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循经穴位按摩与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小儿脑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性瘫痪患儿64例,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常规组32例,观察组32例。常规组患儿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感觉统合训练等治疗),观察组患儿行循经穴位按摩+针刺+常规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体疗效(93.75%)显著高于常规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配合循经穴位按摩与针刺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莹  宋红  易霞  梁松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0):1126-1127
目的:探索针灸与运动疗法相结合在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治疗的作用。方法:6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运用针灸及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24例,进行运动疗法治疗,效果应用马若飞标准评定。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70.8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7.47,P<0.01)。结论:针灸与运动疗法相结合治疗小儿脑瘫,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运动疗法促进婴幼儿脑性瘫痪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脑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应用脑细胞药物及高压氧(HBO)治疗,干预组在应用脑细胞药物及HBO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肢体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儿肢体恢复功能疗效比较。结果:早期干预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干预运动疗法对婴幼儿脑瘫肢体运动障碍疗效显著,而且功能训练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维生素B1、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选取柘城县人民医院小儿康复科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穴位注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维生素B1、维生素B12进行穴位注射,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10 d。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对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2.3%(24/26),对照组为73.1%(19/26),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脑苷肌肽、维生素B1、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尚培民  高春丽 《华夏医学》2021,34(2):141-14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针刺对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10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51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3个疗程后,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脑血流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4.2%,高于对照组76.4%...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评价。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2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组(83例)、单纯针灸组(65例)、单纯运动疗法组(78例)进行治疗,另选同期60例脑瘫患儿采取一般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患儿日常生活能力及康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组总效率为91.57%,高于其它3组,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运动疗法结合针灸组经治疗后的综合评分也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针灸对于小儿脑性瘫痪治疗效果明显,在改善患儿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循环治疗仪配合功能训练对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脑循环治疗仪配合常规疗法(功能训练、中药熏蒸、穴位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对照组单纯用常规疗法.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2%.结论 脑循环治疗仪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的改善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物理综合疗法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房山儿童康复中心1999年8月~2001年8月14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脑瘫患儿的临床类型及人选标准分成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和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结果痉挛型脑性瘫痪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改善较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即手足徐动型),疗效显著.结论物理疗法有其可行性、可塑性、有效性,不失为改善脑瘫息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简单、有效、价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郭春香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0):1009-1010
目的:评价物理综合疗法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房山儿童康复中心1999年8月~2001年8月140例脑瘫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脑瘫患儿的临床类型及入选标准分成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和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结果:痉挛型脑性瘫痪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改善较非痉挛型脑性瘫痪组(即手足徐动型),疗效显著。结论:物理疗法有其可行性、可塑性、有效性,不失为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简单、有效、价廉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小组形式开展作业疗法治疗学龄前脑瘫儿童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10)和观察组( n=10)。对照组的作业治疗采用一对一的训练方法,观察组采用2名脑瘫儿童为一小组形式开展作业治疗,1次/d,30 min/次,每周5 d,治疗3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小组形式与传统一对一形式开展作业治疗均能明显提高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配合按摩针灸、促通技术及作业疗法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配合家庭康复护理。结果:干预组精细运动能力提高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康复护理配合按摩针灸、促通技术及作业疗法,明显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因此规范的康复治疗与正确的家庭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2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治疗,给予观察组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Low-rTMS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GMFM、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GMFM、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穴位注射联合Low-rTMS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粗大运动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达到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标准的患儿23名,根据患儿家属的治疗选择,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传统康复疗法、物理因子疗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入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采用Peabody精细运动评估量表对患儿抓握功能及视觉-运动综合能力进行评估,采用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对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Peabody精细运动评估量表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在Peabody精细运动评估量表及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评分均有提高,而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儿童上肢康复机器人能够有效提高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夹脊穴多穴位注射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不自主动作的疗效。方法对58例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患儿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华佗夹脊穴多穴位注射配合脑瘫肢体综合训练,对照组采用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不自主动作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6. 6%,对照组60. 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5)。结论夹脊穴多穴位注射改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不自主动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腰腹按摩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即Bobath法、针灸治疗、穴位注射、物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腰腹部按摩。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肌张力、肌力、坐位平衡反应及消化系统情况。结果治疗组肌力下降、坐位平衡反应异常以及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及便秘)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腰腹按摩不仅能改善脑性瘫痪儿童腰腹部肌力、运动协调及平衡能力,同时可明显增强脑性瘫痪患儿的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脑性瘫痪是脑组织发育时期受到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常伴有智力落后、感觉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言语行为障碍.如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小儿脑瘫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我们运用高压氧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脑性瘫痪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治疗脑瘫斜视20例,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基本治愈4例(20%),好转11例(55%),无效5例(2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针刺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对矫正脑瘫患儿的斜视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运动疗法在治疗小儿脑瘫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将收治的5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运动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瘫患儿,可以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作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陈利  刘国磊  王子杰  魏敏 《吉林医学》2023,(12):3427-3429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对早产脑瘫患儿精细动作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产脑瘫患儿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儿童康复治疗,观察组患儿每天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联合30 min作业训练,对照组仅行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精细动作功能评分。结果:治疗6个疗程后(每个疗程2周时间),两组脑瘫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尺度测评表(FMFM)总评分有所提高,观察组的FMFM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儿在视觉追踪、抓握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上肢关节活动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眼协调能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家长康复满意度分别为91.07%和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脑瘫患儿采用作业疗法对于精细动作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两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年龄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单侧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业疗法,观察组给予两侧重复经颅磁刺激+作业疗法。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腘窝角均提高,足背屈角均降低,且观察组腘窝角高于对照组,足背屈角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侧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作业疗法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效果较好,不但能提高患儿的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