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据“痰致心病”、“心可生痰”的理论及大量临床资料,对心病从痰辨治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心病主以治痰、心病兼以治痰的治疗原则,以期突出心病与痰的关系,体现中医治疗的辨证思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高飞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4,19(10):589-591
目前在胸痹心痛等心病的治疗上,存在过于偏重活血化瘀一法而忽视辨证论治的倾向.文章从痰饮水气与心病关系的角度,探讨心病证治的有关问题,以补现今盲目活血之偏.通过对心病从痰饮水气证治源流的概述、温习名医经验及个人治验举例等方面,强调应重视"心为阳中之太阳"理论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指出治疗心病不可一味活血化瘀.中成药的应用同样须在辨证基础上施用,不能只认病不对证.  相似文献   

3.
正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创立了治疗胸痹著名的"瓜蒌薤白剂",即是从"痰"论治。现代中医在治疗心系病的过程中,也多从"痰"论治。笔者导师刘强主任中医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在心系病的诊治过程中,"湿"亦十分重要。笔者现就刘师运用痰湿同治法调治心系病经验讨论如下。1痰与湿的致病特点中医学认为,痰和湿均为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且性质相似,故常与水、饮并称为四大阴  相似文献   

4.
心主神明理论在中医心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探讨了心主神明理论在指导中医心病中药治疗、指导中医心病心理调护、影响中医心病的预防和预后、完善中医心病综合治疗模式等四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并希望通过此次初步探讨为进一步临床深入研究中医心病的治疗提供可行性线索。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02-1404
基于"痰瘀相关"分析痛风的病因病机,认识到痰瘀是痛风的重要致病因素,而痰浊内生、因痰致瘀、痰瘀互结、经脉痹阻或痰核流注是痛风发病的基本病机演变规律。因此,在治疗上要掌握其基本病机,重视将痰瘀同治灵活应用于临床辨治中,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有效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6.
赵步长  伍海勤  王一民  宋琳琳 《光明中医》2012,27(12):2518-2522
中医"痰、瘀、毒"等病理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密切相关,因痰致瘀、痰瘀互结是AS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动脉粥样硬化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机理,探讨及展望中医对AS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痰热论治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中医文献对失眠的论述主要有营卫阴阳、神主睡眠、脏腑失和三方面,以阴阳消长睡眠理论为指导,病机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痰为百病之母"、"人之诸疾悉出于痰",痰热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病机。痰热内扰、心神不安可致失眠,痰热致阳不入阴而失眠,痰热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致失眠。故失眠均可从痰论治。温胆汤经历代医家临床应用及现代实验及药理研究也充分被证明了治疗失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失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古籍记载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多为3周以上)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可见入睡困难、多梦易惊、醒后再难入睡,甚至彻夜不眠等睡眠障碍。顽固性失眠临床多反复不愈,迁延日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刘景源教授辨治不寐,临证常分营卫不和、心肾不交、肝郁气滞、痰浊扰心四型,刘师根据病证合理选方用药,临床常获良效。文章归纳总结了刘师论治不寐的临床经验,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光国主任医师,系南京市名中医,从事中医外科临床30余年,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氏临证独创荆芥、羌活、桑叶三大祛风类方,用以治疗以风邪为患的皮肤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刘师学习,收获颇多.今将刘师这一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刘健主任医师是自治区基层名医,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指导老师,刘师以治疗消化、肾病及疑难杂症著称,对胰腺炎的治疗有丰富经验,现将刘师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1急性胰腺炎治以清热利湿化瘀,用药贵在坚持急性胰腺炎属中医"腹痛"的范畴,为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表现为急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1],血清淀粉酶升高,B超检查表现为胰腺肿大、回声减弱、增强或无回声区。刘老师认为,急性胰腺炎虽然病因可分为酒食不节、胆道淤阻、情志  相似文献   

11.
<正>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增长最快,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大恶性肿瘤之一。肺癌中医分型包括肺气不足、阴虚内热、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等。刘培民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20年,有着丰富的肿瘤治疗经验,其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肺癌在临床中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刘师学习,现将刘师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肺癌的经验总结如下。1中医病机认识历代中医古籍中均有关于肿瘤的记载,大多散在于癥  相似文献   

12.
刘兴国运用祛风药治疗皮肤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国主任医师,系南京市名中医,从事中医外科临床30余年,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刘氏临证独创荆芥、羌活、桑叶三大祛风类方,用以治疗以风邪为患的皮肤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刘师学习,收获颇多.今将刘师这一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吉善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吉善系十堰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刘师临床经验丰富,尤在中医妇科、皮肤科、精神病科、儿科、内科疑难杂症等方面,造诣较深。笔者有幸师从刘师,受益匪浅。现将刘师治疗黄褐斑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嘉湘调补脾肾疗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嘉湘教授为全国中医肿瘤治疗中心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刘师从事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的临床工作近40年,倡导以扶正法为主防治肿瘤。笔者有幸侍诊刘师期间,体会到他特别重视调补“先天”与“后天”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现总结如下。1正气亏虚重在脾肾刘师认为肿瘤发病往往正气亏虚在先,随之邪毒乘虚侵袭。正虚邪侵而致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水聚为饮,湿聚为痰,血滞为淤,内外合邪,邪毒痰淤互结,日久肿块乃成。刘师认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同时指出…  相似文献   

15.
临床观察发现,心血管病患者的汗液较多但并非正常排泄,中医传统理论有"五脏化液,心为汗"之说。汗与心病,已成为中医研究的重要方向。从病因病机的角度阐述汗与心病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临床常见疾病的中西医治疗进行探讨,选择一则典型病例进行论述。立足于中医之根,分别从理论、实践、应用三方面对"汗为心之液"理论进行论述,以期对临床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韩学杰  沈绍功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169-1172
通过查阅"中医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历代文献及理论研究成果,从脂质代谢紊乱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氧自由基的损伤、细胞凋亡、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病理变化等方面述及痰瘀互结证的现代研究,指出其临证价值所在,提出"毒损心络"的新观点,制定诊疗痰瘀互结标准,拟制治疗新方,为本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有许多擅长救治危重症的中医名家。冠心病、心力衰竭、脓毒症诱发的心功能障碍等心功能不全患者在重症监护室里极为常见,而对于心病中医证型以虚证较多。对近现代著名中医名家治疗心病虚证经验的分析与总结,为临床中医辨证为心病虚证一类疾病提供治疗思路,也为传统中医在现代危重症救治中的有效运用提供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伏邪理论是中医病因学重要组分,近年来不断丰富和发展。伏邪是隐匿的致病邪气,伏痰是其中重要一环。治痰是中医治病的关键。通过参阅"伏痰"相关文献,梳理"伏邪"理论源流,阐释"伏痰"概念及产生机制,探讨"伏痰"与心系疾病发病的相关性,并概述"伏痰"理论在心病中的应用现况,为从"伏痰"角度辨治心系疾病提供思路。参考文献46篇。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病成因或因瘀致痰,或因痰致瘀,亦或是因寒致痰瘀,故"痰、瘀"是本病的病机关键。近年来本领域中医学者对痰瘀同治法治疗冠心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较多经验和成果,本文就近年来相关文献作一综述,分析总结痰瘀同治法治疗冠心病的优势,论证此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从事中医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与科研五十余载,创立"道、法、术、理"完备的"扶正治癌"学术思想体系,指导肿瘤临床取得良好效果。对多原发恶性肿瘤(MPMT)的治疗亦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兹总结刘师诊治MPMT的经验,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