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方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的同时予口服逍遥散加减方及揿针治疗。结果治疗后睡眠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0%,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SQI评分、NIHSS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逍遥散加减方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卒中后失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逍遥汤配合三部取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80例肝郁脾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艾司唑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逍遥汤配合三部取穴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各项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逍遥汤配合三部取穴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症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与睡眠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郑兰珍  何静  陈俐 《新中医》2020,52(7):157-159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心肾不交证的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睡前口服艾司唑仑片,观察组采用揿针治疗,2组均予行为疗法等护理指导。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评定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心肾不交证评分,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SQI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PSQI评分和心肾不交证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PSQI评分和心肾不交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揿针治疗老年原发性失眠心肾不交证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情况,减轻临床症状,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皮针刺联合体针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临床症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74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体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头皮针刺联合体针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及PSQ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刺联合体针治疗可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5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龙胆泻肝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证候积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证候积分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证候积分及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可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揿针治疗心肾不交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揿针手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的差异,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SAS、SDS、PSQI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SAS、SDS、PSQI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揿针手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症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清镇汤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失眠痰瘀互结证患者,通过随机双盲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药清镇汤配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SQI量表各项积分和总分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药物等各项积分和总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PSQI各项积分和总分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镇汤配合认知一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疗效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四逆散结合调任通督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肝郁脾虚型失眠症患者120例采用数字随机对照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四逆散结合调任通督针法治疗,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行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中医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SQI评分亚型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CL-90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分别为(124.64±29.67)分、(11.94±4.0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散结合调任通督针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疗效确切,可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柴丹龙母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月门诊的99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9例)采取西药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给予柴丹龙母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中医症状积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评分(WHOQOL-BREF)、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5.7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WHOQOL-BREF积分均相当,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PSQI评分、中医症状积分、WHOQOL-BREF积分均改善,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8.16%),P0.05。结论:柴丹龙母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睡眠质量佳,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反应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对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四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S3、S4及快动眼睡眠时间)、中医症候积分(主症总积分、次症总积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2、4周的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慢波睡眠时间S3、S4及快动眼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认知能力、生理状态、情感与精神状态、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四君子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在肝郁脾虚型失眠中能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能提高睡眠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1.
施海燕  祝文妹  丁慧红 《新中医》2020,52(13):145-148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配合中医情志干预对失眠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失眠症随机分为2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耳穴揿针配合中医情志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口服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血清5-羟色胺(5-HT)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测定,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3%,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PSQI评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总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5-HT、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5-HT、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揿针配合中医情志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疗效优于艾司唑仑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基于"调气法"针刺结合艾炷灸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采用SPSS17. 0统计软件按1∶1比例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艾炷灸进行治疗,每周治疗3次,每次治疗间隔24 h以上。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普唑仑片进行治疗,每次0. 4mg,每晚睡前半小时服用。两组连续治疗4周后以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量表(SF-36)为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1)。PSQI评分方面,治疗前后,两组评分均较前降低(P 0. 05,P 0. 01);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SF-36评分方面,治疗前后,两组评分均较前升高(P 0. 05,P 0. 01);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基于"调气法"针刺结合艾炷灸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原发性失眠患者的肝郁脾虚证中医证候、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并优于口服阿普唑仑片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补心逍遥饮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分为中药观察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1例,中药组应用补心逍遥饮,西药组给予右佐匹克隆,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总积分、各组成因子积分、躯体化障碍量表(S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PSQI总积分、SSS评分均下降,PSQI各组成因子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后2组患者之间PSQI积分、SSS评分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治疗者不良反应少且治疗后症状无反弹及成瘾性。结论:补心逍遥饮能够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失眠症状,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躯体症状,且副作用较西药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郁化火型原发性失眠患者90例,随机分为浮针+中药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30例。中药组给予口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西药组给予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浮针+中药组给予浮针联合中药治疗。选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别评价各组治疗前后的失眠症状,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PSQI总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浮针+中药组显著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中药组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评分最优(P0.05),西药组治疗后睡眠时间评分最优(P0.05),浮针+中药组优于中药组(P0.05)。3组治疗后睡眠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浮针+中药组与中药组治疗后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西药组(P0.05)。浮针+中药组愈显率显著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单用中药、单用西药,均能有效改善肝郁化火型原发性失眠临床症状,浮针联合中药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方面,疗效优于单用中药或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七合枕清眠安汤联合通督益脑安神针治疗卒中后失眠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2017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216例卒中后失眠气滞血瘀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唑仑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口服艾司唑仑片基础上加三七合枕清眠安汤联合通督益脑安神针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积分、中医症状评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积分及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PSQI中各单项评分和总分、中医症状积分、SCL-90积分及血清D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SS-QOL积分及血清5-HT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SQI中各单项评分和总分、中医症状积分、SCL-90积分及血清DA水平降低均更为显著(P均0.05),SS-QOL积分及血清5-HT水平升高均更为显著(P均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7%(103/108),对照组为74.07%(80/10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七合枕清眠安汤联合通督益脑安神针治疗卒中后失眠气滞血瘀证,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睡眠和生活质量,可能与调节5-HT、DA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开穴配合浅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予灵龟八法开穴配合浅针治疗,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治疗28天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含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5-HT含量、PSQI以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PSQI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以及睡眠时间分数下降明显(P0.05)。结论:灵龟八法开穴配合浅针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具有确切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促进人体内血清5-HT分泌,降低PSQI评分,并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长,进而提高睡眠质量,效果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温胆汤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痰热内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失眠痰热内扰证患者,通过随机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治疗组予以中药加味温胆汤配合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积分、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SQI各量表积分和总分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药物等量表积分和总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PSQI各量表积分和总分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对于失眠症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组对于中医症状的改善如失眠、胸闷脘痞和易惊醒方面有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加味温胆汤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慢性失眠疗效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柴芍龙牡汤加减对肝郁脾虚型失眠的疗效,以及红外热成像与肝郁脾虚型失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2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治未病科门诊72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柴芍龙牡汤加减,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红外热成像表现特征(额部睡眠线、额部、躯干前区、中脘、任脉、左胁、右胁、躯干背区、督脉温度及温差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67%(33/36)、66.67%(24/3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Z=-2.617,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SQ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更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睡眠线改善总有效率为86.11%(31/36),对照组睡眠线改善总有效率为66.67%(24/3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Z=-2.591,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额部温度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药综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耳穴压豆组、针刺组、中药组及综合疗法组,每组30例。4组患者分别予以相应治疗,耳穴压豆组采用耳穴压豆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中药组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综合疗法组采用以上3种治疗方法。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4组患者PSQI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综合疗法组>中药组>耳穴压豆组>针刺组,但组间比较,只有综合疗法组及中药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穴压豆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其余3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0%(30/30)。结论:耳穴压豆、针刺、中药内服及针药综合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均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针药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焦氏头针,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均加用电针,共治疗4周,完成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AIS评分、PSQ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焦氏头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