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人 男,72岁.1959年因"右上肺空洞型肺结核"行右侧胸廓树脂球填充术,术后50年无症状.2010年3月出现发热,右胸壁胀痛.查体:右前胸壁4 cm×5 cm包块,红肿未破溃.X线胸片及胸部CT示,右胸膜外间隙感染,胸腔内多个树脂球,部分球内见软组织影或液平,右胸壁肋骨变形(图1、2).遂原手术切口行树脂球取出和胸膜内胸廓成形术.术中见胸壁内窦道形成,肋骨变形破坏,腔内共18只树脂球,14只完整,4只破损(图3).球床为黄白色肉芽及坏死组织.清理残腔壁,切除残腔上方变形肋骨、肋间肌、壁层胸膜及坏死组织,保留皮肤及肌肉塌陷覆盖于残腔之上.遗留开放性伤口,敷料填充.术后3周出院.  相似文献   

2.
病人 男,72岁.1959年因"右上肺空洞型肺结核"行右侧胸廓树脂球填充术,术后50年无症状.2010年3月出现发热,右胸壁胀痛.查体:右前胸壁4 cm×5 cm包块,红肿未破溃.X线胸片及胸部CT示,右胸膜外间隙感染,胸腔内多个树脂球,部分球内见软组织影或液平,右胸壁肋骨变形(图1、2).遂原手术切口行树脂球取出和胸膜内胸廓成形术.术中见胸壁内窦道形成,肋骨变形破坏,腔内共18只树脂球,14只完整,4只破损(图3).球床为黄白色肉芽及坏死组织.清理残腔壁,切除残腔上方变形肋骨、肋间肌、壁层胸膜及坏死组织,保留皮肤及肌肉塌陷覆盖于残腔之上.遗留开放性伤口,敷料填充.术后3周出院.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36岁.因左胸壁肿物就诊,无明显临床症状.查体:左胸壁腋后线第7肋触及一卵圆形肿物,大小约10 cm×8 cm,质硬,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胸部CT示左侧第8、9肋间软组织肿物影,大小4.4cm× 3.8cm×3.7cm,肿物向内压迫胸膜,局部肋骨未见明显破坏(图1、2). 2011年7月行左胸壁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胞膜完整,表面光滑,深入肋间.完整游离并切除肿瘤,壁层胸膜完整,肋骨无破坏.术后切除标本病理,大小4.8cm× 3.5cm× 2.5cm,呈灰白、灰红色,表面光滑,胞膜完整;切面呈多囊性,最大直径1 cm,内含暗红色血块样物(图3).电镜示:神经纤维组织间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呈海绵状(图4).免疫组化示:神经标记物NF和S-100(+),血管标记物CD34(+)(图5~7).病理诊断:肋间神经血管瘤.  相似文献   

4.
病人女,23岁。反复右侧胸痛伴胸闷、盗汗、纳差1年。查体:右胸腋后线第7肋处见局限性隆起,可扪及肿块约5cm×6cm×3cm大小,质硬、固定、表面欠光滑,触痛明显,局部皮肤无红肿。胸部X线见右中下肺野软组织块影,右第7肋局部骨质破坏。胸部CT扫描见右后胸壁团状、匀质、高密度灶,边界清晰,CT值32Hu,病灶侵及肋骨(图1)。在CT定位下行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Askin瘤。2003年9月在全麻下行右侧胸壁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胸壁后外侧第7肋处有一6cm×7cm×7cm质硬肿块,呈灰白色鱼肉状,无完整包膜,脏、壁层胸膜均受累,肋骨呈虫蚀样改变。术后病理镜下…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使用可塑型生物硅胶囊填塞法治疗慢性脓胸胸膜腔残腔28只犬的动物实验。通过组织学观察、细胞毒性试验、影像学特征表明:硅胶囊与炎性增厚胸膜之问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无细胞毒性,并能促进脓腔的主动修复,有效地消灭胸膜腔残腔,达到治愈目的。与以往的传统术式如胸廓成形术、肺叶切除加胸改术、带蒂的大网膜胸内移植术等相比,具有无胸廓畸形、创伤小、保留一定健康肺组织、避免肠缺血坏死及腹腔内并发症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1997年7月收治两例胸壁巨大放射性溃疡,分别采用下腹横行肌皮瓣及小腿内侧游离皮瓣与腕部血管吻合以腕部携带移转,修复清创后创面。术后皮瓣愈合良好,效果尚较满意。例1 女,31岁。入院前6个月行左乳癌根治术,术后常规放射治疗(剂量不详),致左胸壁及锁骨上出现溃疡(图1),第3、4、5肋骨、胸骨外缘,壁层胸膜外露,溃疡表面污秽,伴有剧痛。创面多次细菌培养,分别为肠杆菌属、表皮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生长。经用敏感抗生素湿敷换药1个月后,在全麻下清创,保留壁层胸膜,形成约15cm×10cm 缺损的左胸部创面。左胸廓内动脉壁略有增厚,但搏动有力,离断  相似文献   

7.
组织工程肋骨修复胸壁巨大缺损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壁常因肿瘤、感染和创伤等原因发生大面积缺损 ,迄今尚无理想的硬性胸廓修复材料。 2 0 0 0年 5月 ,我们对 1例巨大复发性左前胸壁瘤样纤维组织增殖症 (韧带状瘤 )施行全层胸壁切除后 ,用组织工程肋骨修复获得成功。病人 女 ,2 5岁。发现左乳下缘固定包块 3年。先后 2次手术切除 ,但均在术后短期内复发且进行性增大。本次入院时包块已增至 18cm× 18cm× 18cm大小 ,坚硬 ,固定于前胸壁 ,侵及左乳房和皮肤。CT显示包块向深层侵及肋骨、胸膜并突向胸腔内紧贴左上肺和心包。手术切除胸壁全层和第 5~ 9肋骨前段 ,全层胸壁缺损直径约…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9岁.4年前体检胸部CT发现左肺上叶软组织密度影,直径约1 cm大小,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图1).考虑良性肿瘤,未予特殊治疗,随访观察.1周前再次复查CT示左肺上叶肿物较前明显增大,直径约8 cm大小,边缘不光滑,分叶,侵及肋骨及肋间肌(图2).查体仅左上肺呼吸音略低,余未.头颅CT、腹部CT及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全身骨扫描亦未见肿瘤转移征象.2011年10月行左侧开胸探查.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肺上叶前段,直径约8 cm,侵及相邻壁层胸膜,行左肺上叶、受累肋骨及肋间肌组织切除术,常规清扫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29岁.因农用车翻车、水箱破裂,头面部、躯干及右上肢多处浅Ⅱ度至深Ⅱ度烫伤2 h,面积约30%.查体:严重呼吸困难,40次/min,颈、胸部皮下气肿,以右胸最明显,右侧呼吸音完全消失,紧急放置胸腔闭式引流,持续有大量气体逸出,左侧呼吸音正常.胸部X线示皮下气肿明显,右侧气胸,右侧肺门有"坠落征"(图1).由于伤者严重呼吸困难,未行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007年9月在全身静脉复合麻醉下急诊行开胸探查,插双腔气管插管.术中见右主支气管完全断裂,残端基本完整(图2),右肺不张,简单修剪残端,游离下肺韧带,用4-0涤纶线间断全层缝合支气管膜部,以4-0聚丙烯线连续缝合软骨环(图3),胸膜及周围组织包埋,膨肺见右肺完全复张.手术顺利.术后10 d复查X线胸片显示已恢复正常(图4),术后2周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脓胸伴有胸壁引流窦道形成,这类患者长期皮瓣引流或脓胸闭式引流,特别是已行全肺切除或伴有肺组织感染坏死、支气管胸膜瘘,几乎均伴有全身营养不良,局部胸壁慢性感染纤维硬化等,无法行纤维板剥脱,脓腔填塞或胸廓成形。常规方法难以消灭脓腔,只能长期脓腔开放引流或闭式引流,给患者造成极大精神负担及生活不便。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用无菌封闭法治疗5例该类患者,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张昌明  张铸  吴明拜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2):129-129,T004
患者 男 ,3 6岁 ,维族。发现右背部肿块 4年。查体 :右后背部第 9、10肋骨处有 8cm× 5cm× 5cm的椭圆形肿物 ,边界清楚 ,质地软 ,有波动感 ,活动度差。患者曾于 1974年、1977年 2次行右肺包虫内囊摘除术 ;1982年行右侧胸壁包虫内囊摘除术 ;1984年行右肺、右侧胸膜腔、右胸壁多发包虫内囊摘除术。入院X线及CT检查显示右侧第 8、10肋骨后端骨质呈膨胀性破坏 ,局部胸壁可见软组织肿块影 (图 1~ 3 )。患者于 1998年 3月 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右侧胸壁包虫内囊摘除术 ,术中见胸壁后外侧第 8肋骨处约 8cm× 5cm× 5cm大小包虫囊肿…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12岁.因前胸壁凹陷伴反复心悸、气促12年入院.患者出生后即有胸壁畸形,随生长发育逐渐加重,难以耐受剧烈活动,经常出现心悸、气促.父母双方家系中均未发现胸壁、脊柱畸形者.体检示瘦长体型,身高143 cm,体重23kg.胸廓扁平,前胸壁中下份向后凹陷,形成一漏斗状窝,其上下径10cm,左右径14cm,最深处后陷4cm.胸腰段脊柱呈"S"形侧弯.胸部X线片显示:胸骨后缘与脊柱前缘之间最短距离为1.8cm,胸廓指数(胸廓最凹陷处横径与纵径之比)为10.4.CT显示胸廓呈漏斗胸改变(图1).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增大,主动脉内径增宽,肺动脉干及右肺动脉内径明显增宽.经积极术前准备后,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胸骨上举术.术中见胸廓壁薄,胸骨中下段明显后凹,第5~8对肋软骨明显畸形生长,向前下急剧倾斜下降.手术切除全部畸形(第5~8对)肋软骨和剑突,金属支杠横穿胸骨中下段交界处以上举胸骨,成形较满意.与一般漏斗胸患者相比较,该患者胸骨骨质明显较疏松,金属支杠穿过时较容易.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气促、心悸等症状明显缓解.复查胸部X线片示胸骨后缘与脊柱前缘最短距离为6.0cm(图2),胸廓指数明显改善(由术前10.4转为术后3.1).术后随访6个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胸壁放射损伤,由于胸壁组织薄,溃疡深,常伴有肋骨及胸膜的变性坏死,加之周围组织广泛纤维变性,单纯植皮或局部皮瓣移转均难以修复溃疡。我们自1987年至1989年采用乳房—侧胸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移植乳房重建或修复胸壁缺损时,采用保留肋骨的胸廓内血管显露及吻合技术改善受区畸形的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9月,收治11例乳癌术后女性患者。年龄33~65岁,平均42岁。其中10例行DIEP皮瓣移植二期乳房重建术;1例因放疗后胸壁慢性溃疡,采用DIEP皮瓣移植修复胸壁缺损。皮瓣切取范围18 cm×9 cm~28 cm×12 cm。术中分离胸廓内血管时,采用保留肋骨的血管分离技术,并将胸廓内动、静脉和腹壁下动、静脉端端吻合。腹壁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应用保留肋骨的胸廓内血管显露及吻合技术。血管显露操作时间38~65 min,平均52 min;显露的胸廓内血管长度为1.3~2.2 cm,平均1.7 cm。术后DIEP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2个月。10例乳房重建患者外形满意,1例胸壁修复患者溃疡无复发。无1例出现胸壁术区疼痛不适,无胸壁凹陷畸形发生。结论 DIEP皮瓣移植乳房重建或修复胸壁缺损术中,采用保留肋骨的胸廓内血管显露及吻合技术安全、有效,能减少受区胸壁凹陷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总结胸壁结核性脓肿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363例胸壁结核性脓肿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确诊。结果〓男性248例,女性115例,平均年龄32.3±4.7岁;左、右侧胸壁分别147例、175例,胸骨区41例;哑铃型137例,蟹足型52例,溃破型96例,混合型78例。273例切除了肉眼观和(或)影像观异常的肋骨,18例患者切除壁胸膜,113例采用肌瓣填充残腔。5例由于损伤胸廓内动脉中转开胸手术,全组无死亡病例。293例患者门诊随访16~35个月,一次性治愈率91.6%。25例(8.4%)复发脓肿,均经再次病灶清除术治愈。51例(14%)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裂开、脓肿或窦道形成,7例胸腔积液,4例肺结核播散,3例肺不张,1例皮下血肿,2例脓胸,均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胸壁结核性脓肿手术总疗效满意,但切口问题较多。  相似文献   

16.
Wu ZY  Su Q  Zhou YL  Ni YM  Ye DS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0):614-616
目的 总结肺及胸膜残腔曲菌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1972年9月至2003年6月我科诊治的56例肺曲菌病及胸膜残腔曲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肺曲菌病53例,胸膜残腔曲菌病3例。所有病例均行胸片或肺CT检查并行手术治疗,其中8例在术前经痰培养(5例)或肺组织穿刺活检(2例)或纤维支气管镜活检(1例)获得病原学诊断。53例肺曲菌病中,42例行肺叶切除术,3例行肺段切除术,8例行肺楔形切除术;3例胸膜残腔曲菌病在清除病灶后,2例行胸廓成形术,另1例延长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并在残腔内反复注入氟康唑治疗1个月(每次200mg、100ml,1次/2~3d)。结果 全组患者均治愈,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肺及胸膜残腔曲菌病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例1女,71岁。发现右背部压痛性肿块2个月。查体:右第10后肋扪及4cm×4cm×4cm大小、质硬、类圆形肿物,有压痛。X线胸片示右第10后肋有大约3.5cm×3.5cm边界清晰的肿物影,其间见膨胀性骨质破坏,多发性囊性改变,CT亦显示右第10后肋呈膨胀性骨破坏,周围见软组织影。2005年4月手术,术中见右第10后肋长约4cm增粗变形,周围侵犯肋间肌肉组织,沿肋骨肿瘤两端正常组织5cm以上切断肋骨,移出肿瘤,切除周围受浸润的软组织。病理报告:肋骨浆细胞瘤。术后1个月行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征象。例2男,64岁。右侧胸壁疼痛5周。查体:右侧第5肋骨靠腋下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壁结核外科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胸壁结核均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施行病灶清除术,术前正规抗结核治疗2周以上。有窦道的33例逐一切开,切除有病变的肋骨、肋软骨、胸骨,游离带蒂肌瓣填充残腔,络合碘液及生理盐水冲洗,置放链霉素粉或异烟肼液,伤口加压包扎3周以上,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6~9个月。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113例切口Ⅰ期愈合7,例伤口裂开,局部换药后Ⅱ期愈合。全部治愈出院,平均随访1年(3个月~2年),复发3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应用病灶清除术行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6岁,因右胸壁纤维瘤切除术后复发入院.患者分别于2007年、2008年2次于右胸壁相同部位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见封三,图1)确诊为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2010年2月,右胸壁肿物复发并呈进行性生长,间断出现发热症状.查体:颜面、躯干、四肢、腋窝及腹股沟区可见大小不等散在牛奶咖啡斑,右外下胸壁可见约15 cm×9 cm×7 cm大小肿物,质韧,局部呈囊性,皮温较高;左下腹可触及约18 cm× 10 cm×8 cm大小肿物,可推动(图2、3).  相似文献   

20.
一侧乳房胸壁筋膜皮瓣修复对侧胸壁放射性溃疡王方薪,杨志祥乳腺癌根治术后的胸壁放射损伤,由于胸壁组织薄,溃疡深,常伴有肋骨及胸膜的变性坏死,加之周围组织广泛纤维变性,单纯植皮或局部皮瓣移转均难以修复溃疡。我们自1987年至1989年采用乳房一侧胸壁筋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