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化学机械去腐技术治疗龋病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并评价化学机械去腐技术和常规机械去腐在龋病治疗中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10期)、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采用Rev 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去腐效果、去腐时间、去腐过程中麻醉的使用、牙髓暴露发生率、牙科焦虑症发生率、1年成功率、继发龋、充填体折断或脱落以及牙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2个研究,2 757个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化学机械去腐与常规机械去腐相比,其在去腐效果[OR=0.52,95%CI(0.25,1.07),P=0.08]、牙髓暴露发生率[OR=0.18,95%CI(0.03,1.11),P=0.06]、继发龋[OR=0.86,95%CI(0.53,1.42),P=0.56]及充填体折断或脱落发生率[OR=1.06,95%CI(0.55,2.02),P=0.87]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机械去腐相比,化学机械去腐可提高龋病治疗的1年成功率[OR=1.81,95%CI(1.28,2.55),P=0.0008],并且可以降低牙科焦虑症[OR=0.25,95%CI(0.09,0.64),P=0.004]、牙髓并发症[OR=0.09,95%CI(0.03,0.27),P<0.05]的发生率,减少麻醉的使用[OR=0.13,95%CI(0.07,0.24),P<0.05],但是在去腐时间上长于机械去腐组[去腐时间1~10 min:OR=0.03,95%CI(0.01,0.11),P<0.05;去腐时间11~15 min:OR=24.46,95%CI(6.25,95.77),P<0.05;去腐时间>5 min:OR=6.05,95%CI(1.13,32.47),P=0.04]。结论:化学机械去腐与常规机械去腐相比,可以达到常规机械去腐的效果,并且能提高1年成功率、减少麻醉的使用、并发症和牙科焦虑症的发生,使病人承受较小的创伤,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MTA和Ca(OH)2用于年轻恒牙活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BM、CNKI、VIP 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发表的关于比较MTA与Ca(OH)2用于年轻恒牙活髓切断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5年3月20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个研究,包括926例患牙,其中MTA组458例,Ca(OH)2组46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1年[OR=4.43, 95%CI(2.38, 8.38)]、2年[OR=2.67, 95%CI(1.65, 4.32)]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TA组1年、2年成功率高于Ca(OH)2组。结论:现有证据显示,MTA活髓切断术的1年和2年成功率高于Ca(OH)2,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i Root BP Plus、Biodentine与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用于恒牙活髓保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 Data数据库收录的i Root BP Plus或Biodentine与MTA相比用于恒牙活髓保存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0月。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数据提取及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7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示:与MTA盖髓相比,使用i Root BP Plus或Biodentine盖髓的长、短期成功率及诱导钙化桥形成的能力均无显著差异;但后两者均降低了盖髓后牙体变色的发生率[RRi Root=0.07,95%CI(0.03,0.17),P<0.00001],[RRBiodentine=0.07,95%CI(0.01,0.60),P=0.02]。结论 在恒牙活髓保存治疗中使用i Root BP Plus、Biodentin...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应用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agate,MTA)牙髓切断术与Vitapex牙髓摘除术治疗深龋机械性露髓乳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12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深龋患儿108例,共计患牙224颗。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牙髓切断组(119颗患牙)和牙髓摘除组(105颗患牙),分别采用MTA牙髓切断术和Vitapex牙髓摘除术进行治疗。术后6、12、18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治疗成功率评价。结果 随访患者共92例,共计患牙192颗,其中牙髓切断组患牙101颗,牙髓摘除组患牙91颗。术后6、12、18个月牙髓切断组治疗效果均优于牙髓摘除组;比较术后18个月两组治疗成功率发现,牙髓切断组治疗成功率(90.10%)高于牙髓摘除组(7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0,P = 0.04)。结论 相较于Vitapex牙髓摘除术,MTA牙髓切断术治疗深龋机械性露髓乳磨牙的短期疗效更好,推荐临床医生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研究应用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agate,MTA)牙髓切断术与Vitapex牙髓摘除术治疗深龋机械性露髓乳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12月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深龋患儿108例,共计患牙224颗。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牙髓切断组(119颗患牙)和牙髓摘除组(105颗患牙),分别采用MTA牙髓切断术和Vitapex牙髓摘除术进行治疗。术后6、12、18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治疗成功率评价。结果 随访患者共92例,共计患牙192颗,其中牙髓切断组患牙101颗,牙髓摘除组患牙91颗。术后6、12、18个月牙髓切断组治疗效果均优于牙髓摘除组;比较术后18个月两组治疗成功率发现,牙髓切断组治疗成功率(90.10%)高于牙髓摘除组(7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50,P = 0.04)。结论 相较于Vitapex牙髓摘除术,MTA牙髓切断术治疗深龋机械性露髓乳磨牙的短期疗效更好,推荐临床医生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iRoot BP Plus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因龋坏就诊儿童口腔科的患儿89名,下颌乳磨牙120颗,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iRoot BP Plus和三氧化矿物凝集体(MTA)作为盖髓剂,行牙髓切断术,术后3、6、12个月复查,通过临床及X线片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iRoot BP Plus和MTA作为盖髓剂,牙髓切断术后1年临床疗效观察,iRoot BP Plus组60例中,失访5例,成功50例,失败5例,成功率90.9%,对照组MTA组60例中,失访5例,成功46例,失败9例,成功率83.6%,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iRoot BP Plus用于乳磨牙牙髓切断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临床操作简单且不引起牙冠变色,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多联抗生素糊剂与Vitapex用于乳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 、EMbase 、PubMed、CBM、CNKI及VIP数据库,检索从建库到2016年6月30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比较多联抗生素糊剂与Vitapex治疗乳牙牙髓及根尖周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最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Stata 12.0进行发表偏倚的衡量。结果:最终纳入16个研究3852颗牙齿。Meta分析结果显示,整体成功率[RR=1.02,95%CI(1.00-1.04),Z=1.85,P=0.06]及12个月成功率[RR=1.01,95%CI(0.98-1.03),Z=0.60,P=0.5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成功率[RR=1.02,95%CI(1.00-1.04),Z=2.15,P=0.03]及24个月及以上成功率[RR=1.07,95%CI(1.01-1.12),Z=2.42,P=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乳牙根管治疗,多联抗生素糊剂与Vitapex具有可比性,且随访2年及以上的长期效果较Vitapex更稳定。  相似文献   

8.
许姚 《口腔医学》2011,31(9):555-557
目的 观察在乳磨牙深龋治疗中,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MTA)与戊二醛用于活髓切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乳磨牙深龋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活髓切断术后用MTA盖髓,对照组活髓切断术后用戊二醛盖髓,术后跟踪随访6个月,1年和2年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6个月时成功率相近,但1年后及2年后MTA组成功率高于戊二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用于乳磨牙活髓切断术远期临床疗效优于戊二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硫酸铁溶液作为儿童磨牙牙髓切断术药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3-5岁儿童的第一乳磨牙、4~6岁儿童的第二乳磨牙共45人,80颗乳磨牙深龋近髓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甲醛甲酚(FC)和硫酸铁溶液牙髓切断,术后6个月及1年复查,分别统计两组成功率,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FC组和硫酸铁溶液组6月及1年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从临床疗效看硫酸铁溶液是一种较好的牙髓切断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MTA)与光固化氢氧化钙(DMG)在乳磨牙髓室底穿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2012年沈阳市口腔医院儿童牙科就诊的116例患儿,将142颗髓室底穿孔的乳磨牙分为2组,分别采用MTA修复和DMG修复,经过6 ~ 12个月观察,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评价疗效。结果 2组相比,MTA组治疗成功率(6个月92.96%,12个月88.73%)略高于DMG组(6个月90.14%,12个月87.3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A与DMG修复乳磨牙髓室底穿孔均能取得较好效果,且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预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IFC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QVIP)、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应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的诊断试验,应用统计软件Meta-DiSc 1.4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9篇,前哨淋巴结活检判断口腔癌颈淋巴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优势比(DOR)及系统接收操作特性曲线(SROC)下面积分别为84%(95%CI 73%~92%)、100%(95%CI97%~100%)、19.16(95%CI 7.65~47.77)、0.22(95%CI 0.10~0.51)、97.72(95%CI 29.69~321.61)和0.99。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作为临床上判断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基因TaqI位点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Medline,搜集国内外有关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应用RevMan 4.2软件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包括异质性检验、合并效应量和评估发表偏倚。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5篇,病例组388例,对照组355例。TT,Tt,tt三个基因型频率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1.2(90.89;1.87),0.84(0.58;1.21)和0.7(50.36;1.59),p〉0.05。T和t等位基因频率的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1.2(40.92;1.68)和0.80(0.59;1.09),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TaqI位点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易感性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比较单独使用注射冲洗与辅助超声荡洗在根管预备过程中的根管清洁效果。方法 电子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roQuest Dissertation and Theses,以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5年1月1日-2014年3月1日,同时对中文口腔医学杂志进行手工检索,对全部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追索,收集辅助超声荡洗能否提高注射冲洗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7篇为低度风险,2篇为中度风险。Meta分析结果:组织学方法显示辅助超声荡洗能显著提高根管根尖区主侧支根管碎屑和玷污层的清洁程度,与仅使用注射冲洗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细菌培养法(P=0.26)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法(0.99)均显示辅助超声荡洗的根管抗菌效果与仅使用注射冲洗无明显差异。结论 辅助超声荡洗对根管根尖区碎屑和玷污层的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注射冲洗,但两者的根管抗菌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总结稳定咬合板治疗慢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稳定咬合板治疗慢性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的有效性.方法 检索电子数据库CENTRAL、Medline、EMBASE(Ovid)、CBM和CNKI,检索时间至2015年7月,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杂志.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相关研究,提取数据并进行风险偏倚评价.采用Rveman 5.3.5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项研究,其中4个为中等偏倚风险,2项为高偏倚风险.与其他保守治疗相比,在短期内稳定咬合板改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患者的疼痛和最大张口度无明显优势(P>0.05);在长期疗效上,稳定咬合板可提高治疗的成功率(P<0.01).结论 稳定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移位的长期疗效需要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下颌阻生智齿拔出后引流的意义。方法:通过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4期)、MEDLINE(1950-2012)、EMbase(1950-2012)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9-2012)收集全世界关于下颌阻生智齿拔出后引流与未引流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对照试验(RCT/CCT),并用RevMan 5.0 Tutoria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引流能减轻术后第3、7 d的面部肿胀度{[MD=-3.56,95%C(I-4.62.12,-2.49)]、[MD=-1.78,95%C(I-3.06,-0.49)]},但并不能减轻术后第1、3、7 d的张口受限程度{[MD=3.57 mm,95%CI(0.08,7.06)]、MD=6.30 mm,95%C(I 5.07,7.53)]、MD=2.01 mm,95%C(I 0.51,3.52)]}。结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引流会加重术后张口受限,但能减轻患者的面部肿胀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Meta分析,科学评价国产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um garnet,Nd:YAG)激光与氟化钠联合应用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电子数据库2000~2010年发表的文献,收集Nd:YAG激光联合氟化钠与单纯Nd:YAG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疗效比较方面的临床研究资料。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7项研究共试验组516颗患牙(Nd:YAG激光与氟化钠联合治疗),对照组490颗患牙(单纯Nd:YAG激光治疗)纳入Meta分析。Meta分析显示,Nd:YAG激光联合氟化钠治疗牙本质过敏症,3个月疗效的合并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1.26,95%可信区间为1.14~1.39;6个月疗效的合并RR为1.34,95%可信区间为1.14~1.58。结论 Nd:YAG激光联合氟化钠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疗效优于单一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Meta分析系统性地评价骨性Ⅲ类错(牙合)采用正畸联合双颌手术治疗前后上气道体积的改变情况.方法: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Wan Fang、VIP、CBM、CNKI,收集有关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采用正畸联合双颌手术治疗前后上气道体积改变情况的文献.参照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NO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用统计学软件RevMan 5.3对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204例研究对象.鼻咽体积、总体积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咽体积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具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可优先选择双颌手术,但采用正畸联合双颌手术的方式仍有发生气道狭窄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使用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库,纳入所有使用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进行矫治并评估髁突位置变化的临床对照研究。2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并提取数据,运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6篇,共6项研究(5项高质量研究,1项微低质量研究)。与治疗前相比,Herbst矫治器治疗后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而使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后关节后间隙平均增加0.31 mm(P<0.000 01)且关节前间隙平均减少0.32 mm(P<0.000 01)。结论 Twin-block矫治器可以使髁突位置前移,改善Ⅱ类磨牙关系。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e authors were not able to identify any systematic reviews or meta-analysis on the dental or skelet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slow maxillary expansion (SME). Therefore, they conducted a study to evaluate skeletal and dental changes after fixed SME treatment in orthodontic patients with constricted arches. METHODS: The authors included in their evaluation clinical trials that assessed skeletal and dental arch changes through measurements on dental casts or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s. The authors did not consider trials involving surgical or other simultaneous treatment interventions during the active expansion period. RESULTS: With the help of a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 the authors searched the following electronic databases: PubMed, MEDLINE, MEDLINE In-Process and Other Non-Indexed Citations,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Review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 Journal Club, Database of Abstracts of Reviews of Effects and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EMBASE Excerpta Medica, Thomsen's ISI Web of Sciences and LILACS. Eight articles met the initial inclusion criteria. The authors found that a significant deficiency in the studies was the lack of a control group to factor out changes in the dental arch and skeletal structures associated with normal growth. CONCLUSION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The authors found only a lower level of evidence. Therefore, they could make no strong conclusions on dental or skeletal changes that occurred after SME treatment. Clinicians need to rely on their clinical experience, experts' opinions and the presented limited evidence concerning SME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