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温肾汤联合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方法:纳入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9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47例行常规西医配合针灸治疗者归为针灸组,47例行常规西医+针灸+祛风通络温肾汤治疗者归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改善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针灸组74.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头痛、颈肩痛、恶心呕吐、旋颈试验评分和中医症候总积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联合组提升程度显著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症候积分改善指数(76.51±23.51)%,针灸组(38.51±15.68)%,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的PI指数显著降低(P0.05),平均血流速(MV)显著上升(P0.05),血流阻力指数(RI)显著降低(P0.05),血清内皮素(ET)水平下降,一氧化氮(NO)水平上升,且联合组治疗后各指标变化幅度显著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改善颈眩晕、疼痛等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项七针与颈夹脊穴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项七针组38例和颈夹脊组34例,进行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项七针组有效率为89.47%,颈夹脊组为76.4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项七针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V)、血流量(Q)、椎动脉内径(D)、椎-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改变与颈夹脊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在改善脑供血方面项七针组优于颈夹脊组。  相似文献   

3.
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之一,造成患者颈源性眩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而传统的中西医药物、针灸推拿等疗效欠佳,容易反复发作。笔者采用小针刀加镇痛液神经阻滞治疗椎动脉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TCD)观察椎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椎针组(100例)和针刺组(50例),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运用TCD观察两种疗法疗程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VBA)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血流速度(Vd)及其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VBA的Vp、Vd、Vm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但针刺组VBA中Vp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LVA中Vp、Vm,RVA中Vp、Vd、Vm及VBA中Vp、Vm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椎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针刺疗法.能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及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Vd)、收缩末期峰值流速(Vs)、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情况,统计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ESCV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Vs、Vd、Vm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且治疗组快于对照组(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370.05)。结论间歇式角度松调手法治疗CSA疗效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作为观察指标,观察针刺睛明穴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扩展睛明穴的主治范围以及提高临床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寻找客观依据.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针刺前后两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刺前后比较,睛明穴对改善VA低流速型、P...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治疗方案配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SA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后退出12例)予中医康复治疗方案(推拿+针灸+穴位埋线);治疗组60例(后退出1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注射。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B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情况,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估症状改善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43%,对照组总有效率60.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A、LVA、RVA的Vm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RI、PI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BA、LVA、RVA的Vm高于对照组,RI、P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SCV各项症状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本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医康复治疗方案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注射液能够改善CSA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供与血液流变学,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理为椎-基底动脉血供不足,造成患者颈源性眩晕。传统的中西医药物、针灸推拿等疗法疗效欠佳,容易反复发作,本文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并观察了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电子产品种类愈加繁多,我国居民低头工作、娱乐的时间逐渐延长,导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随之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该病主要因患者椎动脉长期受压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功能下降所致,通常表现为视物模糊、眩晕及耳鸣等,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1]。目前,临床多实施给予血管扩张类药物、颈带固定等方法进行治疗,但起效较为缓  相似文献   

11.
赵金华  王明杰 《河南中医》2011,31(7):784-785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变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病人做整脊手法治疗,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参数均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整脊手法能明显...  相似文献   

12.
<正>椎动脉型颈椎病,英文简称为CSA,即实质上就是临床上经常发生的一种疾病,在颈椎病患者中占据的比例大约在10%-15%范围内~([1])。临床上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呈现多样化,但是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推动脉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本研究主要针对我院2013年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小针刀结合推拿手法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颈性眩晕是由各种内外因素直接或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周围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收缩使管腔变窄造成前庭迷路缺血的临床症状。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颈性眩晕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因可扩张脑血管成为治疗该疾病主要方法,但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改善缓慢。中医认为颈性眩晕在于气血不足、精血不能上承空窍。推拿手法是对肩背部肌肉群进行按摩,能解除局部肌肉痉挛,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特定的穴位点,可疏通经络、扶正祛邪[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温针督脉联合归脾汤对气血虚型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气血虚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归脾汤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督脉联合归脾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眩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眩晕发作频率降低(P<0.05),持续时间缩短(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椎动脉、基底动脉Vm增快(P<0.05),PI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督脉联合归脾汤治疗气血虚型眩晕效果显著,能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增加脑供血量,有效控制眩晕发作,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矩阵针刺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以矩阵针刺治疗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连续治疗10天,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Vs、Vm、RI及PI。结果:矩阵针刺治疗可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Vs、Vm值,降低RI值,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矩阵针刺可以提高椎动脉血流,改善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三维正骨推拿联合祛风通络温肾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血清内皮素(E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祛风通络温肾汤加减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三维正骨推拿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中医症状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平均血流速度(MV)、阻力指数(RI)]、血清ET与NSE水平,评估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R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MV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且研究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RI低于对照组(P均0.05),MV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ET、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血清ET、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48/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6%(38/49)(P0.05)。结论三维正骨推拿联合祛风通络温肾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显著缓解症状,下调血清ET、NSE水平,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矩阵针刺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静脉滴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以矩阵针刺治疗联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2组连续治疗1O天,观察并比较2组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教(RI)、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2组治疗后Vs、Vm均明显提高,RI、PI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矩阵针剌可显著提高Vs、Vm值(P〈0.05),降低阻力指数(JP〈0.05)。结论:矩阵针刺可以提高椎动脉血流,改善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椎病伴焦虑患者应用振腹推拿治疗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颈椎病伴焦虑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配合心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振腹推拿方法治疗,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右侧椎动脉(RVA)、左侧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流速(Vs)、平均流速(Vm),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及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降低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A、RVA及BA的Vs、Vm值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振腹推拿能显著减轻颈椎病伴焦虑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症候,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四川中医》2021,39(9):187-190
目的:观察灵枢五刺法结合四步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10月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四步整脊手法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灵枢五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峰值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对照组82.98%;联合组患者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各维度CASCS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TNF-α、IL-1β、IL-6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VS、VM水平高于对照组,PI、RI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灵枢五刺法结合四步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这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