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额叶背外侧癫痫患者视频脑电图(VEEG)特点,以提高额叶背外侧癫痫的临床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行VEEG检查,均有临床发作的额叶背外侧癫痫患者15例,分析其临床症状及VEEG表现。结果 15例额叶背外侧癫痫患者均临床发作,其中10例主要以简单运动(Simple Motor,SM)症状为主,5例除了SM外,伴复杂运动(Complex Motor,CM)症状,如:咀嚼,上肢节律性拍打、"抓握"样动作,口中发出"哼哼"声,反复摇头等。VEEG发作间期显示痫样放电局限于额叶为7例,同时可累及同侧颞区5例、可累及中央区3例。VEEG发作期显示8例以全导电压下降、额区低幅快活动为起始,7例以额区尖化θ波或δ波活动为起始表现。结论额叶背外侧癫痫在临床表现及发作间期或发作期EEG均有特殊表现,需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性,37岁,汉族,于2007年首次无诱因出现肢体抽搐,意识丧失,持续约2~3 min后自行缓解,当地医院行"脑电图"检查后以"癫痫"给予药物治疗。此后患者仍有发作,临床形式多样。发作频率每年4~6次不等。近1个月,患者发作极频繁,并出现癫痫持续状态1次,为进一步诊治于2017年5月24日来我院。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对答切题,智力正常,头部毛发及皮肤无异常。12对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癫痫发作时皮肤电导(EDA)的变化与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的匹配性。方法采用Empatica E4传感器收集EDA、肢体运动等多项外周参数,选取每周均有GTCs发作的成年癫痫患者手腕佩戴E4腕表设备时同步进行24 h视频EEG(VEEG)监测。结果 61例成年癫痫患者接受24 h VEEG检查,共监测到9次GTCs发作,均有EDA升高。与无GTCs发作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监测到30次部分性发作,EDA无明显变化。肢体运动增快可见于多种发作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A与GTCs发作有高度一致性,可作为对GTCs发作报警的可穿戴设备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4.
VEEG在难治性癫痫术前致痫灶定位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单光子发射计算断层扫描(SPE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在术前进行致痫灶定位中的价值.方法 175例手术治疗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全部行VEEG检查,59例行VEEG +蝶骨电极记录,46例行PET致痫灶定位,61例行SPECT定位.并与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VEEG定位、VEEG+蝶骨电极记录、PET检查及SPECT检查与术中ECoG致痫灶定位符合率分别为67.42%、74.57%、54.84%和52.45%.结论 VEEG在致痫灶定位中有重要的价值;对于颞叶内侧深部癫痫而言,术前以VEEG +蝶骨电极记录定位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顽固性癫痫病人术前综合评估在致痫灶定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常规脑电图 (REEG)、视频脑电图 (VEEG)、MRI、SPECT检查对癫痫病的诊断及术前综合评估在致痫灶定位中的意义。方法 对 6 8例顽固性癫痫病人行REEG、VEEG、MRI及SPECT检查 ,对 4 4例顽固性癫痫病人术中行皮层电极 (ECoG)和深部电极监测 ,同时对REEG、VEEG、MRI和SPECT用于癫痫病人的诊断和致痫灶的定位价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6 8例癫痫患者中REEG局灶棘波检出 30例 (4 1.1% ) ,VEEG局灶棘波检出 5 1例 (75 % ) ,经统计学分析局灶棘波检出率在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SPECT异常 32例(80 % ) ,MRI异常 4 7例 (6 9.1% )。在 4 4例行癫痫手术治疗的病人中 ,ECoG与VEEG定位一致 39例 (88.7% ) ,与MRI异常部位一致 33例 (75 % ) ,1例VEEG异常部位与MRI不一致的病例 ,经ECoG证实致痫灶为VEEG异常部位。结论 VEEG对于癫痫的诊断及致痫灶的定位有相当重要的临床价值 ,优于REEG和MRI。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功能性检查尤其是VEEG联合检查 ,对顽固性癫痫病人致痫灶的定位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难以确定病灶的致痫性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的诊断和定位方法,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联合应用视频脑电图(VEEG)、脑磁图(MEG)及术中皮层电极脑电图监测(ECo G)检查,诊断、定位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的24例磁共振检查阴性的难治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癫痫患者行手术治疗,病理FCDⅠa型5例,FCDⅠb型3例,FCDⅠc型5例,FCDⅡa型6例,FCDⅡb型5例。术后随访1~5年,EngelⅠ级9例,EngelⅡ级5例,EngelⅢ级8例,EngelⅣ级2例。结论联合应用VEEG、MEG和(或)ECo G技术有助于准确诊断和定位磁共振阴性的FCD,提高FCD致难治性癫痫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患者性别、教育水平、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抗癫痫药物和视频脑电图(VEEG)尖波出现对成年起病的癫痫患者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50例成年起病的癫痫患者接受VEEG检查后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检查获得认知分数,按照上述6种因素分别分组,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差异统计学分析。结果 VEEG尖波出现明显降低癫痫患者两种量表得分(MMSE P0.01;Mo CA P0.05),而性别、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不影响两种量表的得分(均P0.05)。丙戊酸钠治疗组两种量表的得分低于非丙戊酸钠(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治疗组(MMSE P=0.097;Mo CA P=0.061)。研究还发现,较高教育程度癫痫人群Mo CA得分明显高于较低教育水平患者,Mo CA量表评分P0.05,而MMSE量表评分P0.05,提示Mo CA量表对于认知能力影响的评估更加敏感。结论 VEEG尖波出现提示成年发病癫痫患者的认知损害,丙戊酸钠治疗也可能损害癫痫患者的认知水平。另外,教育程度较高的成年发病癫痫患者认知能力较高。而癫痫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患者性别不影响成年发病癫痫患者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抗GABA(B)R脑炎临床,影像学及脑电图(EEG)特征。方法 5例血清和脑脊液(CSF)抗GABA(B)R抗体阳性的抗GABA(B)R脑炎,分析CSF白细胞数、头颅磁共振(MRI)、24h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和预后特点。结果 5例抗GABA(B)R脑炎中,精神行为异常2例,意识障碍2例,CSF白细胞数增高4例,癫痫发作5例,其中癫痫持续状态4例(80%)。24h VEEG监测3例各导可见多量阵发性长程持续5~30s、4~6Hzθ节律,并前额、额、前颞可见尖波或复合性慢波。未见异常2例。头颅MRI异常1例,累及海马、额叶皮质。呼吸衰竭1例,行气管插管,未用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合并血和CSF抗Hu抗体阳性并发肺癌。随访半年死亡3例(60%),完全正常2例(40%)。结论抗GABA(B)R脑炎是以癫痫发作为特点的疾病,本组5例患者均早期出现严重的癫痫发作。预后与癫痫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合并肿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美解眠诱发试验对颞叶癫痫患者癫痫发作和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颞叶癫痫患者行前颞叶切除术的术前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情况,其中美解眠诱发组与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的VEEG监测时间、监测到的癫痫发作次数、形式和术后癫痫无发作率.同时比较诱发组诱发前后脑电图变化.结果 VEEG监测时间分别为诱发组35 h,对照组5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诱发组药物诱发后VEEG监测到99次癫痫发作,包括注药后5 min内71次(71.7%)、6-60 min 18次(18.2%),其中10次(10.1%)诱发后出现与惯常发作不一致的癫痫发作;而对照组记录到102次癫痫发作,其中4次(3.9%)与惯常发作不一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发组注药后发作间期痫性放电明显增加,主要放电部位没有明显变化.诱发的发作期脑电图起源部分仍以单侧颞叶为主,与自然发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美解眠诱发不影响颞叶癫痫灶的定位,可用于颞叶癫痫的术前VEEG监测,可明显减少监测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7岁,以"发作性头痛10年,右侧肢体无力3年,再发1个月"为主诉于2008年5月29日入院.10年前开始出现先兆型偏头痛,每月发作1~2次.3年前出现右侧肢体无力,此后先兆型偏头痛和右侧肢体无力每4~5个月发作1次,右侧肢体无力不超过24 h,能完全缓解.反复行头颅MRI检查显示多发性脑梗死,每次按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均有好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青少年肌阵挛癫痫(juvenile myoclonic epilepsy,JME)的临床与VEEG的局灶性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67例JME患者临床症状与24小时长程视频脑电图的局灶性特征。结果 67例患者中,11.94%的肌阵挛发作(MJ)存在一侧或不对称肌阵挛抽动,13.11%的全面强直-阵挛发作(CTCS)出现不对称体征;24 h VEEG监测到的发作中,46.80%的MJ及66.67%的GTCS出现不对称或及局灶症状;发作间期的不对称及局灶性EEG占44.7%。局灶性EEG的棘波、棘慢波最常出现在额区。31例患者服药后复查VEEG,不对称及局灶EEG比例增加至64.52%。结论 JME有高度的临床异质性,临床医生应警惕其临床及EEG的局灶性特征,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MRI、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无创头皮偶极子(DLM)定位下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5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进行MRI、VEEG、DLM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在术前对致痫灶进行定位,部分患者参考磁共振波谱分析、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果,术中以皮层及深部电极验证,分别或同时进行病灶、前颞叶切除、皮层低功率热灼术.结果 24例术后随访1-5年,失访1例.按Engel分级,Ⅰ级22例,Ⅱ级2例,无Ⅲ级及以下病例.结论 MRI、VEEG、DLM定位下,部分病例参考磁共振波谱分析、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果,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癫痫术后早期再发癫痫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癫痫术后早期再发癫痫的原因及其对术后住院时间和预后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行开颅手术治疗的顽固性癫痫患者240例,总结其年龄、病程、癫痫灶位置、手术方法、术后早期再发癫痫的次数及分布情况、住院时间、术后腰椎穿刺检查例数以及1年期预后随访的情况,并比较分析早期癫痫发作次数、术后早期癫痫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与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本组240例患者中,术后早期再发癫痫91例(37.9%),其中发作1~5次53例,大于5次38例;无发作149例,术后首次发作在24h以内者22例,48h内者39例,72h内者13例,4~7d17例。1年随访EngelI级175例,Ⅱ级32例,Ⅲ级20例,Ⅳ13例。年龄、病程对术后早期再发癫痫无影响,而颞叶癫痫者及切除癫痫灶者术后早期再发癫痫分别较非颞叶癫痫者和未切除癫痫灶者少。多于5次术后早期再发癫痫病人预后EngelⅠ-Ⅱ级22例(57.9%),明显较发5次以下组和术后无发作组预后差(P<0.05),同时术后住院时间延长,腰椎穿刺检查比例也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再发癫痫较为常见,颞叶癫痫及切除癫痫灶者术后再发癫痫的发生率低,术后再发癫痫超过5次者预后不良、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及腰椎穿刺检查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颞叶海绵状血管瘤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收集自2010年1月—2019年1月于武汉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以癫痫起病的颞叶海绵状血管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8例,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8~57岁,平均(40.05±14.64)岁;病程1~10年,平均(1.25±2.19)年。临床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7例,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8例,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2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部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检查,同时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结合临床特点、影像学及VEEG监测结果,在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行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切除,必要时加行前颞叶切除或皮层热灼术,术后随访通过Engel分级以评估手术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术后随访1~9年发现,36例患者疗效满意,癫痫无发作,效果较差2例,手术有效率为94.74%(36/38)。结论对于颞叶海绵状血管瘤继发癫痫的患者,在手术切除海绵状血管瘤的同时,应一并切除胶质瘢痕和含铁血黄素沉积带,必要时可加行前颞叶切除术或皮层热灼术。若术中探查困难,可借助神经导航和术中B超对病灶进行定位,且术后癫痫控制一般均较好。  相似文献   

15.
视频脑电图在顽固性癫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常规脑电图(REEG)、视频脑电图(VEEG)及MRJ检查在癫痫病的诊断及术前致痫灶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对40例顽固性癫痫病人进行常规脑电图(REEG)、视频脑电图(VEEG)及MRI检测,并进行REEG与VEEG对癫痫诊断及致痫灶的对比研究及VEEG与MRI的对比研究。23例顽固性癫痫施手术治疗,术中应用皮层电极脑电图及深部电极脑电图进一步监测癫痫病灶。结果 40例癫痫患者中REEG异常40例,棘波检出22例,占55%,局灶棘波17例,占42.5%。VEEG异常40例,棘波检出40例,占100%,局灶棘波35例,占87.5%,两组间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8.901,P<0.05)。MRI异常28例,而VEEG局限异常35例,其中有25例异常病灶与MRI一致(89.3%),2例VEEG异常范围较MRI异常病灶大,但囊括MRI异常病灶部位。1例VEEG异常部位与影像学相反的病例,经EcoG证实致痫灶为VEEG检测的异常部位。12例MRI异常的病例,均检测到明确的棘波放电,7例表现为局灶异常,5例表现为广泛性异常。EcoG定位顶侧与VEEG一致达100%。结论 VEEG对于癫痫诊断及癫痫致痫灶的定位有相当重要的临床价值,优于REEG及影像学。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功能性检查尤其是VEEG发现的病灶进行联合定位具有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1疗史简介患者,女性,69岁,因发作性嗜睡2年就诊我院。患者于2007年7月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头昏,有时复视,当时行颅脑CT检查无异常,渐出现睡眠时间过长,晚上21时入睡次日14时左右才觉醒,每两天发作一次。曾到某省级医院就诊,行脑电图检查示轻度异常,拟诊癫痫,给子卡马西平0.3g/日,γ-氨酪酸1.5g/日,其后睡眠过度发作减少,约20余天发作一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癫痫患者的临床和视频脑电图(VEEG)特征。方法分析39例FCD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及VEE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9例患者首次癫痫发作年龄2d至23岁,平均年龄(7.49±3.32)岁,头颅MRI检查27例(69.2%)异常,12例(30.8%)阴性。术后病理按2011年ILAE制定了新的FCD分类标准,结果为FCDⅠ型13例(33.3%),Ⅱ型16例(41.0%),Ⅲ型10例(25.6%)。39例患者VEEG监测中共发作187次,平均每例4.8次,FCDⅠ型组和FCDⅡ型组发作频率高于FCDⅢ型组(P0.05),FCDⅠ型组与FCDⅡ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发作间期6例(15.4%)FCD癫痫患者VEEG阴性,癫痫样放电区域性24例(61.5%),广泛性9例(23.1%),3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6例(66.7%)有节律性癫痫样放电,FCDⅡ型组高于FCDⅠ型组和FCDⅢ型组(P0.05),FCDⅠ型组与FCDⅢ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发作期起始癫痫样放电呈区域性31例(79.5%),广泛性8例(20.5%),3型比较(P0.05)。结论 FCD癫痫患者首次癫痫发作多见于儿童期;FCDⅠ型和FCDⅡ型临床发作频率高;发作间期具有特征性节律性癫痫样放电FCDⅡ型最多见;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起始癫痫样放电主要呈区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60例癫痫患者的24小时脑电图监测的结果,在外科治疗中的意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方法:使用江苏伟思公司的VEEG1160型16导脑电图监测仪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并与普通脑电图描记和影像学结果相比较。结果:60例患者中,52例发现异常,阳性率为86.7%,与普通EEG(58.3%)相对比,异常的发现率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影像学检查有异常发现的31例的患者中,与动态脑电图监测相符合的有15例。结论:24小时脑电图监测明显优于普通EEG,但仍需与其它检查相结合,以进一步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视频脑电图与发作期SPECT对痫灶定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发作期SPECT在术前痫灶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4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所行长程VEEG与发作期SPECT定位的情况,比较两者定位的一致性.结果 发作期SPECT定位阳性率为94%,VEEG为96%.两者完全一致占46%,部分一致占29%,完全不一致占25%.阳性率及定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灶定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结果显示48例患者中Engel Ⅰ级27例,Ⅱ级10例,Ⅲ级8例,Ⅳ级3例;其中EngelⅠ~Ⅱ级的37例中33例来自两者定位一致的患者.结论 发作期SPECT与VEEG检查有较高的一致性,两者联合应用优势互补,可提高定位准确性,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面血管瘤病的视频脑电图(VEEG)以及影像学(MRI)表现,为临床早期诊断及监测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16例脑面血管瘤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及检查结果,总结其VEEG与影像学表现。结果 16例患儿在VEEG监测过程中监测到临床发作有6例,其中表现为局灶性发作者5例,痉挛发作者1例;发作间期放电形式有两种,一种为高度失律2例,一种为一侧半球棘波、棘慢波发放。影像学检查多在病变侧出现异常表现,脑萎缩或脑室变小5例,局部静脉影增多增粗5例,动脉远端分支增多增大1例,动脉稀疏减少1例,局部多发异常信号6例。同一患儿有一种或多种表现形式并存。结论影像学检查及VEEG是诊断脑面血管瘤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两者的异常表现大多出现在病变侧,VEEG在监测预后及可能并发癫痫的风险中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