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肉豆蔻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莹  张志兰  曾一华 《中成药》2005,27(1):110-111
肉豆蔻系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干燥种仁,具有收敛止泻、温中行气之功效,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挥发油有刺激性气味,水溶性差,在制剂中易挥发,性质不稳定,因此采用β-环糊精(β-CD)制成包合物,可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降低其毒性,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并改善其溶解性.实验将肉豆蔻油与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并对影响包合率的诸多因素进行考察,经筛选优化得到较佳的包合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广藿香、苍术、木香总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  杜枫  曾志斌  叶健文  杜松 《中药材》2008,31(8):1244-1246
目的:制备广藿香、苍术、木香总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并进行表征.方法:胶体磨法制备总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物,测定包合率和收率,并且采用TLC、XRD、DSC、TGA等多种手段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胶体磨法所得的包合物包合率82.4%,收率80.7%.并且TLC、XRD、DSC、TGA等方法证明了包合物的生成.结论:总挥发油制成环糊精包合物后稳定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商品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分析商品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 ,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 ,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 ,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 ,并用GC 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 :分别检出 95~ 118个成分 ,鉴定出 79个化合物 ,占挥发油总量的 95 .18%~ 98.70 %。结论 :肉豆蔻醚 ( 39.6 3% )和萜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4.
针对影响挥发油 β-CD(β-环糊精 )包合物的因素 ,以挥发油包裹率为指标 ,正交设计优选姜黄等挥发油 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挥发油 (ml)与 β-CD(g)的投料比为 1∶ 6 ,包合温度 40℃ ,搅拌速度 40 0 r/ min,包合时间 1h,所得包合物中挥发油包裹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肉豆蔻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93个色谱峰,鉴定出61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油的97.62%。结论: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占总挥发油的78.87%;酚类化合物为次要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的16.79%;挥发油中存在致动物基因毒性和突变性物质黄樟醚、致幻物质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提示应慎重使用肉豆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β-CD包合升白胶囊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包合物收得率、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比较超声波法、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的包合效果,确定最优包合方法;再采用正交实验法,以挥发油与β-CD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因素,每因素选择3水平,优选包合条件,同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验证包合物;结果优选出最佳工艺为:挥发油与β-CD比例为1∶10,包合温度为40℃,包合时间为1.5 h,包合物收得率为80.63%,挥发油利用率为94.14%。结论按优选工艺条件,挥发油与β-CD形成稳定的包合物,且挥发油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不同炮制品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鑫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6):1669-1675
目的:分析不同炮制品(蒸制、面煨、面炒、滑石粉煨、土煨和麸煨)肉豆蔻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分别检出58~104个色谱峰,鉴定出76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8.32%~99.99%。其中,单萜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69.15%~97.24%,芳香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2.06%~25.51%。结论:印度尼西亚产肉豆蔻及其炮制品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芳香类化合物为次要化学成分。挥发油中存在致动物基因毒性和突变性物质黄樟醚和α-细辛醚、致幻物质肉豆蔻醚和榄香脂素,提示肉豆蔻的使用应慎重。肉豆蔻炮制技术中,麸煨有可取之处,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8.
用正交实验法 ,研究了对清胆颗粒中挥发油的包合作用。通过对包合物收得率、包合率及二者的综合得分指标评价 ,筛选出饱和水溶液法最佳包合工艺为 :称取 β -CD6 g ,加 10倍量水饱和 ,再加入 1ml挥发油 ,超声 30min。用 β -CD进行包裹后的挥发油 ,不仅稳定性、溶解性增强 ,而且刺激性、不良气味减少 ,同时又使溶液挥发油固体粉末化 ,便于制备。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发病率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高效、低毒抗抑郁药物的研发迫在眉睫,也是国内外共同专注的焦点。中药作为传统药物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应用历史,在防病治病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从传统药物中寻找抗抑郁活性先导成分对于高效、低毒抗抑郁药物制剂的研发意义重大,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是对近年来抗抑郁中药研究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抗抑郁中药活性成分的寻找及制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胆酸盐β-CD包合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β-CD包合的方法消除胆酸盐及动物胆汁的苦味,结果令人满意。胆酸盐水溶液及胆汁中加入适量β-CD后苦味完全消失。β-CD不干扰胆酸的鉴别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1.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肉豆蔻醚、黄樟醚的含量,结果表明炮制后肉豆蔻醚明显降低,黄樟醚亦有所降低。其肉豆蔻醚含量是面煨<麸煨<滑石粉煨<生品。其毒性降低与肉豆蔻醚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肉豆蔻不同炮制品挥发油中肉豆蔻醚、黄樟醚的含量,结果表明炮制后肉豆蔻醚明显降低,黄樟醚亦有所降低。其肉豆蔻醚含量是面煨<麸煨<滑石粉煨<生品。其毒性降低与肉豆蔻醚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肉豆蔻饮片微生物限度检查的方法,分析不同霉变程度肉豆蔻饮片需氧菌、霉菌及酵母菌菌落总数的变化趋势。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进行方法的建立和验证,采用建立的方法对霉变过程中的肉豆蔻饮片进行微生物计数。结果:肉豆蔻饮片对方法适应性验证的5种菌均有抑制作用,需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进行检验。随着霉变程度加大,肉豆蔻饮片需氧菌、霉菌、酵母菌菌落总数均呈升高趋势,且加速0-6天时增长缓慢,6-9天呈爆发式增长,9-39天匀速增长。结论:该方法可用于肉豆蔻饮片的微生物计数。建议对易霉变药材肉豆蔻增设需氧菌、霉菌、酵母菌总数限值,以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炮制对肉豆蔻挥发油成分及肉豆蔻醚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肉豆蔻面裹煨、滑石粉烫和麦麸炒炮制品的挥发油进行了气相色谱分析,证明炮制前后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相同,但各组分含量关系已发生变化。对肉豆蔻炮制前后毒性成分肉豆蔻醚含量变化研究表明,适宜的炮制条件可使肉豆蔻醚的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机械压榨法制备肉豆蔻霜的新工艺,并与传统工艺进行比较。 方法: 以出油量及性状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压榨次数和温度对机械压榨工艺的影响。以制霜前后脂肪油、挥发油、总木脂素、去氢二异丁香酚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传统法与机械压榨法制霜工艺对肉豆蔻中化学成分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去氢二异丁香酚含量,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柱温30 ℃,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4 nm,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 μL。 结果: 优选的机械压榨制霜工艺为压榨温度80~90 ℃,压榨2次,出油率达30.8%。与生品相比,肉豆蔻机械制霜后脂肪油、挥发油、总木脂素、去氢二异丁香酚的含量均降低,但与传统压榨后含量相近。 结论: 机械压榨法方便、快捷,利于工业化生产,可替代传统压榨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鉴定王不留行、决明子、酸枣仁3种药材炒制前后脂肪油类成分的变化,为探索种子类药材"逢子必炒"的炮制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石油醚为溶剂,采取索氏提取器提取脂肪油,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定其组成和相对质量分数。HP-5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载气99.999%高纯氮,流速1 mL·min~(-1),采用程序升温方式(初始温度50℃,以5℃·min~(-1)升至170℃,停留4 min,5℃·min~(-1)升至190℃,0.5℃·min~(-1)升至200℃,10℃·min~(-1)升至240℃,保持4 min),进样量1μL,电子轰击离子源(EI),离子源温度220℃,电子能量70 eV。结果:王不留行、决明子、酸枣仁3种药材生品脂肪油提取率分别为3.34%,6.16%,20.66%,炒制品脂肪油提取率分别为4.67%,7.40%,26.35%。王不留行生品鉴定出7个化合物,炒制品鉴定出10个化合物;决明子生品鉴定出8个化合物,炒制品鉴定出9个化合物;酸枣仁生品鉴定出10个化合物,炒制品鉴定出14个化合物。结论:炒制能提高脂肪油的提取效率,炒制后3种药材脂肪油的组成出现了一些共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北苍术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姚发业  刘文英  邱琴 《中药材》2001,24(9):641-645
目的:分析北苍术挥发油的组成成分。方法:用GC和GC-MS分析技术,采用SE-54毛细管色谱柱。结果:毛细管色谱分离出68个峰,占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90%以上,并通过MS图谱检索鉴定了其中55种成分。结论:检出北苍术挥发油的成分是有关文献报道的两倍,进一步阐明了北苍术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GC-MS法分析巴豆枝叶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巴豆枝叶中的挥发油,用GC-MS法测定和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共鉴定了2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结论:该实验为巴豆枝叶作为新型生物农药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石菖蒲、肉豆蔻、橘皮所含挥发油对雪上一枝蒿总碱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HPLC法测定模型药物雪上一枝蒿总碱中甲素的累积渗透量,并以氮酮为对照,考察不同浓度石菖蒲、肉豆蔻、橘皮所含3种挥发油对雪上一枝蒿甲素的促渗效果。结果7%石菖蒲、7%肉豆蔻挥发油与3%氮酮对雪上一枝蒿总碱的促渗效果最好,渗透系数分别为5.88、6.91、5.30、5.75;与无促渗剂组相比,促渗倍数分别为1.09、1.28、0.98、1,06倍。结论7%石菖蒲、7%肉豆蔻挥发油均能促进雪上一枝蒿甲素的经皮渗透,5%橘皮挥发油无明显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药荔枝核的挥发油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荔枝的种子中分离出微量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的方法对其分析,鉴定出葎草烯(humul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等13种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