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芒针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4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芒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均辅以内科常规疗法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eyer量表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量表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均提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的Fugl-Meyer量表评分、BBS评分、Barthel指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芒针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患肢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后带针状态下行康复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针刺后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患在针刺带针状态下行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个半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两组患者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组BBS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IM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刺带针状态下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效果优于针刺后行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穴扬刺顶颞前斜线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采用头穴扬刺顶颞前斜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平衡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erg评分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治疗组患者的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扬刺顶颞前斜线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程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Berg平衡量表及Fugl-Meyer量表平衡部分评估患者平衡功能,探讨核心肌群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患者平衡功能的优越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核心肌群针刺法,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法,疗程为3个月。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Fugl-Meyer量表平衡部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和3个月的疗效,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及Fugl-Meyer量表平衡部分评分组间比较,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4周及3个月后得分比较,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核心肌群针刺法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阴阳调衡透刺法对中风后痉挛瘫患者行走功能重建的调节作用。方法将90例中风痉挛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阴阳调衡透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Berg平衡功能两项量表评分及步态分析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治疗后步态分析各项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肢步长、患肢步速、患肢步频、预承重期时限、摆动期时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阴阳调衡透刺针法可有效缓解中风后痉挛瘫患者下肢异常肌张力增高,调节髋膝踝关节活动度,有效改善患者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推拿结合太极步法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普通康复治疗,治疗组增加通脑活络推拿和太极步法的治疗,治疗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在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测定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和Berg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康复治疗对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障碍有效,加上通脑活络推拿结合太极步法后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经筋结点配合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脚踏车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配合FES脚踏车治疗,而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经筋结点配合FES脚踏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等。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两组FAC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 <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 <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虚拟平衡游戏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虚拟平衡游戏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虚拟平衡游戏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评分、COP偏移距离各项指标(EO2、EC2、EOTS、EO1)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BS评分、TUGT评分、COP偏移距离各项指标及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BS评分、TUGT评分、COP偏移距离各项指标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虚拟平衡游戏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运动区、足运感区配合体针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常规康复训练,针刺方案为针刺运动区、足运感区配合体针。对照组采用和治疗组相同的单纯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评分,并采用Prokin平衡评估系统(PK254)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包括对称性[X轴平均压力中心(Centre of Pressure,COP)]、COP运动椭圆面积及轨迹长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TUGT用时、X轴平均COP、运动椭圆面积及轨迹长度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试验组治疗后BBS评分、TUGT用时、X轴平均COP、运动椭圆面积及轨迹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且试验组疗效提高更显著。结论:针刺运动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悬吊运动疗法联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悬吊运动疗法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将两组的Berg平衡量表(BBS)、10 m最大步行速度、下肢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BBS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2,4.276;P=0.001,0.001均0.05);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611,9.865;P=0.001,0.001均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实施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可促进平衡能力、下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健侧下肢的跳跃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肢体功能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健侧下肢的跳跃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中的行走和上下楼梯功能检测标准及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S)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Berg评分、FIM评分、10MW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两组Berg评分、FIM评分、10MWS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Berg评分、FIM评分、10MW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侧下肢的跳跃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于川  申斌 《上海针灸杂志》2013,(12):1006-1007
目的评价透穴微创埋线法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手指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透穴微创埋线法配合张力平衡针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以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定法及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为指标,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及Fugl-Meyer评分均较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透穴微创埋线法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手指运动障碍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手部痉挛,改善手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第4颈椎到第1胸椎(C_4-T_1)、第12胸椎到第1腰椎(T_(12)-L_1)夹脊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平衡针刺组(60例)、普通针刺组(60例)和基础对照组(60例)。在治疗后与治疗后3个月从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站起-走计时测试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观察。结果在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平衡针刺组肢体功能、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后平衡针刺组平衡功能与基础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针刺组与基础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平衡针刺组平衡功能与基础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针刺组平衡功能与基础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同时联合平衡针刺比单纯基础治疗以及普通针刺治疗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更有效,并能改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腹针、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以及神经康复的作用,并与单纯康复治疗方案相比较,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0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肢体偏瘫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均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稳定生命体征以及预防并发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再结合腹针、腕踝针,并结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于治疗前后采用国际通用运动功能Fugl-Meyer(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以及Berg平衡量表评定其功能情况,并检测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MA、CSS以及Berg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CSS以及Ber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FMA、CSS以及Berg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可以降低Hcy水平,治疗组Hcy水平为(11.68±4.53)μmol/L,对照组为(13.53±4.01)μmol/L,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较单纯康复治疗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五脏俞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分为对照组(n=65)和研究组(n=6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疗法及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刺五脏俞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牛津残障评分(OH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中医症候积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OH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而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OH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应用针刺五脏俞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胡杰 《新中医》2021,53(19):200-20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85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 例与对照组42 例,2 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平衡训练,2 组均以1 周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4 个疗程。观察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法(FMA)]、平衡功能[Berg 平衡量表(BB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 指数(MBI) 量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1%,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MA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上、下肢FMA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BB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BBS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平衡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邓紫刚 《河南中医》2022,(10):1601-1604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采用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所有患者恢复意识后均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另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上肢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Fugl-Meyer)]、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BI)]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79.1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BS评分、B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5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带针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采用传统头针治疗,康复训练与头针治疗不同时,治疗组在进行传统头针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训练1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下肢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Berg平衡量表评定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FMA下肢、MBI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均较治疗前提高,对照组(P 0. 05),治疗组(P 0. 01)。两组间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分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 05);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头针带针运动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的改善优于其两项治疗分开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患者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而对照组仅加用康复治疗。治疗2个月后,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运动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BI)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量表holden步行功能分类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均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传统针灸与现代康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毫火针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来龙川县中医院接受治疗的36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用毫火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患者日常生活Barthel评分以及根据Ashworth量表评价患者关节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体征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患者日常生活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根据Ashworth量表评价患者关节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相较常规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具有更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