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生于椎管内的支气管源性囊肿称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SBC)。其来源有分离不全、潜能分化、脊索裂综合征和异常分化等四种假说。与此相关,其有时被归入前肠囊肿、神经管原肠囊肿、肠源性囊肿或内胚层囊肿。如囊肿主要为呼吸道上皮,则称SBC为妥。其多位于颈胸段椎管脊髓腹侧的髓外硬膜下,近来有报道位于腰椎管、脊髓圆锥、马尾神经、骶管内及脊髓腹侧的SBC,表明其或许有其它发生机理或途径。临床可表现为受压部位神经根性痛、感觉运动障碍或脊髓压迫,不具特征性。普通X线平片多阴性,有时可见到椎体后缘凹陷或向前移位,椎管前后径增大等;MRI表现为长T1WI和长T2WI信号。确诊靠病理检验,手术切除为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椎管内脂肪瘤发生率较低,椎管内脂肪瘤占椎管内肿瘤的比例国内文献报道不一,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1%[1],该病可单独存在或与脊髓、脊柱畸形并发[2]。目前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脊柱神经闭合时包含了一些移位的脂肪组织[3],可发生在脊髓的任何节段,多在腰骶段,其次为胸段、颈段。腰骶段脂肪瘤常合并先天性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拴系综合征等先天性异常。按照传统椎管内影像定位方法[4],分为髓内脂肪瘤、髓外硬膜下脂肪瘤、硬膜外脂肪瘤。完全位于髓内的脂肪瘤比较罕见[5]。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spinal bronchiogenic cyst,或spinal bronchial cyst,SBC)少见报道.多位于脊髓腹侧髓外硬膜下~([1]).我们发现1例颈脊髓背侧SBC,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由于胚胎期支气管系统发育异常而产生的囊性病变。支气管源性囊肿多被发现附着在胸骨、皮肤、胃、心包及纵隔,而椎管内支气管源性囊肿(spinal bronchial cyst,SBC)则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5.
神经鞘瘤是椎管内常见肿瘤之一,其好发部位是髓外硬膜下或硬膜内外[1],脊髓髓内神经鞘瘤临床十分少见,髓内神经鞘瘤继发出血更为罕见。我院骨科2009年3月~2012年2月共收治脊髓髓内神经鞘瘤3例,其中1例继发髓内出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神经鞘瘤是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Schwann鞘,是椎管内常见的占位性病变之一,好发于颈段,其早期病变不典型,容易导致误诊、漏诊.发生于颈段者常因颈肩痛而被临床医生误诊为颈椎病,给患者后来诊治带来困难;同时,因延误诊治,椎管内神经鞘瘤不断发展,因其压迫脊髓可引起严重的脊髓受压症状,给患者也带来了严重伤害,重者会导致截瘫.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上皮囊肿包括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气管源性囊肿、肠源性囊肿、畸胎瘤性囊肿等,起源于胚胎残余组织~([1]),发生于脊髓内者少见~([2]).2001年10月~2009年3月我们收治12例脊髓内先天性上皮囊肿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脊膜瘤多发生于中年性胸段脊髓,也可沿椎管发生在别处,但绝大部分肿瘤位于硬脊膜内。马尾部的脊膜瘤较少见,而发生于该部椎管外的脊膜瘤更属罕见,本文报告一例。  相似文献   

9.
黄雷  李军汉 《颈腰痛杂志》2011,32(3):237-238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指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如椎间盘退变、终板损伤刺激椎间盘内痛觉感受器所引起的下腰部疼痛,不伴有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和体征,无神经根受压或脊髓运动节段过度活动的放射学证据[1],临床上有别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等其它原因引起的腰痛,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先天肺支气管发育畸形所致的罕见良性疾病,纵隔和肺内是其好发部位,少数也可发生在腹膜后、椎管等特殊部位[1]。胸部微创技术的发展使胸腔镜手术成为支气管源性囊肿的首选治疗方式[2]。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胸腺切除术后并发乳糜胸的病例国内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临床资料1.病史及术前检查:患者,女性,70岁,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物1月余”入院。患者无头晕、头痛,胸痛、胸闷、憋气,无咳嗽、咳痰,无呼吸困难,无全身乏力等症状。入院查胸部增强CT见:前纵隔胸腺区可见2枚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最大截面积约2.3 cm×1.9 cm和1.5 cm×1.0 cm,边界清晰光滑,增强检查呈未见明显强化。提示:前纵隔胸腺区两枚软组织密度结节影,考虑胸腺来源良性肿瘤性病变,胸腺瘤可能性大(图1)。  相似文献   

11.
胃支气管源性囊肿极其罕见,笔者医院2014年收治1例胃后壁来源支气管源性囊肿,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49岁。因"中上腹阵发性疼痛不适1个月"于2014-08-13入院。病人疼痛时不伴恶心呕吐,无寒战发热,无腹泻便秘,1周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过抑酶、抗炎、止痛后症状缓解。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缘  相似文献   

12.
<正>胃支气管源性囊肿极其罕见,笔者医院2014年收治1例胃后壁来源支气管源性囊肿,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49岁。因"中上腹阵发性疼痛不适1个月"于2014-08-13入院。病人疼痛时不伴恶心呕吐,无寒战发热,无腹泻便秘,1周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过抑酶、抗炎、止痛后症状缓解。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肝脾肋缘  相似文献   

13.
脊髓造影始于1931年,它对椎管内病变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特别是七十年代以来,非离子型水溶性造影剂的出现,因其有着充盈性好,排泄迅速,毒副作用小,适于CT检查等特点,使得近一、二十年以来脊髓造影得到了更大的重视。一些因外伤、手术等不便腰穿,或是因梗阻、畸形、经腰穿不能显示,必须经高位蛛网膜下腔注药才能明确的上段椎管内病变,以往多采用小脑延髓池穿刺,但副作用较多。1977年以来,先后有Sackeet、Leo、Rice等人相继提出并应用了颈1-2侧方穿刺的方法[1],近年来国内少数医院也有应用[2],但终因其有伤及脊髓及血管的危险性[3~6]而报道…  相似文献   

14.
脊柱滑膜囊肿,又称椎管内滑膜囊肿,是指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的一类滑膜囊肿。其主要包括关节突囊肿、神经节囊肿及黄韧带囊肿等。文献报道常发生在腰椎管内,多发生在L4/5节段,颈椎管内少见,胸椎管内罕见。脊柱滑膜囊肿大多起源于脊柱关节突滑膜囊,少数起源于黄韧带及椎管内其他韧带。脊柱滑膜囊肿的发生机制大致如下:脊柱的退行性改变、创伤、炎症和发育不良等使得相应节段关节突关节不稳定和脊柱节段过度活动,关节囊随着关节的活动增加,囊壁受牵拉变得松弛,其内容物向外疝出,最终形成滑膜囊肿。椎管内滑膜囊肿逐渐变大使椎管及椎间孔狭窄,压迫相应的脊髓节段和神经根,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因为胸椎与肋骨、胸骨等共同构成胸廓增加了胸椎的稳定性,所以胸椎滑膜囊肿十分少见。我院收治了1例胸椎滑膜囊肿患者并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一种罕见先天发育异常性疾病,为先天性肠源性囊肿的亚型之一,多发生于纵膈,异位于腹部者极少见。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国内外文献仅见少量报道,且大多为个案报道。本文对收治的1例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进行报道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支气管源性食管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方法 对2019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食管腹段支气管源性食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该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式.结果 该例患者是在体检时无意发现肝胃间隙肿物,行腹部CT提示为肿瘤或肿大淋巴结,术前诊断考虑...  相似文献   

17.
小儿神经源性大便失禁主要由先天性腰骶部脊膜膨出、骶骨发育不良和脊髓纵裂等引起。在治疗上颇为棘手。我院1997年 1月~ 2 0 0 0年 3月采用双侧髂腰肌盆底悬吊术治疗神经源性大便失禁 60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 60例中男 34例 ,女 2 6例 ,年龄 4~ 14岁 ,平均 8.6岁。腰骶部脊膜膨出术后 47例 ,骶骨发育不良术后 8例 ,脊髓纵裂术后 2例 ,椎管内皮样囊肿和椎管内血管瘤术后各 1例 ,骶尾部畸胎瘤术后 1例。二、术前检查1.会阴部检查 :会阴体低于双侧坐骨结节连线 ,腹压增加时 ,会阴体进一步下凸。肛门口松弛 ,…  相似文献   

18.
原发于椎管内的黑色素瘤十分罕见,自1906年首次发现以来,国内外均只见散在报道。有学者认为此病多发于中下段胸椎,而部位在髓内的较髓外硬膜下较少[1]。我院于2014年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多发生在淋巴结内,极少发生在椎管内[1-2]。既往报道的椎管内RDD病例均表现为脊髓压迫症状的颈、胸椎病变[3-7],本研究对1例骶管内RDD病例进行总结报告,以提高对骶管内RDD的认识。1临床资料患者,女,33岁,因"左大腿后外侧疼痛并逐渐加重半年",2011年1月5日于本院就诊。患者半  相似文献   

20.
椎管内皮样囊肿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胚胎源性肿瘤,发病率较低,约1%左右[1-3],为加深对该病诊断及治疗的认识,现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圆锥髓内皮样囊肿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38岁,因"腰背部疼痛不适1年余加重伴小便功能障碍半年"入院。查体:脊柱未见明显侧弯、隐裂等畸形,背部皮肤未见窦道,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不高,右足背外侧浅感觉减退,双侧膝反射略亢进,双侧跟腱反射减退,病理征未引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