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参五味子汤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中的应用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69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1例,采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和观察组(38例,加用人参五味子汤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和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情况均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且观察组差异更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人参五味子汤可改善临床病症,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预后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加减人参五味子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加减人参五味子汤治疗,对照组予斯奇康肌注,主要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免疫球蛋白变化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减人参五味子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参五味子汤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应用人参五味子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RRTI缓解期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和处理,治疗组给予中药人参五味子汤口服。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呼吸道感染次数、症状时间均减少,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gA、IgG含量均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人参五味子汤能够有效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5.
赵玲 《四川中医》2007,25(10):89-90
目的:观察保儿宁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保儿宁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00例。结果:总有效率97%。结论:保儿宁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辨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曹宏  张桂菊 《河南中医》2004,24(8):60-61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对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笔者在临证时按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和基本病理变化,审证求因,将其分为五型进行辨证论治,常收显效,现将临床点滴经验奉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益表固本汤(Yibiao Guben Decoction,YBGBD)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组采用益表固本汤(YBGBD)口服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患儿主要症状、综合疗效、及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表固本汤(YBGBD)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转移因子口服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脾调中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采用健脾调中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婴儿健脾散,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调中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疗效确切,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9.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的常见多发病 ,据统计 ,学龄前复感儿患病率为 2 9 6 8% ,其中城市为 32 6 1% ,农村为 2 4 19% ,近年来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该病常见于 3岁以下的小儿。反复发作 ,治疗不当 ,容易导致哮喘、心肌炎、关节炎、肾炎等病 ,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现代医学运用免疫调节剂、锌制剂等治疗 ,疗效不确切 ,而且临床症状如不思饮食、胃纳差、消瘦、汗多等改善不明显。笔者从 1997年起用益气固表汤治疗本病 10 6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儿科观察治疗 2月以…  相似文献   

10.
朱其秀 《广西中医药》2001,24(3):147-147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是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的多发病。由于小儿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由病毒引起,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且致病的病毒繁多,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困难,而中医中药在改善小儿体质,增强抗病力,扶正驱邪方面有其一定的优势,应用用中药防治复感儿,已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1]  相似文献   

11.
脾虚发热证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复制并评价脾虚发热大鼠模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脾虚组、脾虚发热组。大鼠采用饮食失节+过度疲劳法复制脾虚模型,于造模第22天腹腔注射LPS(80μg/kg)诱导发热,测定各时间点的肛温、体重、外观行为变化积分值、尿D-木糖排泄率和外周血相关指标。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发热组大鼠体温除在30min有一过性降低外,其余各观察点均呈显著性升高(P0.01,P0.05);单纯脾虚组大鼠体温除在60min时有一过性升高外,其余各点无显著性差异;脾虚发热组与单纯脾虚组大鼠在第1、2、3周末的体重均明显降低;第2、3周末的外观行为变化总积分值呈显著性增加(P0.05,P0.01);第3周末的尿D-木糖排泄率、血GAS、MTLI、L-1β、IL-2、T3、T4、TSH均降低I,L-6和SS升高(P0.05,P0.01);②与单纯脾虚组相比,脾虚发热组大鼠体温在30min时有一过性降低,之后体温一直呈显著性升高(P0.01);外周血T4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其余各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饮食失节+过度疲劳+LPS注射可引起大鼠出现类中医脾虚发热证。  相似文献   

12.
张丽霞 《中医药导报》2002,8(5):255-255
运用异功散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 38例 ,治愈 31例 ,有效 6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94 .74 % ,优于健胃消食片治疗 (P <0 .0 5 ) ,提示汤剂加减针对个体用药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安肠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探索疏肝在IBS-D肝郁脾虚证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为IBS-D中医治疗提供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将120例辨证为肝郁脾虚证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安肠汤组)、B组(痛泻要方组)、C组(柴胡疏肝散组)、D组(匹维溴铵组),分别予相应药物治疗,疗程均为4周。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A、B、D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A组优于B、C组(P0.01),但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疗效A组明显优于B、C组(P0.01),但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肠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表明疏肝在IBS-D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是属于“咳嗽”、“感冒”、“肺炎咳嗽”的范围,中医中称为复发性感染患儿。导致患儿出现上述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儿肝常有余、脾肾不足、肺常虚等生理原因引起的。如果患儿习惯性呼吸道感染可导致患儿脾弱肝旺、肺胃阴虚、肺脾不足,当患儿遇到外邪侵入时则可发展成为疾病。从现代医学理论角度认为患儿免疫力低下、病原菌的侵入是导致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此外环境污染、体内菌群失调也是诱发该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普遍认为该疾病的发生是纵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文将从现代医学微生物以及中医辨证角度对该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两者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旨在为该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的临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脾虚痰湿证是胸痹较为常见的证型,本文从心脾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对胸痹脾虚痰湿证的病因病机特点、证候特征、治疗法则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6.
德尔菲法小儿脾虚泻专家问卷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杨燕  盛燕  李歆 《北京中医药》2010,29(12):891-894
目的 对小儿脾虚泻专家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方法 在文献研究及前1轮专家问卷的基础上,编制小儿脾虚泻第2轮专家问卷,发送给北京市35位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对答卷进行回收,并采用德尔菲(Delphi)法进行分析.结果 在构成证候的指标评价中,食后即泻、纳呆、大便清稀或有黏液、面色不华等4项指标满分比>0.65,变异系数≤0.265;在结局指标的评价中,大便次数5~9次/日、大便次数>10次/日、尿量明显减少、食欲下降满分比>0.829,变异系数≤0.27.在治法、方剂等其它评价中,健脾止泻法、参苓白术散满分比>0.88,变异系数<0.24.结论 大便次数、尿量、食欲可入选疾病疗效评价指标;食后即泻、纳呆、大便清稀或有黏液、面色不华可入选主要证候指标;参苓白术散、健脾止泻法可入选主要方、法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夏朴茯苓饮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多潘立酮片,治疗组予中药夏朴茯苓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积分,并随访疗效的持续性。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73.5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疗效更加显著(P0.05)。②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脘腹痞满、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恶心欲吐、大便稀溏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③组内停药3个月与6个月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停药3个月与6个月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夏朴茯苓饮治疗脾胃虚弱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疗效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8.
小鼠脾虚便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小鼠脾虚便秘模型,研究脾虚便秘的机制.方法 应用番泻叶泄泻、饥饱失常、限制饮水等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脾虚便秘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和大便的改变;用炭末推进实验检测肠道推进功能;采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D-木糖含量.结果 模型组小鼠体重和大便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推进率明显降低,血清D-木糖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采用番泻叶泄泻、饥饱失常以及限制饮水等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制作脾虚便秘模型方法稳定且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针推联合治疗对感染后脾虚综合征婴幼儿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婴幼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与对照组48例,治疗组患儿给予针推联合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66.7%,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不调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各项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除CD8~+外,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推联合治疗婴幼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效果理想,且对患儿免疫功能有改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