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高树中教授认为郁证多为七情致病,表现为脏腑、气机失常以及颈关、膈关、脐关不通,从而出现情绪和躯体症状。经络病则通经络,脏腑病尤重通关治疗,强调从调气机、调脏腑、调神三个方面通过针、灸、药结合治疗郁证,达到调情志、畅气机、和脏腑、通诸关的目的,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提到,“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下称“三条”)。名家解释颇不一致,主要  相似文献   

3.
<正>《医学正传》中首见"郁证"之病名。畅洪昇认为[1]郁是疾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郁证致使血脉"壅塞不通"。故治疗和预防郁证的大法乃"勿令九窍闭塞"。当今社会"十病九郁",韩祖成教授勤研古方、经方,鉴于郁证之"血脉壅塞不通"这一主要病机,善用重用丹参,联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郁证。现将其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郁证病因病机,《内经》按脏象阐述"郁证有五",《丹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医学中,郁证是指由于精神情志异常变动而引起的以气机阻滞为核心病机的一类病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郁证泛指六淫外感、七情内伤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包括气、血、火、痰、湿等病邪壅塞气机所致病证;狭义则特指情志不舒、七情所伤而致气机郁滞的病证。关于治疗,《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提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强调"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并载有属郁证  相似文献   

5.
郁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之一。"郁"在中医文献中既是一个病机概念,也是一个病证概念。郁证发病因于七情而根于肝阳不足等脏腑虚弱,其临床表现亦常符合肝阳不足之机,故临床治疗郁证非疏肝解郁、宣畅气机为独一法门,对于肝阳不足证,常可以温法治之,即可从温肝阳论治郁证。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所述杂病之发病有"为内所因""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之三因观。从病因角度分析,原文所载脏腑病证、经络病证,其中部分病证虽论及因失精、亡血、半产、漏下、忧伤、惊恐等致病,但纵观全篇论述由外邪致病者为最常见。因此,《金匮要略》三因观重视外邪致病,经络病证俱由外邪所致,脏腑病证亦多由外邪所致,杂病亦以祛邪为主要治则。  相似文献   

7.
《山东中医杂志》2017,(3):183-185
张仲景所论之郁证为广义的郁证,其包含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饮食情志等多方面的壅滞、痞塞、蓄积、瘀结、失舒、失畅,为病机的概念,而不是单纯的情志致郁。张仲景郁证辨治特点主要体现为:辨证论治,诸法兼用;以通为治,以通为顺;注重阳气,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虚实兼顾;因势利导,予邪出路。  相似文献   

8.
病因刍言     
历代医家对病因的探讨,多宗《金匮要略》“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宋·陈元挥三因,也是在金匮基础上的发展。此处所说的“内所因”应如何理解?与哲学概念中的“内因”是否一致?本文谨就此谈谈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第一篇中的先后治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第一篇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为篇名,不用病名而用脏腑经络,不用病脉证治而用先后病脉证,先后既是病机,也是治则。由于人体脏腑经络是相互联系的,是一个整体,疾病在脏腑经络之间会相互传变,这种脏腑经络之间的传变是有先后顺序的,那么治疗也要有先后步骤。归纳为:已病之前,先治未病;已病之后,早治防变;表里同病,先治其表;新旧同病,先治新病;缓病急病,先治其急;因果同在,先治其因。这些先后治则具有很大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傅青主所著男科三卷,谈症不失古人窠臼,制方不失古人准绳,只论病之形,不言病之脉,用药纯和,无一峻品,辨症详明,颇切实用。一、审症求因从因论治疾病的发生以邪气、脏腑、病形三个要素为基础,邪气即致病的因素,脏腑及其五体、五窍、经络、气血均可成为受邪侵袭的病位,病形包括症状、体征如发热、咳嗽、呕吐、泄泻等。傅山男科根据症状辨证论治,就是依据一定邪气侵袭一定脏腑,形成一定病机,反映一定病形——症状,抓住症状,阐明病机,落实病位,分清邪气,以达“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决诊以进行辨证论治的。例如痰嗽门。初病之痰,为伤风咳嗽吐痰,方用二陈加花粉、苏子以消痰,其目的是去上焦之痰,上焦之痰,原在胃中,而不  相似文献   

11.
李中梓为温补学派医家和易水学派重要代表。在《医宗必读·泄泻》中创立了著名的治泻九法:淡渗法,升提法,清凉法,疏利法,甘缓法,酸收法,燥脾法,温肾法,固涩法。对泄泻提出了新观点。  相似文献   

12.
菊苣子的理化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菊苣子进行理化鉴别研究,为制定菊苣子的质量标准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化学法、薄层色谱法对菊苣子、菊苣、菊苣根进行理化鉴别,比较三者之间化学成分异同。结果可选用茚三酮反应,开环与闭环反应,醋酐-浓硫酸反应做为菊苣子的化学法鉴别反应;选用对甾体三萜、香豆素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作为菊苣子薄层鉴别方法。结论化学法、薄层色谱法对菊苣子鉴别简单易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探讨寒证的现代研究方法,主要从主观(专家系统)客观(数学系统)结合、宏观(症状)微观(基因)结合、中(证候)西(疾病)结合和人文与科学方法结合等4种方法来论述。寒证这一传统证候的研究与现代科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辨证论治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有利于促进中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又称焦虑性神经症(Anxiety Neurosis),以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障碍,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和运动不安等症状为特征。焦虑并非由于实际的威胁所致,其紧张、惊恐的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相似文献   

15.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最新进展。方法:总结、归纳近年来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控制中药质量的新技术新方法,中药质量控制方法的发展趋势。结果:中药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有化学模式识别、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有效成分与药效结合、一测多评法及其类似的方法。结论:现代最新方法对中药质量控制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老年性痴呆疾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整理近年来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动物模型相关资料,介绍AD模型的建立方法:物理的损伤方法建立AD模型、化学损伤建立AD模型、多因素综合致病模型、转基因AD动物、自然衰老AD动物等。通过文献整理发现,AD模型建立方法多样,每一动物或细胞模型都各有其优缺点,且建模机制不同,研究者应根据个人研究需要选择和建立合适的AD动物及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7.
醒脑开窍针刺法以明确的调神、治神、开窍启闭的立法和严谨的手法量学规范操作,大大提高了中风病的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在中风病各期(先兆期、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治疗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用HPLC法对马钱子的江西法炮制品及其改良法炮制品的水煎出物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含量进行测定。方法色谱柱填料为硅胶,流动相为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浓氨水(47.5:47.5:5:0.35),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江西法炮制品及其改良法炮制品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较低。其中以醋浸砂炒品中的含量为最低。结论江西法及其改良法炮制的马钱子比其砂烫法和油炸法更易降低毒性,使其安全范围增大,从而提高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痰咳净散中咖啡因含量测定的两种不同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两种方法平均回收率和RSD分别为100.5%和1.2%;99.2%和1.2%。结论:两种方法均可作为痰咳净散中咖啡因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探讨穴位埋线操作过程中可应用的针刺补泻手法,以提高临床疗效。通过研究穴位埋线及补泻手法相关文献,总结穴位埋线补泻手法目前应用现状,论述相关补泻手法的操作方法及重要性,探讨穴位埋线操作过程中可应用的针刺补泻手法及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及进一步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