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案例教学法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福建中医药大学本科2008级中医甲班全部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法(传统教学组),对2008级中医乙班部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组)。结果:案例教学组学生案例成绩、期末成绩、自我评估均优于传统教学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案例教学法促进了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结论: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可行性,受到学生欢迎,值得在中医临床课程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军祥 《中医教育》2011,30(2):38-39
中医内科学是内、外、妇、儿等临床课之首,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与临床各学科课程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因此讲好中医内科学对于学生从基础到临床的转型,对于后期临床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本教研室不断总结经验,在课堂教学、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环节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中医内科学是用中医理论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中医内科学作为基础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其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中医现代化的发展,单独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记笔记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需求,也难以培养出具有社会工作能力的毕业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模式的改革在中医内科教学中意义重大,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改革,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内科学课程组是随安徽中医学院1958年创建而成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积淀与发展,内科学课程组已经成为学校优秀师资聚集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学校前后数任院(校)长出自内科学课程组。内科学课程的建设与发展,为内科学位点建设、内科学学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提高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6.
张声生  朱培一 《北京中医》2007,26(7):459-461
中医内科学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和学生临床适应能力较差。本文提出,应通过强化4个重要环节,即梳理病证历史沿革的主线,全面认识中医学理论发展;把握教学内容的整体联系,体现中医内科学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辨证论治特点;重视内科疾病名家医案的灵活运用,尽早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模式;理清内科病证现代研究与现代医学的相互关系,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从而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荣震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627-2628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院校学生的主干课程,学生内科基本功扎实与否、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均与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笔者经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中医内科学的教学质量提出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同道。1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水平的师  相似文献   

8.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基础与临床学科的桥梁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医内科学又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基础理论知识只有通过内科学的学习、理解和临床实践才能进一步深化。因此,学好中医内科学又是学好其它临床学科的前提。我校中医内科学科是教育部最早的重点学科之一,在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教学改革方面又做了大量的探索。在此仅就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工作做一总结。1教学模式多样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中医内科学是学生进入临床课学习阶段最早接触的一门课程,沿用过去学习基础理论课的方法学习中医内科学其学习效果常…  相似文献   

9.
本文笔者在众多中医内科学讲解法中优选出病案化讲解法,探索中医内科学行之有效教学方法,目的是解决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使二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水平,提高教师的中医内科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引入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分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与方法,选择典型的临床病案进行情境设计,对病案进行阶段分层,逐渐释放疾病信息,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同时,整合基础理论知识,运用适当的方法确立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结果显示,PBL教学法可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培养学生查阅文献、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能力,是以培养中医临床诊疗思维为目的 教学方法 .  相似文献   

11.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临床学科,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中医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因此,中医内科学课程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在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诊疗基本技能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一直采取的是科班教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培养了一批批中医临床工作者.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的不断进步,对医学(包括中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从心悸课堂教学出发,探讨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包括:课堂教学从介绍心系病证的共同点开始,利于帮助学生从整体把握同类病证;注意鉴别惊、悸、怔忡等字词涵义,借助训诂学知识,加深学生对病证的理解;通过着重阐释心悸定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统摄全篇知识;以病机及组方思路为主线讲授分证论治部分,突出重点,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主干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学习好这门课程对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将标准化病人引入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当中,真实再现临床情景,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临床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外享有盛誉,中医留学生已成为我国来华留学生的主体。而中医内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在中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本文结合中医内科学特点,通过对留学生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留学生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医内科学心系主要疾病篇章"心悸"及"胸痹"有"急""重""危"的特点,将枯燥而复杂的"心系"理论与临床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医学生能对该课程较迅速、完整的掌握,并与临床相结合是我们的教学目标。笔者及所在教学团队在"心悸"及"胸痹"的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与体会,现予小结,以为中医内科学-心系主要病证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论如何提高中医内科学授课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讲授是一种有控制的信息传递活动 ,采取科学艺术的教学方法 ,可活跃学生思维 ,增加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笔者经长期的摸索深得体会 ,现归纳如下 ,供同道参酌。1 自学与思考自学能力的锻炼是索取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重要手段。在中医内科教学中 ,笔者在每一  相似文献   

17.
PBL教学法及其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岩  杜武勋 《河北中医》2012,34(2):315-317
随着国内国际对于中医学的认可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对于中医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才能培养出能够肩负起继承发扬中医精髓的现代中医人才,备受各界关注.在此形势之下,中医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PBL教学作为近年来备受推崇的教学方法,引人中医学教育之中则成为必然趋势.我们就PBL教学法发展历程,中医内科学教学采用PBL教学的必要性,及PBL教学在我院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过程等方面展开探讨,并展望了PBL教学在我国中医内科学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内科学重点学科经过近3个周期15年的建设,通过明确建设目标,稳定研究方向,选择具有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学科带头人和优化学科团队,健全运行机制,注重科研创新,使学科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2002年对第一个周期的建设进行验收,获得了优秀的评价,并进入了第二周期的建设。2006年又通过了第二周期的验收,获得了优秀的评价,直接进入了第三周期的建设。中医内科学课程先后被认定为安徽省重点课程和安徽省精品课程。文章对中医内科学学科的建设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学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1 教材内容的结构调整与补充 目前中医内科学教材(即五版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内伤杂病。为了使学生对内伤杂病能有一个杂而不乱的正确认识,首先对五版教材所列病种按照肺系、心系、脾胃、肝胆、肾系等进行了系统归类,并且从增强学生对各系统疾病普遍规律的总体认识出发,在每个系统中补充了诊治概要章节,重点讨论了各系统疾病总的发病特点、辨证要领、治疗用药规律等。以肝胆系统为例,概要中主要阐述了以肝为主体,肝胆同病,相互影响,易受情志所伤,导致疏泄失常,气机紊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雨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级桐乡卫校护理学专业的32名学生设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教学法;将2020级桐乡卫校护理学专业的32名学生设为观察组,实施雨课堂教学模式。比较两组中医内科理论成绩、实际操作能力成绩、教学模式总满意率、学习成果情况与中医内科操作技术优良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中医内科理论成绩、实际操作能力成绩、教学模式总满意率与中医内科操作技术优良率均更高,且学习成果情况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雨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提高学生的中医内科学理论知识与中医操作技术水平,促使学生更积极的主动学习,缩短完成作业时间,且学生对其教学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