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作为绝经相关疾病,西医常针对患者性腺功能减退等病因治疗采取激素替代疗法或以改善骨代谢为主,疗效与风险并存。中医各家根据肾精不足、脾胃虚弱、瘀血阻滞等不同病因着手,运用补肾填精、健脾养血、化瘀通络等方法,强调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能不同程度上改善患者症状,收获一定的疗效。该文就近年中医药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及治法做出论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收集整理近5年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总结中医对该病治疗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台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如眩晕耳鸣,烘热汗出,心悸气短,烦躁易怒,潮热,或面目、下肢浮肿,纳呆,便溏,或月经紊乱,情志不宁等等,中医称绝经前后诸症。症候轻重不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也长短不一。严重可以影响生活和工作。目前西医常用激素替代治疗,而有些患者对其副作用及危险性心存顾忌,故无法接受激素替代治疗,自2002年2月—2005年3月,笔者采用中药配方加减治疗本病36例,疗效满意,并与口服谷维素治疗(20mg,日3次)3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期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如眩晕耳鸣,烘热汗出,心悸气短,烦躁易怒,潮热,或面目、下肢浮肿,纳呆,便溏,或月经紊乱,情志不宁等等,中医称绝经前后诸症。症候轻重不一,参差出现,持续时间也长短不一,严重可以影响生活和工  相似文献   

5.
妇女在绝经前后,围绕月经紊乱或绝经出现如烘热汗出、烦躁易怒、潮热面红、眩晕耳呜、心悸失眠、腰背酸楚、情志不宁等症状,中医称“经断前后诸症”。这些症状出现的时间参差不齐,轻重不一,有些影响生活和工作,危害妇女身心健康,中医利用其独特的理论以及历经千百年的经典方剂对围绝经期综合征进行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症状多样,中医药治疗本病有一定优势。文章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针灸及心理治疗等方面将近年来有关中医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及文献进行综述,并对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及中医分型无统一标准的情况进行讨论,提出今后研究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正确认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方法的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维普期刊数据库近十年来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文献资料。结果从文献资料总结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方法,并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特点。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近年来受到更多关注,在病因病机治疗上都有进展,中医治疗对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很有益处,心理治疗渐受重视。  相似文献   

8.
概括分析了近年来运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现状,认为肾精亏损、心肝脾多脏器功能紊乱及痰瘀内生是该病的主要病机,治疗应以滋补肾阴为主,运用针药结合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疗效。参考文献20篇。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综合征(CS)是围绝经期妇女常见病之一,是从成熟期向老年期的过渡时期,或从月经来潮到绝经的过渡时期,是妇女生命中引起体格变化和重新建立心理和生理平衡的时期。引起本病的原因可能与卵巢功能减退及肌体衰老存在密切关系。亦与患精神、神经、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在此时期前,若卵巢受到严重破坏或手术切除更易发生此病。中医称此病为“绝经前后诸证”或“经断前后诸证”。多由妇女绝经前后肾气虚衰、冲任二脉虚损、天癸渐竭、肾阴肾阳易于失和而出现的一系列证候群。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因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证候群。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个体差异性较大,临床症状多而杂,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将其归属于中医郁证、不寐、汗证、眩晕、脏躁等病的范畴。通过分析病因病机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证型是以肝肾阴虚型、肝郁型、阴虚阳亢型为主,治则治法是以滋肾疏肝、清热安神为主。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及激素疗法,效果虽明显,但具有较大毒副作用,而中医药治疗能明显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目前,大多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实验研究主要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血脂、细胞凋亡、VEGF等方面分析其作用机制,体现了中医药从整体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前后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变化。方法:对60例正常妇女(CON)、60例无症状围绝经期妇女(PM)、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PMS)在治疗前检测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并进行组间比较;另外对PMS妇女在中西结合治疗后进行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检测,并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结果:PM组和PMS组分别与CON组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M组和PMS组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MS组中西药结合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使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指标有显著的改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前后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变化。方法:对60例正常妇女(CON)、60例无症状围绝经期妇女(PM)、6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PMS)在治疗前检测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并进行组间比较;另外对PMS妇女在中西结合治疗后进行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检测,并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结果:PM组和PMS组分别与CON组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PM组和PMS组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MS组中西药结合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使甲襞微循环、雌激素及血脂指标有显著的改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日常生活经常受到该疾病的影响和困扰,而对围绝经期妇女的医疗、预防、保健知识的宣传相对薄弱,因此建立一套中医综合干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必要性。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设计、场所、对象和干预措施:选择上海市3个社区符合入选要求的围绝经期妇女,按照中医相关证候标准辨证分型,分为肾阴虚型、肾阳虚型、心肝火旺型和肝气郁结型4型,对其进行中药、耳穴、心理辅导和传统保健操四位一体的中医综合疗法干预。主要结局指标:改良Kupperman评分以4周为1个观察周期,共观察12周,评定4次;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ENQOL)评分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各评定1次,共评定2次。结果:4个证型的Kupperman评分的转阴率在4周、8周、12周时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和治疗第12周的改良Kupperman评分和MENQOL评分则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中医综合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7.83%。结论:中药、耳穴、心理辅导和传统保健操四位一体的中医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社区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进行示范性应用,在有条件的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对29例临床诊断为女性尿道综合征的患者,在应用解痉、镇静、α-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外,根据辨证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随访3个月以上,治愈19例,好转9例,1例效果不佳并放弃治疗.结论:女性尿道综合征病因复杂,治疗效果欠佳,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病例,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和中医体质判定,观察分析不同证候类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263例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脾虚痰湿证居多,83例,占31.6%,其次为肾虚肝郁证77例,占29.3%;痰瘀互结证70例,占26.6%、肾虚血瘀证33例,占12.5%。中医体质以气虚质(74例,28.1%)、血瘀质(53例,20.2%)、痰湿质(51例,19.4%)3种体质占主要比例。4种中医证候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脾虚痰湿证以气虚质和痰湿质为主要体质;肾虚肝郁证的体质以气虚质及气郁质为多;痰瘀互结证中以血瘀质和痰湿质占主要比例;肾虚血瘀证中血瘀质和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同中医证候间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中医体质的特异性影响中医证候的类型。  相似文献   

18.
心理疗法及中医药在围绝经期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包括从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抑郁症是指初次发病于围绝经期,以焦虑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大多数病人表现为心情压抑、悲伤、焦虑,常伴有失眠、躯体不适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和内分泌功能尤其是性腺功能减退或衰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防治肺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肺间质纤维化是许多病因不同的肺间质疾病的最终结局,属于呼吸系统疾病中的难治病。其主要症状是进行性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且副作用明显。近年来,不少学者尝试中医药防治本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有关肺间质纤维化中医研究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