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历摘要病例1:女,49岁。因右侧面部发作性不自主抽搐伴双侧耳鸣6年余,加重6个月入院。耳鸣为机器样隆隆声,持续性。MRI显示小脑前下动脉分支与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伴行。经小脑脑桥裂上、下支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1],术中情况见图1。术后面肌抽搐与右侧耳鸣均立即消失,左侧耳鸣无变化。随访5个月无复发。病例2:女,35岁。因右侧面部发作性不自主抽搐伴右侧耳鸣3年,加重2个月入院。耳鸣呈擂鼓样,与抽搐基本同步。术前MRI  相似文献   

2.
自2000-01-2000-02,我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12 例面肌痉挛患者,基中3例出现听力损害,现将此3例情况报 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刘某某,女,42岁。以"间断性右侧面肌抽 搐3年,加重2月"主诉入院。入院体检除右侧面肌不自主间 断性抽搐外,无其它阳性体征。颅脑CT查示:右侧桥脑小脑 角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肌电力图示:右侧面肌肌纤维震颤和 肌束震颤。入院诊断:右侧面肌痉挛。取右侧乳突后入路,在  相似文献   

3.
A型肉毒毒素在面肌痉挛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面肌痉挛是一种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性神经疾病,临床表现为一侧面肌不自主地抽搐,且无法自控,发作时随意运动受限如眼睑抽动,睁眼困难,口角歪斜,少数患者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可伴有头痛,患侧耳鸣.面肌痉挛患者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因疲倦,精神紧张而加重,但在入睡后抽搐停止.神经系统检查无其他阳性体征;肌电图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1],脑电图无阳性发现,诊断并不困难.面肌痉挛早期常有损患者形象,增加其心理负担、影响社交,晚期少数患者会因为患侧面肌瘫痪而影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1岁.因“左侧面部阵发性不自主抽搐6年,加重伴头晕半年”入院.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部抽搐,呈阵发性发作并逐渐频繁,发作时无恶心、呕吐,不伴耳鸣,无面部麻木、疼痛,每次发作持续2-3 min可自行缓解,疲劳及紧张时加重,近半年症状加重,伴头晕.入院查体:神志清,左侧面部抽搐,额纹、鼻唇沟、鼓气露齿均正常,双耳听力正常,双侧面部感觉正常,指鼻试验阴性.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纯音听阈示双侧听力正常.MRI示右侧小脑脑桥角(CPA)区T1低信号,T2高信号占位,表皮样囊肿可能(图1).全麻取右乙状窦后入路,行CPA表皮样囊肿切除术.术中全切肿瘤及部分包膜.术后左侧面肌抽搐减少,1周出院,术后1个月抽搐全部停止.病理证实右CPA表皮样囊肿.随访半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5.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严重者发作时睁眼困难、口角歪斜,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我院于2009年4月至2014年2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12例,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偏侧面肌痉挛表面为单侧面部阵发性、不规则、不自主抽搐,随着病程进展,抽搐逐渐加重,可出现面部萎缩,睑裂变小,甚至可扩散至颈阔约肌或额肌[1],严重影响工作及患者的身体健康.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术方法,它对组织创伤小,操作可控性强,术后恢复快,治愈率高,我院神经外科2010-02-2012-02对26例面肌痉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面肌痉挛以单侧面部的一种无痛的、间歇性的和不自主的面部肌肉抽搐为特征,可引起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严重影响社交能力与生活质量。目前关于面肌痉挛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根据目前发表的有关资料对面肌痉挛发病机制与潜在诱导条件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8.
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人群年发病率为14—20/10万,表现为阵发性不自主面肌抽搐,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工作和社交,患者治疗愿望迫切。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肉毒素注射以及外科手术三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86例面肌痉挛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效果和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并于术后半年进行电话随访和来院复查,分析其长期的疗效。结果 286例患者起病时均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无痛性抽搐,随病程延长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本组术中均能见到有动脉或静脉血管异常而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处。术后随访6月至1年,230例症状完全缓解,52例明显减轻,4例手术无效。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是目前正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的一种脑血管变异性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VBD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6岁,因"一过性意识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d"于 2012年4月15 日入院.患者于2d前由座位站起时突发头晕,继之意识不清,摔倒在地,无抽搐,无尿便失禁,约1 min意识转清,醒后自觉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略不清,病来无视物成双,无饮水呛咳.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左侧面肌痉挛3年.查体:BP 140/90mmHg,神清,言语略不清,眼球运动充分,无眼震,双侧额纹对称,右侧鼻唇沟浅,左侧面肌痉挛,伸舌右偏,右侧肢体肌力4级,腱反射对称,右Babinski(+).  相似文献   

11.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血管源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报道逐渐增多。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最常见的是单独发生,但同时发生者少见,而同时出现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及外展神经麻痹更是罕见。作者对2例上述患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合文献复习,总结报告如下:患者一,女,44岁。因"左面部阵发性抽搐2年、复视1  相似文献   

12.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功能性疾病,虽然进展缓慢,而且最终也不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但是面部肌肉反复不自主抽动会引起患者心理和社交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很大。目前临床上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很多,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针灸、神经阻滞、射频、面神经周围支切断术以及肉毒素注射等,这些治疗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减轻疾病发作,但长期随访发现它们均不能彻底治愈面  相似文献   

13.
正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以一侧面部肌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为特征,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等[1-2]。据美国的流行病学研究估计,面肌痉挛的患病率为男性7.4/10万,女性14.5/10万,主要分布于40~79岁人群,随着年龄  相似文献   

14.
眼睑痉挛和面肌痉挛多发生于中老年 ,为神经内科常见病 ,多年来 ,虽采用口服药物、封闭、针灸、手术等疗法 ,但效果均不理想。近年我们应用国产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眼睑痉挛及面肌痉挛 18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眼睑痉挛 8例 ,面肌痉挛 10例 ;男 7例 ,女 11例 ,年龄 40~ 68岁 ,平均 5 8岁 ,病程 3个月~ 5年 ,平均 2 5年 ,均为药物、手术治疗无效者。1 2 症状及体征  8例眼睑痉挛 ,其中双眼睑刺激感 ,瞬目频繁 ,不自主眼睑闭合 7例 ,单侧上下眼睑不自主抽动 1例。 10例面肌痉挛均表现为眼睑及面部不自主抽动 ,左…  相似文献   

15.
面肌痉挛俗称面抽,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脑神经功能性疾病,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及讲话等情况下容易诱发,严重发作时睁眼困难,口角歪斜,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1]。显微血管减压术由于安全、高效、创伤小、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7岁.主因"左额面部疼痛伴左侧牙痛10余年"于2009年2月19日入院.10余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晨起左侧额面部疼痛,伴有左侧牙痛,呈发作性锐痛,每次持续约1~5 min,可自行缓解,无咀嚼肌无力,无眼球活动障碍,无耳鸣,无抽搐.既往史:6年前曾因"脊柱侧弯"行矫形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交叉性偏侧萎缩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叉性偏侧萎缩临床罕见 ,现报告 1例如下。1 病例 女 ,13岁。右侧肢体及背部皮肤色素沉着 7年 ,右侧躯体变细 5年 ,左面部变小 1年于 2 0 0 1年 12月 17日入院。患者 7年前右手足及右侧背部反复出现淡黄色色素沉着斑 ,按“皮炎”治疗时好时坏 ,5年前发现右侧躯干及上、下肢变细 ,逐渐加重 ;1年前患者又发现左侧面部较右侧小 ,且日益明显。查体 :智力正常 ,左侧面部眼裂以下皮肤菲薄 ,皮下组织、肌肉及骨骼均有不同程度萎缩 ,右侧上下肢较对侧明显细2~ 3cm ,短 1~ 2cm ,右侧胸、背及腹部皮肤、皮下组织、脂肪及肌肉均较对侧明显萎缩 ,皮…  相似文献   

18.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为一侧面部不自主地阵发性抽搐,通常仅限于一侧面部.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 decompression,MVD)是国际上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现对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行MVD手术的311例面肌痉挛进行2~5年的随访,随访主要采取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不同责任血管减压手术后疗效,其中有效随访230例,失访8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面偏侧萎缩症合并胼胝体发育不良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偏侧萎缩症 (FacialHemiatrophy ,FH)是一种少见原因不明的面部组织营养障碍性疾病 ,临床报道较少 ,现将本科收治的 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性 ,46岁 ,因反复右侧面部酸胀感伴进行性萎缩 8年入院。 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面部针刺样阵发性疼痛 ,继而面部发麻、发木、蚁走感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 ,多在 10分钟左右 ,每次发作与体位、头颈部关系不明确 ,自觉右侧面部松弛萎缩 ,进行性加重。曾到多处诊治 ,效果不佳。既往6~ 10岁间曾出现腿乏力 ,间歇性跛行。否认外伤手术及药物、食物过敏史 ,个人及家族…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性,8岁,住院号:220913,98年4月6日以"间断性右侧面部抽搐一年余,伴右上肢抽搐一月加重4天"为主诉,一年多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出现右侧面部抽搐,呈间断性发作,每日1-5次,每次持续3-10分钟,发作时无意识障碍,无大小便失禁。在当地按"面神经痉挛"和"痴痴"给予治疗,效果不佳;一个月前,患儿出现右上肢抽搐,2-3日发作一次,每次持续3-8分钟,随乎扫头部CT及增强扫描示:左额叶囊性肉芽肿或结核瘤。4天前,上述抽搐频率增多且每次持续时间延长,随来我院就诊。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双侧瞳孔等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