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究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3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功能综合评定(FCA)、体质量质数(MBI)评分对照组为(75.21±16.23)分、(55.62±23.36)分,观察组为(85.61±7.83)分、(65.37±12.5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5.0%,观察组为9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脊髓损伤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及重建排尿功能的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后并发症较多,如高热和低温、褥疮、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排尿障碍和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我院从1999~2002年收治脊髓损伤患者37例,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重建排尿功能,预防泌尿系感染采取了适当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及对尿流动力学、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间隙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2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尿流动力学(残余尿量、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逼尿肌压和最大尿流率)、排尿次数以及国际下尿道综合症状评分(LUTS)、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随访6个月内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残余尿量、最大逼尿肌压、24 h排尿次数、LUT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最大尿流率、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尿流动力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用以指导临床。方法并发下肢静脉血栓者20例作为血栓组,无血栓的22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比较2组年龄、性别、病史分布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静息心率及血压。评估定时翻身且踝关节被动运动及向心按摩下肢、下肢气压式血液驱动器治疗、适当抬高双下肢、弹力袜及弹力绷带等物理治疗方法联合应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结果性别和既往冠心病比率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平均年龄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症比率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血红细胞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血红蛋白、平均血小板体积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静息心率、舒张压、收缩压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症病史的脊髓损伤患者更易患下肢静脉血栓;心脏功能及机体状况差的脊髓损伤患者更易患下肢静脉血栓;定时翻身且踝关节被动运动及向心按摩下肢、下肢气压式血液驱动器治疗、适当抬高双下肢、弹力袜及弹力绷带等物理治疗方法联合应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时机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3月我科收治的120例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实践不同分成A组和B组,A组给予早期干预,B组给予晚期干预,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组运动功能、触觉功能、痛觉功能评分均大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干预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用以指导临床。方法并发下肢静脉血栓者20例作为血栓组,无血栓的22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比较2组年龄、性别、病史分布情况、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静息心率及血压。评估定时翻身且踝关节被动运动及向心按摩下肢、下肢气压式血液驱动器治疗、适当抬高双下肢、弹力袜及弹力绷带等物理治疗方法联合应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结果性别和既往冠心病比率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平均年龄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症比率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血红细胞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而血红蛋白、平均血小板体积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静息心率、舒张压、收缩压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有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血脂症病史的脊髓损伤患者更易患下肢静脉血栓;心脏功能及机体状况差的脊髓损伤患者更易患下肢静脉血栓;定时翻身且踝关节被动运动及向心按摩下肢、下肢气压式血液驱动器治疗、适当抬高双下肢、弹力袜及弹力绷带等物理治疗方法联合应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9.
10.
《针灸临床杂志》2016,(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脊髓损伤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患者治疗3个月,分析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CA、MB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3个月治疗,两组患者MBI、FCA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联合组3个月MBI评分(65.37±12.54)、FCA评分(85.61±7.84)显著高于对照组MBI评分(55.62±23.37)、FCA评分(75.21±16.24),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3%)显著高于对照组(74.4%),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患者治疗中,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0,(1)
目的探讨丹葛汤辅助针灸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葛汤辅助针灸治疗,疗程4周;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峰值血流速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峰值血流速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末峰值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的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葛汤辅助针灸结合基础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更好的改善患者脑供血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中医证候症状。 相似文献
12.
13.
脊髓损伤由于病程较长及自身病变特点常存在多种并发症,各种并发症的存在对脊髓损伤的的康复进程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也是康复医师日常处理的主要工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针灸在治疗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如肌群萎缩、二便障碍、情志失调等的一些误区,提出自己的见解,供临床操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灸临床杂志》2020,(1)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脊髓损伤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网、Pubmed以及Cochrane Library从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以针灸疗法为主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实验研究,并进行描述分析、关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的91项研究、112条处方中,累计使用腧穴128个,腧穴总频次900次;针灸治疗脊髓损伤肢体功能障碍以电针为主,常结合其他中西医康复疗法;所用经脉腧穴最高的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督脉;使用频次最高的临床常用腧穴为足三里、阳陵泉等13个腧穴,且多集中在腰背部、下肢部;以支持度来看,关联度最高的腧穴组合是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太溪;有效腧穴聚类群集为命门-关元-悬钟-委中-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伏兔-髀关-太冲-太溪、损伤邻近夹脊穴-损伤邻近督脉穴。结论:针灸治疗SCI下肢功能障碍应当紧扣病因病机,在重点腧穴的框架下适当加减,灵活应用多种联合或辅助治疗方案,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将其选穴思路具体化合理可行,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有利于促进针灸治疗SCI选穴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IM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FIM评分及M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疗效可靠,对于促进患者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及施工坠落等原因的不断发生,造成脊髓损伤患者越来越多,而排尿功能障碍在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尤为重要。我们采用清洁间歇导尿配合针灸治疗38例此类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38例患者均为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伴有膀胱功能障碍者,诊断标准均符合美国脊柱损伤学会2000年标准[1]。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最大48岁,最小21岁;病程最长42 d,最短16 d;颈脊髓损伤9例,胸脊髓损伤13例,腰脊髓损伤16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康复治疗组及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组,各45例)。对比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神经细胞因子变化水平,并分析2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康复治疗组80.00%(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ASIA评分均升高,联合治疗组患者ASIA评分显著高于康复治疗组患者(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IL-5、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联合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康复治疗组患者(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WHOQOL-100评分(心理、生理、环境、社会关系)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升高,联合治疗组患者WHOQOL-100评分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康复治疗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抑制神经细胞因子的释放,并有效改善了其生活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