸样和NR2A/B样免疫阳性产物的MFI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SNI+G-Rd组脊髓L4-6节段手术侧背角内的谷氨酸样免疫阳性产物的MFI明显低于SNI和SNI+S组(P<0.05),而NR2A/B的MFI未见显著变化(P>0.05)。结论:人参皂甙-Rd可显著改善SNI引起的大鼠痛过敏行为,其可能的脊髓机制之一是与其有效地减少相应脊髓节段背角内谷氨酸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