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病人 女,42岁.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胸闷1个月.曾不规则抗炎治疗、不规则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查体气促明显,右侧卧位,右侧胸廓塌陷,右肺呼吸音低,左肺满布干湿罗音.X线胸片示右肺支气管扩张伴胸膜增厚,纵隔右移.胸部CT示气管隆凸右后方软组织肿块,侵犯气管考虑恶性变,右侧毁损肺,右侧胸膜增厚伴少量包裹性胸腔积液(图1、2).外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下段气管腔内新生物,几乎完全堵塞,支气管镜不能送入远端腔内(图3).  相似文献   

2.
病人 女,42岁.反复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胸闷1个月.曾不规则抗炎治疗、不规则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查体气促明显,右侧卧位,右侧胸廓塌陷,右肺呼吸音低,左肺满布干湿罗音.X线胸片示右肺支气管扩张伴胸膜增厚,纵隔右移.胸部CT示气管隆凸右后方软组织肿块,侵犯气管考虑恶性变,右侧毁损肺,右侧胸膜增厚伴少量包裹性胸腔积液(图1、2).外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下段气管腔内新生物,几乎完全堵塞,支气管镜不能送入远端腔内(图3).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44岁.反复咳嗽、咳痰1年余.查体:右肺呼吸音减弱,可闻及明显湿罗音.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右侧支气管管腔内大量分泌物,培养未见细菌生长.胸部增强CT示右肺动脉缺如,纵隔明显右移,内见侧支血管;右肺呈蜂窝状改变,容积减小,左肺代偿性增大(图1).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右侧胸痛伴咳嗽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右上肺呼吸音减弱,余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示:右肺门有不规则肿块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图1).胸部CT示:右肺上叶类圆形块状密度不均匀增高影,边界清楚,最大截面积约7.5 cm×6.0 cm,病灶内可见囊状低密度区,有脂肪成分及钙化,增强扫描后边缘不均质轻度强化(图2).考虑右肺上叶占位病变,畸胎瘤可能性大. 2012年2月8日在全身麻醉下经右侧第5肋间后外侧切口入胸探查.术中见右上肺组织与胸壁粘连,分离粘连后见病灶位于右肺上叶前段,大小约8 cm×7 cm×7 cm,质韧,局部与心包及纵隔紧密粘连.行右肺上叶和部分心包切除.切开肿物呈囊实性,内有毛发、皮脂样物及骨性组织.术后病理诊断:右肺上叶成熟性畸胎瘤伴囊性变.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6岁.右胸痛伴咳嗽半月余.胸部CT平扫示右肺上叶不规则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最大截面积约5.0cm×4.0 cm,周围可见片状或絮状密度增高影,其内密度不均,可见类圆形更低密度灶,最大截面积约2.5cm×2.3 cm(图1).胸部强化CT示右前上纵隔类圆形肿块影,增强后边缘呈环形强化,内可见囊状低密度区,考虑右前上纵隔占位,胸腺瘤可能性大(图2).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黏膜充血、增厚,管腔通畅.刷检见大量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未找到癌细胞、细菌、抗酸杆菌及真菌.患者无肌无力症状.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42岁,体重65 kg.1年半前开始出现胸闷、气短伴刺激性咳嗽,加重1周入院.CT检查示:上段气管后壁增厚,并有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向管腔内突出,相应气道管腔变窄,肿物占据管腔内面积>90%,病灶与邻近食道、甲状腺左叶分界欠清,见图1.主诉有局麻药过敏史,具体药物名称不详,表现为过敏性休克.查体:慢性病容,口唇轻度紫绀.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和水泡音.诊断为气管肿瘤(上段),拟在全麻下行气管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38岁.活动后气促伴间断发热4年.查体:体温36.4℃,心率80次/min,血压120/68 mm Hg(1 mm Hg =0.133 kPa).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右肺呼吸音清,左肺可闻及哮鸣音.胸部CT示左主支气管肿物,堵塞管腔,左肺部分肺不张(图1).纤维支气管镜示左主支气管距隆凸1~1.5 cm处可见新生物突出,表面不光滑,管腔阻塞,镜身不能通过(图2).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66岁.间歇性咳嗽伴进食后恶心、呕吐2月余.胸部X线示右肺下叶团块影(图1).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下叶7 cm×3 cm大小不规则肿块,累及右肺下叶静脉、左心房侵犯可能性大(图2).支气管镜检示右肺下叶开口可见新生物;活检病理报告恶性肿瘤组织呈肉瘤样,符合肉瘤样癌.头颅CT及ECT全身骨扫描未见转移.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女,21岁,45kg,入院前1个月因喝农药,呼吸机支持治疗1周,意识清楚后拔除气管导管后出现喘鸣、失音,逐渐加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入院。气管三维重建示:气管狭窄;胸部CT示:甲状腺层面气管环形增厚伴管腔狭窄,最窄处约5mm,右肺中叶支气管开口狭窄,左肺舌段以及肺下叶炎性病变。电子喉镜示:双声带形态以及运动正常,声门下可窥及痰痂样物质不完全阻塞气道。术前诊断:气管狭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62岁.因上腹不适9个月,加重2个月,伴全身皮肤黄染以“梗阻性黄疸”入院.人院后生化检查:ALT111U/L,AST 59 U/L,TBIL 234.9 μmol/L,DBIL 190.6 μmol/L;肿瘤标志物大致正常.B超示肝总管内实性占位可能,肝内胆管扩张.CT示肝门区域胆管管腔迂曲扩张伴管壁增厚,考虑为肝总管囊肿或胆囊管囊肿可能.MRCP示胆囊壁、相邻肝总管及左肝管不规则增厚,考虑恶性可能(图1).术前诊断“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左右肝管汇合处乳头状肿物,质巾,产黏液(图2).  相似文献   

11.
病人男,29岁.因农用车翻车、水箱破裂,头面部、躯干及右上肢多处浅Ⅱ度至深Ⅱ度烫伤2 h,面积约30%.查体:严重呼吸困难,40次/min,颈、胸部皮下气肿,以右胸最明显,右侧呼吸音完全消失,紧急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持续有大量气体逸出,左侧呼吸音正常.胸部X线示皮下气肿明显,右侧气胸,右侧肺门有"坠落征"(图1).由于伤者严重呼吸困难,未行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007年9月在全身静脉复合麻醉下急诊行开胸探查,插双腔气管插管.术中见右主支气管完全断裂,残端基本完整(图2),右肺不张,简单修剪残端,游离下肺韧带,用4-0涤纶线间断全层缝合支气管膜部,以4-0聚丙烯线连续缝合软骨环(图3),胸膜及周围组织包埋,膨肺见右肺完全复张.手术顺利.术后10 d复查X线胸片显示已恢复正常(图4),术后2周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 患者,男,67岁。因胸闷伴咳嗽1个月余入院。既往体健,无吸烟史。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肿大,气管居中,右下肺呼吸音稍低,未闻及明显的干湿性哕音。胸部CT示:右下肺条索高密度影(图1),伴有部分肺不张可能。纤维支气管镜示:右肺下叶基底段支气管开口有新生物(图2),右肺下叶背段开口外压性狭窄,病理活检为支气管黏膜慢性炎症。入院诊断:右肺下叶不张.肺癌?入院后复查胸部增强CT示:右下肺少许炎症,基底段管腔内可见新生物。在我科行右肺下叶切除术。肉眼观距支气管切端1cm处支气管腔内见一灰白色肿块,大小1.2cm×0.8cm×0.5cm,切面灰白,质硬,常规病理检查提示右肺下叶错构瘤伴骨化(图3)。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随访1年,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3.
病人 男,45岁.咳嗽、咳痰、痰中带血20余日.查体:仅右下肺呼吸音稍低,余未闻及阳性体征.血常规示:WBC8.4×109/L,N 0.632,RBC 5.18×1012/L,HGB 156 g/L,HCT0.47,PLT 139×109/L.胸部CT示右肺中叶支气管阻塞,右中叶支气管分叉处结节影(图1).支气管镜检示右肺中叶支气管开口新生物,完全阻塞管腔(图2).活检病理报告右肺中叶黏膜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14.
病人 男,72岁.1959年因"右上肺空洞型肺结核"行右侧胸廓树脂球填充术,术后50年无症状.2010年3月出现发热,右胸壁胀痛.查体:右前胸壁4 cm×5 cm包块,红肿未破溃.X线胸片及胸部CT示,右胸膜外间隙感染,胸腔内多个树脂球,部分球内见软组织影或液平,右胸壁肋骨变形(图1、2).遂原手术切口行树脂球取出和胸膜内胸廓成形术.术中见胸壁内窦道形成,肋骨变形破坏,腔内共18只树脂球,14只完整,4只破损(图3).球床为黄白色肉芽及坏死组织.清理残腔壁,切除残腔上方变形肋骨、肋间肌、壁层胸膜及坏死组织,保留皮肤及肌肉塌陷覆盖于残腔之上.遗留开放性伤口,敷料填充.术后3周出院.  相似文献   

15.
病人男,81岁.间断咯血4个月,加重1周.胸部体检无异常发现,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异常色素沉着.CT检查示右肺下叶背段肿块,密度均匀增高,边界清楚,增强后强化明显(图1).PET-CT示右肺团块状异常密度影伴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11.66,两侧肺门淋巴结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3.67(图2).诊断:右下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病人男,81岁.间断咯血4个月,加重1周.胸部体检无异常发现,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异常色素沉着.CT检查示右肺下叶背段肿块,密度均匀增高,边界清楚,增强后强化明显(图1).PET-CT示右肺团块状异常密度影伴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11.66,两侧肺门淋巴结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3.67(图2).诊断:右下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病人男,81岁.间断咯血4个月,加重1周.胸部体检无异常发现,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异常色素沉着.CT检查示右肺下叶背段肿块,密度均匀增高,边界清楚,增强后强化明显(图1).PET-CT示右肺团块状异常密度影伴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11.66,两侧肺门淋巴结葡萄糖代谢增高,SUVmax:3.67(图2).诊断:右下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病人 男,72岁.1959年因"右上肺空洞型肺结核"行右侧胸廓树脂球填充术,术后50年无症状.2010年3月出现发热,右胸壁胀痛.查体:右前胸壁4 cm×5 cm包块,红肿未破溃.X线胸片及胸部CT示,右胸膜外间隙感染,胸腔内多个树脂球,部分球内见软组织影或液平,右胸壁肋骨变形(图1、2).遂原手术切口行树脂球取出和胸膜内胸廓成形术.术中见胸壁内窦道形成,肋骨变形破坏,腔内共18只树脂球,14只完整,4只破损(图3).球床为黄白色肉芽及坏死组织.清理残腔壁,切除残腔上方变形肋骨、肋间肌、壁层胸膜及坏死组织,保留皮肤及肌肉塌陷覆盖于残腔之上.遗留开放性伤口,敷料填充.术后3周出院.  相似文献   

19.
病人 男,72岁.1959年因"右上肺空洞型肺结核"行右侧胸廓树脂球填充术,术后50年无症状.2010年3月出现发热,右胸壁胀痛.查体:右前胸壁4 cm×5 cm包块,红肿未破溃.X线胸片及胸部CT示,右胸膜外间隙感染,胸腔内多个树脂球,部分球内见软组织影或液平,右胸壁肋骨变形(图1、2).遂原手术切口行树脂球取出和胸膜内胸廓成形术.术中见胸壁内窦道形成,肋骨变形破坏,腔内共18只树脂球,14只完整,4只破损(图3).球床为黄白色肉芽及坏死组织.清理残腔壁,切除残腔上方变形肋骨、肋间肌、壁层胸膜及坏死组织,保留皮肤及肌肉塌陷覆盖于残腔之上.遗留开放性伤口,敷料填充.术后3周出院.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6岁,因胸部、头面部外伤后疼痛1h入院.查体:T 37.1℃,HR 97次/分,RR 33次/分,BP 112/67mm Hg,SpO2 90%.意识模糊,表情痛苦,呼吸急促.胸部X线示:右肺下叶挫裂伤,右胸4、5、6前肋骨折伴右侧血气胸(肺压缩20%),下颌骨正中联合处骨折;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为:右肺下叶挫裂伤、右侧血气胸、右侧多发性肋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下颌骨骨折,予吸氧、补液、抗炎、化痰及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