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医挂线配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诊治的高位肛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高位挂线低位全部切开术治疗,试验组采用高位挂线低位部分切开配合对口引流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创面面积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痊愈率均为100.0%;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2.14±4.18天,术后创面面积为13.85±3.41 cm^2,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为29.33±4.21天,术后创面面积为17.42±3.69cm^2,试验组患者的平均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实施为期半年的随访发现,试验组中仅有1名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08%,对照组中有3名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25%,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挂线配合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肛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少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创面面积,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瘘管潜行剥离并切开挂线对口引流疗法治疗高位后马蹄形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内口位于后正中的高位马蹄形肛瘘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试验组采用瘘管潜行剥离并切开挂线对口引流疗法;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选择缝合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均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位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30例,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治疗组60例,采用高位挂线对口引流术。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高位挂线对口引流术能明显缩短疗程,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1998-2003年,我们对2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病人采用主管道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简称切开挂线加对口引流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主管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型肛瘘的效果。方法:采用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治疗高位复杂肛瘘76例。结果:平均疗程28天,治愈73例,随访2年无复发,3例复发。此术式可使肛门功能损伤轻,无变形、皮肤缺损、肛门狭窄等后遗症。结论:主管切开挂线支管对口引流术是治疗高位复杂性马蹄型肛瘘的先进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挂线方法治疗68例高位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中65例于第3周时挂线自行脱落,2例28d脱落,1例36d脱落;伤口均愈合。随访3个月5例高位复杂瘘患者复发,再次手术后痊愈。结论正确的挂线和紧线治疗对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和降低复发率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郑金坚  谭红 《柳州医学》2007,20(4):277-278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疾病,经确诊后必须早期进行手术治疗,尤其是高位肛周脓肿,为防止炎症、脓肿蔓延,以致出现全身感染症状危及生命。自2001年至2006年采用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根治高位肛周脓肿96例收到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病,对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应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治疗不当可给患者带来如肛门狭窄、肛门畸形、肛门失禁、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等并发症。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开窗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31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结果表明,本疗法在缩短疗程,保护肛门术后功能和减少后遗症方面明显优于采用切开挂线缝合术治疗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改良切口引流与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选取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切开缝合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联合改良切口引流和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以及肛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4.80±4.00)mL、创面愈合时间(19.70±4.20)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33.20±7.00)mL、创面愈合时间(28.80±6.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功能恢复正常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肛门功能恢复正常率73.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切口引流与挂线术联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肛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低位切开结合引流挂线治疗高位肛瘘5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2种不同挂线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底我院肛肠科收治的肛瘘患者110例,在正确处理内口的前提下,分别采用内口上方引流挂线法(即虚挂线)和内口上方切割挂线法(实挂线),2组各55例,术后观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作定期随访.结果 在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降低更换敷料或肛门检查时的疼痛、Wexner评分、减少肛管锁眼畸形、降低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收缩压等方面,引流挂线法优于切割挂线法,P<0.05,2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种挂线方法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引流挂线治疗高位肛瘘较传统的切割挂线能更好的保护肛直环完整性,能相对较好的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减少肛门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方法临床优点及疗效。[方法]对96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治疗。[结果]临床全部治愈。[结论]该方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效果明显,且愈合后有效防止肛门变形,瘢痕形成小,疗程短,肛门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112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研究组进行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6.4%优于对照组67.9%(P<0.05),研究组并发症为12.5%、复发率为0.0%少于对照组39.3%、7.1%(P<0.05)。结论 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采取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效果显著,还能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对口引流挂线在治疗高位马蹄瘘的效果。方法 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 ,检查瘘口位置、走向及形态 ,切开外口一段管道 ,于瘘道转弯处切开皮肤 ,皮下组织 ,穿出探针 ;另一支探针自人造外口探入 ,在指诊引导下 ,由内口穿出 ,将齿线以下组织 1次性剖开 ,将肛直环挂一橡皮筋拉紧结扎 ,以便造成肛瘘管道缺血坏死而切开。结果 平均住院 2 7d ,治愈时间为 4 0d。本组 4 6例中治愈 4 4例 ,好转 2例 ,治愈率为95 6 % ,有效率为 1 0 0 %。结论 对口引流挂线疗法是治疗高位马蹄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旷置挂线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56例高位肛瘘患,采用旷置挂线疗法,认为本术式损伤少,治愈率高,有效的保护了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18.
高位肛瘘漏管通过肛管直肠环上方,手术操作及换药不当,易引起肛门括约肌失禁创口假性愈合(矫形愈合)及肛瘘不愈。笔者采用切开配合挂线治疗高位肛瘘9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8例患者,其中男66例,女32例。年龄18~72岁,平均46.5岁。病程1~10a。单纯肛瘘(1个内口)84例,复杂肛瘘(2个内口)14例。2治疗方法骶管麻醉满意后取臀高俯卧位,通过做美蓝实验、指诊、肛镜、探针检查,确定肛瘘的走向及内口的位置、数目及比邻关系。先切除外口及其周围病变组织,然后在探针的引导下向深部切除漏管并开放创口,至外括约肌皮下部。  相似文献   

19.
刘元军  薛李荣 《中外医疗》2009,28(32):75-75
目的观察断管开窗对口引流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疗效。方法5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术前感染控制,在骶管麻醉下行断管开窗对口引流挂线术,术后换药处理,同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50例患者1次性治愈47例,2次治愈率100%,治疗时间为16~25d,平均22.6d,术后排气控制差者4例,肛门潮湿2例,术后随访l~2年仅复发1例。结论断管开窗对口引流挂线术治疗复杂肛瘘疗效确切,并可明显缩短治疗疗程,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临床对比分析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和传统切开挂线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实施治疗的68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34),对照组实施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8.82%,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临床治疗中,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临床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切开挂线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