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栀子苷镇痛和抗炎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桅子苷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小鼠热板实验,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实验,栀子苷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栀子苷对醋酸诱发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栀子苷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等。结果栀子苷25mg/kg剂量(P〈0.05)能延长热刺激所致小鼠痛觉反应时间,栀子苷50mg/kg剂量组和12.5mg/kg剂量组对醋酸诱发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最大扭体次数减少百分率可达55%,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栀子苷12.5mg/kg剂量组(P〈0.05)和25mg/kg剂量组(P〈0.01)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栀子苷大剂量(50mg/溶液kg)组能导致腹腔毛细血管渗透液的吸光值显著降低(P〈0.01),即对急性炎症渗出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栀子苷对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没有明显抗炎作用,炎症渗出液中PGE2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其抗炎作用可能与PGE2释放没有关系。结论栀子苷有一定的镇痛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体外炎症模型观察小叶榕叶水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建立体外炎症模型。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小叶榕叶水提物及其不同萃取部位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Griess法检测培养液中NO含量;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的含量。结果 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后,培养液中NO和TNF-α含量显著增加(P < 0.01);小叶榕叶水提物及其不同萃取部位对NO和TNF-α的释放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水提物高、中、低浓度组对NO的抑制率分别为17.0 %,30.0 %,33.0 %;乙酸乙酯部位中、低浓度组对NO的抑制率分别为40.0 %、27.0 %;水相部分低浓度组对NO的抑制率为37.0 %;水提物中浓度组和乙酸乙酯部位高浓度组对TNF-α的抑制率分别为58.0 %,43.5 %,与LPS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小叶榕叶可能通过抑制NO和TNF-α释放而发挥抗炎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水相部分是小叶榕叶的主要抗炎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对LPS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NO分泌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利用NO试剂盒检测NO分泌量。结果:玉叶金花苷酸甲酯能够显著减少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的产生和释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玉叶金花苷酸甲酯可能通过减少NO的释放量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栀子中有效成分对A549细胞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栀子中5个化合物(栀子苷、西红花苷-I、西红花苷-II、山栀苷甲酯和去乙酰车前草酸甲酯),研究其对A549细胞体内XOD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采用RT-PCR检测别嘌呤醇、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对XOD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栀子苷、西红花苷-I和山栀苷甲酯50、100μmol·L-1处理组细胞XOD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对XOD抑制作用较强,西红花苷-II和去乙酰车前草酸甲酯对A549细胞XOD活性的抑制较弱,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别嘌呤醇、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各剂量处理组的XOD mRNA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栀子苷和西红花苷-I对XOD活性抑制作用可能是栀子降尿酸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栀子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栀子水提取物、栀子总苷和栀子苷对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糖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对小鼠腹腔注射造成小鼠糖尿病模型,给药组分别灌胃栀子水提取物组(1.5 g/kg)、栀子总苷组(0.03g/kg)、栀子苷组(0.003g/kg),卡托普利组(0.02g/kg),连续给药2周。观察以下指标:①测定血糖;②测定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③计算肾脏系数;④测定尿酸、尿素氮及肌酐。结果:栀子各给药组与用药前比较小鼠血糖值均有所下降,其中栀子水提物组(P<0.05)和栀子总苷组(P<0.01)血糖下降尤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差异不明显。栀子水提物组(P<0.05)和栀子总苷组(P<0.01)小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栀子各给药组对小鼠胰岛素敏感指数影响不大。栀子水提物组和栀子苷组肾脏系数比模型组有所下降(P<0.05),栀子总苷组肾脏系数显著降低(P<0.01)。栀子水提物和栀子总苷能降低小鼠血清尿酸水平(P<0.05),水提物和栀子苷能使小鼠尿素氮水平下降(P<0.05);栀子各给药组对小鼠血清肌酐水平影响不大。结论:栀子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具有一定的降血糖及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的水提液及成品液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生成一氧化氮(NO)的影响作用。方法按照国家标准WS_3-B-3825-98-2012的生产流程,获得第一次提取的水提液、最终的成品液、及生产过程中的其它三组提取液。首先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DPPH)法及氧自由基清除能(ORAC)法初步比较五组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之后以Griess法测定水提液及成品液对LPS诱导RAW264.7细胞生成NO的影响作用。利用以上方法分别对提取液中所含山奈酚、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进行相关研究。结果成品液清除DPPH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显著低于其他四组提取液(P0.05),成品液的ORAC值显著高于其他提取液(P0.05)。在相同的作用浓度时,成品液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生成NO的作用显著高于水提液(P0.05)。山奈酚清除DPPH的IC_(50)值、ORAC值及抑制LPS诱导巨噬细胞生成NO的作用均显著优于HSYA(P0.05)。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提取液均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成品液较水提液作用显著。提取液中所含山奈酚的作用较HSYA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宽筋藤水提液镇痛抗炎作用。方法:给药组小鼠分别给予宽筋藤水提液高、中、低剂量(15.6,7.8,3.9 g/kg)灌胃,1次/d,连续灌胃给药7 d,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福尔马林致痛法进行镇痛实验研究,采用腹腔毛细管通透增加法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进行抗炎实验研究,观察宽筋藤水提液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宽筋藤水提液能显著减少冰醋酸刺激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5,n=10);小鼠福尔马林致痛实验在第I时相、第II时相的舔足及抖足累积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或P0.01,n=10);宽筋藤水提液高、低剂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度(P0.01,n=10),具有较强的肿胀抑制作用;宽筋藤水提液的中剂量组对冰醋酸刺激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加试验有显著抑制作用,炎症因子的渗出率显著降低(P0.05,n=10)。结论:宽筋藤水提液对小鼠有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金雀异黄素抗炎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株Raw264.7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金雀异黄素与巨噬细胞株Raw264.7温孵1h后,加入100ng·mL-1脂多糖以诱导巨噬细胞的活化,采用Griess试剂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分析法和细胞转染技术观察不同浓度金雀异黄素对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0含量及对核转录因子NF-κB和AP-1表达的影响。结果:金雀异黄素(4~111μmolL-1)能明显抑制脂多糖刺激巨噬细胞生成一氧化氮产生(P〈0.05);显著抑制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0(P〈0.01),并能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和AP-1的表达。结论:本实验证明了金雀异黄素有抗炎作用,其能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分泌NO及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0的释放,通过抑制这些炎症因子的释放来达到抗炎作用,金雀异黄素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和AP-1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栀子不同炮制品水提取部位中栀子苷、绿原酸和西红花苷-Ⅰ含量的差异,探索其炮制原理。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标准炮制工艺制备生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加水回流提取制备供试品溶液,采用HPLC-DAD检测栀子苷、绿原酸和西红花苷-Ⅰ含量,检测波长分别为240,330,440 nm,流动相甲醇-乙腈(9∶1,A)-0.3%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10%~30%A;15~20 min,30%A;20~60 min,30%~65%A;60~65 min,65%A;65~75 min,65%~10%A),流速0.8 mL·min-1。结果:生栀子、炒栀子和焦栀子中栀子苷、绿原酸和西红花苷-Ⅰ质量分数均依次降低,栀子苷分别为2.84%,2.33%,1.57%,绿原酸依次为0.13%,0.09%,0.04%,西红花苷-Ⅰ分别为0.18%,0.16%,0.11%。结论:栀子不同炮制品水提部分主要药效成分—栀子苷、绿原酸和西红花苷-Ⅰ的含量存在差异,推测这与其炮制后缓和苦寒之性、增强凉血止血功效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栀子水提液中栀子苷、西红花苷I的稳定性并优选栀子的减压提取工艺参数。方法:采用经典恒温法考察栀子水提液中栀子苷、西红花苷I的稳定性。以栀子苷、西红花苷I含量及浸膏得率为因变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自变量,利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45 ℃,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1:14;栀子苷质量分数3.51%,西红花苷I质量分数1.21%,浸膏得率28.24%,RSD分别为1.44%,2.21%,0.96%,各因变量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减压提取法适合药材中热敏性成分的提取,优选的减压工艺稳定可行,为栀子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