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述黄芩、黄连和黄柏的药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黄芩、黄连、黄柏药效的相同点 黄芩、黄连、黄柏同为苦寒泻火燥湿要药,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主要用于湿热内蕴或湿邪化热之证,如烦热、胸痞、口苦、泻痢、黄疸、湿疹、小便短赤、热淋涩痛、湿热关节肿痛,以及痛肿疮毒等证。三者除清热燥湿外,还具有泻火解毒作用,因此,三者亦为常用的泻火解毒药。临床应用时可相互配用,以加强疗效。如治热毒赤痢可将黄莲、黄柏同用;治挟热下痢,可将黄芩、黄连同用;治表里三焦热盛及火热亢盛之证,均可三黄同用,互为佐使,以加强泻火燥湿的作用。2 黄芩、黄连、黄柏药效的不同 然而在三者共性之中,又各有专长:黄芩归肺经,长于泻肺经之湿热火邪。湿热去则不扰血动胎,故能止血安胎,所  相似文献   

2.
探讨《长沙药解》论述升麻特性的学术观点。《长沙药解》认为升麻之性,辛凉升散,专入阳明经,既能清咽喉而止疼痛,又可消肿毒而排脓血。对《长沙药解》的精研有助于《伤寒论》研究和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以紫草酸为内标,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3%磷酸三乙胺(22∶78),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8 nm,进样体积20μL。结果: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呈良好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82.1%~87.1%、80.1%~87.5%,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0%。结论:为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寒凉”中药黄连、黄芩、黄柏(三黄)治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数据挖掘《宣明论方》,筛选出符合“寒凉”属性并且是治疗“痴呆症”的常见中药黄芩、黄连、黄柏。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数据库检索“三黄”的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在GeneCards、DrugBank等数据库检索痴呆症(dementia)靶点。利用Cytoscape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用VENNY2.1获得“三黄”和痴呆症的交集靶点后,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 PPI),利用Metascape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三黄”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最后利用分子对接,以反向验证“三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的关系。结果 筛选出“三黄”治疗痴呆症的重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β-谷甾醇、小檗碱、黄连...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中主要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链脲佐菌素ip给药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ig黄连解毒汤提取物后取血分离血浆,采用HPLC-UV法检测血浆中黄芩苷、汉黄芩苷质量浓度,以矩量法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黄连解毒汤提取物与大鼠粪便温孵,从肠道代谢方面研究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动力学改变的初步机制.结果 黄芩苷在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中的tmax2分别为(4.50±1.92)、(7.5±1.0)h,Cmax1分别为(2.83±0.25)、(9.54±2.87)μg/mL,Cmax2分别为(2.56±0.63)、(6.58±1.15)μg/mL,AUC(0~24)分别为(37.58±7.57)、(92.75±24.62)μg·h/mL,t1/2分别为(6.6±2.4)、(12.64±3.35)h.汉黄芩苷在正常大鼠和糖尿病大鼠中的tmax2分别为(5.5±1.0)、(8.00±1.63)h,Cmax1分别为(1.36±0.17)、(6.16±1.40)μg/mL,Cmax2分别为(1.58±0.17)、(4.11±0.76)μg/mL,AUC(0~24)分别为(27.02±3.72)、(58.16±16.43)μg·h/mL,t1/2分别为(9.72±2.24)、(7.89±1.63)h.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在糖尿病病理状态下黄芩苷和汉黄芩苷的Cmax1、Cmax2、AUC(0~24)明显增加,黄芩苷的t1/2显著延长.粪便温孵的结果表明,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粪便中降解加快.结论 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中的动力学改变的原因可能由于黄芩苷在糖尿病大鼠肠道代谢加快.  相似文献   

6.
通过版本考证厘清了蒋仪《药镜》为清刻本,不存在此前工具书中所著录《药镜》存在明刻本的情况。《药镜》无单刻本,是附于《医镜》之后刊刻的,其最早的刻本为《医药镜》合刊本。《药镜》之撰成,四易其稿,未定稿之前,作者即请人为其撰写序言,亦有自序,故序言多出。部分藏书仅存正文而无序跋或所存序跋不全,或因依附于《医镜》序言而定版本,是《药镜》版本致误之因。确切结论是:《药镜》暨《医药镜》最早刊刻于清朝康熙三年甲辰,即公元1664年。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香入脾"理论,认为芳香之气偏入脾,故芳香药对脾也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通过梳理古代本草书籍记载的常用芳香药种类,并统计其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进而探讨芳香药的药物特性及其与脾的特殊作用.芳香药大多为性温,味辛、苦之品,主要归脾经,次归肝经,在现代中药学的药效分类上,则以理气、活血化瘀、发散风寒之功效居多.可见芳香药确实偏于入脾,且其功效并不局限在化湿与开窍,再加上辛能行散、苦能燥湿、温则升阳,辛开苦降尤利于脾胃恢复升清降浊之生理功能,进而维持五脏六腑的气机循环.因此认为,临床应用芳香药所发挥的化湿、醒脾,甚至醒神、开窍等功效,其中必定离不开脾的中介作用,这也为《黄帝内经》香入脾理论提供了药性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急性湿疹的配伍应用,为五倍子、黄柏、黄芩外治法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药物分为黄柏组、黄芩组、五倍子组、黄柏五倍子组、黄芩五倍子组、阳性药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二甲苯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的急性炎症实验、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发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和体外抑菌试验,考察中药配伍后对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模拟炮制法探讨不同炒炭程度对黄芩饮片中苷类成分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箱温度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77 nm;流动相A为甲醇,B为0.4%磷酸,C为乙腈,使用梯度洗脱的方式,流速1 mL/min。通过模拟炮制的方法对黄芩苷与黄芩素、汉黄芩苷与汉黄芩素在炒炭温度下的转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黄芩炒炭后,黄芩苷以及汉黄芩苷的含量下降,而黄芩素以及汉黄芩素的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外,在黄芩苷模拟样品中检出黄芩素,在汉黄芩苷模拟炮制品种检出汉黄芩素。结论:不同炒炭程度对黄芩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含量有显著影响,模拟炮制法可较为真实地反映黄芩苷类成分在炒炭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考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用量用法、主治证候、配伍应用3个方面,考查相关经方中黄芩的运用规律.黄芩共出现于25首不同的经方中,有20首汤剂,3首散剂,2首丸剂.①在黄芩的用量和用法方面,最大量为一斤,常用量为三两,最小量为十八铢,用法上分别为麻沸汤泡服,去滓再煎和丸剂.②在主治证候上以烦热、痞满、下利、出血为主,多用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柴胡-黄芩药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成分,预测作用靶点,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收集柴胡-黄芩药对的药物成分及相应作用靶点;运用STRING数据库与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ClueGO对靶点的基因本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90例肝硬化患者的4项凝血指标及血小板(PLT)参数;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人群8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凝血指标功能和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指标APTT、PT、TT显著延长,而FIB与则明显下降;血小板(PLT)参数中PLT、PCT明显下降,而PDW、MPV明显上升,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果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变越差,对应的凝血功能也会变得越来越差,血小板减少,出现自动性出血现象。结论:肝硬化患者与健康的人相比,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参数显著异常,所以要及时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脏检测,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及时采取治疗。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在骨科教学和考核中的应用,建立了基于SP/OSCE的“五站式”临床技能考试,对骨科研究生进行终期考评,对其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