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霉素球状菌株发酵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的球状菌株在深层培养时,菌丝卷曲绕结成球状的趋势很强。一旦外界条件不适宜,球状体崩散而呈丝状体,青霉素发酵单位明显下降。球体的形成及青霉素的生物合成,对溶解氧及剪切力十分敏感。保持球体完整及适当浓度,是保证发酵成功的关键因素。以苯乙酸为前体时,发酵液中的残留量应低于0.1%;超过这一水平,对青霉素发酵单位及6-APA含量均无有利的效果。发酵液中的铁不影响球体的形成及生长,但能干扰青霉素的生物合成;在发酵培养96小时时,干扰最强。实验中还筛选出三种含有乙酸或磺酸的化合物,它可以消除过量铁的毒性。使用2mM,即可使含有50γ/ml铁的发酵培养基的青霉素生产能力恢复正常。用10%柠檬酸与90%葡萄糖作为发酵中间滴加碳源,可使从葡萄糖转化成苄青霉素钠盐的转化产率及青霉素发酵水平分别提高78.09%和11%。因而可以降低碳源成本1/4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三七总皂苷发酵制备工艺,并比较发酵前后免疫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三七总皂苷的发酵工艺,考察培养基pH值、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植物乳杆菌菌液接种量4个因素对人参皂苷Rh1、Rg3和Compound K(CK)的含量的影响。皮下注射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检测不同给药组的大鼠体质量、胸腺和脾脏系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TNF-α、IFN-γ、IL-6和IL-10的水平,对比发酵前后三七总皂苷对免疫抑制大鼠的调节作用。结果:三七发酵总皂苷最佳制备工艺为:培养基pH 7.0、发酵时间3.2 d、发酵温度37.6℃和植物乳杆菌菌液接种量3.1%,发酵后三七总皂苷含量为2.42 mg·g–1。药理试验结果显示:发酵前后的三七总皂苷均能增加免疫抑制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提高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FN-γ、IL-6和IL-10水平,且三七发酵总皂苷的免疫调节作用优于发酵前三七总皂苷。结论:三七总皂苷在发酵后人参皂苷Rh1、Rg3和CK含量明显增多,免疫调节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考察了球状青霉青霉素发酵过程中发酵周期对单批及全年成本、产值和利润的影响,得出了现工艺的年产值和利润最大的发酵周期为134小时,延长或缩短发酵周期,两者都将下降。同时提出,盲目追求高的发酵指数和效价是不可取的。此结果可以为工厂安排生产计划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发酵检测     
发酵应用可生产出价值亿万元的医药产品、农用及特殊化学用品、食品及饮料。近年来由于重组DNA技术的开发为制造出更多的具有显著商业价值的产品提高了潜力。但这些发酵包括许多细胞系、培养基、基质、产物和发酵罐构型,同时与这些发酵有关的检测却存在许多困难。这是由于发酵过程的复杂性以及测量重要参数的局限性。发酵复杂性表现于存在许多胞内和胞外的组分,而这些组分相互间业不存在线型和时间依赖关系。这些复杂性更由于缺乏机械模式和适宜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药发酵是在传统中药发酵基础上,结合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及生物工程等学科而发展起来的中药生物转化技术,本质上是指在可控的条件下,借助微生物对中药成分分解和代谢,从而改变中药药性或药效。现代中药发酵具有不受自然条件制约,微生物转化能力强,发酵产物丰富,应用范围广等优势,是中药研究热点方向之一。本文针对目前发酵中药研究现状,对中药发酵方式、发酵菌种和中药发酵运用等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提出中药发酵的研究思路,以期为中药深入研究及中药发酵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产凝乳酶活力及C/P(clotting activities/proteolytic activities)值不仅受菌株本身性质的影响,还和发酵条件有关。由于液态发酵的发酵条件可控,在工业化生产凝乳酶方面有较大优势。由于丝状真菌适合在固态培养条件下生长,本章首先将固态发酵培养与液态发酵培养进行对比实验,选择优势较大的液态发酵培养基;然后对液态培养不同孢子培养基、接种量、发酵时间及温度进行优化试验。  相似文献   

7.
黄捷  金东伟  余辉  程元荣 《海峡药学》2005,17(5):159-160
采用美国NBS公司生产的BIOFLO3000型3L发酵罐进行西罗莫司发酵代谢过程的考察和代谢参数的累积,建立了较为适应的西罗莫司发酵条件,罐上发酵水平与摇瓶发酵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8.
改变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配方及培养周期,能有效地提高麦迪霉素发酵效价。此外在发酵过程中,降低后期摇瓶转速、补加蛋氨酸、丙酸或丙醇均能提高发酵效价。  相似文献   

9.
改进肌苷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的突变株GMI-741,在1.2L自控发酵罐中发酵通过调节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增大接种量及低糖发酵流加补料等,使肌苷产率有所提高,发酵周期有所缩短。  相似文献   

10.
土曲霉洛伐他汀发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综述土曲霉洛伐他汀发酵研究的进展。方法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土曲霉洛伐他汀发酵研究的情况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着重从培养基成分、发酵条件、发酵过程中的菌球形态、流加补料等方面,对洛伐他汀土曲霉发酵进行了分析。结论随着洛伐他汀产生菌的分子、细胞水平基础研究的加强,其发酵工艺的优化将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药物生物技术》2008,15(1):43-43
本发明方法分别利用沼液、酒精废水、味精废水制备发酵培养基,以灰色链霉菌或乳黄色细菌为菌种,在28℃恒温、100-150r/min转速及通气的条件下发酵7~10d,过滤、浓缩、提纯制得生物农药;利用发酵废水制备发酵培养基,继而发酵生产生物农药,将发酵废水处理和废水中有利资源的应用有效结合,发酵废水处理率高,处理成本低;并且,发酵生产生物农药,  相似文献   

12.
我公司从 1980年就开始生产单硫酸卡那霉素。过去发酵工段上采用浓配方、长周期的发酵工艺 ,表面上看发酵液的放罐效价很高 ,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但实际上发酵工段的原材料单耗等经济指标却达不到国内领先水平 ,致使单硫酸卡那霉素在产品成本和价格上没有绝对的优势。1995年随  相似文献   

13.
赖滨霞 《海峡药学》2010,22(12):23-24
卡那霉素生产发酵过程中,国内厂家长期运用的是分批不补料发酵工艺,发酵水平长期徘徊在7300r·mL-1左右.本文作者通过对卡那链霉菌发酵过程生长代谢的研究,采用间歇补料工艺,发酵水平大幅度提高,效价达8800r·mL-1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试验菌株,通过发酵工艺优化,提高菌种发酵产酸量。方法 对发酵培养基中碳源和氮源等成分进行优化,同时研究了种龄、发酵培养温度、摇瓶转速、发酵接种量、发酵瓶装量和发酵pH值对发酵产酸量的影响。结果 发酵培养最适碳源为2 g/L蔗糖,最适氮源为3 g/L酵母浸膏,菌体发酵在28℃,200 r/min,25 mL/250 mL装量,以15%接种量条件下培养,发酵pH值调至7.0~7.5时,十二碳二元酸平均产量可达到130 g/L。结论 对发酵培养基碳氮源成分进行优化、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发酵产酸量提高至130 g/L。同时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氯化钠和硫酸镁后,均不利于菌种产酸。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已广泛地用作医药、兽药和农药,它是当代发酵工业的重要产品之一。有关抗生素发酵生产的研究,不仅对工业生产,而且对实验规模发酵工艺的解析、生物合成研究和新抗生素筛选都是极为重要的基础知识。抗生素是次级代谢产物,其生物合成受着各种培养环境因子和菌体内因子所支配。前者  相似文献   

16.
利用TLC、HPLC技术鉴定了柔红霉素产生菌SIPl 1482发酵过程中间产物ε—紫红霉酮、副产物13—双氢柔红霉素、13—双氢柔红霉酮,柔红霉酮、7—脱氧—13—双氢柔红霉酮和7—脱氧柔红霉酮等组份的变化。研究了外源添加试验,发酵条件包括发酵培养pH、温度及通气等条件对柔红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对副产物及中间体ε—紫红霉酮的转化。玉米粉—麸皮培养基能提高柔红霉素发酵效价,且降低发酵过程中副产物的生成。 在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上不产柔红霉素的突变株SIPI 1482 NS-4通过加入玉米粉或玉米粉酸解液、或经纯化的酸解液组份1-B,能够使其恢复产生柔红霉素。在柔红霉素生产菌株SIPI1482和SIPIPF-25原来的玉米粉—麸皮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玉米粉酸解液能够提高柔红霉素发酵效价10%和3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茯苓摇瓶补料液体发酵和发酵罐补料液体发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茯苓摇瓶液体发酵条件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茯苓摇瓶补料液体发酵和发酵罐补料液体发酵的发酵工艺,为其产业化打下基础。通过每升发酵液中茯苓菌丝体干重的测定,确定最佳的液体发酵补料工艺。发酵罐液体补料发酵较摇瓶补料液体发酵大大缩短了发酵时间,使发酵时间从168h缩短为120h;发酵罐液体补料发酵还较摇瓶补料液体发酵提高了茯苓的生物量,使菌丝干重从10.74g/L增长到11.95g/L。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双歧杆菌冻干粉生产过程中,通过控制发醇工艺参数,提高发酵所产生的菌株数量。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摸索更好的双歧杆菌发酵工艺参数。结果:最后选择发酵温度为37℃、pH值为6.5、双歧因子添加量为4%为双歧杆菌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结论:通过控制发酵温度,pH值和添加双歧因子可以提高双歧杆菌菌株数量。  相似文献   

19.
卡那霉素发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国内外在提高卡那霉素发酵单位方面的研究工作,有一些报告。Basak,K.等报导了在合成培养基上卡那链霉菌对碳源及氮源的利用。Abou-Zeid,AbouZeid,A.等对卡那霉素发酵做了大量工作,他们用埃及糖蜜做原料,使卡那霉素发酵单位最高达6000μ/ml并降低了 B含量。1971年Kawaji,S.等用二脱氧链霉胺来提高卡那霉素发酵单位,作用较大。1963年H.Umezawa曾报导Fe~( )、Fe~( )和Zn~( )对提高卡那霉素发酵单位的作用。1975年Basak,K也作了类似的报导。  相似文献   

20.
在工业微生物发酵中,可以说优良的发酵工艺条件会从根本上影响发酵目的产物的产量及活性。本文通过对发酵工艺的研究,改进了发酵工艺流程,由原来一级发酵转为二级发酵,使得新工艺下的发酵活性较原工艺提高了30 % ,物料消耗为原工艺的75 % ,发酵周期缩短了4小时。提高了发酵产量及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