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刺激量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均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强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轻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量表(H-B)功能值、多伦多面神经分级系统量表(TFGS)评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DFNP)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问卷量表(FDI)各项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功能值、TFGS评分、DFNP评分及FDI各项评分(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功能值、TFGS评分、DFNP评分及FDI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2%,对照组为1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刺激针刺治疗中枢性面瘫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面部肌肉功能障碍,减轻面部神经残疾及活动损伤程度,并不会因刺激程度加重而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风热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三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和三河市医院针灸科的门诊及住院收治的风热型周围性面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对其分成2组,即观察组50例采用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2组均10 d为1疗程,共治2个疗程。采用多伦多面神经评定系统(TFGS)、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总体评分判断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治疗后TFGS评分、H-B分级评分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痊愈率(58.0%)、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痊愈率(30.0%)、有效率(62.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风热型周围性面瘫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熏蒸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使面部功能得到改善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20天后,对患者使用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定面神经功能,并将疗效及治疗前后的H-B分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H-B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H-B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对风寒袭络型面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60例周围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行单纯电针治疗)以及实验组(30例,行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有显著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降低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慢性鼻窦炎患者选用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显著优于单纯针灸(电针)治疗,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7例。治疗组采用针灸、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灸(电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2.6%,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关穴温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电针与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应特点与差异。方法选取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熏蒸组,每组30例;电针组采用针刺结合电针法,熏蒸组采用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法,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电针组与熏蒸组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上都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熏蒸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9%优于电针组的93.33%,熏蒸组H-B量表与症状评分改善也优于电针组,但2组对比不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与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都能达到较好疗效,中药熏蒸疗法创伤小、疗效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灸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评定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采用面部残疾指数(FDI)及House-Brackmann(H-B)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法评定患者治疗前后面部残疾及麻痹程度改善情况。结果:①治疗4周,两组口眼歪斜、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鼓腮漏气、眼睑闭合不良等积分均降低,观察组各积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4周,两组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积分上升,社会生活功能(FDIS)积分降低(P0.05),观察组FDIP积分高于对照组,FDIS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Ⅰ级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Ⅳ级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穴位注射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症候、面部残疾指数及面部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透穴加超短波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采用电针透穴加超短波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采用H-B面神经功能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透穴加超短波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时空针灸灵龟八法治疗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时空针灸灵龟八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ortmann简易评分、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Portmann简易评分、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Portmann简易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0%,对照组为73.3%,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平均痊愈时间为(13.58±3.32)d,短于对照组的平均痊愈时间(18.72±3.45)d(P0.05)。结论时空针灸灵龟八法治疗面瘫急性期疗效显著,优于传统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艾灸翳风穴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选择门诊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艾灸翳风穴,对照组采用单独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ouse一Braekmann(HB)分级量表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组间H-B分级量表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组内H-B分级量表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各组疗法均有效。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H-B分级改善及痊愈率[92.5%(37/40)]优于对照组[82.5%(33/40)]。结论:针刺配合艾灸翳风穴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通四联针刺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口服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三通四联针刺法治疗,连续针刺5d,休息2d,7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量表及H-B计分法评价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分级及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H-B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中医证候积分、H-B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通四联针刺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红光照射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用激素及消炎抗病毒、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药物及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红光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8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光照射联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阮春鑫  陈兴奎  林树梁 《新中医》2018,50(7):204-20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频分期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60例贝尔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在急性期内(发病1周内)均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恢复期(1周后)对照组配合电针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频治疗;2组均以7天为1疗程,共治4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比较2组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分级情况及表面肌电信号(_sEMG)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额肌群、颊肌群、轮匝肌群_sEMG疗效均较治疗前改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健侧额肌群、颊肌群、口轮匝肌群均方根值(RMS)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针刺配合中频疗法分期治疗贝尔面瘫,对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额肌群、颊肌群、轮匝肌群s EMG,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药熏蒸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及对肌电图的影响。方法:140例面神经炎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7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肌电图、生活质量评分(QOL)、多伦多面神经功能评分(TFGS)改善情况,并根据House-Braek-mann(H-B)分级法评估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级别。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1潜伏期及CMAP均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R1潜伏期(9.52±1.55)ms、CMAP(1.45±0.31)m V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0.39±1.93)ms、CMAP(1.12±0.29)m 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QOL评分及TFG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QOL评分及TFGS评分(88.39±8.12)分、(89.43±9.0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82.19±7.99)分、(83.13±8.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针刺疗法治疗面神经炎时,改善肌电图变化,临床疗效显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使治疗疗程缩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22例、治疗2组25例、治疗3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各组取穴相同,治疗1组采用连续波电针,治疗2组采用疏密波电针,治疗3组采用断续波电针,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88.0%、82.6%,对照组为62.5%,各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Sunnybrook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Sunnybrook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组治疗1个月后Sunnybrook评分与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电针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断续波在恢复期早期对面肌功能恢复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火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陈旧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陈旧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采用火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火针治疗。经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火针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陈旧性面瘫效果显著,优于单纯火针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联合电针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桂枝加葛根汤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1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 d,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之86.67%;两组治疗后H-B量表评分、Portmann评分及F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治疗组H-B量表评分、Portmann评分及FDI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联合电针治疗急性期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病程≤7 d)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星期治疗5次,2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3个疗程后H-B分级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池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20.
陈婷婷 《新中医》2018,50(10):197-200
目的:观察在西药治疗与护理基础上以中药湿热敷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84例周围性面瘫风寒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2组均予醋酸泼尼松片、呋喃硫胺片、硫酸锌尿囊素滴眼液、盐酸金霉素眼膏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针刺护理、健康护理等多种措施。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湿热敷加针刺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2组治疗前后评定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面神经功能评价(H-B)评分和面部残疾指数(FDI)量表评分,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经秩和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和FD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H-B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1);治疗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和F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H-B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西药治疗与护理基础上以中药湿热敷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