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黛力新联合针刺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的15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75例和试验组7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果胶铋治疗,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黛力新联合针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6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中,治疗后的HAMA指数(9.08±2.84)分优于治疗前(27.58±4.52)分,治疗后的HAMD指数(9.60±2.85)分均优于治疗前(31.40±4.51)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黛力新联合针刺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好,同时可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可考虑于合理范围内加大推广。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基本病机为肝胆失于疏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治疗当以疏肝和胃降逆为纲,而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脾胃升降失司,气机不畅,则可生痰,痰气搏结,阻遏中焦或咽喉,本病乃生。故痰气并治在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辨证施治中可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对食管黏膜、口腔或肺部造成损伤的一种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因其难治性、反复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医疗界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寻求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案,近年来针刺和中药的治疗逐渐突出。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对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近况进行总结,为临床针刺治疗本病提供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4.
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上消化道疾病,以反酸、烧心、反流等为典型临床表现,病情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可供选择的方法虽多,但治疗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针刺可以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整体调理和个体化诊疗方式,神形兼顾,对于本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因此能够作为一种治疗本病的替代或补充疗法。现对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便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食管反流病经西药常用方法治疗后其反酸、烧心等症状不能有效缓解的疾病。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特点是胃酸多而胃气不降、瘀血内结成痼疾、脾升胃降功能难复,因此,治疗要除胃酸过多之害,活血化瘀以截病深成痼之势,健脾和胃以复脾升胃降之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督脉背部T3-T9段棘突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GERD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30例。针刺组针刺督脉背段T3-T9段棘突下(含穴位及非穴位),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8周。西药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每次20mg,每日2次,共治疗8周。两组治疗前后进行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评分(RDQ)和GERD症状程度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RDQ和GERD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改善(P0.05),针刺组治疗后RDQ和GERD症状程度评分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RDQ愈显率为70.0%(21/30),GERD症状程度评分总有效率为93.3%(28/30),西药组分别为43.3%(13/30)和66.7%(20/30),针刺组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督脉背段T3-T9段棘突下治疗GERD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又是疑难病,治疗棘手,病程缠绵,极易反复.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成为重要的创新手段,笔者通过多年临床,整体上常法与变法并用,熟用常法以治本,活用变法以增效,并借鉴胃镜下粘膜形态进行微观辨病,衷中参西,并运用"以内辅外"的理念以提高临床的疗效,防止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文章详细阐述了...  相似文献   

8.
心神对脾胃的调摄作用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辨治中不容忽视。心胃乃母子之脏,经络相连,功能相依,病变互生。本病病机为心火上逆、胃失和降,心血亏虚、脾胃失养,心脉瘀阻、胃络不和,气滞痰阻、心神不宁。治疗时在顾护脾胃的基础上,据证选用清心火、养心血、通心脉、宁心神等治法方药,使心胃调和,逆乱之气得以平顺,诸症自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9.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ERD)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佳,而中医辨证论治则有较好疗效。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对治疗RGERD有独到经验,治疗RGERD时以和胃降逆为主,兼顾宣肺、健脾、化湿、清热、养阴等法,同时还重视日常预防与调护。  相似文献   

10.
总结朱生棵教授辨证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为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又兼痰、瘀为患;治疗注重疏肝降逆、化痰祛瘀,临证多采用疏肝和胃方化裁。  相似文献   

11.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可能与胃酸抑制不充分、非酸反流、食管高敏感性等因素有关.西医通常通过更换质子泵抑制剂、调整质子泵抑制剂剂量或者联用H2受体拮抗剂来有效控制胃酸;通过促进动力、肌松药、黏膜保护剂控制非酸反流;Stretta射频技术、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对重症、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辨证...  相似文献   

12.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孔文霞教授认为该病病因为脾胃虚弱、胃气上逆,关乎虚、痰、火、瘀,治疗以健脾和胃、通腑降逆为主,配合疏肝、清热、化痰、活血等法,疗效显著。总结孔文霞教授诊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3.
<正>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是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中医将其归属于吞酸、呕吐、郁证、反胃、气噎等范畴。一般认为其病位在胃,与肝、脾、肺有着  相似文献   

14.
目前35%~40%的成人患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的临床应用给GERD治疗带来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有10%~40%的患者在使用PPI后症状未得到明显的缓解。因此,有学者提出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efracto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GERD)"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5.
介绍王樟连教授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王樟连教授认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胃失和降。故临证采用调和肝脾、清降逆气的基本原则进行辨证施治,拟定“治酸四穴”,即鸠尾、中脘、膻中、内关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随症加用曲池、液门、足三里、丰隆、阳陵泉、太冲、内庭等穴,可获即刻效应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朱生樑教授辨治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经验。认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辨证难点在于涉及多个脏腑,病程中又易形成内生之邪,相似证候、性质不同的病机常复合存在。提出立足主要矛盾、明辨脏腑自身及相似脏腑病机变化的特点、厘清虚实权重的辨证思路,在脏腑辨证结合气血津液辨证的基础上立法处方。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7.
马艳  胡蓆宝 《天津中医药》2013,30(3):138-141
[目的] 观察食管康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2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食管康颗粒治疗,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 两组均给药8周。疗程结束后, 对所选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组在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中医证候、胃镜改变、生活质量、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食管康颗粒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在临床症状学、证候学、胃镜改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以及减少复发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疗效, 且远期疗效稳定, 未见毒副作用,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症状、病机及辨寒热,分型以论治;辨兼夹,正本以澄源入手,根据仲景胸痹理论的实质,结合验案探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69-270
胃食管反流病与肝脾胃相关,临床多从肝脾论治,部分患者效果不甚理想,且复发率较高,采用肃降肺气的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取得一定疗效。脏腑理论方面:肺者,气之本,肺居上焦,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胃之气皆以下降为和,并相互影响。胃气不降可致肺气上逆,肺气上逆也可促使胃气上逆。经络循行方面:肺经起于中焦,又还循胃口,故与胃关系密切,在生理、病理方面必然互相影响。经脉主病方面:《脉书·十一脉》记载:其病:心痛,心烦而噫。诸病此物者,皆灸臂泰阴脉。故从肺论治胃食管反流病有脏腑和经络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RGRED)因其发病率逐渐升高,症状反复,治疗效果不佳而逐渐被重视。中医依据"木郁达之"的理论,从生理特性、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角度阐述,认为"木郁"乃该病初始之缘由,久郁生变,或化气化火,或成瘀成虚,治疗上当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柔肝活血、益气和胃为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