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以意识水平的恶化为主要表现,是终末期肝病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慢加急性肝衰竭相关的肝性脑病,脑水肿发生率高。严重脑水肿可致颅内压升高引起脑疝,导致患者迅速死亡。现将我科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脑水肿病人72例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72例患者均为我科2011-2013年收治的住院患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从萌芽发展到今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学因其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广大的药物资源、独特而多样的治疗方法和良好的疗效,故能由古流传至今,历久不衰。对目前西方医学尚缺乏良好治疗手段的一些疾病,例如慢性肝病、肝硬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中医药就可发挥其毒副作用小且疗效相对  相似文献   

3.
茵陈四逆汤加减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茵陈四逆汤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6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130例),对照组予西医综合治疗为主,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予茵陈四逆汤辨证加减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入组前组间基线特征,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肝功能[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rimary trait analysis,PTA)],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8周治疗效果及短期(12周)的预后差异。结果: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90%,对照组为60.83%,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LB,PTA,MELD评分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8周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1.54%,优于对照组53.85%(P0.01),两组随访12周,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茵陈四逆汤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阴黄证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护肝脏功能,提高存活率,优于单一西医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正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病死率高。早在1970年,Trey等~[1]首先提出爆发性肝衰竭(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FHF)的概念。1995年,日本学者Ohnishi等~[2]提出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命名。2009年和2014年亚太肝脏研究协会(APASL)分别发布和更新了《慢加急性肝衰竭共识》~[3-4],2014年世界胃肠病组织  相似文献   

5.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由各种诱因引起以急性黄疸加深、凝血功能障碍为肝衰竭表现的临床症候群,以慢性肝病急性失代偿、多脏器功能衰竭及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属中医学"急黄""瘟黄"等范畴.ACLF基本病机为"湿热毒邪互结交蒸于脾胃,熏蒸肝胆,肝胆疏泄失司,胆汁不循常道外溢";病位在肝胆,连及脾肾;病机多属"正虚邪实".本专家共识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流行病学现状、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及分型论治、中西医结合预防调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编写,突出了中西医结合的诊治原则.在"病因病机"方面强调了中西医结合对发病原因、病理机制的认识,创新性提出了疾病不同进展阶段的中西医病机演变及虚实变化,形成了"慢加急性肝衰竭"中西医结合病机的新认识.在治疗方面,本共识推荐根据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分期进行中医辨证治疗,根据慢加急性肝衰竭不同发病阶段的特点,根据主要病机、主症遣方用药,同时根据次症、兼夹症进行辨证加减,细化和优化了诊疗方案,突出体现了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疾病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6):144-149
目的:观察解毒护肝方对药物性肝损伤大鼠JAK2/STAT3通路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水飞蓟宾44.1 mg/kg组、解毒护肝方15.8、31.5、63 g/kg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对乙酰氨基酚造模同时,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连续30日,生化法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的变化,用酶标仪检测血清白介素13(IL-13)、白介素22(IL-22)、白介素6(IL-6)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STAT3的基因、蛋白表达情况以及p-STAT3蛋白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p-JAK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ST、ALT活性及D-BIL含量均显著升高,血清IL-13水平显著升高,肝脏p-STAT3和p-JAK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解毒护肝方15.8 g生药/kg、31.5 g生药/kg组能明显降低血清AST、ALT活性及D-BIL含量,对肝细胞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解毒护肝方31.5 g生药/kg、63 g生药/kg组能显著下调肝组织p-STAT3和p-JAK2蛋白表达水平。结论:解毒护肝方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防治对乙酰氨基酚所致的肝损伤,但结合临床安全、有效的用药原则,以31.5 g生药/kg组效果较好,其护肝作用可能通过调节JAK2/STAT3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孟宪卿  姜月华  吴赛  杨传华 《中草药》2017,48(3):539-545
目的研究刺蒺藜超微粉通过瘦素介导的JAK2/STAT3通路对肥胖性高血压大鼠肾脏影响的机制。方法由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性高血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8只,3.4 mg/kg),刺蒺藜组(8只,17.2 mg/kg),模型组(8只,生理盐水2 m L/d),另设普通饲料喂养的10只大鼠为对照组(生理盐水2 m L/d),共给药12周,定期记录检测大鼠血压、体质量,实验结束时检测大鼠血脂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β_2微球蛋白(β_2-MG)和瘦素(Lep)的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及脂肪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AT1和Lep R水平;q 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肾脏JAK、STAT的m RNA和蛋白水平的改变。结果经药物干预12周后,各组肥胖性高血压大鼠血清循环Ang Ⅱ、β_2-MG和Lep水平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化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刺蒺藜组肾脏Lep R1蛋白分布密度显著增加(P0.05)。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刺蒺藜组肾脏的JAK、STAT的m 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刺蒺藜通过调控瘦素介导的JAK2/STAT3通路,改善瘦素抵抗,治疗肥胖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观察截断逆挽方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截断逆挽方组,猪血清腹腔注射13周联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急性攻击建立ACLF模型。截断逆挽方组在急性攻击前予截断逆挽方灌胃3 d。各组大鼠于急性攻击后4、8、12 h平行取材。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细胞色素C(Cyt C)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Bid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4、8 h Cyt C和Bid表达量增加、12 h表达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截断逆挽方组4、8 h Cyt C和Bid表达量减少、12 h表达量增加(P0.05)。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严重破坏,且程度逐渐加深,而各时间点截断逆挽方组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损伤程度较模型组均有所减轻。结论截断逆挽方可有效降低ACLF大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肝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赤芍-附片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和ACLF造模组(42只)。ACLF造模组大鼠用牛血清白蛋白皮下及尾静脉注射联合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制备ACLF大鼠模型,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赤芍组、附片组、赤芍-附片组,各组大鼠予相应药物干预1周。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ELISA法检测肝组织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PI3K、p-PI3K、AKT、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I3K mRNA、AKT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肝细胞形态变化,呈融合性坏死、点状或灶状坏死,纤维组织增生,汇管区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赤芍组、附片组、赤芍-附片组大鼠肝组织肝细胞排列相对整齐,坏死程度改善,纤维组织减少,炎症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辨证虚实属性与甲状腺功能等生化指标的关系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76例,结合症状、体征、舌脉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分为实证组和虚证组,检测2组肝功能及甲状腺激素等指标,分析其与中医虚实辨证属性之间关系,统计比较2组患者病死率。根据患者住院期间至12个月后的病情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虚证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均明显低于实证组(P均0.05);实证组与虚证组总胆红素(TBil)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及超敏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及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_4)水平均低于正常值,FT_4高于正常值,虚证组TT_3、FT_4水平均明显低于实证组(P均0.05),FT_3水平明显高于实证组(P0.05)。实证组病死率为32.6%(15/46),虚证组为23.3%(7/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FT_3、TT_4水平均低于正常值,TT_3、TSH水平在正常范围内,FT_4高于正常值,存活组TT_3、FT_3、TT_4、FT_4及TSH水平均有高于死亡组的趋势,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虚证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下降较实证患者明显。中医虚实证型与甲状腺功能存在相关性,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对于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鲜地黄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新产生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 法,研究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中,新产生的2 个化学成分:5-羟甲基麦芽酚(DDMP)和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变化,并测定市售生地黄和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SB-C18 色谱柱(250 mmx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水(5:9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鲜地黄中未检测到DDMP 和5-HMF,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均检测到,其在熟地黄中的含量高于生地黄,在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均随炮制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分别炮制至24 h 和32 h 达到最高,随后降低。在市售3 批生地黄和10 批熟地黄中均检测到这2 个成分,5-HMF 的含量熟地黄高于生地黄,DDMP 含量生地黄和熟地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后产生DDMP 和5-HMF,含量随炮制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熟地黄中5-HMF 含量与生地黄中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基于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通路,探讨龙胆苦苷对硫酸葡聚糖(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对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方法 BALB/c雄性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及龙胆苦苷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1)组,每组各12只。采用DSS诱导结肠炎小鼠模型;检测并记录给予龙胆苦苷后小鼠体质量、稀便、血便、结肠长度、结肠厚度和小鼠死亡情况;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结肠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6、IL-12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结肠中M1型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巨噬细胞甘露糖受体CD206蛋白及巨噬细胞极化上游通路JAK2、3STAT3等蛋白的表达。结果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出现严重的体质量下降和稀便、血便现象,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发生明显的缩短和肿胀(P<0.05),IL-4、IL-10、iNOS、CD206、p-JAK2/JAK2和p-STAT3/STAT3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IL-6和IL-12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龙胆苦苷给药组小鼠DA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肠缩短和肿胀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IL-4、IL-10、CD206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L-6、IL-12、iNOS、p-JAK2/JAK2和p-STAT3/STAT3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龙胆苦苷能通过下调JAK2/STAT3通路的磷酸化表达,调节结肠巨噬细胞极化趋向于M2型巨噬细胞,从而改善DSS诱导急性结肠炎小鼠的结肠损伤。  相似文献   

13.
熟地黄炮制前后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结果显示干地黄水提取物使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显著增加;干地黄醇提取物明显促进抗SRBC抗体-溶血素生成、减少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熟地黄水提取物无此作用;熟地黄醇提取物只能使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减少。表明地黄炮制后其增强免疫的作用减弱而抑制免疫的作用仍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地黄与熟地黄对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及血脂作用。方法:雄性C57小鼠ip链脲佐菌素(STZ)60 mg·kg-1建立糖尿病模型。地黄与熟地黄分别以6,4,2 g·kg-1剂量ig给药,1次/d,连续2周,分别观察其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的影响。结果:地黄6 g·kg-1能降低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及改善血脂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1;地黄4 g·kg-1与熟地黄6 g·kg-1降血糖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0.05;地黄与熟地黄降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血脂的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地黄比熟地黄对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小鼠降血糖及改善血脂水平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胃溃疡(GU)模型大鼠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采用综合造模法复建脾胃虚寒型GU模型,将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安胃疡组和黄芪建中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10 mL·kg-1·d-1蒸馏水灌胃,黄芪建中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6,8,4 g·kg-1·d-1黄芪建中汤灌胃,阳性药组给予0.14 g·kg-1·d-1安胃疡灌胃,持续治疗21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大鼠胃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胃组织JAK2,STAT3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组织JAK2,STAT3蛋白表达以及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相对较差,胃组织匀浆液中IL-10含量明显降低,IL-17含量明显升高(P0.05),胃组织JAK2,STAT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不明显,而JAK2,STAT3 mRNA表达及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IL-10含量升高,IL-17含量降低,JAK2,STAT3 mRNA表达及蛋白磷酸化水平均降低,其中尤以黄芪建中汤高剂量组明显(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具有改善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模型大鼠的生存状况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预JAK2/STAT3通路激活所介导的胃黏膜免疫屏障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肥胖痰湿证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7,IL-22等相关炎症因子以及下丘脑组织Janus激酶2/信号传导子及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关键分子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温胆汤干预肥胖痰湿证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成2组(空白组30只和造模组70只),空白组采用基础饲料喂养,造模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共6周,制作肥胖痰湿证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视体质量情况,按顺序淘汰体质量过轻者,遴选出16只肥胖大鼠,并随机分成模型组和温胆汤干预组,每组8只;另在空白组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设为正常组。温胆汤干预组按剂量15 g·kg~(-1)(以生药量计算)进行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进行灌胃,每天1次,共6周。麻醉处理前12 h禁食不禁水,麻醉后进行样本取材,检测并计算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和肥胖率,根据试剂盒要求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1)7,IL-22,IL-6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大鼠下丘脑组织中STAT3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大鼠下丘脑组织中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高脂饲料喂养成功复制了肥胖大鼠模型,造模组大鼠肥胖率 20%,且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体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升高(P 0. 05,P 0. 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 0. 01),血脂水平显著改变(P 0. 01),相关炎性因子(TNF-α,IL-6,IL~(-1)7和IL-22)的水平显著升高(P 0. 01),下丘脑组织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温胆汤干预组大鼠体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下降(P 0. 05,P 0. 01),血脂水平显著变化(P 0. 01),相关炎性因子(TNF-α,IL-6,IL~(-1)7和IL-22)的水平显著下降(P 0. 01),下丘脑组织中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 0. 01)。结论:温胆汤可改善肥胖大鼠痰湿病理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JAK2/STAT3信号通路进而改善机体的慢性炎症状态有关,为温胆汤干预肥胖痰湿证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赤芍-附片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果糖组(乳果糖 1.8 g·kg-1)、中药组(赤芍-附片 5.85 g·kg-1),每组6只。采用牛血清白蛋白皮下及尾静脉注射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脂多糖急性攻击建立ACLF模型,并予以相应药物灌胃1周,空白组和模型组予以蒸馏水灌胃。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比较各组大鼠肝组织CD8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CD206、精氨酸酶1(Arg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假小叶形成,肝细胞形态变化、坏死,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CD86、iNOS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肝组织坏死及炎性浸润均改善,CD86、iNOS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1),而CD206、Arg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与乳果糖组比较,中药组上调CD206、Arg1作用更优(P<0.01)。结论 ACLF大鼠存在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失衡,失衡向M1方向偏移,赤芍-附片通过促进肝脏巨噬细胞向M2方向极化,抑制M1型巨噬细胞活化,减轻肝衰竭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经汤加味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肾虚血瘀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从105只SPF级雌性未孕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余采用复合因素法构建肾虚血瘀型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抽取10只为假手术组,仅开腹,不缝内膜,余采用自体内膜移植法构建EM肾虚血瘀型大鼠模型.从造模成功的56只大鼠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制剂益气固表丸对COPD模型大鼠JAK/STAT通路及炎性反应表达影响,探讨益气固表丸治疗COPD的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鼠龄为8周的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益气固表丸组,每组20只,其中模型组及益气固表丸组大鼠采用烟熏+脂多糖(LPS)气管内滴注方法建立COPD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益气固表丸组大鼠给予益气固表丸相应剂量的水溶液灌胃,2次/天,连续12周。采用HE染色法检测大鼠肺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IL-17a、IL-23及INF-γ及RORγt表达的变化,RT-PCR方法测定肺组织JAK1、JAK3、STAT1、STAT3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益气固表丸组大鼠HE染色的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减轻,支气管管腔直径变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ELISA及RT-PCR结果均显示: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IL-17a、IL-23、RORγt水平升高,JAK1、JAK3、STAT1、STAT3 mRNA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固表丸组以上指标mRNA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相关性分析提示JAK1、JAK3、STAT1、STAT3与IL-17a、IL-23及RORγt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益气固表丸能够改善COPD模型大鼠肺内炎症反应,有效机制与抑制JAK/STAT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