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采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1例,摘除压迫在脊髓及神经根的髓核和软骨终板,使脊髓彻底解放压迫,钛椎间融合器加前路钛钢板固定.结果 41例中,术后38例获1.0~2.5年随访,疗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定法评定,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采用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1例,摘除压迫在脊髓及神经根的髓核和软骨终板,使脊髓彻底解放压迫,钛椎间融合器加前路钛钢板固定.结果 41例中,术后38例获1.0~2.5年随访,疗效按照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定法评定,结果优13例,良21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47%.结论 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颈前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前路显微外科减压椎体融合钢板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方法]对61例病人实施颈椎间盘、后纵韧带及椎体后骨赘显微手术切除,保留终板,椎间融合器椎体融合,钢板固定手术。术后平均随访18.2个月。分析融合情况、融合节段的后突角度及神经功能状况。[结果]融合率100%。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82.5±3.6)%,优良率73.7%。融合节段后突角度平均改善6.3°,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2个节段椎间盘突出和(或)退行性骨赘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保留终板的椎间融合器椎体融合加钢板固定手术能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促进融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2007-11-2009-12收治的54例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结果 54例均获得随访,神经功能改善依据JOA评定标准,优(改善率>75%)25例,良(改善率50%-74%)20例,中(改善率25%~49...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治疗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对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合并症的治疗,以及配合手术时体位的训练,术中仔细操作,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手术中具有重要作用。结论:重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颈前路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0例报告陈浩作者从1979年10月到1993年10月采取颈前路扩大减压加自体髂骨植骨术40例,经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26~63岁,平均48.5岁。由于颈髓受到致压物对椎体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入、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与传统颈椎前路手术,探讨显微镜外科手术的有效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之间,67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解剖型Cage同种异体骨植入、钛板内固定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颈椎前路减压术,另34例采用标准开放手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所有病例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神经学、影像学评估,比较减压效果.结果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的33例,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0 ml,术后切口引流量40 ml,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术前8.43,术后3个月平均14.70,平均改善率83.2%.采用标准开放手术的34例,平均手术时间11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0 ml,平均术后切口引流量50 ml,JOA评分术前7.54,术后11.84,平均改善率82.1%.两种手术方式在神经功能改善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时间及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下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解剖型Cage同种异体骨植入、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法相比于传统手术,术中显露充分,减压彻底,安全性高,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效果良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ison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plating techniques for CSM between under microscope and traditional method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 clinical result of surgery under microscope. Methods Sixty-seven patients with CSM underwent surgery of 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plating techniques were evaluated retrospectively from January 2008 to June 2010. Thirty-three patients underwent operation under microscope; thirty-four patients underwent traditional operation. The operating time, bleeding volume during operating and poster operating, walking time post-operation and complication were observed. Clinical outcomes were assessed by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 Image of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Microsurgery operation time averaged of 100 minutes. Bleeding volume during the operation averaged of 60 ml, and after operation averaged of 40 ml. The JOA scores were improved from 8.43 pre-operatively to 14.70. Six months post operation, the average rage of JOA improvement were 83.2%. Traditional operation time averaged of 115 minutes. Bleeding volume during operation averaged of 100 ml, and after operation averaged of 50 ml. The JOA scores were improved from 7.45 pre-operatively to 11.84. Six months post operation, the average rage of JOA improvement were 82.1%. There wer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 > 0.05) in the JOA score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in bleeding volume and operating time. Conclusion The operation under microscope is restored significantly than the traditional method in bleeding volume, the surgical field, safety of operation, time of recovery and so on.  相似文献   

8.
对我院1992年至2001年收治的3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Orion钛钢板内固定术,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我院脊柱外科近4年来采用前路椎管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手术方法及手术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从而避免可能导致术后效果不良的操作。结果32例病人经过随访,效果优良。结论适应证选择恰当,手术方法及手术细节正确,前路椎管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优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前路手术治疗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中期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0月,行颈椎前路手术治疗的4个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1例患者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54~74岁,平均58.1±4.9岁,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颈肩肢体疼痛情况,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行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观察钛网等内固定情况,测量C2~C7颈椎椎体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评估植骨融合情况。并记录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2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5~72个月,平均52.7±3.6个月。末次随访时VAS为1.6±0.6分,低于术前的7.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JOA评分为16.1±4.2分,高于术前的8.8±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末次随访时,患者颈椎椎体高度及颈椎曲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1.
颈前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选择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探讨了32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前路手术的选择.[方法]对32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临床和影像学因素选择实施不同的颈前路手术,分别行单间隙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固定术、椎体次全切+单间隙椎间盘切除融合术、2个椎体节段的椎体次全切,其中2例3节段的CSM患者Ⅱ期行颈后路椎板切除融合内固定术.[结果]32例术后随访2~2.8 a,平均2.2 a.术后按贾连顺的临床功能评估示优良率为93.75%.[结论]须根据CS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因素采用不同的颈前路手术,对多节段病变的患者必要时Ⅱ期辅以颈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12.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258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用书信、电话、门诊预约等方式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2000年4月至2006年10月间行前路手术的258例进行随访,复习病历资料,采集手术前后的JOA评分、融合节段高度、D值等数据,运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影响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疗效与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有关,无内固定组术后D值、融合节段高度较内固定组有丢失,但两组间疗效无差别。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应尽早手术,术中使用内固定可以减少术后D值及融合节段高度的丢失。  相似文献   

13.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提高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减压后于椎间分别采用单纯植骨、椎间融合器和植骨加内固定三种方式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经过平均15个月的观察随访,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1分,恢复到术后平均15.3分。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100%融合,无椎间融合器移位、钢板螺钉断裂现象。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颈椎病手术的治疗原则,术中彻底减压、充分植骨、适当应用内固定,就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自锁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自锁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固定钢板治疗的10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1例,女35例;年龄42~74岁,平均(55.4±5.1)岁。受累节段:3节段82例,4节段2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分析术前,术后5 d,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肩痛视觉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计算出JOA改善率;测量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和颈椎ROM。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为(126.2±25.1)min,失血量为(82.1±26.3)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0.4±10.5)个月。颈肩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11±1.54、9.22±2.42改善为术后5 d的2.14±0.51、12.46±1.42(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 JOA改善率达(56.7±21.6)%,术后各时间点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生理曲度术后3个月为(19.6±8.9)°比术前的(11.5±6.8)°明显改善(P0.05),术后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稳定(P0.05);而颈椎ROM由术前的(37.6±10.4)°减少为术后3个月的(18.2±5.9)°,颈椎活动减少明显(P0.05),随访过程中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出现吞咽困难19例,轴性痛6例,脑脊液漏3例,声音嘶哑2例,保守治疗好转;3例患者各有1个椎间隙未融合(无临床症状),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结论: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自锁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能够减少术中损伤,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采用前路显微外科减压椎体融合钢板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9月~2002年9月,对54例退变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颈前路椎管减压术,并采用颈椎椎间融合器加颈椎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男31例,女23例;年龄38~65岁,平均45.2岁。病程5~19个月,平均13.4个月。病变节段:C3、43例,C4、525例,C5、621例,C6、75例。1个节段39例,2个节段15例。术前Cobb角为0.80±0.31°。结果术后切口均期愈合,无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2例术后2周内出现短期吞咽不适,1例出现声嘶,均自行恢复。1例术后即出现上肢疼痛加剧,保守治疗1个月后缓解。54例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16.4个月。X线片示无钢板螺钉折断、植入物滑脱。53例骨性融合,1例最后1次随访时未融合,融合率98.2%。Cobb角术后为5.50±0.22°,最后1次随访时为5.20±0.1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Odom' 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24例,良22例,可8例,优良率85.2%。结论颈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2个节段椎间盘突出或/和退行性骨赘引起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保留终板的椎间融合器椎体融合加钢板固定手术能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促进融合。  相似文献   

16.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疗效的因素,本文对1986年5月 ̄1994年2月间的152例脊髓型颈椎病人前路手术后的疗效及常见影响因素作一分析。结果发现,病程、年龄及病情与疗效有关,手术范围及方式与疗效无关。建议脊髓型颈椎病确诊后应尽快手术治疗,合适的手术及减压范围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颈前路环锯扩大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8年10月-1996年3月我院施行颈前路环锯扩大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7例。优良率77.2%,有效率91.4%。术后脊髓症状加重2例,术后3月死亡1例。颈前路环锯扩大减压术,能直接切除病间盘及椎后骨赘,扩大局段椎管,减压可靠,近远期疗效较好,影响手术疗效的基本因素是脊髓受压迫的时间和程度,重要因素是良好的操作技术和确切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3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改善率为(92.6±3.1)%,其中优30例,良6例。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安全。  相似文献   

19.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方法近5年来我科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单或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62例。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出现反应性脊髓水肿3例,脑脊液漏1例,食管漏1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肺部感染5例,其中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随访6个月~5年(平均3.5年),按JOA评分,术后12~16分,平均14.6分。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悉颈前入路解剖,严格规范化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预防颈椎前路手术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CDF组23例,ACCF组2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JOA评分、植骨融合率和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46个月。手术时间ACDF组为(106±23)min,ACCF组为(142±35)min;术中出血量ACDF组为(121±76)ml,ACCF组为(208±125)ml;两组两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ACDF组从术前(10.32±1.47)分增加到(14.55±1.65)分,改善率62.82%±12.58%;ACCF组从术前(10.21±1.53)分增加到(14.39±1.76)分,改善率59.91%±13.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但ACDF组优于ACC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和ACC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ACDF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