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对比正常组与模型组(摘除松果体)金黄地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中褪黑素(Melatonin,MT)含量的季节性变化,进一步探讨"肾应冬,主封藏"的生物学机制,中医肾藏象的本质内涵及松果体在季节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取出正常组与模型组金黄地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各组织中MT含量。结果:金黄地鼠正常组下丘脑与垂体组织中MT含量均有季节性变化;金黄地鼠正常组的肾上腺组织的MT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四季差异,而松果腺摘除时则导致肾上腺组织原有的MT季节节律消失。其中正常组下丘脑MT含量变化表达趋势为冬夏秋春,模型组下丘脑MT含量变化表达趋势夏秋冬春。正常组垂体中MT含量变化表现趋势为夏春冬秋,模型组垂体中MT含量变化表现为夏秋春冬。正常组肾上腺中MT含量变化表现趋势为冬夏秋春,模型组肾上腺中MT含量变化表现为夏春秋冬。结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各水平的褪黑素水平存在四季节律变化;松果体对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中肾上腺水平的褪黑素季节变化规律有直接的影响;冬季肾上腺的褪黑素水平高于其他三季,表明冬季褪黑素对肾上腺的功能影响最强。  相似文献   

2.
“肾应冬”是中医时脏阴阳相应、脏腑适应性调控理论的一个重要体现。文章探讨了在以摘除松果体为模型的雄性SD大鼠 ,冬至、夏至下丘脑、血浆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冬夏两至生理组大鼠下丘脑和血浆中GnRH含量均呈现出夏高冬低的态势 ,而以血浆中更为明显 (P <0 0 5 )。摘除松果体后 ,大鼠下丘脑和血浆中GnRH含量均比相应的生理组高。结合本课题组以往的研究得出结论 :①性腺轴是“肾应冬”的重要作用部位 ,两者有密切的相关性 ;②松果体是“肾应冬”与性腺轴间连接的纽带。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观察了时令季节变化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功能的影响,以证实"四时五藏阴阳"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检测了雄性金黄地鼠血浆中MT、TRH、TSH、T_3、T_4及甲状腺组织中MT、MR、T_3、T_4的含量。结果:发现血浆中MT、TRH、TSH、T_3、T_4含量呈现冬、春/秋高而夏至最低的变化趋势,甲状腺组织中MT、MR、T_3、T_4含量则呈现夏至最高而秋冬最低的变化趋势。结论:HPT轴的功能具有明显的季节相关性,在冬、春季节其机能相对增强,褪黑素可能为其季节性节律的调控因子,HPT轴的季节性功能变化为中医"四时五藏阴阳"理论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三阴交"对自然围绝经期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对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紊乱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月龄SD雌性大鼠8只作为正常组,11~15月龄SD雌性大鼠阴道涂片法筛选符合围绝经期综合征表现者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8只。电针组取两侧"三阴交"穴做电针,每次20min,隔日1次,共治疗15次。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中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卵巢中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E2水平显著降低(P0.01),FSH、LH、GnRH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E2水平明显升高(P0.05),FSH、LH和GnRH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结论:电针"三阴交"能够对围绝经期大鼠紊乱的HPO轴功能起到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逆针灸“关元”对去卵巢大鼠的影响,探讨其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机制。方法将3月龄SD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逆针关元组、逆灸关元组。术前30 d给逆针关元组和逆灸关元组予以针刺或艾灸,随后制作去卵巢大鼠模型,除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组均行去卵巢手术。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垂体及子宫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雌激素受体(ER)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2、ER和GnRH水平显著降低(P<0.01),FSH和LH的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逆针和逆灸组E2、ER和GnRH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FSH和LH水平不同程度降低(P<0.05)。逆针组和逆灸组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针和逆灸“关元”均能良性地调节去卵巢大鼠HPO轴的紊乱,其对HPO轴的作用强度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少弱精子症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功能紊乱调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门诊治疗的少弱精子症患者80例,给予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精液水平及性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精液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中睾酮(T)、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而雌二醇(E2)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够改善精液常规水平,促进下丘脑-垂体-睾丸轴释放FSH和LH,提高T浓度,改善性腺轴功能紊乱,促进精子产生、成熟,达到治疗男性少弱精子症的目的,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郁证雌性大鼠的神经内分泌状态及因证治方柴胡疏肝散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模型组,柴胡疏肝散大、小剂量组共4组,每组10只。慢性束缚法复制肝郁证模型,连续4周。2个中药干预组大鼠在造模第2周末,分别按1.26 g/(kg·d)和0.31 g/(kg·d)剂量给予柴胡疏肝散灌胃,每日1次,连续2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蒸馏水。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组织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五羟色胺(5-TH)、多巴胺(DA)、β内啡肽(β-EP);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促甲状腺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_2)、睾酮(T)。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5-HT、DA、NE降低,血浆E、β-EP升高(P0.05,P0.01);下丘脑组织CRH、TRH,血清ACTH、CORT、T3、T4均升高,血清TSH降低(P0.01);下丘脑组织GnRH,血清FSH、LH、PRL、P、T、E_2均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胡疏肝散大剂量组血浆5-HT、NE升高,E、β-EP降低(P0.05,P0.01),下丘脑组织CRH,血清ACTH、CORT降低(P0.01),下丘脑组织TRH,血清T3、T4降低,TSH升高(P0.01),下丘脑组织GnRH,血清FSH、LH、PRL、P、T均降低(P0.05,P0.01);柴胡疏肝散小剂量组大鼠下丘脑CRH,血浆β-EP和血清ACTH、T4、FSH、LH、PRL、P、E_2均降低(P0.05,P0.01),血浆DA升高(P0.01)。结论慢性束缚法雌性肝郁模型大鼠存在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失调,表现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轴的功能亢进,并伴有下丘脑和(或)垂体的负反馈调节障碍。柴胡疏肝散对该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轴的异常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大剂量作用优于小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对病经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观察了针刺对痛经大鼠β-内啡肽(β-EP)、下丘脑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垂体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卵巢激素(雌激素E2、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P及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后,β-EP、GnRH、GnRH—R、FSH、LH、E2、ER、P和PR的水平改变,因此针刺对痛经大鼠HPOA的有调节作用。结论:针刺对痛经大鼠HPOA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HPOA的性激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下丘脑雌激素受体(ER)表达,考察更年乐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12-15月龄SD大鼠,同时设青年鼠作对照,灌胃给药30 d后,放免法检测血清E2、P、Te、FSH、LH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GnRH,垂体和下丘脑ER表达。结果:与更年组比,12月龄组可以升高12月龄大鼠血清中E2,P(P<0.05或P<0,01)水平,有降低LH水平的趋势(P>0.05),明显降低下丘脑GnRH的表达(P<0.05),上调下丘脑ER表达。结论:更年乐能改善因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的下丘脑、垂体功能的相对亢进状态,上调下丘脑ER表达,增强雌激素效应,调节HPO轴的失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中药对烟熏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72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气管炎咳嗽痰喘丸组和补肾化瘐大剂量组、小荆量组及自然恢复组。采用香烟烟雾吸入法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及泌乳素(PRL)的含量;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自然恢复组大鼠睾丸严重萎缩变性,血清T、LH、FSH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P〈0.05),经补肾化痰中药治疗后,血清T、LH、FSH水平显著提高(P〈0.05),睾丸的病理改变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血清PRL水平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化疲中药对烟熏懵盘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腹抽且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新正天丸(XZTP)对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血浆一氧化氮(NO)、环鸟苷酸(cGMP)系统的影响,探讨XZTP治疗偏头痛的机制.方法分别测定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血浆NO生成量和cGMP含量,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在偏头痛发作期血浆NO生成量和cGM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发作期组高于间歇期组(P<0.01);而偏头痛发作期组和间歇期组血小板NO生成量和cGM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在XZTP作用下,血浆和血小板NO生成及cGMP含量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5).结论血浆和血小板一氧化氮(NO)/环鸟苷酸系统在偏头痛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XZTP对此系统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对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慧  云鹰 《河南中医》2008,28(9):17-19
蛋白尿的产生不外乎本虚标实,邪实正虚,且两者相互影响。本虚责自肾脾肺,标实多见湿、浊、风、毒、瘀。肾虚封藏失司,固摄无权,精微下流;脾虚不能升清降浊,清气不升反而下泄,加之湿邪、外感风邪、毒邪、瘀血等,导致瘀阻肾络,精气不能畅流,壅而外溢,精微下泄而成蛋白尿。  相似文献   

13.
荨麻疹为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肤皮毛腠理之间则起瘾疹,可分为风寒外袭、风热乘肺、滞热受风、血虚受风、脾胃湿热、阳虚血瘀、卫气不固等型,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4.
中气升降思想源于《易》、《河图》之理,《内经》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金元时期创立中气升降理论,明清时期中气升降理论得到发展。不同时期医家将此理论用之于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药各具特色尤以明清时期医家对其阐述最为明确详尽。从历代医家观点看,中气主要是指脾胃之气,很多医家都强调中气升降在脏腑气机上下阴阳相交中的枢机作用。中气升降是阴阳升降、五行生化、脏腑气机升降之枢轴,中气衰败,升降失司,就会产生种种病变。  相似文献   

15.
从中西医对面部痤疮的认识、辨证论治(肺经风热、脾胃湿热等)、配合中药外敷治疗等,论述面部痤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夏至及夏至前后督脉穴位皮温的变化情况.方法:夏至及夏至前后利用红外摄像仪对300名志愿者对督脉线穴位平均皮温及命门、至阳、大椎、肾俞的皮肤及深部组织的温度进行了检测,并在自然状态下对志愿者背部进行了红外摄像观察.结果:夏至的督脉穴位皮温明显高于夏至前后的皮肤温度(P<0.05).结论:沿督脉循行线皮温度夏至时较高,说明节气对皮温具有一定的影响,督脉为阳脉之海,该部位的能量代谢较为旺盛,此时实施"春夏养阳"之法,运用中医外治的补阳之法,有助于人体虚弱的阳气得到调养恢复,使气盛血旺.  相似文献   

17.
马贵同教授治疗脾胃病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脾胃病应注意四点其一,首重审证求因,察症细致入微;其二,精于辨证论治,强调健脾补虚;其三,善调脾胃升降,重视胃气存无;其四,博采中西之长,拓宽治疗思路,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益气化瘀生肌法中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生肌法中药治疗糖尿病大鼠创面的疗效。方法: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创面模型。以贝复剂为对照,观察益气化瘀生肌法、益气生肌法、化瘀生肌法等不同治法中药对创面面积、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各糖尿病组创面的面积变化及愈合时间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各治疗组创面愈合的面积变化及愈合时间与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在造模后的7、10、14d,益气化瘀生肌方组与益气生肌方组、化瘀生肌方组相比较。创面面积均明显缩小、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益气化瘀生肌方组与贝复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整体情况、活动能力、毛发再生及疤痕形成情况要好于贝复剂组,益气生肌法、化瘀生肌法拆方组创面愈合的面积变化及愈合时间与贝复剂组相比较慢。结论:益气化瘀生肌法中药可以明显促进糖尿病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肝郁脾虚证与乳腺增生病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临床中发现大多数乳腺增生病患者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符合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乳腺增生病的基本病机是肝郁犯脾,脾虚运化失权,津液敷布障碍,水湿内停,与气、痰、瘀互阻于乳络所致;中医内治应从疏肝理气、健脾渗湿、养血活血、利尿消肿入手,且注意经前经后用药各有侧重;现代医学认为该类乳腺增生存在着乳腺组织间的水钠潴留等重要病理改变;对其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应从黄体期P、PRL水平,乳腺组织ER、PR分布与含量,微循环与乳房血流动力学,BCL-2蛋白及PCNA表达4个方面寻找特异性微观辨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九头狮子草对β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作用机理。方法:用负染法和超薄切片法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亚MIC各细菌超微形态结构。结果:各细菌超微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性改变,形成典型的细胞壁缺陷菌(细菌L-型)。结论:九头狮子草具有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机理在于引起细菌细胞壁的缺损,造成菌体肿胀、溶解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