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波 《大家健康》2016,(10):232-233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7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2例和参照组35例。参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在这一基础上针对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制定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指标。结果:实验组42例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8%、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38%、护理满意度为95.24%;参照组分别为13.16%、15.79%以及84.21%。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能够显著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预防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对精神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40例精神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0例患者。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上进行前馈控制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机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要低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馈控制模式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在精神科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风险管理在急诊剖宫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50例急诊剖宫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75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375例,予以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干预情况,并予以记录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率相比对照组要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要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剖宫产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以及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科重症监护室实行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86.00%,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的护理,除给予常规护理之外,参与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对潜在的护理风险事件进行控制,进而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脑出血患者中实行常规护理以及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将该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33)与实验组(n=33),参照组护理中予以我院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中予以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住院时间(9.87±2.35)d等指标改善情况对比参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脑出血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改善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急诊与门诊静脉输液中予以护理管理对输液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随机数字表法该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8例急诊与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29)与实验组(n=29),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予以护理管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急诊与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组间差异情况.结果:实验组急诊与门诊惠者一次穿刺成功率96.55%、护理满意度100%等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68.96%、护理满意度72.41%,P<0.05且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形成对比意义.结论:将护理管理干预应用在急诊与门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并给予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本次研究中,随机抽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期间呼吸内科接诊的90例施以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参照组,同时,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接诊的90例施以安全防范的患者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满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内科护理风险施以安全防范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所选77例病例来源于2011年10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风险管理。观察2组患者化疗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对比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9.7%,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5%;观察组的护理技能、护理态度以及书写规范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6.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在基层医院中实施的效果。方法:将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前后的相关数据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两组间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数据显示,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明显上升,医疗纠纷的发生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重复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比例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意识,对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50例。针对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常规组未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在不同护理方式下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以及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常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4%;此外,观察组满意度为90%,常规组满意度为70%。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能够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刘莉  崔晓野 《大家健康》2014,(8):174-174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基础护理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神经内科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患关系,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并分析妇产科应用护理干预对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取在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来本院妇产科就诊的58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奇偶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9例。将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经检验,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妇产科疾病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借鉴以及进一步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加强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管理。方法调整护理工作模式,合理弹性排班,对透析患者分区定机透析,实行护士分层管理和责任包干,比较优质护理实施前后门诊维持性透析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主动服务意识增强。结论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了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综合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考虑研究对照需求,纳入综合内科病房患者380例参与此次研究,时间选取范围为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并将其设为实验组,予以护理风险管理;同期纳入综合内科病房患者380例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此次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显示,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数据对比在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显示,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数据对比在差异上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综合内科病房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谭会 《大家健康》2016,(1):272-273
目的:探究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管理中风险理念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接收的新生儿输液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各21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 ,实验组应用风险护理管理 ,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在输液中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患儿护理后家长满意度为95.23%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95% ,组间比较 ,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 );实验组新生患儿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14.29 ,% ,对照组新生患儿为52.39%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新生儿输液患儿应用风险理念管理 ,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机率 ,提高新生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于血液科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的均分成两组,每组49人,一组为对照组给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一组为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科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患者.A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干预,B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33%;B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67%,护理工作满意度为73.33%,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快更好的为患者稳定病情,同时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可以再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史芳  林琳 《黑龙江医学》2021,45(24):2628-2629
目的:研究在门诊静脉采血管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7月240例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门诊综合治疗室静脉采血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实施常规管理.选取2020年8—10月240例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门诊综合治疗室静脉采血的患者作为管理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管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比参照组,管理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32、45.184,P<0.05).结论:在门诊静脉采血过程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相较于常规管理,可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高干科的实施与效果。方法:分析收治的226例高干科住院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运用风险寻源、归因分析;选择收治的248例高干老年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刘贵芳 《大家健康》2013,(17):160-16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于血液科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患者随机的均分成两组,每组49人,一组为对照组给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一组为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科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明显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