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中医辨证分型的规律并初步观察预后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观察其预后标志物水平,包括肿瘤TNM分期、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 ER)、抗转移癌基因( nm23)、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结直肠癌抑癌基因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水平,分析重点证型结直肠癌预后因子的差异,推断常见证型的预后。结果:气血虚衰型、湿瘀毒热型、脾肾阳虚型是最常见的3个证型,其中TNM分期、ER、nm23、p53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气血虚衰型的MMP-9、VEGF阳性率最低( P〈0.05);湿瘀毒热型的MMP-9、VEGF阳性率最高( 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不同中医证型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标志物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胃癌术后病机规律及中医药防治胃癌术后复发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计《胃癌术后患者中医症状调查表》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癌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采集数据,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出结论。结果胃癌术后症状及舌脉象条目共55条,得出胃癌术后最常见证型:脾胃虚寒证、脾虚湿毒证、胃阴亏虚证、瘀阻胃络证、肝胃不和证、胃肠气滞证及脾气虚证。结论运用前瞻性调查,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出胃癌术后最常见证型:脾胃虚寒证、脾虚湿毒证、胃阴亏虚证、瘀阻胃络证、肝胃不和证、胃肠气滞证及脾气虚证。  相似文献   

3.
余慧茜  金益曼  张若  吴朝晖 《浙江医学》2015,37(20):1664-1667
目的 观察不同的随访密度对结直肠癌(CRC)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72例CRC患者术后随访5年,将完成随访任务70%以上的患者设为密集随访组(104例),完成随访任务70%以下的患者设为对照组(68例),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及复发后5年生存情况。结果密集随访组在术后5年生存率(76.9%)、中位生存时间(53.5个月)及复发后中位生存时间(39.6个月)均较对照组有优势(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分别为31.7%、20.6%)及复发后生存率(分别为30.3%、14.3%)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密集随访组II、III期CRC患者术后5年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0.0个月、42.1个月)显著长于对照组II、III期CRC患者(分别为44.6个月、37.8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密集的随访能改善CRC患者术后的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和生存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病例的分析 ,探讨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其治疗对生存因素的影响。 方法 :对 2 0 9例 B期和 C期的结、直肠癌患者治疗 ,经 5年的随访研究 ,6 8例出现复发和转移 ,分析复发的部位、原因及其与治疗的关系。应用多元回归的 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对结、直肠癌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总复发率为 32 .5 %。肝转移 2 5例 ,占 1 3.4% ,其次为原位复发、腹膜转移和腹腔外转移。Cox模型分析 ,术前加术后辅助化疗组较单纯手术组复发的相对风险减少了 42 % ,死亡的相对风险减少了 36 %。 结论 :不同的辅助治疗方式和 Dukes分期为独立的预后判断指标 ,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能减少结、直肠癌肝转移和原位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性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对Ⅲ期结直肠癌术后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7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的130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化疗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4例患者术后接受2个疗程HAIC及4个疗程全身化疗(HAIC组);66例患者接受6个疗程全身化疗(对照组)。HAIC采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经动脉造影确认导管位于肝固有动脉或左右肝动脉后注入化疗药物。HAIC与全身化疗方案均包含:奥沙利铂(85 mg/m~2)d1、5-Fu(2400 mg/m~2)d2~3、四氢叶酸(200 mg/m~2)d2~3。每4周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长期生存。结果在术后3年内,HAIC组20例出现肝转移;对照组31例出现肝转移。HAIC组3年无肝转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79)。HAIC组31例术后出现复发,对照组41例出现复发。HAIC组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3年无瘤生存率(P=0.0427)。HAIC组24例死亡,对照组34例死亡。HAIC组3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76)。结论预防性HAIC能显著降低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率及全身复发率,改善患者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探讨该病的证候分布特点及中医辨证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收集304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四诊信息,并进行量化分级,建立数据库,根据每例患者的量化得分情况,运用"样品聚类分析方法(Q聚类)"进行聚类,得出每一类别的四诊信息比重。根据四诊信息比重、前期德尔菲法专家调查形成的甲状腺癌证候初步标准,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证候判断。结果将304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聚成9类,分别用A1~A9表示,其中A1类频数为77例、A2类7例、A3类1例、A4类7例、A5类105例、A6类7例、A7类87例、A8类11例、A9类2例,结合临床实际和专家经验将A1、A7;A5、A6;A3、A4合并,分别判断为气阴两虚证(164例,占53.9%);肝郁气滞证(112例,占36.8%);脾肾阳虚证(8例,占2.6%);A2判断为瘀热伤阴证(7例,占2.3%);A8、A9四诊信息比重分散判断为其他类证候(13例,占4.4%)。结论甲状腺癌术后中医证候分布具有规律性,聚类分析结合专家经验进行中医证候的判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三家医院586例50~74岁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女性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其四诊信息,并采用SPSS11.5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对586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九种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四诊信息经聚类分析后认为可以分为3个证型,即风寒湿痹型(141例),肾气亏虚型(386例)和痰瘀互阻型(59例)。(2)九种中医体质分布:平和质59例(10.1%),偏颇体质527例(89.9%)。偏颇体质中多见的体质为阳虚质160例(27.3%),气虚质157例(26.8%),阴虚质80例(13.7%)。(3)50~74岁女性膝骨关节炎风寒湿痹型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显著相关;肾气亏虚型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痰瘀互阻型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显著相关。结论:50~74岁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3类比较符合临床实际。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多见。50~74岁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体质以偏颇体质为多,从不同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来看,风寒湿痹型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显著相关;肾气亏虚型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痰瘀互阻型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1]。结直肠癌的患者大约50%~60%发生转移[2],而且其中的80%~90%为不可切除的肝转移[3]。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NCCN2010提示Ⅳ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是8.10%。西医最佳治疗生存期为30个月的人群属于"西医优势病例",患者具备KRAS基因野生型的病例特点。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不适宜继续西医治疗,但中医治疗有效且单  相似文献   

9.
<正>手术、放疗、化疗作为结直肠癌常规的治疗手段,不可避免地在治疗同时,也给机体带来了严重的损伤,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在术后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调理。近年来,我们对50例结直肠癌术后的患者进行了中医体质分析,希望为中医中药在结直肠癌术后的康复领域中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龄老年人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罡  张瑛华 《广东医学》2011,32(13):1710-1712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Ⅲ期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生活质量和化疗的临床获益.方法 回顾分析102例老年人Ⅲ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的情况,包括高龄老年组(≥75岁)45例和老年组(65~74岁)57例.比较两组患者接受化疗后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病情进展和1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患者接受化疗后生活质量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p16蛋白表达与III-IV期结、直肠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正常组织及III-IV期结、直肠癌p16的表达,对III-IV期结、直肠癌进行辨证分型,将其中医证型和p16的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①正常对照组中p1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II-IV期结、直肠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理分期的进展,其差异明显增加。② III-IV期结、直肠癌中医辨证分型与p16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 p16蛋白表达的缺失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16蛋白表达的缺失可作为临床评估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指标。② p16蛋白表达在不同中医证型的III-IV期结、直肠癌中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1颅脑损伤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与精华,是中医认识、诊疗疾病的核心及原则。辨者,证也,证或证候则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和依据,乃核心中的核心。因此,无论是中医的理论发展,还是临床科研,都必须依赖证候的研究,而研究的关键便是它的客观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医综合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胃动素与生长抑素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鸣音好转时间,首次肛门排气与排便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96%,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胃动素与生长抑素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低于对照组的2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伴发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并探索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2003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共780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并用生存分析法分析淋巴结转移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780例结直肠癌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吸烟、血清总胆红素水平、CEA、CA19-9、分化程度、病理类型、T分期和M分期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进一步行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吸烟是影响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伴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伴发淋巴结转移的独立相关因素有:年龄、吸烟史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40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并设健康对照组比较。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与中医证候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在SF-36量表的八个维度中,按受损程度大小依次为躯体健康、总体健康、心理健康、精力评分、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情绪角色功能、躯体角色功能。气虚证、阴虚证和肝郁证对2型糖尿病患者QOL的影响较大(P0.05),热盛证、肾虚证、脾虚证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有一定影响(P0.05),湿热证对糖尿病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较健康人显著降低,不同中医证候对生存质量各维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重度手足皮肤反应(hand-foot skin reaction,HFSR)的中医证型及证型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回顾性时间横断面观察法,收集140例中重度HFSR患者的中医证候资料。通过聚类分析方法提取证候资料,得出中重度HFSR患者的中医证型,并进一步分析各证型的分布特征。[结果] 中重度HFSR中医证型分为3类:热毒蕴肤证、湿热瘀阻证、血虚风燥证;进一步从中分析出HFSR的病因病机为热毒、湿、瘀、血虚、风燥5个因素。中医证型频率分析显示,热毒蕴肤证占15.00%,湿热瘀阻证占56.43%,血虚风燥证占28.57%。所有患者平均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为(4.45±2.15)分,其中热毒蕴肤证平均NRS评分(4.14±1.35)分,湿热瘀阻证平均NRS评分(5.86±1.34)分,血虚风燥证平均NRS评分(1.83±0.87)分。轻度疼痛以血虚风燥证为主(71.15%);中、重度疼痛均以湿热瘀阻证(75.44%、93.55%)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重度HFSR临床最常见证型为湿热瘀阻证,血虚风燥证次之,热毒蕴肤证最少见;其中湿热瘀阻证患者的疼痛程度相对较重,而血虚风燥证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聚类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证候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辨证分为9种证型,其中痰热蕴肺证占40.77%,气虚血瘀、痰浊壅肺证占22.33%,肝火犯肺、痰热蕴肺证占15.53%,气阴两虚、痰浊壅肺证占9.71%;证候聚类分析后归纳为4型,其中痰热蕴肺证所占比例最大(46.60%),其次为气虚血瘀证、痰浊壅肺(27.18%),肝火犯肺、痰热蕴肺证(16.50%),气阴两虚、痰浊壅肺证(7.77%);聚类证候分型与临床辨证分型一致性较高.[结论]将聚类分析的方法运用于证候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能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对可靠的辨证依据,为科学地进行中医疗效评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后肝硬化(PHBC)的中医证素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回顾性收集PHBC患者572例,使用自拟《PHBC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进行中医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的四诊信息采集,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PHBC的中医证素特点和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收集调查表的83个症状条目因子分析,KMO统计量为0.843,Bartlett球型检验P<0.001,共提取出16个公因子,筛选出具有意义的症状66项,主要涉及病位证素为肝、脾、肾,病性证素为血瘀、气虚、气滞、阴虚、阳虚、湿热、水湿、水停.根据病性、病位证素归纳出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脾气虚、肝气郁结、水湿内阻共7类中医证候.采用聚类分析探讨本病的证候分布,依次为瘀血阻络(26.92%)、湿热蕴结(16.96%)、水湿内阻(14.86%)、脾肾阳虚(12.41%)、肝肾阴虚(11.71%)、肝气郁结(10.66%)、脾气虚(6.47%).结论 PHBC的基本中医证候可分为湿热蕴结、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脾肾阳虚、脾气虚、肝气郁结、水湿内阻,从证候分布规律和病机特点来看,瘀血阻络证是PHBC最常见的中医证候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所致毒副反应的疗效.方法 以我院42例结直肠癌手术后化疗患者为试验组,以同期收治的的40例结直肠癌手术后化疗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化疗,试验组在给予化疗的同时,给予中药治疗,比较2组的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前,2组血常规WBC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中医辅助治疗后,试验组WB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期间给予中药治疗,能有效增强免疫,减轻毒副反应,提高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52-55+封三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差异。方法 通过收集SEER数据库中118 243例结直肠癌患者,探讨比较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结直肠癌生存率差异。结果 在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肿瘤部位等临床因素,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2)(41~50岁)生存率为80.40%;组(3)(50岁)生存率为74.24%。组(2)和组(3)生存率高于组(1)(20~40岁)生存率的66.7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临床分期各组之间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年轻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表现较晚,总体存活率较低;比较三个年龄组的结直肠癌患者,组(2)(41~50岁)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最好,为结直肠癌的筛查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