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对白内障患者实施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开展研究,将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的100例患者116只眼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植入非球面人工晶体,观察组50例患者58只眼采用2.8 mm的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治疗,而对照组50例患者58只眼则采用传统超声乳化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 d视力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半年后视力水平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8.62%和20.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减少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前验光显示的散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的散光改善情况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白内障患者植入非球面的晶状体治疗的过程中联合实施微切口超声乳化治疗可以在保障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保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降低术后角膜散光,促进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伴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伴白内障患者43例(48眼),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21例(23眼)接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22例(25眼)接受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比较两组的视力改善情况、术前及术后7 d眼压。结果:术后,观察组的视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7 d,两组的眼压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术用于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伴白内障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61例(70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35只眼)与对照组30例(35只眼),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一般情况、视力、眼压以及其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均有明显缓解,两组在症状上治疗前后差异显著;两组的视力在术后1周、1月、3月、6月不断地提高,组内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眼压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术后满意度及视觉质量自我评价情况上,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Astra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引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5.5 mm透明角膜切口对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对89例(10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眼及对照组49眼。观察组透明角膜切口位于角膜曲率最大子午线方向,对照组透明角膜切口位于10点位方向,2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5.5 mm非折叠人工晶体。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患者屈光状态的变化。结果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42眼(82%)和43眼(84%),对照组分别为31眼(63%)和33眼(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减小(P<0.01);对照组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明显减小(P<0.05)。结论 Astramax三维角膜综合检查站引导白内障超声乳化5.5 mm角膜透明切口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性散光、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评估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白内障患者120例201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99眼采用常规囊外摘除术治疗,观察组60例102眼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散光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的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与同组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术后1月和术后3月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月散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较常规囊外摘除术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更有效提升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透明角膜缘隧道切口和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80例9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49眼)和对照组各40例(47炎),观察组采用透明角膜缘隧道切口,对照组采用角膜隧道切口,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相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有利于术后视力恢复,降低角膜散光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状态的变化,评价切口缝合与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127例(135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按照切口缝合与否分为A、B两组,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定期观察角膜散光和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年A、B两组平均手术性角膜散光度分别为0.76D±0.54D和1.84D±0.63D,差异有显著性(P<0.05);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89.92%和65.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合并人工状体植入术巩膜隧道切口未缝合者术后会产生较明显而持久的逆规性角膜散光.常规缝合切口会明显减少术后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8.
匡慧敏 《河南中医》2016,(9):1610-1612
目的:观察除风益损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97例(104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56眼)和对照组45例(48眼)。治疗组给予除风益损汤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照组给予现代囊外摘除术治疗。结果:术后1 d、术后1周以及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角膜水肿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手术前下降(P0.05),治疗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手术后细胞面积较手术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除风益损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疗效显著,能减少患者角膜内皮的丢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应用高速玻璃体切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东莞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45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所选患者均行以玻璃体切割治疗,对照组22例患者玻璃体切割速度为500~1000次·min~(-1),观察组23例为1000~5000次·min~(-1),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医源性视网膜损伤与玻璃体出血概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功能均优于术前,且观察组术后视力功能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应用高速玻璃体切割治疗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白内障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方法:75例(89眼)糖尿病患者均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后第10天视力情况,探讨视力与糖尿病病程及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无视网膜病变43例(50眼),糖尿病病程平均5.3年;单纯型视网膜病变24例(30眼),糖尿病病程平均8.9年,术后最好视力均可恢复到1.0。两者平均视力为0.6,无显著性差异(P>0.05)。增殖型视网膜病变8例(9眼),糖尿病病程平均20年,术后最好视力可恢复到0.5,最低视力为FC/20 cm。2例(3眼)术后15~30 d出现黄斑水肿。结论:术后视力好坏主要与视网膜病变程度和糖尿病病程有关,不论是单纯型还是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术后均有引起和加重黄斑水肿和视网膜病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双氯芬酸钠水分离联合转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浙江缙云县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于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间住院收治的16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具体操作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后发性白内障分级、手术前后平均眼压和平均视力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 227.37±163.28)个/mm2、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 186.47 ±175.85)个/mm2,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后发性白内障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平均眼压(10.32 ±2.34) mmHg和平均视力(0.48±0.1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水分离联合转核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内眼术后方应用于白内障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眼科确诊的Ⅲ级核白内障患者63例(63眼),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3例。由同一手术医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治疗组术后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内眼术后方口服,每日1剂,早晚餐后温服。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内皮计数、角膜厚度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角膜内皮变化、角膜内皮丢失率、角膜厚度变化、角膜水肿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计数和角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对照组角膜内皮计数较手术前明显减少,角膜厚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角膜内皮计数较手术前有所减少,角膜厚度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角膜内皮变化、角膜内皮丢失率、角膜厚度变化、角膜水肿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眼术后方可减轻手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对保护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功能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赵军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4):2879-2880,290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合并糖尿病患者泪膜的影响。方法将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患者80例(80只眼)分成2组:A组为单纯患老年性白内障组42例(42只眼);B组为合并患糖尿病组38例(38只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7,30,60 d观察患者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及下睑中央泪河高度。结果与术前相比,干眼症状在术后3,7 d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在术后3,7,30 d明显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在术后3,7 d明显增高(P均<0.05)。2组术后干眼发病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较差,术后恢复也缓慢。  相似文献   

14.
牛卓娅  张春  朱景瑞 《新中医》2020,52(5):182-18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情绪、疼痛情况;2组术后单眼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单眼视力提高>0.2、>0.3、>0.5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3.22%,对照组为1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5.45%,对照组为70.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减轻其疼痛,提高患者视力水平,且术后并发症较少,从而获得良好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 2005年10月—2011年2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患者32例(32只眼),术者为有10年以上超声乳化手术经验的医师,入组患者随访6~24个月。结果 1.术前情况: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1只眼,其中膨胀期白内障6只眼,Ⅳ级硬核白内障4只眼。外伤性白内障4只眼,后极性白内障3只眼,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2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1只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1只眼。2.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31只眼,其中后房型29只眼,前房型2只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1只眼。3.术后情况:视力提高在3行以上的25只眼;1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无角膜失代偿、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具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高危因素的病例,除术中及时发现,恰当处理,尽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有用视力外,术前对病情评估和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合并糖尿病患者泪膜的影响。方法将超声乳化白内障术患者67例(76只眼)分成两组。A组为单纯患老年性白内障组35例(40只眼);B组为合并患糖尿病组32例(36只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7、30、90天观察患者干眼症状、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及下睑中央泪河高度。结果与术前相比,干眼症状在术后1、7天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在术后1、7、30天明显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在术后1、7天明显增高(P<0.05)。比较两组术后干眼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尤其是合并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较差,术后恢复也缓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身放松疗法对高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6年2月在安康市中心医院眼科诊治的高龄白内障患者300例,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都给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身放松疗法。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为(0.87±0.08)和(0.67±0.13),都明显高于术前的(0.14±0.09)和(0.15±0.11)(P0.05),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眼前房出血、眼角膜水肿、眼前房渗出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精力和总体健康等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身放松疗法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能促进术后视力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慢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8月在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8例老年慢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颈动脉斑块情况、血脂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4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39/49)(P <0.05);观察组治疗后斑块大小、厚度、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明显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慢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脂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脑梗死病情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