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创伤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存在着细胞凋亡。有研究证实Bcl-2基因参与人脑挫裂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聚二磷酸腺苷核糖多聚酶(poly adenosine diphosphate ribose polymerase,PARP)是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标志。目的:通过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PARP降解与DNA片段化的时序关系的研究,了解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进程。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白求恩军医学院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材料:选择Wiste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和脑损伤组25只。方法:采用Feeney等的落体撞击法造成左顶叶局限性脑挫裂伤,落体致伤冲击力为500g&;#183;cm(50g,10cm),分别于损伤后2,6,12,24,48h处死珀样。分别采用末端标记法测定DNA片段化,免疫组化法检测PARP降解。光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所在部位及形态,苏木精.伊红染色作对照观察。主要观察指标:损伤后脑皮质PARP降解与DNA片段化阳性细胞数。结果:脑损伤后2h开始出现PARP降解,主要集中于损伤灶边缘部位。6h开始出现DNA片段化,最高密度均集中于损伤灶边缘部位,随时间推移,损伤灶深部区可见散在单个阳性细胞。其中PARP降解高峰出现在12~24h(48~46个阳性细胞/切片,t=-34.434,-41.196,P&;lt;0.001),DNA片段化出现高峰在24~48h(60~56个阳性细胞/切片,t=-39.430,-61.933,P&;lt;0.001)。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存在细胞凋亡,且PARP降解高峰出现早于DNA片段化。建议在脑损伤早期使用抑制PARP降解的药物,可延缓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
<正>1972年,Kerr等根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把细胞死亡分为坏死和凋亡2种方式。1973年,Schweichel等在此基础上又将溶酶体的作用纳入其中,把细胞死亡分为3种类型。然而早期对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1-2]大多集中在神经元正常发育过程中,或者是神经细胞的慢性变性的病变 相似文献
3.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其与caspase-3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脑损伤(TB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及其与caspase-3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成年健康封闭群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损伤组和抑制物组各56只.Feeney法致伤,抑制物组伤后脑内注射5μg 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分别在伤后1,6,24,48 h和3,7,14 d处死取材(每个分析时相点8只大鼠),采集伤灶中心皮质、皮层下白质、海马、齿状回,以及对侧相应部位脑组织,应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dUTP)标记法(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和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借助荧光分析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的变化.所得数据采用SIDSS 10.1统计软件包进行Spr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方差分析(sNK-α检验).结果 伤后伤侧各脑区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和细胞凋亡百分率(AP)迅速增高,24~48 h达峰值,随后逐渐下降,但伤后14 d仍高于正常(P<0.01).伤后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caspase-3活性迅速上升,峰值在24~48 h.其中伤后24 h伤侧海马区caspase-3蛋白谱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增加1484%,caspase-3 mRNA的表达量增加1043%,caspase-3活性增加148%;伤后48h伤灶皮层下白质caspase-3蛋白谱密度增加1690%,caspase-3 mRNA的表达量增加1181%,caspase-3活性增加183%.Western blot显示,伤后caspase-3原酶及p17活性亚单位的表达均增强.抑制物组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明显下降,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同时,AI值和AP值也明显降低.统计学相关分析发现.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与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间呈正相关(r=0.821和r:0.638,P<0.01),伤后caspase-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间呈正相关(r=0.945,P<0.01).结论 急性TB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与caspase-3的激活有关;神经细胞凋亡与其调节基因caspase-3的表达间具有一致性,TBI对caspase-3的调节发生在转录水平前的某一环节.caspase-3抑制剂能有效地阻断TBI后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鼠中等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执行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和活性的时间动态演变,并探讨三者之间的时效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致伤组8只和损伤组40只,损伤组根据处死时间分为2,12,24,48,72h共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8只大鼠。损伤组制备中等程度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假致伤组仅作颅骨钻孔而不致伤,术后24h处死。观察中度脑损伤后2h~3d伤侧大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和活性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大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创伤性脑损伤后2h在伤侧皮质和海马区即可见有少量凋亡细胞,并呈逐渐增多趋势,主要分布在伤侧皮质、皮质下白质、海马等区域,12~24h凋亡细胞增多,48~72h达到凋亡高峰,明显高于假致伤组。②各组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脑损伤后2h在损伤灶及其周围皮质即有少量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脑损伤后24~48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脑挫伤后72h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有所下降。假致伤组脑组织偶见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③各组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变化:脑损伤后损伤灶及附近皮质神经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2h开始升高,伤后48h达高峰,损伤侧海马区域神经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2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损伤侧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与伤后时程有关。伤后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增加可能是导致细胞凋亡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中等程度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执行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和活性的时间动态演变,并探讨三者之间的时效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4/10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创伤、烧伤、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致伤组8只和损伤组40只,损伤组根据处死时间分为2,12,24,48,72h共5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8只大鼠。损伤组制备中等程度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假致伤组仅作颅骨钻孔而不致伤,术后24h处死。观察中度脑损伤后2h-3d伤侧大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和活性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结果:48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大脑皮质、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创伤性脑损伤后2h在伤侧皮质和海马区即可见有少量凋亡细胞,并呈逐渐增多趋势,主要分布在伤侧皮质、皮质下白质、海马等区域,12-24h凋亡细胞增多,48-72h达到凋亡高峰,明显高于假致伤组。②各组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脑损伤后2h在损伤灶及其周围皮质即有少量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脑损伤后24-48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脑挫伤后72h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数有所下降。假致伤组脑组织偶见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阳性细胞。③各组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变化:脑损伤后损伤灶及附近皮质神经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2h开始升高,伤后48h达高峰,损伤侧海马区域神经细胞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2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结论: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损伤区周围皮质和损伤侧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与伤后时程有关。伤后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活性增加可能是导致细胞凋亡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过程,为脑损伤后的神经系统保护提供实验资料以及为法医学损伤经过时间推断提供帮助。方法以Feeney自由落体脑损伤大鼠模型为对象,采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观察不同损伤时间时脑损伤组脑组织、假手术对照组脑组织和正常对照组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创伤性脑损伤后2h即可在伤侧皮层以及同侧的海马区可见细胞凋亡发生,随着损伤经过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在48~72h凋亡达到高峰,随之逐渐减少,至7d时凋亡数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在伤侧对应区和海马区仅偶见凋亡细胞。结论检测损伤区凋亡细胞数对损伤经过时间的推断有重要价值,为法医学损伤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了解人脑创伤后脑组织中凋亡发生的情况及其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生物素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显微镜观察病理切片。结果:66.7%出现TUNEL阳性,TUNEL阳性与阴性患者间的GCS评分(t=-2.88,P=O.01)、受伤时间(t=2.14,P=0.049)有显著差异。TUNEL阳性与阴性患者间性别、年龄、预后无显著差异。结论:人脑创伤后脑组织中存在凋亡,且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病程相关。其在颅脑创伤的病理过程中有一定作用,但只是颅脑损伤后复杂病理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即创伤后神经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分子的病理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伤灶边缘皮层的fos蛋白及凋亡细胞。结果外伤组在伤后24h检测到高水平表达的fos蛋白及明显增多的凋亡神经细胞。结论 外伤后fos表达参与诱导了神经细胞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磁疗对大鼠创伤性脑组织损伤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制作20只大鼠创伤性脑组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磁疗组和非磁疗组。磁疗组头部创面区接受磁疗,磁场强度为表面强度0.15 T,旋转时强度0.1 T,转速为3000转/min,每天治疗2次,每次20 min,共10 d。非磁疗组不接受磁疗。伤后第11天测定大鼠左后肢腓肠肌的收缩力,随后取脑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损伤灶周边分化抗原簇4阳性(CD4+)、分化抗原簇8阳性(CD8+)细胞浸润及细胞凋亡情况,分析各指标间的关系。 结果伤后第11天,磁疗组大鼠损伤灶周围的CD4+、CD8+细胞浸润及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少于非磁疗组,而磁疗组左后肢腓肠肌的收缩力却明显强于非磁疗组。 结论磁疗可能通过抑制脑组织损伤灶局部的淋巴细胞浸润及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保护了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血必净对兔创伤性脑损伤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雄性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36只,4~5个月龄,体质量2.1 ~2.5 kg,采用随机(随机数字法)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n=12):假手术组(S组)、损伤组(T组)和血必净治疗组(X组).T、X组采用改良Feeney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模型,S组只钻出骨窗不打击脑组织.T、X组在制模成功后24 h采集兔损伤部位脑组织标本,S组于相同时间点采集兔对应部位脑组织标本.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T、X组脑细胞凋亡率升高,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组比较,X组脑细胞凋亡率降低,Bcl-2/Bax蛋白表达比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必净可一定程度降低兔创伤性脑损伤脑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Bcl-2/Bax蛋白功能向抗凋亡方向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大量实验证明,Bungner带-许旺细胞-基底膜结构是神经再生理想的微环境.这一结构在神经损伤两三周后形成.而在神经损伤数小时后,近断端的神经纤维就开始发芽再生神经纤维开始再生与所需微环境的形成并不同步.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进行修复的最佳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6/2008-06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2周后神经修复组、4周后神经修复组、3个月后神经修复组、即时神经修复组.方法:建立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即时修复组立即缝合伤口,2周后神经修复组、4周后神经修复组、3个月后神经修复组采用神经两断端分别固定于肌膜上,逐层缝合伤口,2周,4周,3个月后重新打开伤口,在手术显微镜下用10-0无损伤尼龙针线进行外膜缝合修复坐骨神经,缝合伤口.主要观察指标:各组缝合神经段的神经电生理、轴突数、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结果:2周后神经修复组神经传导速度慢于4周后神经修复组、3个月后神经修复组(P<0.01);即时神经修复组与2周后神经修复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周后神经修复组效果最好,神经纤维走行正常、排列完好,神经纤维可见血管增生,髓鞘结构较好,许旺细胞功能活跃,新生轴突内微缝密集排列.4周后神经修复组最差,神经纤维数量少、排列紊乱,髓鞘轴突变性明显,大部分神经纤维脱髓鞘崩解,轴突消失,未见再生神经纤维.3个月后神经修复组效果较差,可见较多神经纤维结构破坏,捧列略紊乱,髓鞘和轴突变性较明显,仅见少量再生神经纤维,许旺细胞略少,胞质不发达.即时进行神经修复组效果较好,神经纤维结构破坏不明显,排列整齐,髓鞘和轴突变性轻,神经纤维内见有大量再生髓鞘,许旺细胞明显增多,胞质较发达.2周后神经修复组轴突计数优于其他3组(P<0.05),4周后神经修复组最少.结论:神经损伤2周后进行神经修复效果优于其他时间点,是周围神经损伤后修复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2.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对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以下三组:假手术组、脑创伤组、7-硝基吲唑(7-NI)组,此三组分别划分为伤后3,6,12,24,48,72h六个时相组,每个时相组均为10只大鼠,采用Marmarou法制造大鼠重型弥漫性颅脑创伤模型,运用原位末瑞标记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三组不同时相点海马CA1区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和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1)假手术组偶见TUNEL阳性凋亡细胞及Bcl-2阳性细胞。(2)脑创伤组,伤后各时相点均出现TUNEL阳性凋亡细胞及Bcl-2阳性细胞,先上升后下降。(3)7-NI组,伤后6,12,24h凋亡细胞明显下降而Bcl-2阳性细胞却明显上升(同脑创伤组比较P〈0.05)。结论:在脑损伤的早期,nNOS能够通过抑制Bcl-2的表达来促进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下,大鼠颅脑损伤后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浓度变化以及NE与大鼠高原颅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取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平原组和高原组。按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大鼠高原与平原颅脑损伤模型,于12 h,24 h和36 h后对比观察高原与平原颅脑创伤NE浓度变化。另取雄性SD大鼠64只,模拟1 000、30005、000 m不同海拔高度行颅脑创伤,24 h后观察各组NE浓度变化。结果平原组与高原组大鼠颅脑损伤后NE水平明显增高(P0.05),并于24 h达到峰值。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大鼠颅脑损伤后NE的升高幅度明显增大。结论NE是评价颅脑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高原颅脑损伤病情程度与NE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新西兰大白兔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移植治疗的不同效果,探讨脊髓损伤移植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体外培养、诱导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为NSC并行5-溴-2-脱氧尿苷(bromodeoxyuridine/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手术造成兔脊髓全横断模型,在术后即时,7,14,21,28d分别行NSC局部移植,同时设立脊髓全横断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于移植后3个月观察动物脊髓损伤局部病理变化。结果:术后即时移植组局部仅有少量Brdu标记阳性细胞存活,通过脊髓损伤区的神经纤维数目少;7,14d移植组局部有大量Brdu标记阳性细胞存活,通过脊髓损伤区的神经纤维数目多,神经纤维排列较整齐;21,28d移植组局部有大量Brdu标记阳性细胞存活,但通过脊髓损伤区的神经纤维数目少,且再生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空白对照组未发现Brdu标记阳性细胞,在脊髓损伤区域未发现再生通过的神经纤维。结论:实验证明了脊髓损伤后7~14d为NSC最佳移植时期,同时提示NSC移植对动物脊髓损伤后的组织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颅脑外伤后早期伤侧皮层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探讨伤后糖皮质激素抵抗的时相特点,为临床外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Westemblot印迹分析法及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检测大鼠伤后72h内伤侧皮层神经细胞核蛋白中GR表达的数量及其最大结合容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大鼠外伤后0.5hGR的表达即开始降低,12h降到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后逐渐回升,48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此后仍逐渐上升而高于对照组;伤后12hGR的最大结合容量开始下降,24h降至最低,此后逐渐回升,72h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颅脑外伤后GR的数量及功能状态均明显下调,从而产生糖皮质激素效应抵抗现象。 相似文献
17.
中以"Traumatic brain injury; Neurogenesis; Hippocampus; Subventricular zone; Cerebral cortex"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的神经解剖部位为神经发生区域海马和脑室下区以及非神经发生区域大脑皮质,文章内容与创伤和成年神经细胞再生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13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成年个体神经系统存在神经细胞再生,适度的创伤能够刺激海马和脑室下区的神经细胞再生,神经细胞再生有助于海马神经功能的修复,一些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外界因素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大脑皮质中可能存在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能会再次进入细胞周期从而诱发神经细胞再生,可能对于脑损伤修复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