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性颌骨重建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采用多种骨瓣进行功能性颌骨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61例颌骨缺损患者,首先应用多种骨瓣重建颌骨的连续性,然后植入骨结合种植体,利用种植义齿重建患者的咀嚼和发音功能。61例患者中,男3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8岁(20~61岁)。游离髂骨瓣32例,血管化腓骨瓣21例,单纯牵引成骨重建颌骨7例,其他骨瓣1例。共植入种植体247颗。种植固定义齿修复29例,种植体支持的活动义齿修复32例。结果:种植义齿修复完成后平均追踪49个月(6~114个月),种植体脱落6颗。1例患者在修复完成2年后因肿瘤复发死亡(含4颗种植体,不计入存活种植体)。至最后复查,共237颗种植体仍在行使功能,累计5年存活率为95.95%。结论:应用游离髂骨瓣、血管化腓骨瓣重建颌骨的连续性后,植入骨结合种植体,能够有效地重建患者的咀嚼、发音功能,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牵引成骨术修复外伤或肿瘤切除术后牙槽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6例外伤或颌骨切除术后骨缺损患者,采用垂直牵引成骨术修复垂直向骨量,牵引成骨3~5个月后植入种植体。结果牙槽骨高度得到有效恢复,种植体与颌骨形成骨愈合。结论牵引成骨术是修复颌骨垂直骨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ITI种植体即刻植入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12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种植体植入血管化髂骨修复下颌骨缺损已成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法。本研究对一组ITI种植体即刻植入血管化髂骨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2000~2004年间12例患者共36枚ITI种植体植入血管化髂骨的情况进行研究。髂骨瓣移植完成即刻种植体植入,3~5个月愈合期后进行修复负载。结果:种植体植入髂骨后初期稳定性良好,经1年观察,垂直骨吸收<1m m,进入稳定状态。在观察期间无种植体失败。结论:血管化髂骨是下颌骨缺损修复安全的种植床。种植体支持的固定义齿和覆盖义齿修复,是下颌骨缺损可靠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目的是从临床及组织学上检验即刻植入种植体后在水平、垂直向上出现较大缺隙时,种植体与拔牙窝壁之间能否在冠向形成骨整合.该手术中不用组织瓣关闭术创、不植骨、或不用屏障膜。在拔牙窝偏腭侧即刻植入种植体并安装愈合基台.以替代无法保留的左上颌尖牙。种植体植入后.测得种植体与颊侧骨壁存在颊舌向4.2mm的间隙,允许其在种植二期之前愈合。种植体植入5个月后负重,10个月后取颊侧冠方的骨组织行活检术。种植体界面的冠方组织切片显示骨与第一螺纹处的种植体之间为直接的骨连接,并且重建了种植体的生物学宽度,包括骨结合冠方的结缔组织以及结合上皮。该病例报道从临床及组织学方面证明了在颊侧骨壁未受损的拔牙窝行即刻种植时,尽管拔牙窝存在较大的缺损并且未行组织瓣关闭、没有植骨、没有使用屏障膜等措施.种植体一骨也可以愈合并形成骨结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证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髂骨移植后延期种植的可行性。方法16只成年雄性杂种狗,制备下颌骨双侧骨缺损,左侧行冷冻自体下颌骨骨块的原位再植并结合髂骨松质骨移植,即复合移植组(composite transplantation group,CTG),右侧缺损行自体髂骨块移植即髂骨移植组(iliac transplantation group,ITG),术后3个月分别在两类骨块上植入IMZ TPS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3、6、9、12周分别处死4只动物取材,采用数字化X线片对种植体与颌骨结合界面进行灰度定量分析,组织学观察种植体.骨结合情况。结果各期种植体周围均未见吸收性骨质密度减低影像。骨一种植体界面灰度定量分析显示,种植体植入两类移植骨3、6和9周时,其界面骨质密度改变差别明显,复合移植组明显优于髂骨移植组;种植体植入12周时,两组界面骨质已无明显差别,两类移植骨均与种植体有良好的骨结合,其骨愈合方式基本相同。结论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并延期植入牙种植体后,二者可形成良好的骨结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单侧上颌骨缺损骨瓣移植种植体植入进行几何仿真模拟,评价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基于CT扫描和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建立标准的人模块化颅骨三维几何和有限元力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上颌骨单侧骨缺损状态,并依照临床修复情况,设计上颌骨单侧缺损的修复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评价该设计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颧种值体联合骨瓣移植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模型的应力分布中,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颧种植体植入颧骨的颈部,颧种植体应力值大于周围支持组织,起到了颧突支柱对[牙合]力的传导作用。结论: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能够有效传导[牙合]力,其周围支持组织具有良好的应力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颧突支柱的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并恢复咀嚼功能的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颧种植体在上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评价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4例上颌骨切除术后缺损患者,利用三维CT数据,借助CAD/CAM系统制作1:1大小的解剖模型,术前测量相关参数并制作精确种植模板。术中采用血管化骨肌皮瓣和骨结合牙种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利用上颌骨和颧骨的测量数据.结合定位模板共植入6枚颧种植体和7枚牙种植体,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重建上颌骨的形态和功能。结果:利用血管化骨瓣重建4例患者的上颌牙弓形态,使面中1/3得以恢复:在术前设计和术中植入6枚颧种植体和7枚常规种植体时.应用解剖学模型和外科模板,使种植体精确定位。结论:上颌骨术后缺损,可采用颧种植体重建颧上颌支柱,恢复面中1/3的形态:使用血管化骨瓣结合颧种植体,提高了上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颧上颌支柱的恢复,使he的稳定得到了保证.从而有利于美观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口腔医学》2017,(7):607-611
目的探讨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完成的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的病例共30例,植入种植体共81颗。按照自体块状骨的供区来源分为颌骨组(16例34颗)和髂骨组(14例47颗)两组,通过临床随访及影像学检查,分别计算并比较其种植体存留率。结果 30例自体块状骨移植结合GBR后骨增量明显且愈合良好,术后均无明显供区并发症。同期或延期种植体植入,经平均7.8个月(4~18个月)骨结合期后,除1例种植体因松动拔除,其余29例均完成永久修复。种植体植入后平均随访期为26个月(9~68个月),植入的81颗种植体在随访期内存留率为98.76%。其中颌骨组升支取骨失败1颗,种植体存留率为97.06%;髂骨组失败0颗,种植体存留率为100%,两者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块状骨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后种植修复,其种植体存留率,较骨量正常情况下的种植修复无明显差异。颌骨与髂骨两种供区的块状自体骨,其移植重建牙槽骨骨量不足均可取得理想的种植修复临床效果。但颌骨内取骨因避免了第二术区、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小等优点,临床上应予以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9.
两例因下颌骨良性肿瘤行下颌骨部分切除的病例,采用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同期骨内种植体植入,用以修复颌骨缺损及牙列缺损,治疗效果良好,为非血管化移植骨上同期植入牙种植体可以达到骨愈合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种植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采用种植义齿修复。方法:6例髂骨移植患者,3例直接植入种植体;2例经颌骨骨块上置法植骨后植入种植体;1例经牵引成骨术增高牙槽突后植入种植体。2例腓骨移植患者,分别经腓骨上置法移植和牵引成骨术增高牙槽突后植入种植体。结果:8例患者最终都植入种植体,其中3例已完成上部义齿修复。结论:下颌骨缺损自体骨移植术后,常有牙槽突骨量不足,需行牙槽突Ⅱ期重建。上置法植骨和牵引成骨术能成功地重建牙槽突缺损骨量。  相似文献   

11.
髂骨复合游离瓣(ICCFF)是下颌骨缺损重建的首选复合瓣,它可提供髂骨肌瓣、髂骨肌皮瓣、内斜肌髂骨肌瓣、内斜肌髂骨肌皮瓣4种复合瓣来修复各种下颌骨复合缺损。本文综述了ICCFF的应用解剖,临床应用,供区并发症及坚固内固定、骨结合种植体在ICFF的应用,表明了ICCFF在下颌骨缺损功能重建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颌骨缺损的功能性重建应包括恢复颌骨连续性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各类义齿修复等,以重建颌骨功能和颌面部美观。血管化自体骨移植后进行种植义齿修复是颌骨缺损重建的一种有效且前沿的治疗方法。目前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血管化自体骨移植后进行种植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聚焦颌骨缺损重建中植入骨瓣的牙种植体预后,重点介绍其研究进展,系统回顾植入骨瓣中种植体的生存率、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的风险因素,为颌骨缺损重建中种植修复的预后评估及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植入部位对种植固定桥受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比较种植体不同植入部位对下颌后牙四单位种植固定桥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4种不同植入部位四单位种植同定桥的有限元模型,分别为456X、45X7、4X67、X567,采用分散垂直、分散斜向、集中垂直、集中斜向4种加载方式,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各种载荷下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分散载荷下,不管是垂直向还是斜向,4种植入方案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均位于种植体颈部-皮质骨界面处;斜向载荷的Von Mises应力在皮质骨和种植体上明显增高,为垂直向的2.9~5.6倍.集中载荷下,4种植入方案的最大VonMises应力都位于邻近桥体的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处.远中悬臂设计应力集中最为明显.结论:四单位种植固定桥应避免远中悬臂456X设计方案,在本实验所假设的条件下,45X7植入方案力学分布更为均匀.  相似文献   

14.
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加同期种植修复牙槽缺损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利用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同期种植修复牙槽缺损。方法:13例牙槽嵴萎缩患者行自体髂骨游离移植同期植入29枚种植体。结果:移植骨存活,植入的29枚种植体与移植骨结合良好,义齿修复一年后种植体无松动、脱落。结论:采用该方法可早期修复牙槽缺损,但仍需进一步观察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单侧上颌骨缺损骨瓣移植种植体植入进行几何仿真模拟,评价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情况.方法:基于CT扫描和图像及图形处理技术,建立标准的人模块化颅骨三维几何和有限元力学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模拟上颌骨单侧骨缺损状态,并依照临床修复情况,设计上颌骨单侧缺损的修复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评价该设计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颧种植体联合骨瓣移植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模型的应力分布中,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颧种植体植人颧骨的颈部,颧种植体应力值大于周围支持组织,起到了颧突支柱对<牙合>力的传导作用.结论:颧种植体结合血管化骨瓣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能够有效传导<牙合>力,其周围支持组织具有良好的应力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颧突支柱的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并恢复咀嚼功能的可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放疗对口腔种植体骨融合影响的研究近况孙波刘宝林何黎升口腔种植体既可应用于牙槽嵴萎缩时义齿修复,也可用于颌骨缺损后重建及上颌骨赝复体固位等。随着口腔种植体植入放疗颌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开展,人们愈来愈重视放射对口腔种植体骨融合影响的研究。一、口腔种植...  相似文献   

17.
影响骨整合种植体长期成功的因素很多,如种植体在颌骨内的角度不合适,修复体界面适合性差或两者共同作用而导致种植体超负荷,最终引起严重的牙槽骨吸收。临床上采用手术导板引导种植体植入,可以达到义齿修复美观和种植体在颌骨内具有最佳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不翻瓣技术、骨劈开与BICON手用扩孔钻等多种微创技术在前牙区种植的临床应用。方法:0研究包括34例患者前牙区51个植入位点。常规CBCT术前检查,剩余骨量的唇舌向宽度4.52±1.26mm(均数±标准差),唇侧骨缺损垂直向高度为1.56±0.25mm(均数±标准差),唇侧骨壁存在不同程度的倒凹及缺损。对于嵴顶骨量宽度大于5mm时,只采用嵴顶切口并向邻牙延伸的不翻瓣技术,当根部有倒凹时,增加倒凹区的横行切口,在保证可接受的种植体植入方向的前提下,避免唇侧骨壁的穿通;若有部分穿通,可植入少量BIOSS骨粉覆盖。当嵴顶骨量宽度在3-4mm时,特别是在中切牙区,为植入4-4.5mm直径的种植体,采用骨劈开以及结合BICON系统特有的手用扩孔系列钻技术,很好地完成了骨嵴的扩展,植入理想的4.5mm直径的BICON植体,并保证了种植体颈部唇腭侧1-1.5mm的骨质。当嵴顶骨量宽度小于3mm或唇侧凹陷明显时,可以适当降低嵴顶的高度,到宽度有3mm时,采用上述的方法,此时,可以适当分离唇侧的粘骨膜,保留BICON种植体特有的塑料愈合帽适当长度,使之起到一定的帐篷支撑效应,塑料柱周围植入BIO-COLLAGEN,并采用胶原膜覆盖,最终达到垂直骨增量的目的。部分病例此时可以附加垂直切口,保证切口在无张力状态下缝合。结果:垂直向骨增量1.41±0.32mm(均数±标准差),唇舌向骨增量2.35±0.41mm(均数±标准差),保证了种植体周围至少1mm的骨量。在3至6个月的随访期内,无种植体松动脱落和明显的骨吸收,CBCT显示种植体周围植入Bio-Oss部位有高密度影像,提示新骨形成良好。结论:我们采用不翻瓣技术、骨劈开与BICON手用扩孔钻联合技术、膜引导与BICON植体的帐篷支撑效应联合技术等微创技术完成了骨量不足的前牙区种植修复,常规修复前CBCT检查,修复6个月后复查,显示骨组织稳定,修复效果良好,是值得推广的一系列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19.
带血管髂骨瓣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整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利用血管化髂骨移植同期种植体植入早期整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方法:对5例下颌骨肿瘤患者于肿瘤切除后采用血管化的游离髂骨移植同期植入骨内种植体,术后6个月行Ⅱ期手术、义齿修复。结果:移植骨存活,植入的13枚种植体均与移植骨形成骨结合。义齿修复后随访6~48个月,种植体无松动、脱落.种植体颈部未见明显的骨质吸收。患者外形、咀嚼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该方法可早期整复节段性下颌骨缺损,运用时需注意种植体植入位置准确。  相似文献   

20.
颌骨大型缺损的功能性重建是口腔颌面外科临床的重点问题,自体骨移植是主要的方法。然而,自体骨移植后的骨质易吸收,即使通过吻合血管,移植骨的自发性疏松化仍然严重影响牙种植及功能恢复。因此,血管化自体骨移植的疏松化成为颌骨重建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尚无预防措施。血供充足的自体骨无法避免自身疏松化的问题提示:血供之外被长期忽略的神经等系统因素可能调控移植骨内环境。笔者基于前期神经微环境调控间充质干细胞的系列研究,通过构建神经化血管化髂骨瓣动物模型及尸体解剖,提出了同期神经支配的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新术式。神经化血管化髂骨瓣移植是在髂骨瓣(骨肌皮瓣)植入受区并行血管吻合后,对同时获取的支配髂骨的髂腹股沟神经(传统方法一般忽略并牺牲)与下牙槽神经近心端及颏神经行显微缝合。笔者团队通过开展临床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证实同期神经化血管化髂骨瓣移植的新方法不仅抵御骨质吸收,而且能够恢复唇等周围软组织的感觉,可解决颌骨重建后感觉缺失及疏松化的关键问题,保证了牙种植义齿的成功,并提出“血供+神经”双系统骨移植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